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國債息差問題,誰給解釋一下這句話
股市和債市都是資金配置的標的,在資金總量一定的情況下,資金如果從債市流出,作為資金備選的股市出現資金流入是大概率事件。
國債息差走勢和市場走勢趨於一致。長期國債和短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之差決定了利率曲線的陡峭程度,是債券市場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長期國債和短期國債息差走勢和股市的關聯性呈現出階段性的特點
從美國股市的情況來看,金融危機之前,美國國債的息差走勢和股市呈現出的是負相關性。比如1992年至2000年,美國國債息差回落對應的是股市大牛市,而2000年至2003年息差回升對應的則是市場下跌。但金融危機後,美國股市和債券息差走勢反而呈現了一定的正相關性。
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說明在金融市場更容易有利潤出現,所以就更願意把資金放給對沖基金了
❷ 假定1年期、5年期、10年期美國國債債券利率現在分別是3%、6%、6%。
實際上這道題是比較一年後投資美元債券與投資日元債券的價值誰更高,其比較根據題意可簡單歸納成:
美國國債:1+5%
日本國債:當前匯率/一年後匯率*(1+1%)
這兩者數值孰高就投資那一種債券。
當今天匯率1:110,一年後匯率1:105,則有1.05<110/105*1.01=1.0581,故此應該投資日本國債;當今天匯率1:110,一年後匯率1:107,則有105>110/107*1.01=1.0383,故此應該投資美國國債。
至於今天匯率1:110,預計一年後匯率20%概率1:100,80%的概率1:108,則應該是以這種方式進行比較,看其結果來進行投資。
即1.05>110/100*1.01*20%+110/108*1.01*80%=1.0452,也就是說應該投資美國國債。
❸ 美國10年期通脹保值國債與10年期美債息差為什麼可以反映通脹預期
發行國債的利率的多少受當時該國通貨膨脹程度的影響以及政府對未來的預期。美聯儲購買國債等於向市場上釋放了資金,市場上資金多了,獲得的成本降低,市場利率自然下降,銀行利率也會下調,一般來說,國債的利率是既定的,不會變的,但國債的價格會變,進而引起國債收益的變化。黃金是貨幣,雖然持有人不能獲得利息;國債是紙或者數字,發行人為了安撫持有人的焦慮,會支付所謂的「國債收益」。每一年國債全部收益占投資總金額的比率就是每年的「國債收益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該收益率數十年的走低。美國國債(U.S.TreasurySecurities),是指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根據發行方式不同,美國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實物券式國債(又稱無記名式國債或國庫券)和記賬式國債3種。根據債券的償還期限不同,美國國債大致可分為短期國庫券(T-Bills)、中期國庫票據(T-Notes)和長期國庫債券(T-Bonds)3類。美國國債除了本土投資者外還面向全球各個國家,其往年的國債發行量平均一年是5、6千億美元。
❹ 查到的美國三個月期國債利率太小了,不是年利率吧,應該怎麼求
那個0.02是帶百分號的,且這個也是以年化利率來表示的,必須注意一點現在美聯儲的聯邦基準利率接近於0。
實際上你到美國財政部網站首頁也應該看到有一個Daily Treasury Yield Curve的圖,這圖實際上就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所謂的收益率曲線就是把很多剩餘存續期限不同的債券的收益率的數值通過連線表示出來(一般這種圖表會進行數據平滑化後顯示出來的)。在那個圖也不難看出那些國債收益率能有3%、4%都是較長期的國債。
一般來說,那些同業拆借利率(libor實際上全稱是倫敦同業拆借利率)國際慣例都是用年利率來表示的,現在歐洲和美國的基準利率都處於很低的水平,故此那些利率也是很低。
❺ 美國國債利率是如何決定的
發行國債的利率的多少受當時該國通貨膨脹程度的影響以及政府對未來的預期。美聯儲購買國債等於向市場上釋放了資金,市場上資金多了,獲得的成本降低,市場利率自然下降,銀行利率也會下調,一般來說,國債的利率是既定的,不會變的,但國債的價格會變,進而引起國債收益的變化。
不要把國債利率與市場利率混淆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❻ 美國國債問題
這些錢不是說我們專門拿人民幣換美元到美國去買國債。
而是在國際貿易結算的時候,我們獲得的以美元計量的收益充入外匯儲備,而這些儲備不可能全部存入銀行放著,而是多元化的投資和管理,比如購買美國債券,降低風險的同時還可以獲得收益。而選擇美國國債是因為美元一直是國際貨幣,美國的債券市場較為發達,當然成了投資首選。
這次金融危機我們因為過多投資美國債券而受損失,我們也無可奈何,巨額儲備迴流在操作上不是短期能實現的,而且迴流是否會造成過多的流動性很難說。而大量拋售美國國債我們損失也會很大,而且這其中還有大國間的博弈。
我的回答有點白開水~不知道是否清楚
❼ 美國國債利息是多少
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較高的機會成本或實際成本。美國10年期國債的年度收益率平均為3%-6%,這遠低於者於股票指數或進行直接能夠獲得的平均收益率。對中國央行而言,持有美國國債有著更為現實的成本。這是因為,央行外匯儲備的累積會導致外匯占款增加,為防止外匯占款增加對國內基礎貨幣的沖擊,央行通常採用發行央票的方式進行沖銷,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
至於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❽ 美國國債利率:2年期,4.5%;3年期,4.75%;5年期,4.25%;7年期,5.25%;30年期,4.5%。。。
把這些期限的利率連成線,就叫收益曲線,yield curve。
一般來說收益曲線都是上揚的,即,期限越長利率越高。當出現長期收益低於中期收益時,就像本題所描述的,說明收益曲線發生了扭曲,說明對中長期的經濟預期是通貨緊縮,不看好長期的經濟發展,而對三年期的預期,則相對樂觀一些。
❾ 全球債券的個人投資
中國最新發行的10億美元和4億歐元全球債券被投資者爭相搶購,原因是投資者熱衷於購買新興市場債券,並對亞洲國家經濟前景持樂觀預期。此次是中國自2001年5月以來首次發行全球債券。 據這批債券的承銷行透露,新發行的美元債券和歐元債券所吸引的投資者需求均大於實際所需,債券發行價超出了最初計劃。
歐元債券的認購額超過10億歐元。大約80名投資者直接參與了債券交易,一半以上的債券被法國、英國、德國和瑞士等非亞洲國家的買主搶走,其餘部分落在亞洲國家買主的手中。
債券發售收益率與市場掉期利率中值之差為7個基點,早些時候傳言為10個基點。1個基點相當於1/100個百分點。
現有的2006年到期債券息差為8個基點,而新債券將於2008年到期,這意味著對投資者來說新債券的風險系數較大。
法國巴黎銀行駐倫敦的企業聯合業務全球主管馬丁·伊根指出,正常來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該行與德意志銀行、瑞士銀行共同代理歐元債券的發行工作。伊根表示,由於中國債券較難買到,因此投資者不惜花大本錢。
此次債券發行的一家牽頭行表示,美元債券也收到普遍歡迎。高盛、美林和JP摩根代理美元債券的發行。
消息人士稱,美元債券的認購額為20億美元左右,有150名投資者直接參與債券交易。一半以上的美元債券流入歐洲和美國的帳戶,其餘部分被亞洲投資者買走。
美元債券與美國國債的息差為53個基點,此前傳言為55個基點。
歐洲和美國的銀行業者均表示,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是周三發行的全球債券的主要賣點。
標准普爾公司周三表示,因中國健康的債務水平和良好的經濟改革成果,該公司將新債券的評級定為BBB。預計2003年中國外債占經常項目收入的比例將降低到42%左右,從而使整體債務占經常項目收入的比例降低至15%左右。標准普爾表示,未來幾年中國對外商投資政策的放寬應該會使中國的對外競爭力繼續提高。
在市場條件下,一個哪怕經濟增長不甚強勁的國家所發行的新債券也會受到普遍歡迎。低利率的國際市場環境導致借貸成本降低,令投資者爭相搶購新興市場債券,從而抬高了債券價格。2001年中國發售的歐元債券收益率與市場掉期利率中值之差為32個基點,這表明市場情況較那時要健康得多。
JP摩根新興市場債券指數(EMBI+)同美國國債的息差周三為470基點,上一次低於480基點是在1998年5月5日。巴西、委內瑞拉和菲律賓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也充分利用了發行全球債券融資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