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李嘉誠的炒股技巧

李嘉誠的炒股技巧

發布時間:2021-08-27 05:54:31

A. 怎樣選擇合理正確的股票投資方法

1、股票投資撥檔子操作法:指的是投資人在股票價位高的時候賣出所持有的股票,等到價位下降之後,再補回去同種股票,來賺錢一定的差價。具體的操作方法有兩點內容:
一是在行情上漲一段後賣出予以補進的操作;二是在行情下跌的時候,趁價位尚高的時候賣出,等到價位低的是再進行買進操作;
2、心理價位踏准法:指自己認為某種股票應該達到的某個價位——上升到什麼價位,可能下跌的價位是多少,有了這樣的心理價位才能在波動的股市中順勢操作,而具體的操作分為3個方面:①對市場信息、企業效益、供求矛盾、形勢政策等方面進行由表到里的進行科學的分析;②忌諱貪婪的心理,因為貪婪型的投資者的心理價位會隨著股價的上漲而上漲,結果常常被套牢,穩健的投資者達到一定的心理價位之後,就會及時的獲利了結;③總結經驗,合理地修正心理價位,從而在股市實踐中獲得盈利。
3、虧損極限法,就是以准備最大限度的虧損來進行投資的一種方法,操作方法就是假設買技能的股票價格跌幅超過一定的百分比,一般是10%左右,無論後市如何都會立即賣出,這樣可以將虧損控制在自己設定的極限幅度之內,防止股市出現連續暴跌造成的損失;
4、守株待兔法,指的是在多頭市場中可以分散買進幾種不同類型的股票,然後等待上漲,適合不善於使用技術分析方法的散戶,但是在使用中要注意兩點:①要確定是「牛市」、多頭市場才能夠使用;②一旦決心採用這樣的方法,就不要為各種股市流言所左右,以免後市出現大漲而錯過投資機會;
5、以熊搏牛致勝法,在股價下跌已經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後,進行分階段的買進股票,然後靜靜等待新一輪牛市的到來,在日後牛市到來的時候,進行獲利了結;
6、順勢操作法:跟隨市場的慣性,尋找大眾的口味,買進大家都看好的股票,但是必須要早確認股市漲跌的大趨勢,然後才能根據行情的傳遞帶來進行操作;
7、保本投資法,投資前要制定自己的獲利賣出點和停止損失點,當股市上漲到獲利賣出點的時候,不是將所有的股票全部拋光,而是賣出其所謂的保本的部分,也可以說是保護既得的盈利,以不至於將本金虧損掉,在跌勢的時候可以保存實力進行後市的操作。

B. 李嘉誠股票

長江實業(00001.HK)、和記黃埔(00013.HK)、長江基建(01038.HK)、香港電燈(00006.HK)、赫斯基能源(加拿大多倫多倫上市代碼:HSE)、長江生命科技(00775.HK)、TOM集團(02383.HK)、和記港陸(00715.HK)、和記電訊香港(000215.HK)及英國上市的和黃中國醫葯科技(倫敦證交所另類投資市場上市代碼不詳)

C. 李嘉誠是炒股高手嗎

是炒樓高手,他是由以前幫人粘塑料花出身的

D. 如何買到李嘉誠公司股票

香港股票只有兩種方式可以買賣,一種是直接去香港開證券賬戶,一種是等港股通正式營運,而且一定要"和記黃埔"納入到滬港通才行,長江實業集團控股上市公司,00031和記黃埔。


E. 李嘉誠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

李嘉誠的第一桶金:塑膠花生意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鍾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傢具與其他伙計挨著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著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 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 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 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為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 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為業務關系,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志,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著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 年,李嘉誠從行業雜志中得到啟迪,赴義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為了香港乃至 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為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准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為「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F. 李嘉誠怎麼花錢

假設你的月收入只有2000元,你也可以過得很好。我幫你把錢分成五份。第一份600元,第二份400元,第三份300元,第四份200元,第五份500元。

第一份,用來做生活費。這么少的生活費,每天只能夠分到十幾元。早餐一份煮米絲,一個雞蛋,一杯豆漿。中餐一份快餐,一個水果。晚餐自己開個小灶,煮點飯,加倆菜,睡前一杯奶。這樣一月的伙食大概是500-600。不過,如果你還年輕,身體暫時還沒有太多問題,這樣的食譜,夠你數年內不會有健康問題。

第二份,用來交朋友,擴大你的人際圈。這就寬裕了。你的電話費可以用掉100元。每個月可以請客兩次,每次150元。請誰呢?記住,請比你有思想的人,比你更有錢的人,和你需要感激的人。

每個月,堅持請客,一年下來,你的朋友圈應該已經為你產生價值了,你的聲望、影響力、附加價值正在提升,形象又好,又大方。

第三份,用來學習。每個月可以有50元—100元用來買書。錢不多,買的書就要認真閱讀,學會學了就用的精神。每一本書,看完後,就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講給別人聽,與人分享可以提高你的信譽度,並且,提升親和力。另外的200元存起來,每一年參加一次培訓。從不間斷。等收入高一些了,或者有額外的積蓄,就參加更高級的培訓。參加好的培訓,既可以免費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可以學習平時難以領悟的道理。

第四份,用於旅遊,一年獎勵自己旅遊至少一次。生命的成長來自不斷地歷練。參加那種自由行的旅遊,住進青年旅社,地球其實並不大,每年都出門,幾年下來,就可以把紅旗插到地圖上,許多美好的回憶,成為生命的動力,更加有熱情和能量,去投入工作。

第五份,用來投資。先存起來,然後可以投資到股市裡,也可以用來做進貨的本錢,小本生意很安全,開一個淘寶網帳戶,去批發點東西來賣,虧了反正也不多,賺呢,既賺了金錢,又賺了自信和膽量,還賺來做事情的閱歷。賺的錢多了,就可以開始購買長期的投資計劃,使自己提早獲得一份長久的保障,保證自己和家人在將來,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有一份充足的資金來照顧,生活品質不會下降。

好了,這樣熬了一年,第二年如果你還在拿2000元的收入,那就是你的不是了,這么不長進,活著也夠丟臉的,看看有什麼品牌的豆腐比較硬,買一點來,用頭去撞吧。

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一定要兼職賺錢,不要窮,還很有個性,挑三揀四的,這個不願意做,那個沒有興趣。收入不高,一定要非常勤奮,盡量去找跟銷售有關的工作,比如房地產中介,這就是很不錯的兼職工作,既可以認識很多有價值的人,又可以鍛煉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和營銷技巧。

衣服啊,鞋子啊,這一年你是得盡量少買了。最好全部通過你的兼職賺的錢去買。當作獎勵自己的一種方式。額外多賺錢的時候,記得買個禮物給你的愛人,謝謝他/她支持你的財務計劃。很坦誠地告訴他/她,為何你那麼勤儉,告訴他/她你的夢想和努力的方向。

到處都有需要幫助的生意人,兼職幫他們做點事情,去磨練自己的意志、口才、和工作能力吧,加上你的理財技巧,第二年,你的收入至少要增加到5000元。最低也應該是3000元,否則你收入的成長還趕不上通貨膨脹呢。

無論你的收入是多少,記得分成五份。增加對身體的投資,讓身體始終好用,增加對社交的投資,擴大你的人脈,增加對學習的投資,加強你的自信,增加對旅遊的投資,擴大你的見聞,增加對未來的投資,增加你的收益

保持這種平衡,逐漸你就會開始有大量的盈餘。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人生計劃。身體將越來越好,得到更多的營養和照顧。朋友會越來越多,存儲許多有價值的人脈關系,同時,你也有條件參加那些非常高端的培訓,使自己各方面的羽翼豐滿,思維寬闊,格局廣大,性格和諧。而你,也就能夠逐漸實現自己的各種夢想,購買自己的需要的房子、車子,並且給未來的孩子准備一筆充足的教育基金。

人生是可以設計的,生涯是可以規劃的,幸福是可以准備的。現在就可以開始。在你窮的時候,要少在家裡,多在外面。在你富有的時候,要多在家裡,少在外面。這就是生活的藝術。窮得時候,錢要花給別人,富的時候,錢要花給自己。很多人,都做顛倒了。

窮得時候,不要計較,對別人要好。富的時候,要學會讓別人對自己好。自己對自己更好。窮要把自己貢獻出去,盡量讓別人利用。富,要把自己收藏好,小心別讓別人隨便利用。這些奇妙的生活方式,是很少人能夠明白的。

窮的時候,花錢給別人看。富的時候,花錢給自己享受。窮的時候一定要大方,富的時候,就不要擺闊了。生命已經恢復了簡單,已經回到了寧靜。

年輕不是過錯,貧窮無需害怕。懂得培養自己,懂得什麼是貴重物品,懂得該投資什麼,懂得該在哪裡節約,這是整個過程的關鍵。別亂買衣服,少買一點,但是可以買幾件很有品味的。少在外面吃飯,要吃就請客,要請,就請比自己更有夢想的、更有思想、更努力的人。

一旦生活需要的錢已經夠了,最大的花費,就是用你的收入,完成你的夢想,去放開你的翅膀大膽地做夢,去讓生命經歷不一樣的旅程。

G. 李嘉誠怎麼做股票

在南方一所著名大學的管理學院,管理經濟學課後的午休時間,一位在企業里從事營銷管理的高管,和我討論起做股票的操作方法。 他認為,對股票這玩意要小心,不能老抓著不放,什麼時候都要有避險的意識。防人之心不可無啊!我倒是贊賞他的風險意識,問題是我們沒法預知股票什麼時候跌,所以也就不知道該什麼時候跑。他告訴我,基於這種風險意識,他認為做股票投資,本質上應該短線為王,長期抓著風險是非常大的。他認為,股票價格每天升升跌跌,充分說明了股票價格的不穩定,這就是風險。既然沒法穩定在一個價格以上,所以必須准備隨時拋出,才有可能避開下跌,才有可能保住勝利果實。 我知道他是被套怕了,股價小跌就跑,每跑必虧,小虧積累成大虧。但個性又不服氣,屢敗屢戰。我非常同情他,告訴他我們學習的理論認為,股票不應該這么做,應該是以公司的價值為核心來選擇,而且必須持有必要的時間,以分享公司成長的成果。這位老兄顯然有點生氣,認為我真是書獃子,居然相信書中的那些理論條文,他說,我們的授課教授都沒有用這種理論賺到錢,還靠講課賺工資,這種理論能有多大用處?我告訴他應該注意一個現象,就是,那些世界著名金融公司里的員工,好像還都是讀這些個理論出身的哦。而且,這些金融方面的理論,還都是來自於世界發達國家的哩,不會沒有道理吧。 我仍然試圖幫他恢復好心情,說既然經過做短線吃虧,為什麼不反過來,試試做長線?他好像沒興趣和我討論下去了:短線都逃不過虧損,長線不是虧得更多?我說理論應該是對的,因為我見過這樣的例子。有人五年內只買賣過三次股票,其餘時間都把股票抓在手上,一動不動。幾年總計下來,大約升了四十倍:一個五倍,一個兩倍,還有一個四倍。這些倍數的股票可不少哦。動了情緒的他認為我基本上是被騙了,怎麼可能抓得了那麼久,怎麼可能跌也不走? 我告訴他,李嘉誠就是這樣做股票的。他開始嘲笑我了:李嘉誠是做實業的,做房地產的! 我說李嘉誠真的是做股票賺的大錢,而且李嘉誠做的股票不多,主要就是兩只:長江實業、和記黃埔。他持有兩只股票的時間相當長,從一發行到現在,好像沒怎麼動過。我跟他分析: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李嘉誠最清楚這兩只股票的真實價值和公司內幕,他是最有機會和理由操縱股價的人。但是,除了幾次出於其他動機,吃入自家股票以維持市面穩定,好像沒有什麼其它動作,這是事實吧。另外,我們都沒有見過一個人,他買賣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股票,能有和李嘉誠一樣的身家。如果我們把李嘉誠的角色分成兩個,一個是他作為企業家,作為經營者,管理著這兩家大企業,但從公開資料看到的結果是,他的這個角色好像並不能讓他成為首富;而他的另外一個角色,是這兩家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他長期持有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倒是讓他獲利甚豐,並因此成為華人首富。 我總結出,在李嘉誠「做股票」的例子里,股價陰謀論、操作短線論好像都不支持哦!那些炒來炒去,不停買賣長江實業、和記黃埔股票的人,都沒有李嘉誠做股票的成績好吧!

H. 李嘉誠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香港有這樣兩個大享,一個連續減持,一個卻還在一擲就是10個億地增持;一個反復示警,一個則堅定不移地堅持唱多。他們就是分別據有香港首富前兩把交椅的李嘉誠和李兆基。香港股市及其投資者陷入了不知該聽從誰的迷惘。於是,有人忽發奇想:誰賺得多就聽誰的,不就什麼問題也沒有了嗎?
盡管這並不是一場從同一個起跑線開始的比賽,要想知道誰賺得多也並不容易,不過,由於他們的言行反映了兩種殊途同歸的思路,探究一下怎麼賺錢至少可以讓人們更具體地理解什麼才是投資的硬道理。
對中國人壽的不同操作
單單就某一筆投資而言,誰比誰賺的錢多,本應該是可以算一算的。比如,當年李嘉誠和李兆基都認購過中國人壽,但在2005年禁售期一過,李嘉誠就在5塊多錢的價位拋售手上一半的股份,賺了約3.7億,回報率為40%。李兆基則一直持股至今。按中國人壽今年11月末的收市價42.4元計算,4年回報超過10倍。不過,這里所計算的只是他們在中國人壽H股發行時所認購的份額,加上後來的變數,情況就復雜得多了。其實,李嘉誠還在2003年12月按每股場外均價3.625 港元購入中國人壽4.284億股,增倉數量是其後來所減持2.14億股的一倍。換言之,李嘉誠的減持,實際上不過用相當於其增量部分一半的減持就收回了全部的增持成本,而且還憑空比其原有存量多出了50%的股份。假如李兆基後來對中國人壽未有其他的動作,那麼,李嘉誠似乎要比李兆基多賺很多。但李兆基最近投入的10個億,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繼續增持中國人壽。此前是否有過什麼動作則從未告人。也就是說,他們在中國人壽上的賬還遠未到最後清算的時候呢!
一個減倉一個增倉
對某一階段行情的投資,如果等到行情收尾,也不難分出高下。就眼前而言,李嘉誠不僅一再說A股有泡沫,就是港股和H股他也認為風險已大。出於落袋為安的考慮,從今年8月以來,他與減持中石油的巴菲特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減持中資股的做法,並且一動手就是大手筆的連續減持,減持的重點分別為南航、中國遠洋、中集海運等H股。據截至12月12日的統計,其套現的資金總額達近88億港元之多。假如我們的討論只是就事論事,而不去計較入市的先後和股票的異同,那麼,到此為止,吃了個魚身的李嘉誠賺得踏踏實實,應該是可以沒有任何的遺憾的了。
而李兆基則於11月22日還在動用10多億資金分段入市。李兆基雖然比李嘉誠可能還可以多吃一個魚頭,如果這個魚頭又尖又小,則非但食之無味,而且就怕嘴裡還有倒鉤。若非李兆基這樣膽大,一般的人還真不敢輕易下口。
哪種理念和原則適合自己?
李嘉誠和李兆基都並不是只投資了一個中國人壽,李嘉誠和李兆基的投資也都不是參加一個有起止時間限制的模擬炒股大獎賽,而且,無論是李嘉誠還是李兆基,他們的錢也不是都投在了股市這一個籃子。問題的實質顯然不在於算清楚誰比誰賺多或賺少,也不是唱空唱多的孰是孰非,而是他們的投資理念對於我們究竟有什麼意義。而這種意義,對於經驗和思路並不相同的人們來說,也不見得都是相同的。
李嘉誠的原則其實就是以過去的坐標為參照的一定的盈利目標。對於已經發生的投資來說,長期投資和短線投資這兩種不同的方式,盡管有著時間長度上的區別,但在達到一定心理價位的時候就止贏,那是沒有什麼分別更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巴菲特拋售中國石油不就是對這種李嘉誠原則的一個最好的支持嗎?見好就收,落袋為安,可以說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保持金剛不敗之身的最重要的秘訣。李嘉誠認為股價漲到一定程度會有風險的觀點,應該說是很有道理的。
而李兆基的唱多和做多所基於的則是對未來的看好。他相信年底港股恆生指數會升至30000點的目標,明年農歷年間會升到33000點的水平。目前看來,李兆基似乎過於樂觀了一點,港股年內要達到他的目標已是難上加難,就連他自己本人最近也將上述兩個目標分別延至了明年的春季和秋季。不過,富貴險中求,也是一個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理所當然的追求。如果港股照目前這樣的趨勢A股化下去,那麼,只要A股還有行情,港股和H股就不會沒有前景,誰又能說李兆基的未來不會是一個又大又肥的大魚頭呢?
其實,任何一種投資之道,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的區別,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也不可能有什麼涇渭分明的比較。對於投資者來說,永遠只有一個道理,那就是:賺錢就是硬道理。

I. 李嘉誠怎麼買股票

跟巴菲特差不多了,人家資金大 人脈廣,見識深,他們這些買股票是非常簡單的,上市公司的內容搞得清清楚楚,一家公司長遠發展到底行不行,感覺行就在股票低點的時候買進去,感覺上市公司快不行了,在相對高點的時候如果持股就賣出。

閱讀全文

與李嘉誠的炒股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