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美國國債上限問題
美國人的借債的上限又提高了!全世界都在發抖,發抖能結局問題嗎?
無論我們國人怎麼痛恨美國無恥行徑?但都不能改變現實!
既然不能改變它,我們就適應!
第一,美國是個帝國主義國家。帝國主義國家的本質沒有改變,當年它侵略過我們,他們的天堂世界裡有我們同胞們血淋淋的鮮血,這個我們不忘是對的。不要這些年它跟我們做朋友了,就忘了自己的歷史,別忘了那句話——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第二,美國這個國家雖然現在是很富裕,但都是表面現象。為什麼呢?美國表面上是很風光,但是內部已經很糟糕了。為什麼呢?誰說一個富人比窮人賺的錢多,他們就一定餐餐有肉吃嗎?富人用是嗜賭如命,吸毒成癮,好打成痞呢?也許常常也是吃不上飯呢!!!
這樣比喻吧?中美兩個國家就好像兩個家庭一樣啊,美國這一家呢,雖然家底很厚是富人,但是子孫們揮霍無度,超前消費,入不敷出。那又有人說了,那麼富裕啊!怎麼會入不敷出呢?美國當全世界的大哥,全世界的耀武揚威,不要錢啊!這個過程很復雜,但最終是不夠花,怎麼辦呢?那就借,發國債。
表面看來,中國還挺有錢的,其實呢,中國人民是在勒緊褲腰帶,從牙縫里省下來的錢供美國人大把大把的花著。痛心也沒辦法。
這樣的分析,我覺得還不夠形象。中國的外匯怎麼來的呢?貿易順差啊!有順差是不是一定好事呢?不一定。
中美比著兩個人,美帝是地主老財,中國是長工。地主老財是長年的不幹活,整天在那裡吃喝玩樂,把他們的房子蓋的美美的,那裡也山清水秀,礦山石油金銀珠寶也不開發。而長工呢整天地為地主老財幹活,最後把房子、妻兒老小都賣了。最最後自己的血也被榨幹了。
接下來,我們分析錢。這是兩種貨幣。同學們,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學過簡單的貨幣。貨幣就是一張紙,但也是度量衡。在一個國家范圍內,印刷錢的數量要合理,多了,貨幣貶值,然後人們趕緊的去買東西保值,商品就價格就上去了,最終是通貨膨脹。少了也不好,會通貨緊縮。都不利於經濟社會的穩定,最終損害的都是老百姓的利益。
地主老財不幹活,入不敷出了。就支付長工的美元,其實就是一張紙。接下來政府拿到了美元怎麼辦呢?這美元原來是中國老百姓的一點點的血汗錢,而美元在民間又無法流通,你拿著美元去菜市場買菜,菜農根本不鳥你。
再來看外匯的總量那麼大,都是老百姓的勞動所得嗎?中國多少人啊,一人貢獻美國100美元,那就是1300億啊!我們賣了自己的礦山啊,我們的礦石都是賤賣啊!美國老財自己的礦山為什麼保留著,不開采呢?是美國的沒有礦山石油嗎?是美國的版圖小嗎?不是,美國人有戰略眼光,先別人的東西都用光,等到別人資源枯竭的一天,他就在那裡樂呵呵的了。
第三,發國債得有人買啊!最初總在忽悠別的國家的政府買,好處說了一大堆。買了,就上了賊船了。為什麼呢?網友說,乾脆把美國國債拋了吧!似乎這樣,美國就怕了。
這種言論剛出來,就有人來打壓了,美國垮了,全世界都跟著遭殃。美國人自己也是這樣說的。長工拿了他的紙票子,想買老財家的好果子(高科技、藍籌股)吃,吝嗇的老財捂死死的。你耍點花招買了好果子,還沒吃上,錢就被凍住了。難道能跟他打架嗎?只能拿一堆無用紙,去換回另一堆無用的紙回來。
第四,而老百姓創造的價值,得到的是中國政府自己發型與順差對等的人民幣。錢多了,東西貴了,老百姓被愚弄了。美國的老百姓和中國老百姓差距是多大啊!人家過得滋潤的很,欠債不犯愁。反正國際貿易都是用美元結算的。這就導致別國創造出來的血汗換來的只是一堆紙,而本國的貨幣卻流不出去。
第五,老財們壞透了,錢在別人手裡捏著,他們也不是滋味。暗暗地指揮起一條條金融大鱷還時不時把一些國家撕咬的血淋淋的。殺雞儆猴呢,讓人們意識到,捏緊了那堆無用的紙,還是很有用處的。捏得越多,越牢靠。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明例。
第六,美帝最擅長是轉嫁國內的矛盾,把國內的矛盾押注到別國一場戰爭上去。
美國的金融體系綁架了全世界人民的血汗,你越是獻的越多,越是虧空的越厲害。另一方面他又脅迫你一直捏著那一堆無用的紙,另外美帝國主義手裡還拿著一根大棒呢;雖然他可能不敢打中國這樣的大國,但是也要提防他跳牆的可能。
所以,說呢,中央及時調整拉動國內消費的戰略是對的。長工不能長年地給地主老財家搞的富麗堂皇的,自己的茅草房還破落不堪呢。物質的,精神都應該有,享受也該有。未來的中國人民,會加速的走向富裕。
美國國債不過是一堆紙,我們拿了他們的一大堆紙,而他們卻一張人民幣也沒有。長工把最甜美的果子賣給老財了,而得到的是一堆紙,大大的不對等。記得一個專家說,2001至2005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特別的好,A股卻總是跌,最低跌到1600呢。還說什麼,中國的股市同經濟對這干。一看數據,確實是好,外匯翻番地漲,順差那麼大,真讓人沾沾自喜的。現在想一想,算是明白了,那幾年外匯高了,對經濟產量消極的影響。股市中不是有一句話嘛,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
相反地,07年的大牛市,是怎麼起來的?個人觀點是,正是在01年以來,順差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一下子就刺激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再加上政府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政策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下,股市起了一個大牛市。對於股民來說,當然希望多碰幾回大牛市了。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大漲必然會大跌。大漲也推動了一大批的房地產股的熱絡,一個個神話被炒起來了。房產商從股市上撈取了大把大把的錢。
由此看來,股市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的歷史,應該說它的其中確確實實存在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股市跌的那麼厲害,就是經濟不好,我們不要被表面的數據迷失。所以,我們政府決策者也可以從股市中去分析宏觀經濟,股市一發生感冒發熱的現象時,就應該及時的思考。那樣中國就是戰無不勝了。
由此看來,股市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它的根本的規律沒有改變,相反地它確實是起到了天氣預報的作用。但是令人悲哀的是無人正視股市的作用,以為股市在中國是怪物,是小丑。甚至個別別有用心的人污衊我們的政權對股市的控制。
那麼由此看來,現在的A股還是一個上升的階段。從07、08年的牛市之後,短暫地探底之後,現在已經很平穩。而現在的股民都在懷念07年的大牛市,我們要知道,歷史是不會重來的。瘋牛的出現,對經濟不見得就是好事。當然事事都有正反兩面。我們的股民不能一直懷念著,更不能整天幻想那天再來個大瘋牛。而現在從08年11月的大底,到現在已經上升了很多了。你們有沒有抓住呢?現在的股市在低位還是在高位?現在的股市與01——05年的點位差不多,而且相比較而言,還是較高的水平。是國內外的經濟形式比01——05年那段時期要好嗎?那為什麼,股市不跌呢?對,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08——2011年股市在漲,這說明經濟在好轉,我們的政策的對的。
那就是中國人民放棄了勒緊褲腰帶一味把最好的東西奉獻給美國人民的方子。興起了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國家的神聖使命!!
祝願偉大的國家、偉大的人民、偉大的黨,越來越來好!!!
收起全文 瀏覽(12) 評論(0) 編輯
㈡ 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是什麼意思——白話解釋
一、債券置換是債券持有人作出決定賣出一個或多個目前所持有的債券,以交換其他被認為是相同或類似的市場價值的債券的一種規避風險的手段。債務置換大約在同一時間購買和銷售,有效迅速地使用舊債券換得一套新的債券。也是政府為解決財政危機使用的一種延長國債到期支付時間的方法。新債券期限更長,收益更高。二、影響債券置換的原因如下幾點:在一種債務到期時間之前置換極有可能出現償還違約的債卷是債務置換行為較為常見的動機之一。換得的債券低於預期的執行額度,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出售。絕大多數情況下,所換得的新債券無法達到之前較為相等的價值,所以不會對預計利潤為保底而設立強制解除措施,參考資料:
㈢ 你好,我想了解債券置換
債券置換(bond swap)不同於企業之間常見的債務股權置換DebVEquity Swap) 。它是債券持有人作出決定賣出一個或多個目前所持有的債券,以交換其他被認為是相同或類似的市場價值的債券的一種規避風險的手段。
㈣ 境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債約7.12萬億美元,那持有的人民幣債券有多少呢
近幾年,美國國債一直在不斷攀升——當前已經超過了28萬億美元,僅最近兩年時間里就新增了5萬億。但美國境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債總量卻變化不大——整體維持在7萬億美元附近,即新增發的美債主要是由美國境內投資者購買的。
僅從總量角度來看,當前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人民幣債券僅約為4806億美元,而持有的美債卻高達7.12萬億美元,差距非常之大。但發展趨勢卻完全不同——最近一年多,境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債幾乎沒多大變化。
但持有的人民幣債券增速卻高達兩位數,即人民幣債券的增長潛力更大。相信隨著我國經濟、貿易的持續發展,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民幣債券的境外持有量仍將快速增長。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㈤ 美聯儲3000億收購國債 中國2萬億外儲為什麼損失具體點解釋,謝謝
存在一個匯率問題,人民幣1:10換美元和1:5換美元,哪個劃算中間每美元中國人損失5元RMB,假設這事情在1年發生,年前10元,在中國可以賣兩瓶可樂,但是投資去換美元,年末,這1美元換回來,只有5塊了,只能買一瓶
這就虧了一半(價格都是假設,美元貶值沒有那麽誇張,不過從7到6,怎麼也損失七分之一了)
㈥ 發行公司債券需怎樣資質的審計機構
在這里你需要找的不是審計機構,而是能為你提供發債服務的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會幫你找審計機構的。如有疑問可再問我。
㈦ 可交換債券和可轉換債券的區別
1、發債和償債的主體不同。
可交換債券通常是上市公司的股東,可轉換債券是上市公司本身;
2、依據法規不同。
可交換債券是《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可轉換債券是《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前者側重債券融資,後者側重股權融資;
3、發行目的不同。
可交換債券包括投資退出、市值管理、資產流動管理,不一定用於投資項目。可轉換債券一般是用於投資項目;
4、所轉換股份來源不同。
可交換債券是發行人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可轉換債券是發行人未來發行的股份;
5、股權稀釋效應不同。
可交換債券換股不會導致總股本的變化,可轉換公司債券會使發行人的總股本擴大、攤薄每股收益。
㈧ 國家財政收入過五萬億,為什麼還要發行國債
國家發行國債的原因,主要是用來調節貨幣流通量的。
國債發行一般來說有兩種用途,一是政府籌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內需.另一種用途就是政府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目的在於調節市場上的資金量,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第二種意義更大,當市場上的錢太多的時候,政府通過發行國債來收集市場上的資金以防止通貨膨脹,調節利率.
這是我國發行國債和其他國家的比較:一、我國現行的國債發行方式。(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發行、招標拍賣發行。)即「是什麼」。
二、國際主要的國債發行方式。
三、我國與國際發行方式的利弊比較。即「存在什麼問題」。
四、如何改進。即「解決問題」。
國債市場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債發行市場,也稱一級市場。二是國債流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好比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就像零售市場。一級市場是否順利通暢,對國債的發行至關重要。一般說來,國債發行有四種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日子越過越富裕,余錢剩米多了,就會想著去投資,於是有炒股的、做期貨的,集郵的,搞藝術品收藏的等等,投資方式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而在諸種投資方式中,國債可說是一枝獨秀,倍受投資者青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國債是國家發行的,國家財大氣粗,政府決不會有借無還。投資國債不僅風險小,而且收益又比銀行儲蓄高。因此,國債被譽為"金邊債券"。
私人之間的借債,程序比較簡單。往往找一個公證人或擔保人,借貸雙方立個字據,一手簽字蓋章,一手交付借款便可告成。國債則復雜得多,它必須通過國債市場,才能流入投資者手中。國債市場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債發行市場,也稱一級市場。中央財政通過該市場,將新發行的國債銷售給資金比較雄厚的投資者。與國債發行市場對應的,是國債流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打個比方,一級市場好比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就像零售市場。在二級市場上,那些一級市場的投資者,再將手中的國債轉讓、出售給更多的中小投資者。一級市場是否順利通暢,對國債的發行至關重要。
㈨ 地方政府債券如果納入國庫及商業銀行抵押品范圍會有怎樣的潛在影響
這個行為本身肯定不是QE,QE是人民銀行直接在銀行間市場大量購買新發行的地方政府債。目前來看,加入質押庫只是增強了未來央行投放流動性的工具。它沒有直接投放貨幣,也並不暗示任何貨幣政策的方向。
在整個置換方案中,沒有任何央行直接購買債券的動作,定向/市場化置換行為本質是一個債務重整過程。官方以指令的方式,要求商業銀行以低息、長久期的地方政府債置換了高息的融資平台貸款和各類平台債券、信託,這個過程沒有回籠貨幣也沒有投放貨幣,所以置換是貨幣中性的。由於融資平台貸款本身不是合格抵押品,因此將其置換為可以抵押的地方政府債券之後,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有所改善,央行相當於增加了1萬億新的貨幣投放渠道。這是什麼數量概念呢?一貫被央行用來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未到期央票4200億元左右,一次降准釋放的流動性也就5000億左右。債務置換完成之後,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時的空間明顯擴大。但是,無論MLF還是PSL,投放流動性的主動權都在央行手上,而人民銀行至今沒有表達過任何直接以貨幣化方式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意願。
詳細的邏輯,就需要回顧一下本次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背景。
2015年是地方政府債的到期高峰,43號文之後,舊有的融資通道受到嚴重限制,再融資能力受阻,償債壓力顯現。各種測算版本很多,一般認為今年即將到期的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地方政府性債務(主要是融資平台貸款、信託、債券,有別於地方政府債)金額在1.5萬億-1.8萬億之間,包括救助責任和擔保責任在內所有的到期債務金額在3萬億左右。明年的到期金額與今年相仿。我去年上半年曾經寫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可控。為什麼當時可控,現在就有償債壓力呢?因為去年底出台的43號文限制了融資平台的再融資能力。舊有的地方政府融資邏輯被打亂。
政府融資的邏輯與企業非常不同,作為一個掌握了暴力機關和貨幣發行權的非營利性組織,政府的融資行為天然具有龐氏屬性。我們願意給一個企業融資,是因為測算下來它的盈利能夠在項目周期中覆蓋還本付息的現金流;但是我們給一個政府融資時,往往考核的關鍵是該政府未來再融資續貸的能力。當償還債務不在融資人的目標列表中時,它對融資利率的敏感度也就迅速下降直至盪然無存了。當融資行為得不到全面監管,融資人還兼具了投資義務之後,它的債務規模就會迅速擴張。這就是2014年年底之前地方政府債務的狀態,各地政府舉借了天量的高息債務。如果沒有限制性措施出台,這個狀態本會維持直到。。。永遠,就好像日本那樣,政府債務規模是GDP的好幾倍。雖然2013年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還相對安全,但是這個狀態長此以往,肯定會不可收拾。
於是就有了43號文。地方政府不再能以政府的名義通過融資平台舉借新的債務。借問沒有政府信用的融資平台是什麼?它只是一個三張表都很有水分的問題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的再融資能力突然受到嚴格限制,原有的融資邏輯突然被打破,這就勢必需要新的再融資方案來接續杠桿。
於是就有了新預演算法,也有了2015年兩會期間樓部長拋出的第一批1萬億地方政府債置換計劃。
1萬億真的很多。整個2014年,國債總共發行1.8萬億不到,地方政府債4000億元。1萬億置換計劃相當於為全年增加了將近50%的無風險利率品供給。
這個品種和數量級,只有商業銀行能夠承接。可是商業銀行也面臨著兩大難題:存款持續大量流失,本身不考慮地方政府債,2015年可以用來配債的資金就已經大量減少,何況供給還要增加50%以上;新的地方政府債收益太低,基本接近銀行資金成本,從純商業的角度而言,一定是高息的地方政府貸款更加誘人。如果一定要公開招標,只會有兩種不美妙的結果:1、地方政府債的收益率逼近融資平台債券;2、流標。
因此,兩會時就有人喊話,應該由央行出面認購地方政府債。但這種直接投放貨幣的接盤俠行為,當時被央行直接否定。在過去的2、3個月中,博弈一直在進行中。財政部的政策目標是到期債務順利在新的預演算法框架下續作,盡量少走老路,因此讓央行貨幣化解決,對財政部一定是最優的。而人民銀行的政策目標是復合的:控制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控制物價水平;維持人民幣幣值,促進國際化。對於後兩個使命而言,貨幣化解決債務問題都是負面影響,從控制系統性風險的角度來說,直接貨幣化也是次優的。
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妥協版本。債務並沒有直接被貨幣化處理,而是採取了部分定向,部分市場化的方式。當市場化發行對貨幣市場帶來嚴重沖擊時,央行可以使用新的公開市場工具主動投放貨幣,熨平波動。
其實這就是個互相喂翔的故事:財神爺看著一杯熱翔,敬了秋褲先生;秋褲先生如果「啊嗚啊嗚」狂吃了,那就叫QE;可是秋褲先生不傻呀,他也不吃;結果兩個人把錢庄老闆都拉過來,對他們說,「都是你們造的孽,你們吃」;秋褲先生一邊又拿出一瓶健胃消食片,安慰大家,如果噎著了,他有葯。
至於他到底給不給葯,什麼時候給葯,沒有人說得清。在這之前,翔一定是先吃撐了。
㈩ 國債券怎麼兌換
國債到期分以下兩種情況兌換:
1、憑證式國債的購買
憑證式國債兌付由原售出機構網點辦理。收款憑證只能在同一分行范圍內兌付或提前支取,而卡內國債可在任一網點提前支取。
2、儲蓄國債
儲蓄國債(電子式)兌付資金由原售出機構直接支付至投資者資金清算賬戶。你可以通過銀行資金賬戶提取資金,銀行賬戶的儲蓄卡通常是全國通存通取的。
需要注意:購買不同品種的國債其兌取方法也不同,憑證式國債兌付是需要到原售出機構網點去辦理的。
儲蓄國債(電子式)兌付資金由原售出機構直接支付至投資者資金清算賬戶。
也就是說因為電子式國債在購買時,客戶的銀行結算賬戶(銀行卡或折)已經和您的國債賬戶對接了,所以每年的利息以及到期後的本金都會按時自動劃賬到您的銀行卡(折)上的。
依據《國庫券條例》第六條「國庫券按期償還本金。國庫券利息在償還本金時一次付給,不計復利」的規定,由原售出機構網點辦理,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實物國債,可繼續到當地常年兌付網點辦理兌付。
(10)萬億債券明年將換審計機構擴展閱讀:
國債是債的一種特殊形式,同一般債權債務關系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法律關系主體:
國債的債權人既可以是國內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而債務人一般只能是國家。
2、法律關系的性質:
國債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較多地體現了國家單方面的意志,盡管與其他財政法律關系相比,國債法律關系屬平等型法律關系,但與一般債權債務關系相比,則其體現出一定的隸屬性,這在國家內債法律關系中表現得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