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行國債可以說是增發貨幣嗎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5000多億,而總共外匯儲備是1.8萬億。美元儲備在中國外匯儲備總量中所佔的比例高達60%。
關於你的擔心完全不必要;很多人認為我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是一種牽制美國的武器。通過拋售美國國債影響美元匯率和國內利率。相反,而在國際上這種觀點也被政治利用,比如前總統夫人希拉里將這一武器用於民主黨黨內選舉,她呼籲限制性的立法以阻止美國成為北京、上海或東京經濟的人質。她聲稱「美國國債超過44%由外國控制,讓美國特別容易受到攻擊」。
現在這個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大國之間的利益是環環相扣,彼此依賴;都知道傷人1寸自傷1尺;美元是世界貨幣,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就是美元,黃金、石油、礦石和糧食等交易都是用美元,美國又是世界強國,經濟、科學技術、人才儲備都是世界一流;國家信用是世界最強的。他的國債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機構的投資品種;流動性好,就跟美元一樣。如果美國不認帳自己發行的國債,代表著整個美國國債信用的垮塌,那麼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是美國盟友們,如日本、中東石油國家、歐洲;你想想美國會不會這么做,它們會不會同意美國這么做,美國是靠借貸消費的國債,每年都要發行國債,如果否認自己的國債信用,意味著以後沒有人會再買美國國債了。
如果中國擔心美國國債成廢紙,完全可以在市場上拋售,5000億,隨便一個發達國家、幾個大的金融機構、以及投資基金都可以接盤,其實美國自己都可以把中國手裡的國債全部買下。
中國已經不是100年前的那個國家,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體在世界上屬於龐大,最大的消費市場;沒有人會欺負我們,因為大家都清楚,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利益,打戰的話雙方都有損失,不如在談判桌上表現自己的智慧
⑵ 請問,增發國債為什麼會增加市場上貨幣的數量,加劇通貨膨脹呢
因為國債將算在國家預算裡面,是國家借了老百姓的錢拿去使用,因此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數量(錢在老百姓手裡不一定會花出去,但在國家預算中則必然會被使用),使通貨膨脹加劇。
⑶ 美國發行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既然賣給美聯儲,同時又賣給普通民眾,剛好正負相抵;就不會增加膨脹了。就跟08年我國一樣,外匯占款不斷擴大,為了減少通脹,央行不停的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或者其他方法收迴流動性。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⑷ 高中政治 增發國債對貨幣流通量有什麼影響
增發國債屬於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家政府債券規模增大,有利於增加政府支出,形成社會總需求擴大,可以使流通中貨幣量增加,貨幣流通速度加快。
⑸ 簡述增加稅收和增發政府債券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從短期效應來說,增稅並不會直接縮減貨幣供給,這是因為從個人、企業部門將貨幣徵收到財政手中,這部分貨幣通過購買或者轉移支付的方式又回到個人與企業部門,社會上的貨幣供給總量不變。
當然如果增如課稅所得收入的貨幣財政不再投出,那直接就會壓縮貨幣供給量。從長期來看,增稅會降低企業投資的積極性,降低企業對貸款的需求,從而可能成為控制貨幣供給增長的緊縮性因素。
(5)增發國債會增加貨幣供應量嗎擴展閱讀:
債券的購買者如果是公眾或商業銀行,並不產生增加貨幣供給的效應。因為政府用債券取得貨幣後,流通中的貨幣雖以同等數額減少,但當政府將出售債券獲得的貨幣再用於購買支出時,這些暫時退出流通的貨幣又會回到流通之中。
當個人或企業購買債券時,雖然不會對貨幣總量產生影響,但是卻會對貨幣供給結構產生影響。當個人與企業是用現鈔和活期存款購買,則意味著M的相應縮減,財政將債券收入支出後又會形成M的供應。
⑹ 在中國,政府財政赤字,用發行政府債券是否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擴張
既然法律有規定那就說明央行不會向政府透支,不能買國債,這方面還是比較按法律來的,不會亂來。政府發的債如果是由央行以外機構個人購買的話不會增加貨幣供給,因為他們不能發行貨幣,不能印鈔只能用自有資金;只有央行購買國債才會增加貨幣供給,因為央行能發行貨幣。
⑺ 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國債的發行規模,為什麼需求擴大了,不是應該都買國債了,人們手裡錢少了嗎
國家發行國債的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一般在一些重大經濟事件後,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支出(比如前段時間國家財政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支出大幅度上升),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這必然要求財政承擔更為繁重的任務、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發行特別國債、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可以擴大減稅降費和支出的空間,抵消經濟下行的能量,刺激消費,進而激發經濟活力,確保穩增長。同時,其也可以穩定市場預期,帶動社會投資,提升企業活力和創新動力。
當然你說的一點是對的,發行國債會導致人民手中的錢少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消費和其他方面的個人投資,但是非常有限,財政支出的乘數效應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遠遠超過消費和個人投資所產生的影響。
通俗點說,就是國家向個人借錢辦更大的事,比如對部分企業降費減稅,扶持企業,保證就業穩定;加大投資5G和大數據,拉動經濟增長;在危機的時候保證經濟的穩定等等。
所以我們說發行國債是一種積極的財政政策。
當然國家也可以通過增發貨幣讓國庫更有錢,但是這個肯定會導致通貨膨脹,這個太激進,增發國債是比較穩定宏觀經濟調整政策。
⑻ 請教一個經濟學問題,書上說央行回收國債可以擴大貨幣供應量。那麼發行國債可以建少貨幣供應量嗎但發行
其實很簡單,首先國家發行國債是國家宏觀調控方法的一種,國家建設肯定是要進行的,而建設需要錢,國債的目的就是將民眾手中的資金回籠,避免市場上發行過多的貨幣,從而干預了通貨膨脹。第二三個問題其實可以一起回答,宏觀調控不僅僅只有像國債這樣的行政手段,央行完全可以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這樣銀行的貸款就會收緊,也能避免市場上過多貨幣流通。希望能幫到你。
⑼ 發行國債是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量還是減少了
國債不會影響流通中的貨幣,它屬於財政范疇,是由財政部發行;貨幣量是由央行管理。央行和財政部是兩個部門。
參考資料:玉米地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⑽ 債券發行量的上升會對利率、價格、需求量產生什麼影響還有增加債券供應量如何增加貨幣供應量
1,關系很難說,因為取決於債券用哪種方式發行。如果是平價發行,基本沒有影響;如果是貼現發行,價格下降利率上升,需求量上升。
2,債券量和貨幣量沒有直接關系。如果是央行操作,那麼發債券是減少貨幣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