『壹』 中證國債指數到底是什麼
中證全債指數(中證國債指數)是中證指數公司編制的綜合反映銀行間債券市場和滬深交易所債券市場的跨市場債券指數,也是中證指數公司編制並發布的首隻債券類指數。
該指數的樣本由銀行間市場和滬深交易所市場的國債、金融債券及企業債券組成,中證指數公司每日計算並發布中證全債的收盤指數及相應的債券屬性指標;
為債券投資者提供投資分析工具和業績評價基準。該指數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對異常價格和物價情況下使用了模型價,能更為真實地反映債券的實際價值和收益率特徵。
中證全債指數體系還包括4隻分年期指數和3隻分類別指數,分年期指數是在全債指數樣本集合中挑選剩餘期限1-3年、3-7年、7-10年及10年以上的樣本構成相應的指數,分類別指數是在全債指數樣本集合中挑選信用類別為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的樣本構成相應的指數。
(1)國債絕對指標擴展閱讀
中證全債指數的成分券包括:銀行間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及公司債,滬市國債、企業債及公司債,深市國債、企業債和公司債,並滿足固定利率、剩餘期限一年以上,信用級別投資級及以上等條件。
中證全債指數的中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的樣本數量分別為71、99、189,市值佔比分別為61.2%、30.9%、7.9%。
各分年期指數中證3債、中證7債、中證10債及中證10+債的樣本券數量分別為58、101、116、84,市值佔比分別為27.64%、30.41%、25.82%、 16.13%。
『貳』 儲蓄國債購買上限是多少
儲蓄國債是最高500萬,財政部在國內發行、通過商業銀行面向個人投資者銷售的、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的、不可流通的人民幣債券,是以滿足長期儲蓄性投資需求,較多偏重儲蓄功能而設計發行的一種債務品種。
通俗來說,就相當於到銀行去開一個專用存摺,只不過裡面記載的不是存款,而是儲 蓄國債的買賣和利息收入記錄。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之後,相信將會取代現在的國債形式,成為國債的最主要發行方式。
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不向機構發行,產品主要考慮個人投資儲蓄與投資的偏好特點設計。由於其不可交易性,便不存在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在二級市場受到資本損失問題,也決定了任何時候不會有資本利得,這也是不少中小投資者視為政府債券的優點。
而這一點與現有的憑證式國債相同,主要是鼓勵投資者持有到期。不過考慮到投資者有流動性需求,所以仍設有提前兌取條件,但由於有最低持有期限制,若提前兌付要扣除一定的利息。
『叄』 國債流動性的衡量國債流動性的指標體系
國債流動性反映了國債在二級市場中的根本特徵,但僅根據定義我們並不能直接將其量化出來。既然國債流動性可以作為國債管理政策的中介指標,那麼建立一個能夠全面反映國債流動性的指標體系顯然是必要的。目前西方各國衡量國債流動性的指標有很多,但最常見的主要有以下三種: 彈性指發生波動的市場價格隨機恢復到均衡狀態的速度(收斂速度)。如前所述,深度只是從歷史數據說明了國債現實的交易量,而彈性則從市場角度反映了即將進行交易的國債所需經歷的價格變動過程,反映了價格動態變化條件下的國債潛在交易量,從而解釋了市場承受外部沖擊的能力,為潛在交易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盡管彈性指標如此重要,但目前似乎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度量方法,為此彈性指標也主要應用於理論分析階段
『肆』 公債規模衡量的指標有哪些
公債規模的衡量指標[1]
1.絕對量指標
一般來說,衡量公債絕對量的指標有以下幾種。
(1)公債總額,也稱公債余額,是指政府現存且尚未清償的債務總額。這一指標反映了政府的債務總規模。在沒有短期公債的情況下,公債總額是當年新債發行額與歷年公債累計余額之和。
(2)公債發行額,是指政府在某一年度內發行債務的數額。這一指標是從政府收入角度衡量公債數量。在平價發行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發行手續費等因素,公債發行額就是這一年的公債收入。
(3)公債還本付息額,是指在某一年度內政府對公債的償還額。這一指標是從政府支出角度衡量政府的債務負擔。只有當公債發行額大於公債還本付息額時,政府才有公債凈收入可以利用。
2.相對量指標
對公債規模的衡量除了可採用絕對量指標外,還可以採用相對量指標。而且由於相對量指標綜合考慮了公債數額與國民經濟和財政狀況之間的關系,所以,相對量指標更具有普遍意義。國際上通用的公債相對量指標主要有三個,即公債依存度、公債負擔率和公債償債率。
(1)公債負擔率。公債負擔率是指公債余額占當年GDP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負擔率=
當年公債余額
× 100%
當年GDP
這一指標反映了一國宏觀經濟對政府債務的負擔能力。一般來說,公債負擔率越高,國民經濟承受債務負擔的能力越大,財政的償債能力也越強。
(2)公債依存度。公債依存度是指當年的公債發行額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依存度=
當年公債發行額
× 100%
當年財政支出額
該指標包括兩種計算口徑:當分母是國家財政總支出時,稱為國家財政的公債依存度;當分母是中央財政總支出時,稱為中央財政的公債依存度。這一指標反映了一國財政支出對公債的依賴程度。公債依存度越大,說明財政的基礎越薄弱,對債務收入的依賴程度越高,財政潛在的風險也越大。
(3)公債償債率。公債償債率是指公債的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償債率=
當年公債還本付息額
× 100%
當年財政收入額
公債償債率指標反映了財政還本付息的能力。公債償債率越高,扣除公債還本付息支出後,可供財政支配的收入份額越少,財政收入的壓力越大。
除上述三個指標外,衡量公債的規模還可以採用一些其他的參考指標。例如公債發行額占當年國民收入的比重、公債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等等。
『伍』 國債規模的衡量指標
國債償債率(10%以內)
國債依存度(警戒線20%)
國債負擔率(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發達國家不超過60%)
國債債務率
3%的赤字率,60%的債務率
借債率(國際以10%控制上限,我國按照西方的經驗3%-5%)
『陸』 簡述衡量國債規模的相對指標及意義
我國國債發行規模狀況我國國債發行始於1950年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1954年—1958年又相繼發行了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其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終止了政府舉債融資,我國成為世界上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國家。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從1981年開始恢復發行國債,國債的發行主要用於籌集建設資金,彌補財政赤字。由於當時彌補財政赤字可以向銀行透支,因此,國債發行規模較小,增長較慢。從1994年起,國家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出台了《預演算法》,規定財政赤字不允許向銀行透支,使得國債發行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並在以後逐年增加發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1998年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通過大量發行國債籌集建設資金以投入基礎設施等建設,為此,1998年國債規模達3310.09億元。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債發行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至2006年發行量達44556.4億元(詳見下表)。我國國債對支持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發展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保持一定規模的國債發行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柒』 衡量國債負擔的主要有哪些指標
衡量國債規模(限度)的指標主要有:國債負擔率、國債依存度、還本付息率(國債償債率)
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又稱國民經濟承受能力,是指國債累計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這一指標著眼於國債存量,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國債依存度:
國債依存度是指當年國債發行額占當年中央財政支出或財政支出的比率。該比率是反映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財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賴發行國債籌措資金的指標。當國債發行規模過大、債務依存度過高時,表明財政支出過多依賴債務收入,財政狀況脆弱。國際上關於國債依存度公認的警戒線是20%。國債依存度,表明財政支出靠債務收入的安排程度,該指標越高說明財政對債務依賴性越強,對財政未來發展威脅也越大。
國債償債率:
國債償債率是指某年的國債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比率,即當年財政收入中用於償還債務的部分所佔的份額,該比率衡量的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中央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該比率越低,說明中央政府的償債能力越強。公式:國債償債率=(當年還本付息支出額÷當年財政收入總額)×100%。
『捌』 衡量國債規模的相對指標及其意義
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變動能夠較好地表現未來經濟走勢預期。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變動只是市場預期的表現特徵之一,還有其它許多靈敏的指標,而且每個指標都可能失靈。經濟預測沒有萬靈葯。債券收益率變動之所以能反映經濟預期,是因為銀行作為國內債券的主要配置者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債券收益率變動能夠很好地反映銀行的風險偏好和經濟預期。國債在所有的債券品種中,集發行量大、發行頻率高、參與者廣、價格發現機制好、縱向歷史數據完備等諸多優點於一身。10年期是較長時間跨度中,中長端國債流動性最好的品種。跟蹤中長端國債收益率變動能夠盡量減少市場短期流動性沖擊對收益率變動帶來的巨幅擾動,更加純粹地表現機構的經濟預期。債券(Bond)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想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券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決定債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債券的票面利率、期限、面俏和購買價格。最基本的債券收益率計算公式為:債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發行價格*償還期限)*100%由於債券持有人可能在債券償還期內轉讓債券,因此,債券的收益率還可以分為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和債券侍有期間的收益率。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下:債券出售者的受益率=(賣出價格-發行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發行價格*持有年限)*100%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買入價格)/(買入價格*剩餘期限)*100%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買入價格*持有年限)*100%
『玖』 國債利息和國債收益率是一個指標么
利率(利息)和收益率可能不是一個指標!
國債的利率一般指該國債的年支付利息占投資總額的比例。
國債收益率是指投資於國債債券這一有價證券所得收益占投資總金額每一年的比率。按一年計算的比率是年收益率。債券收益率通常是用年收益率「%」來表示。
債券投資的收益可分為:利息收入、價格的損益和對利息等再投資的收益(復利)。例如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就降低,反之價格下跌收益率就上漲。
『拾』 國債收益率的指標介紹
收益率指標
當國債的價值或價格已知時,就可以根據國債的剩餘期限和付息情況來計算國債的收益率指標,從而指導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