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
有很多原因,主要是這些:
1,買的前提是有賣的,美國每年都需要發行大量的債券供其它國家購買,所以說美國人都是花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錢在消費,這也是被其特有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導致的。簡單來說,其它國家發行的債券不多,數量上難以和美國抗衡,所以中國持有美國債券最多,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2,在美國投資的風險較低,畢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來,美國的經濟都在領導者全世界,即便經歷了這次金融風暴,很多國家依然迷信美國的經濟發展前景,美元也是比較低風險的投資。另外就是前面說到的,美國的債券發行量不但多,品種也是最多的,比如之前的次貸,這樣的投資市場在很多國家都沒有,唯獨美國有大量的次貸需求,而這個錢當然不是美國自己的,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也因此讓中國損失了上千億。
3,購買美國國債,這種投資的風險在所有的債權種類中是最低的,但還是有的賺,所以中國在有閑錢投資的情況下,買美國債券是一種比較保險的手段。
4,可能是為了在中美外交中得到更大的發言權,畢竟在手中握有大量美國債券時,一旦全部拋售,美國經濟必然受到打擊。當然,日本也有大量美國債券,所以這樣的威脅到底有多管用,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沒人嘗試過。
我覺得就是這些了。。。
2. 美國到現在欠中國多少國債。
你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要買國債!
通俗的告訴你噢!
美元霸權啊!目前全世界流通的主要是美元,所以外國人來投資開廠開公司都是帶美元過來的。例如美國特斯拉老闆馬斯克帶了1億美元中國投資開廠,因為是在我們大中國所以只能使用我們國家的流通貨幣,馬斯克得先去銀行換成7億左右的人民幣(根據當天的匯率),那麼我們的銀行給了馬斯克7億人民幣之後,就得到了馬斯克的1萬美元(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就是這些外來投資,等於你進我的浴室洗澡,我得保管好你的衣服,你得換上我們這里的浴袍)。那麼問題來了,如果1個月之後美金對人民幣是1:1(誇張一點容易理解),這時候馬斯克不想開廠了,提著那7億人民幣跑來銀行想換回美元走人(根據最新的匯率得還給他7億美金),那麼咱銀行還沒賺到錢還要把家當賣了給他7億?所以得保持你進來是多少我還你多少才合理啊!或者還給你比你給我時候更少是最好的,所以得想辦法啊!
除了投資進入的美元,還有很多是出口賺到的美元迴流兌換成人民幣時候產生的。
因而經過金融專家們的考量只能是買美國國債來保住自己貨幣的穩定,避免虧錢。純手打!望支持!
3. 如果中國不買美國國債會怎麼樣
我國的外匯儲備——美元並不全部是我們自己的,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同時隨時有可能又換回美元提出來轉移到國外,還有就是國內的企業去到國外買技術、設備、原材料如石油、礦石,可以跨國兼並等,都隨時需要使用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的支付貨幣。這些外匯必須保值增值,同時隨時應付支付。 投資美國國債是最好的渠道,美國國債流動性最好,金融市場最發達,世界上的國家和金融機構都投資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可以隨時在市場上把自己的美國國債變現應付自己使用,同時還有利息收益。
如果把美元用於國內的民生,就會引發通貨膨脹;因為這些美元對等的人民幣已經放出去了,如果再把美元放出來,就會造成貨幣越來越多,引發物價上漲,資產泡沫,那麼普通老百姓的儲蓄存款就會縮水。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招,到時就會出現解放前那樣抱一捆鈔票只是去買一盒火柴的情況。
用美元外匯買股票風險太大,大力去買大宗商品,中國是買什麼就漲什麼,買完其價格就狂跌,買其他國家的國債,一是沒有美國國債流動性好以及低風險,二是可能買了過後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
減少美國國債投資,會造成我們外匯儲備投資的渠道變窄,形成手握大量的現金,不能保值增值,同時握有這些現金是有成本,因為要支付利息。同時減少美國國債,勢必告訴世界我們看淡美國經濟和政府,拋售美國國債,造成國債價格下跌,使得我們手裡沒有賣出的國債也縮水;並且打擊美國經濟,減少從我們的進口,我們大量的外貿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工廠倒閉也會減少上游的煤、電、石油、金屬、水泥等原材料的使用,引發我國經濟連鎖反應。 就目前來說美國的經濟已經復甦,反映在就業率提高,這是最能夠反映真實情況的,在歐元區危機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可以看出美元是最符合投資的品種。
4. 中國為什麼不拋售美國國債
美國作為全球的最大的一個經濟體,資本市場也是全球最發達的。所以美國的債券市場理所當然能夠在全球債券市場的活躍度上排名第一。其規模和流動性的增強讓中國和其他國家選擇美國國債。再一個原因,在當前全球金融不斷的波動的情況下,金融危機隨時都可能爆發,所以為了不讓貨幣發生很大波動,不讓美元發生很大幅度的貶值,中國只有不斷地購買美國國債以保證自己的利益。
再者,面對國際經濟的動盪,現在有能力幫助世界經濟平穩發展的,恐怕也只有中國了,作為一個負責人的大國,當然不會讓世界經濟放任自流的。同時這樣做既可以和美國把經濟關系搞好,也可以在經濟實力上和美國有一定的相持度。
但是不管怎麼樣,作為國家,這樣的單一化投資方式還是有非常大的欠缺的。國家投資如此,作為個人投資,更是應該要注意。所以選擇一個好的投資方向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額達到1.2446萬億美元,筆者認為當下中國有三個原因不能大量拋售美國國債。
首先,中國若大舉拋債、會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飆高,進而重創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
第二,若中國賣得太多,那麼美國最大債主的地位就會馬上被華盛頓最友好的夥伴日本給奪走,在目前的背景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標志性政策中有兩項尤為切題:保持日元疲軟以及讓奧巴馬滿意。如果安倍晉三的經濟復興計劃取得了什麼成就,那也歸功於日元自2012年
末以來貶值30%。
這就是為什麼安倍晉三會想要確保日元的貿易加權匯率相對於近期貶值的人民幣不會上升。如果這意味著去抵消中國的美元拋盤的話,那也在所不惜。
而且盡管安倍晉三在亞洲展示出鐵腕強勢一面,但是與美國幾十年來的日
本合作夥伴一樣,他一直以來都很順從美國。安倍晉三一直都在聽歐巴馬
之命行事,無論是涉及幫助美國轉移軍事基地,還是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抑或是繞過和平憲法。在中國大量拋售美國國債之後,安倍晉三必然會遵照美國的要求,讓日本採取措施挽救美國債券市場。
第三,中國除了美國國債以外,其實已沒有其他資產可存放其規模龐大的外匯存底。也就是說,對中國而言,積欠龐大債款的美國已經成為大到不能倒的債務人,兩者形成微妙制衡。
5. 為什麼中國始終持有大量美國國債難道不怕美國違約么
專家說國家手裡大量的美元投資無門,只能投資美國。因為中國始終認為美國的經濟是強大的,美元也是會反彈的。結果呢?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繼續縮水。前不久破6.5進入6.4時代!但是反過來想想真的投資無門嗎?
錯了,我國人均GDP不及美國三分之一,社會福利、教育、以及醫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何不投資民間藏富於民?還想以錢賺錢把住美國經濟,老是在說拋售美元美國會怎麼怎麼樣。就你聰明啊?人家在背後玩金融的時候你還沒改革開放呢,日本經濟大蕭條的時候你還沒搞清楚來龍去脈呢日本經濟又復甦了!日本不是想買美元國債,而是奧巴馬對著日本打個噴嚏日經指數都會大跌!
總結下來就是他想抱美國大腿得到某種好處,但是總是什麼也沒得到還把自己搭進各種不利去。為什麼呢?天知道呢,也許是賤唄...
6. 關於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問題...
美國的數量寬松政策是否能夠生效 http://www.jrj.com 2009年04月21日 17:17 《中國金融》
【字體:大 中 小】【頁面調色版 】
免費解套:010-58325082
短期來看,美國購買長期國債將給我國外匯儲備帶來賬面增值。但長期來看,巨額的美國國債考驗著中國的政策選擇
何帆 馬錦
數量寬松政策的影響機制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發布政策聲明,指出美聯儲將繼續保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目標區間不變,同時還推出更為激進的措施:一是通過增加購買750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1000億美元的機構債,擴大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以便為抵押貸款市場和樓市提供更大支持;二是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多達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這標志著美聯儲的政策導向已經從傳統的利率政策轉為倚重數量寬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通常情況下,美聯儲主要通過在公開市場操作影響短期利率。但是,隨著美聯儲的不斷降息,美國的基準利率已經降到了「零利率邊界」。這意味著傳統的利率政策基本失效。在此情況下,美聯儲只好依靠非常規的數量寬松政策。
所謂數量寬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增加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影響金融市場上的利率水平、資產價格和經濟產出。除此之外,中央銀行還可以通過改變其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對利率水平、資產價格等產生影響。有的學者就將前者稱為數量寬松,而將後者稱為性質寬松(qualitative easing)。舉例來說,中央銀行可以從金融機構手中購買國債。假設中央銀行從一家養老基金手中購買100萬美元的國債,養老基金在賣出國債的時候得到了現金,因此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就會增加100萬美元,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也相應增加。中央銀行也可以直接從商業銀行手中購買國債。商業銀行賣出國債的時候得到了現金,其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就會直接增加。當商業銀行的存款增加之後,它就有能力增加貸款,因此,這將帶來貨幣供給的擴大,並刺激經濟增長。中央銀行購買金融資產的時候,往往會增加流動性較差、風險更高的資產。這是因為,如果中央銀行只是購買高質量的資產,對商業銀行的幫助不大,只有當中央銀行從商業銀行那裡購買風險較高的資產,才能幫助商業銀行減少損失。對於中央銀行來說,這意味著中央銀行以好資產置換了金融機構的壞資產,金融機構可以「輕裝上陣」,但中央銀行則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當利率政策無所作為的時候,數量寬松政策依然可以發揮作用。數量寬松政策的影響機制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資產組合渠道。當各種資產之間不是完全可替代時,居民會在貨幣供給增加的情況下重新配置資產組合。當中央銀行通過數量寬松政策向金融市場提供更多的貨幣之後,居民可能會覺得手上的現金過多,而把一部分現金換成其他資產。這就導致非貨幣資產的價格提高。資產價格提高之後,按照托賓Q理論,會拉動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二是財政渠道。當中央銀行購買國債的時候,相當於以通貨膨脹稅取代了直接稅收如收入稅,這將使得政府的預算約束更加寬松,可以方便政府放開手腳,實行減稅或增加公共開支的政策。三是相對價格渠道。中央銀行可能持有各種不同種類、不同期限的金融資產。比如,美聯儲持有的國債期限從4周到30年不等,但平均的期限是1~4年。如果美聯儲增加對長期國債的購買,長期國債的價格就會上升,收益率減少,長期國債的利率就會下降。中央銀行通過調整資產組合,可以對不同金融產品的相對價格產生影響。
美國的數量寬松政策能否生效
美聯儲採取數量寬松政策的主要目的:一是彌補國債發行缺口,繼續向世界推銷美國國債。根據奧巴馬政府的預算,2009財年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75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12.3%。估計2009年美國國債的發行量將達到2萬億美元,而國內外投資者購買的意願均不強烈。從外國投資者來看,出口導向型和能源輸出型國家貿易順差減少,使其購買能力不足。出於對美元貶值的擔憂,原來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的國家如今也不得不三思而後行,尤其是很多國家開始拋售美國長期國債,轉為購買短期國債。從國內投資者看,由於經濟不景氣和失業加劇,美國居民的收入大幅減少,增持美國國債的數量也不會太大。2009年美國國債的需求可能會有1.8萬億美元,與2萬億美元的國債供給存在至少2000億美元的缺口。美聯儲通過購買長期國債,一方面促使長期國債價格上升,可以阻止外國投資者大量拋售美國長期國債,並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國債市場;另一方面,美聯儲直接購買美國國債也有逼迫他國購買的意味,如果外匯儲備充裕的國家和有支付能力的本國民眾都不買的話,那就只有美聯儲自己「印鈔」買了。二是改善私人信貸市場條件。由於國外投資者對美國長期國債的減持,長期國債價格持續走低,收益率上升。截至今年3月17日,10年期美國國債的利率一度攀升到3.01%,比年初提高了80個基點。作為金融產品定價的基準,美國國債尤其是長期國債的利率不斷上升,無疑會提高銀行信貸、企業債券和房地產融資等各項中長期金融工具的融資成本,進一步打擊美國經濟。美聯儲購買3000億美元國債的消息傳出,5~10年期國債的利率下降了大約0.5個百分點。美聯儲希望,隨著國債利率走低,抵押貸款利率也能下降,並緩解很多居民的還債壓力。三是通過通脹減輕美國債務負擔。巨額的赤字將大大增加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而近期國債收益率的攀升也將增大政府的付息負擔。美國正處於經濟負增長、通貨緊縮的局面。如果進入通脹通道的話,可以「一石三鳥」,既降低國債收益率,又提高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還有助於減輕政府的債務負擔。
美聯儲已經將其資產負債表余額從2007年7月份的8680億美元推高到了今年3月中旬的32186億美元。盡管從理論上講數量寬松政策為中央銀行在零利率時代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工具,但其效果是否有效,仍然有待觀察。從歷史經驗來看,日本曾經在2000~2005年採取了數量寬松政策,但效果並不理想,銀行的儲備資產增加了,但信貸並未相應增加。美聯儲的數量寬松政策也可能遇到一系列的挑戰:第一,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通過降息和提供貸款等方式,已經給商業銀行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的短期存款並不稀缺,但問題是其持有大量價值縮水、缺乏流動性的長期資產。從企業和居民的角度來看,如果以前的過度負債使得企業和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惡化,那麼它們現在最迫切的壓力是償還債務,對借貸的需求也不強烈,因此,數量寬松政策能否有效地解決信貸緊縮的困境,仍然值得懷疑。第二,抵押利率過去一直隨著國債利率變化,國債利率下降則抵押貸款利率也下降。但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於房地產市場的違約率不斷提高,抵押貸款利率和國債利率之間的利差不斷擴大。考慮到房地產市場的潛在風險,抵押貸款市場出現了萎縮。因此,數量寬松政策能否傳導到住房市場,也不容樂觀。第三,貨幣的超額發行將導致通貨膨脹抬頭。盡管從目前情況來看美國遇到通貨緊縮的壓力更大,全球范圍內生產能力過剩,近期通貨膨脹的壓力似乎不大,但是隨著經濟復甦、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的缺口縮小,則通貨膨脹很可能卷土重來。數量寬松政策放出來容易,收回去很難。一旦美國遇到通貨膨脹的壓力,美聯儲要麼提高利率,但這將使得美國經濟的復甦更加困難,要麼忍受更高的通貨膨脹,這將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
數量寬松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此次購買長期國債將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截至2009年1月末,中國已持有739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居各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量的首位。短期來看,美國購買長期國債將給我國外匯儲備帶來賬面增值。我國以美國國債形式持有的7396億美元和以「兩房」債券為主的機構債形式持有的5106億美元,二者均可因債券市場價格的上揚而增值。但長期來看,巨額的美國國債考驗著中國的政策選擇。如果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將導致美國國債價格大幅下降,甚至會出現債市恐慌性拋盤,那麼中國尚未拋出去的美國國債將面臨巨大的損失;而如果繼續持有美國國債,就要承擔美元貶值和資產損失的風險。事實上,自次貸危機以來,中國仍在不斷增持美國國債,但增持的數量在逐月下降。從2008年10月到今年1月份,中國分別增持美國國債659億美元、290億美元、143億美元和122億美元。高額的美國國債余額將成為中國經濟更大的掣肘。事實上,美國挽救危機的過程也就是債台高築的過程。如果中國沒有良好的減持措施的話,危機過後,對美國國債持有量也將劇增。
為了更好地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我們應該注意:第一,增強對外話語權。中國要力爭在維護世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上發揮重要作用,在改革國際貨幣體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同時要求美國政府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為美國國債的市場價值提供擔保,並以此作為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條件。中國可以承諾不減持美國國債,但美國必須承諾不盲目發行新的國債,而且在發行新國債的時候應和通貨膨脹掛鉤,甚至可以仿照當年卡特政府在德國發行德國馬克債券融資的方式,在中國發行人民幣債券,這將有助於中國規避匯率風險。第二,抓住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及海外優質資產價格偏低的有利時機,增加有色金屬、能源、鐵礦石等的收儲量,適當購置海外優質資產、股權等,一方面為國家存儲戰略資源和潛力資產,另一方面也可使外匯儲備更加多元化,提升抗擊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第三,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只有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交易量不斷增多,成為國際性的貨幣,才能真正擺脫美元貶值的風險,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才能脫離「兩難」的困境。目前可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結算、開展雙邊貨幣互換,並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山東大學經濟學院
7. 什麼原因使中國不拋掉美國國債
1)、原因很簡單:儲備量太大,一旦拋售,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使得流通中的美元過剩,從而造成美元大幅貶值,這樣,我們那麼多的美元可就虧大了。原來花血汗錢換來的可以買一座房子的美元,跑出去可能只能買一輛自行車了。另外,美元的貶值也會造成我國出口遭到重創,得不償失呀。現在是被人家牽著鼻子走,美元每升值一個百分點,我們外匯儲備就損失上千萬。
2)、這樣做並不明智,只要把美國國債全拋出,中國並不見得沒損失,可以說是兩敗俱傷。因為,只要把美國國債拋出,美元就會貶值,我國的海外投資,外幣儲蓄都會損失。而且,如果我國如此做,世界將會對我國不信任,會出現在華投資的外商撤資,更會吉米諾骨牌效應,全球的經濟也會因此而受拖累,我國經濟將會面臨很大的困境……檢 所以,中國必須理性地處理美國國債,不能意氣用事。
8. 中國不買美國國債會有什麼影響嗎
可以不買,但購買美國國債還是一種收益較高,比較安全的外匯增值保值手段。
不買的後果:
1、外匯儲備不得不投資其它渠道,風險高,收益沒有保證,給國家外匯安全造成風險。
2、缺乏與美國進行經濟談判的重要籌碼。有美國國債在手,雙方出現貿易戰時,拋售美元,給美國債券市場造成沖擊,直接影響美國財政乃至匯率,從而給美國經濟以打擊。
3、美國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尤其是中國對美長期貿易盈餘,通過購買美國債可以一定程序上向美迴流美元,防止雙方更嚴重的貿易戰。
4、美國國債投資方便,可隨著上市流通,相其它投資方式更具靈活性。
9. 中國那麼多美國國債,不怕美國貶直嗎
買美國國債,其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必須去投資或理財,才能產生一些利潤,如果不買美國債券,那歐債、日元債券又沒有那麼大的規模可供中國購買,更重要的是歐洲、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連美國都不如,所以,權衡利弊,盡管擔心美元貶值,但還是比購買歐債、日債風險更小、更可靠。也比不買國債放在自己家裡更好一些。無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