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年發行債券情況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1414789&chnid=3736&leafid=14327&gourl=/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
http://tjsj..com/pages/jxyd/20/32/_0.html
❷ 有哪些網站可以查找到我國國債每年發行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的網站 http://www.mof.gov.cn/
財政數據裡面有關於每年國債發行規模的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每年的統計年鑒裡面都有國債的相關內容
❸ 中國近幾年來發行的國債的基本信息
2000年以來國債發行情況一覽表
❹ 中國對外國債總額現在有多少
中國債市總體來看2007年債券市場債券發行總額發行79934.03億元,逼近8萬億大關,較2006年的58653.34億元增長36%
中國債市主要分為央票、國債和金融債.
國債中可以分為普通國債及特別國債,依發行方式又可以分為記賬式及憑證式,次級交易市場分為銀行間及交易所(滬及深),大多數交易量在銀行間市場.
初次發行方面,目前已發行國債,2007底累計,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37431.3 億元,同比增加95.85%
其中,財政部發行記賬式國債21849.5 億元,同比增加234.43%,主要為特別國債發行15502.3 億元
次級交易方面,07年二級市場現券和回購共成交623799.4655億元,較06年增長62%。其中現券交易157232億元,較06年增長53%;回購交易466566億元,較06年增長65%。其中,銀行間市場共成交60.3941萬億元,佔比達到96.82%,上海交易所成交1.9832萬億元,深圳交易所成交24.65億元,兩者相加尚不及銀行間市場的零頭,僅佔3.18%
*參考資料小弟我附上人民銀行的2007市場運行情況的pdf報告連結網頁
希望有回答到您的提問
❺ 中國每年都有國債發行的嗎
每年,除了1月份,幾乎每月都有好幾次發行!
不是回籠貨幣,發國債主要是為了平衡財政收入和支出!是由財政部發行和主管;而回籠貨幣主要中央銀行管,例如提供存款准備金、發行央票等。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❻ 求:我國歷年國債發行總額
顯然,國債發行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國債相當於財政赤字,就是向老百姓借錢,政府花未來的錢。從我國現在經濟發展狀況來看,發行國債保持一定水平是比較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能刺激國內需求。但是,當經濟過熱時,發行國債會使經濟更加高漲,不利於調控。發行過多國債,會有增加債務風險的可能,如現在債務問題困擾的希臘;另一方面,國債是對國家未來發展能力的透支,過多的債務會削弱將來的發展能力。因此,並不是國債發行越多越好。
希望採納
❼ 2007年中國國債發行量為什麼如此之高
07年的確經濟有點熱,全民炒股、炒基金,貨幣流動性過多;所以那年發行了1.55萬億的特別國債,去購買2000億美金外匯作為成立中投公司的資本金,然後投資到國外去。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❽ 中國一共發行了多少國債
從1981年以來到1996年,我國一共發行國債48次(不包括轉換券)。發行總額6646.02億元。已發行國債共九個品種,八種期限。已償還國債2284.59億元,國債余額為4361.43億元。整個80年代,國債發行數量增長不大。但是90年代以後,國債發行數量逐年增加很快。1991年以前,我國國債沒有一級市場,發行方式基本上是依靠政治動員和行政分配相結合的辦法。
❾ 中國國債共有多少
美國財政部數據計算顯示,中國2009年10月末約持有美國長期機構債4,797.68億美元、長期公司債245.46億美元、股票1,007.5億美元。從2008年9月起,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2009年年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8948億美元,約為2009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37%,以及2009年中國GDP的18%。
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較高的機會成本或實際成本。美國10年期國債的年度收益率平均為3%-6%,這遠低於投資者投資於股票指數或進行直接投資能夠獲得的平均收益率。對中國央行而言,持有美國國債有著更為現實的成本。這是因為,央行外匯儲備的累積會導致外匯占款增加,為防止外匯占款增加對國內基礎貨幣的沖擊,央行通常採用發行央票的方式進行沖銷,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