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緊縮性財政政策為什麼要少發國債
在健全的經濟體制下,國債不是讓個人買的,而是主要面向金融機構,比如商業銀行,銀行可以用存款准備金購買國債。當中央財政發行國債量減少時時,銀行的大部分法定準備金就只能困死在銀行里。社會上實際流通的總資金量就少了,抑制了生產部門的再生產。
中央財政由此達到緊縮性的目的。
但是我國的國債利率高與銀行利率,且面向個人發行,實際上是不規范的,實際並沒有發揮國債應有的功能,所以正在調整過程中。也就是說,規范情況下,只有少數幾種特殊的,最低利率的國債對個人開放,也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吸引力了。
『貳』 寬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財政政策是什麼
1、寬松的財政政策即擴張性財政政策。
2、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膨脹性財政政策,是國家通過財政分配活動刺激和增加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行為。主要是通過減稅、增加支出進而擴大財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的一種財政分配方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過財政赤字擴大政府支出的規模。
3、當經濟生活中出現需求不足時,運用膨脹性財政政策可以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差額縮小以至達到平衡;如果社會總供求原來是平衡的,這一政策會使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如果社會總需求已經超過總供給,這一政策將使兩者的差額進一步擴大。
4、緊縮性財政政策是宏觀財政政策的類型之一,是指通過增加財政收入或減少財政支出以抑制社會總需求增長的政策。由於增收減支的結果集中表現為財政結余,因此,緊縮性財政政策也稱盈餘性財政政策。
(2)緊縮性財政政策與國債擴展閱讀:
擴張性財政政策政策措施
一、減稅
1、一般說,減稅會增加個人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相應地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在財政支出規模不變的情況
2、擴張性財政政策下,相應地擴大了社會總需求。減稅的種類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脹效應也不同。對流轉稅的減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時也會刺激供給的增加,即這種減稅的膨脹效應主要在供給方面。對所得稅的減免,則可以增加社會需求,膨脹效應主要表現在需求方面。
二、擴大預算支出規模
由於政府支出直接構成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規模的增大必然相應地增加社會總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擴大不對稱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財政赤字。就這個意義說,擴張性財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財政政策。
『叄』 財政部發行國債屬於緊縮性財政政策么為什麼
是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3)緊縮性財政政策與國債擴展閱讀:
「我們反思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教訓是多方面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說。她認為,金融對外開放應與內部改革相結合,缺乏管理的開放和銀行體系的脆弱會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而短期投機性資本的異常流動有可能構成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各國應對外資過度追逐國內資產保持警惕。
相對於周邊國家,我國受金融危機影響要小很多。為緩解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支持受到危機沖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盡快走出困境,我國在向世界承諾保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和政策。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面對當時通貨緊縮壓力,我國在危機發生之後宣布啟動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最具代表性措施是增發長期建設國債,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經濟結構。這些措施對穩定中國經濟,改善投資環境,以及帶動亞洲經濟復甦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金融改革方面,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不久,我國於1997年11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重要性。在隨後的改革中,財政部於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注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補充資本金,並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行不良資產。
在近幾年中,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引人注目,這3家銀行相繼改製成股份公司並登陸香港或內地股市,繪就了中國金融改革史冊中的精彩篇章。中國農業銀行目前也在積極推進內部改革,為股份制改革做准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將步入新的征程。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兼研究局副局長劉春航表示,這些針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措施使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都有所提高。
針對亞洲再次成為大量國際資金流入重點市場,國際收支失衡壓力增大的情況。吳曉靈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著世界經濟失衡和國內經濟失衡雙重挑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來自於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對此,我國政府已有充分的認識,並採取綜合措施調整經濟結構。
『肆』 什麼是擴張性財政政策跟緊縮性財政政策
1、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膨脹性財政政策,是國家通過財政分配活動刺激和增加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行為。
主要是通過減稅、增加支出進而擴大財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的一種財政分配方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過財政赤字擴大政府支出的規模。
當經濟生活中出現需求不足時,運用膨脹性財政政策可以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差額縮小以至達到平衡;如果社會總供求原來是平衡的,這一政策會使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如果社會總需求已經超過總供給,這一政策將使兩者的差額進一步擴大。
2、緊縮性財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是宏觀財政政策的類型之一,是指通過增加財政收入或減少財政支出以抑制社會總需求增長的政策。由於增收減支的結果集中表現為財政結余,因此,緊縮性財政政策也稱盈餘性財政政策。
(4)緊縮性財政政策與國債擴展閱讀:
政策的松緊交替是指一個時期實行擴張性政策,一個時期實行緊縮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的繼承者,將凱恩斯的短期靜態分析發展成為長期動態分析,提出補償性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的首要問題不是謀求收支平衡,而是當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出現差額時,如何通過財政收支安排來彌補這個差額,使經濟的運行恢復平衡狀態。
資本主義經濟不是始終處於危機狀態,而是時而繁榮,時而蕭條,財政政策不能永遠以擴張為基調,應根據經濟的周期波動交替使用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
蕭條時期政府應減少稅收,增加支出,實行赤字政策;繁榮時期政府應增加稅收,壓縮支出,實行盈餘政策,而且盈餘應加以凍結,以備蕭條時期使用。
凱恩斯主義還強調財政的自動穩定器作用。如實行累進所得稅,當經濟蕭條時,總收入下降,稅收收入也自動下降,成為增加社會需求並緩解經濟蕭條的一種自動調節手段;
經濟膨脹時,總收入上升,稅收收入也自動上升,又成為控制社會需求並緩解經濟膨脹的一種自動調節手段。政府的轉移支出具有同樣的作用。
政策的松緊搭配是指同一時期內不同政策的相互配合松緊搭配可以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配合,也可以是財政政策內部各種財政手段之間的配合。
如美國R.W.里根在總統任期內(1981~1989),實行高利率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以對付通貨膨脹。在財政政策上一方面實行減稅和高赤字的擴張政策,一方面又壓縮社會性支出,也是松中有緊。
『伍』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要擴大國債規模還是縮小國債規模,為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通貨膨脹是貨幣惹的禍。就是發行貨幣過多造成的。所以,在通貨膨脹的時候,國家要收回貨幣。怎麼收回?直接找你要,你不砸人家才怪。那國家只能發行國債,以國債換回你手裡的貨幣。你有錢的時候會拿錢買東西,現在變成國債了,你不會去拿國債去菜市場買菜的,是吧?
你這個問題呢,問的有點亂。因為通貨膨脹的治理,一般涉及貨幣政策,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而經濟繁榮或蕭條,才用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其實是調節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其實是調節政府購買力度。今年興建道路,購買飛機,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大國債不是必然的關系。我也可以多收稅啊,是在不行造成赤字,也可以進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國債沒鳥關系。我擴大國債,但是得來的錢1分不花,那就是緊縮的財政政策。我不發行國債,但是我冒著赤字的壓力,花光所有積蓄,那也是擴張性財政政策。
『陸』 簡答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的區別
擴張性財政政策。也叫積極的財政政策,通常是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發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通過增加政府投資和補貼等手段來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如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政府採取了財政斥資4萬億投資以拉動內需等重大舉措。
緊縮性財政政策 。在經濟發展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縮減政府開支、壓縮投資規模等手段,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2008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偏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持續高位運行,物價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國家通過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進一步調整中央政府投資結構,以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避免經濟出現大的起落。
『柒』 什麼叫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政策
緊縮性財政政策------是國家通過財政分配活動抑制或壓縮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行為。它往往是在已經或將要出現社會總需求大大超過社會總供給的趨勢下採取的。它的典型形式是通過財政盈餘壓縮政府支出規模。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因為財政收入構成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而財政盈餘意味著將一部分社會總需求凍結不用,從而達到壓縮社會總需求的目的。實現財政盈餘,一方面要增加稅收,另一方面要盡量壓縮支出。如果增加稅收的同時支出也相應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財政盈餘,增加稅收得以壓縮社會總需求的效應,就會被增加支出的擴張社會總需求的效應所抵消。
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是國家通過財政分配活動刺激和增加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行為。又稱膨脹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指主要通過減稅、增支進而擴大財政赤字的財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主要通過增稅、減支進而壓縮赤字或增加盈餘的財政分配方式,減少和抑制社會總需求。最典型的方式是通過財政赤字擴大政府支出的規模。當經濟生活中出現需求不足時,運用膨脹性財政政策可以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差額縮小以至達到平衡;如果社會總供求原來是平衡的,這一政策會使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如果社會總需求已經超過總供給,這一政策將使兩者的差額進一步擴大。
詳細解釋:
財政政策是指稅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
政府支出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政府購買,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花費——購買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體(如老人或失業者)的收入。
稅收是財政政策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整體經濟。
財政政策的種類
(1)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增加國債、支出大於收入,出現財政赤字來實現:
(2)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
(3)中性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
財政政策的手段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
緊縮的財政政策包括:緊縮政府的財政支出及增加政府的稅收。
條件:政府的財政赤字是構成通貨膨脹初始沖擊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通貨膨脹過程中公共部門所重新產生的赤字又是通貨膨脹反饋機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要有效治理通貨膨脹,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是一項重要的措施。
另外,可以縮減的財政支出主要是那些重復建設和沒有效率的投資項目以及行政副業單位過度的社會集團消費。
擴張性財政政策:為了控制通貨緊縮、保證適當的經濟增長率,政府採用比較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即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
『捌』 為什麼出售政府債券是緊縮性財政政策但是增發國債是擴張性的啊
出售政府債券是央行買走了,資金是回籠到央行了,增發國債是資金流通到市場上了。所以前者是緊縮性的而後者是擴張性的。
政府債券(Government
Bonds)的發行主體是政府。政府債券本身有面額,投資者投資於政府債券可以取得利息,因此,政府債券具備了債券的一般特徵。政府債券是一國政府的債券,它的發行量一般都非常大,同時,由於政府債券的信用好,競爭力強,市場屬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