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我們有很多的外匯儲備卻還要發行國債
首先,要明白外匯儲備與國債的關系。
外匯儲備:是由中央銀行管理;來源:例如,是國外機構、企業、個人匯款等,用美元或者其他國家的貨幣與國內銀行兌換人民幣,說白了就是中央銀行用手裡的人民幣與外企等等換來的,不是我們自己的。
國債:是指一國政府發行的債券,一個國家管理收入和支出的部門是財政部;收入主要是指稅收,支出包括很多:軍事、公務員和教師工資、社會福利等等。當收不抵支的時候,財政部就需要發行國債,想社會機構、企業和老百姓借錢。
如果把外匯儲備用於國內,會造成貨幣貶值,因為對等的人民幣已經給了那些兌換人;如果再這些錢拿出來用,會造成錢太多,會引發通貨膨脹,物價升高,回到解放前老百姓用一麻袋的錢去買一盒火柴的情況。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B. 中國外匯儲備與買美國國債什麼關系
外匯儲備的作用就是平衡國際收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可以看成這個國家政府的信用支票,對內,政府強制國民使用這種支票;對外,政府沒有強制權力,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需要做生意,A國賣了商品給B國必然要持有B國的貨幣。對於B來說持有他國貨幣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比如A通貨膨脹太厲害或者是政府倒台,為了生意能夠順利做下去A必需持有某種東西作為全球硬通貨(即在國際上都認賬,且不易貶值)因為即使自己的貨幣貶值了,沒人要了,照樣還有東西能夠償付B的債務。
持有什麼好呢?
以前是黃金越多越好,但是現在放棄金本位制度了。
美元出現了,它仰仗的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美國政府,美元相對來說穩定,有美國政府作擔保比較「值錢」,其實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你不可能持有辛巴威幣吧,對吧。
這就是外匯儲備的基本作用吧。
我國的外匯儲備好像也不止美元,好像還有歐元吧,道理和持有美元相同。
至於外匯儲備與美國國債的關系:
美元握在手的作用就是作為一種有償付能力的象徵,必須隨時保留一定量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的有點極端了),這些美元不能吃不能穿,怎麼辦?只好借給美國政府我們自己還能夠撈點利息。這就是美國國債。當然國債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美元雖然比較有信用,但是也還是會貶值,我們當時用8.26RMB買1美元,結果現在RMB值錢了(即美元不值錢了),再用美元買回RMB的時候只能夠是1美元買6.83RMB。
吃虧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過2W億了,但是其中的買美國國債的只有7、8Q億。估計其它的錢可能買歐盟國家的國債或者各種證劵之類的各種金融品了。
PS:寫完才發現沒有「懸賞分」 擦
C. 中國外匯儲備包括美債卷嗎
中國外匯儲備是以美元或是美元資產為主的外匯結構,總規模4萬億美元以上。美債過高推高了國內物價。貿易貨幣本幣化是大勢所趨。貿易貨幣本幣化會大量節省交易成本。
D. 中國現有外匯儲備是否包含美國國債
不包含美國國債,外匯儲備指的就是美元儲備,美國國債是要靠美元來購買的,也就是說你沒有外匯儲備
也就買不了美國國債
E. 國債屬於外匯儲備嗎
(1)不是。
(2)國債是以本國貨幣;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債券。而外匯儲備是以外國貨幣(狹義),以及外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和其它信用憑證(廣義)為主。
(3)二者之間的關系:外國國債由本國持有的可以視為外匯儲備。(如美國國債對於我國而言就是外匯儲備)。
F. 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債是一回事嗎
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債不是一回事。
外匯儲備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
通常狀態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集中到本國央行內形成外匯儲備。
政府持有美債,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當本國貨幣被大量拋售時,利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G. 外債和外匯儲備有什麼區別
外債和外匯儲備如下:
(1)外債:國家向外國商民或政府的借債,屬於國債的一部分;一般不包括個人或私商向外商所借的債款。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2)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外債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向國外借款,例如,清政府時期,清政府大規模增加了外債。福建台灣巡撫邵友濂首先向上海洋商貸借規銀五十萬兩,籌辦海防。到辛亥革命爆發前,清政府向帝國主義列強所借的鐵路借款合計達庫平銀三億三千餘萬兩,占所借外債總額的27.4%。
H. 外匯儲備和美債是一回事嗎
外匯儲備的來源外商投資,貿易順差等都是,就是國家進來的外匯減去出去的外匯,就是手頭上的外匯,有點外匯資產的意思,但不是凈資產。外匯和外國國債是兩碼事,外國國債是用外匯買的。
I. 中國的外匯儲備包括哪些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原因:
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9)外匯儲備包括國債嗎擴展閱讀: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9億美元,較11月上升123億美元,升幅0.4%;較年初上升352億美元,升幅1.1%。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指出,2019年12月,中國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格局。受全球貿易局勢、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立場、英國大選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指數、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下跌。
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J. 中國央行外匯儲備資產包括哪些
中國央行外匯儲備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巨額貿易順差;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國貸款的持續增多;四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熱錢」流入。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