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國家可以無限度的發行國債嗎
只要國家的信譽度足夠,在程序上來說可以,但在現實中又是不行的:
國債能夠順利發行,在利率上是略大於銀行利率略小於市場利率,站在市場的角度,一個產品過於泛濫,供大於需,價格就會下跌,所以濫發國債,其價格也會明顯下跌,那麼相對應的必然 會推高利率,而國債利率的推高又會影響金融市場利率的上漲,銀行的利率也會跟著上漲,一方面不利於金融體系的運作,另一方面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變高了,不利於經濟的發展,進一步的,儲蓄利息上漲,會讓部分老百姓偏向於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又會對消費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直接影響了實體企業經濟的經營和發展,正所謂名副其實的惡性循環。
B. 目前美國欠中國多少國債
6月份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為8437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40億美元,降幅為2.7%。5月份中國減持國債的幅度為3.6%,為過去12個月以來第二大幅度的減持,這次減持也使得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額再次回落到9000億元大關以下。
不是不還,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國債是一種投資。是中國國家政府主動購買的,如果覺得賺錢了可以減持(賣掉)美國政府到期也可以贖回。
C. 美無限印鈔和發行國債,會讓美元信用度下降並難承受債務利息
假如美國無限量印美元和發行國債,絕對會讓美元信用度下降,同時也會讓美元貶值,並且會讓美國承受高債務利息,最終會讓美國走向經濟下坡路。
無限印刷美元
昨天我也寫了一篇關於“巴菲特表示美國永遠不會債務違約,因為美國自己印美元”的文章。
巴菲特的意思就是美國只要自己還可以印美元,美國就永遠不會債務違約。按照巴菲特這說法不正確,他也許沒有忽略美國債務情況。
結果這兩個因素得知,大量發行國債會讓美國債務直線飆升,同時也會讓美國付出巨大的利息錢,這筆錢並非是小數目,直接可以拉低美國的經濟,美國沒有經濟的支撐,美元都是紙,美元的信用度想不下降都難了。
綜合上面分析可以得知,美國真的無限量印美元或者發行國債,就會讓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是會美國債務巨大,美元貶值,最終美國將會失去霸權地位,最終就是害人終究害己。
D. 如果美國無限量印美元,然後把國債還清,世界會大亂嗎
3月3日美國宣布實行無限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無限量化寬松政策實施對美國確實是可以無盡地印刷美元出來的。
什麼是無限量化寬松政策?
量化寬松政策俗稱為印鈔票,同理無限量化寬松政策意思就是指沒有限制,沒有上限的印刷鈔票。
無限量化寬松政策籠統一點解釋,就是指央行實行零利率或者負利率的政策,可以通過大量印刷鈔票出來購買國債,增加市場貨幣量,給市場注入大量的資金,為市場增加資金流動性。
當美元真的如紙的價值,對美國是最不利的,其次就是對全世界美元國,以及各大用美元結算的金融市場會大動盪,直接造成全世界經濟大衰退,或者進入大蕭條的現象。
如果全世界都進入經濟大蕭條,很多人無法生活,甚至無法生存的情況之下,世界肯定會大亂,這一點是完全肯定的。
總之要知道全世界各國現在是生物鏈,一旦哪個國家出現危機,都會波及其他各國,尤其是美國這樣的經濟大國,一旦美國出現危機,斷了經濟鏈,世界肯定會亂的,這點毋庸置疑,這就是世界各國成生物鏈的作用,不管掉了那條鏈子都有重大影響。
E. 關於美聯儲購買國債的問題
有一個著名的講師講了一段生動的比喻,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我把原文抄給你,這是在網上查不到的,因為這是我聽的現場的講座然後一字一字打下來的。原文如下:
如果他去印的話,我們問問大家,英鎊要印嗎?英鎊要印的話歐元哪兒去了?歐元要印嗎?歐元要印的話澳大利亞貨幣要印嗎?如果美國在加緊印鈔說,然後說英鎊在印,歐元在印,澳大利亞貨幣在印,咱這張紙怎麼辦?青島人說了,也要印。你們要是有這個建議,我們中央政務敢採納嗎?咱們要是不印,他們都印了的話,大家來看,這些貨幣都在嘩嘩地比誰印得快了。真的不騙大家。此故事純屬真實,不是虛構,這不是一個電影廠,也不是一個科幻片,如果大家都在印的情況之下,這張紙印還是不印?如果不印的話,咱們人民幣坐地升值;如果印的話咱們口袋裡的錢立刻貶值。所以問金融海嘯和你相關嗎?相關,和你口袋裡的錢相關。
F. 國債期貨裡面的名義標准劵是什麼意思
國債期貨交易的標的物為名義標准國債,實際上是虛擬的債券,本身並不一定存在。本質上名義標准國債可視作為一攬子 可供交割的實際國債的一個代表。如果使用實際國債進行交割,國債期貨交易規模很可能會大於實際國債的發行規模, 容易引發價格操縱現象。
期貨的炒作方式與股市十分相似,但又有十分明顯的區別。
一、以小搏大 股票是全額交易,即有多少錢只能買多少股票,而期貨是保證金制,即只需繳納成交額的5%至10%,就可進行100%的交易。比如投資者有一萬元,只能買一萬元的股票,而投資期貨按10%的保證金計算,就可以簽訂(買賣)10萬元的商品期貨合約,這就是以小搏大,節省了資金。
二、雙向交易 股票是單向交易,只能先買股票,才能賣出;而期貨即可以先買進也可以先賣出,這就是雙向交易,熊市也可以賺錢。
三、期貨交易的一般是大宗商品,基本面較透明,簽訂(買賣)的合約數量理論上是無限的,走勢較平穩,不易操縱。股票的數量是有限的,基本面不透明,容易受到惡莊家操縱。
四、期貨的漲跌幅較小,一般是3%-6%,單方向連續三個停板時,交易所可以安排想止損的客戶平倉。股票的漲跌停板的幅度是10%,有連續10幾個跌停板出不來的時候。
五、 期貨由於實行保證金制、追加保證金制和到期強行平倉的限制,從而使其更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如果滿倉操作,期貨可以使你一夜暴富,也可能使你頃刻間賠光(爆倉),所以風險很大,但是可以控制(持倉量),投資者要慎重投資,切記不能滿倉操作。做股票基本沒有賠光的。
六.期貨是T+0交易,每天可以交易數個來回,建倉後,馬上就可以平倉。手續費比股票低(約萬分之一至萬分之五,一般當天平倉免手續費).股票是T+1交易,當天買入的只能第二個交易日拋出,買賣手續費約為成交額的千分之八。
G. 327國債事件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一、1995年2月23日爆發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
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由於其於1995年6月即將交收,現貨1992年3年期國債保值貼補率明顯低於銀行利率,故一向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
市場在1994年底就傳言327等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國庫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一旦加息需要國家多支出10多億元的資金,在客觀形勢吃緊的情況下,顯然絕非易事。
於是,圍繞著對這一問題的爭議,期貨市場形成了327品種的多方與空方,該品種價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達4元多。
二、2月23日,財政部發出公告,關於1992年期國庫券保值貼補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多頭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地乘勝追擊,而空方卻不甘束手就擒。雙方圍繞327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空方的總指揮是萬國證券公司,二號主力遼寧國發(集團)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勢不可擋,一開盤,價位就跳空高開,數百萬的空單被輕而易舉地吃掉,價格大幅飆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時22分,離收盤還有8分鍾。
正當許多人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風雲突變,730萬口(約合人民幣1460億元)的拋單突然出現在屏幕上,多方頓時兵敗如山倒。
最後雙方在147.50元的位置鳴金收兵。當日上海國債期貨總成交8539.93億元,其中80%即6800億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種上。若按收市價147.50元結算,意味著一大批多頭將一貧如洗,甚至陷於無法自拔的資不抵債的泥坑。
交易剛結束,上海證券交易所、證管辦就接到了指有會員嚴重違規操作的控告。根據後來的處理結果,327事件被定性為一起嚴重的違規事件。
它是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管理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三、作為327事件主要責任者的萬國證券公司,在這次大起大落的劇烈震盪中,一下子就陷入了滅頂之災。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總裁管金生。
這家起步時只有3500萬元資本金的證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時間就發展成資產規模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奇跡。
萬國證券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先聲奪人,爭取到為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作承銷商,成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從事同類業務的第一家證券公司。
1992年,萬國證券又與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及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大眾國際51%的股權,又創造了國內證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購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跡。
1993年。萬國證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評級中成為唯一獲得國內AAA最高信用級別的一家。
1994年,萬國證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總成交量的22%,B股則達到50%,在上交所會員中首屈一指。當年上市的上海12隻B股中有8隻是由萬國證券作國內主承銷商。
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成為中國的野村、中國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監管條件下的過於順利以及由此滋長起來的狂妄自大及膨脹野心,卻成了它的「死穴」。
四、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國語學院法國文學碩士,畢業後先後就職於上海市級機關、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曾擔任中美國際投資法研討會秘書長,由此而受歐共體邀請,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進修,獲法學碩士及商業管理碩士。
1988年學成回國,即著手創辦萬國證券公司。人生經歷上過於一帆風順,同樣容易養成一個人過於自負的性格。他風頭出盡,被尊為「中國證券教父」。
327事件後,人們指責管金生用家長制的那一套來領導全國最大的證券公司,而他本人卻感到還有一條,這就是萬國缺少監督機制。
如果說管金生在327品種上走了眼不過是一種偶然,那麼,他以及他所領導的萬國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則是一種必然。自從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幾乎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他們就太自以為是,也太自信了,他們以為國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當加息的消息被證實時,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現的高達10億元以上的損失,便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違規惡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陣營中的遼國發臨陣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種的創出151.98元的天價。
在大勢既去的情況下,最後8分鍾,急紅了眼的空方司令萬國赤膊上陣,先以50萬口將價位打到150元,接著連續以幾個數十萬口的量級把價位再打到148元,最後一筆730萬口的巨大賣單令全場目瞪口呆,把價位封死在147.50元。
在這一陣緊鑼密鼓的狂轟爛炸之中,萬國共拋出1056萬口賣單,面值達2112億元,而所有的327國債總額只有240億元。也就是說,萬國賣空的數額超過了該品種總額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萬國遭遇了它事業上的滑鐵盧,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鐵盧。
「中國的巴林事件」
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
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H. 一個國家可以無限度地發行國債嗎影響一國國債規模的因素有哪些衡量
你好,國家不可能無限制發行國債。
國債作為一個重要的政策工具,已成為各國政府不可缺少的宏觀調控工具。
國債規模通常包括三層含義:國債余額、當年國債發行額、當年國債的還本付息 額。
衡量一國的國債規模是否合理,國際上常用的指標有四個,即國債負擔率、 國債依存度、國債償債率和居民應債力。
I. 美國政府國債上限 12.294 萬億美元,是怎麼計算計算出來的
國債余額上限是指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美國憲法賦予美國國會有權確定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的最高限額。確定法定債務的上限是要限制聯邦債務的擴大,控制聯邦政府的支出。如果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接近法定的上限,美國財政部必須採取非尋常措施來滿足承擔的義務。債務上限也確定了國會和政府承擔財政義務,使政府在赤字條件下借入資金。同時,債務上限也表達了節儉的理念和管理政府財政的經濟考量。
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通過兩個方式形成,一是聯邦政府向公眾發行債券出售債務,為預算赤字融資,這被稱為公眾持有的債務;二是聯邦政府因某些支出增加債務,如社會安全、醫療和運輸,從而減少了政府賬戶的順差,這被稱為政府賬戶產生的債務。這兩類方式產生的債務加總為聯邦政府的債務總和。
法律上確定美國國債上限始於1917年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該法案出台背景是美國政府通過融資參與世界第一次大戰。該法案對美國財政部發行債券作出總量限制的規定,並在以後的20年裡,該法案實施中分別對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作出限制。1939年,美國國會廢除了分別限制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限制,但繼續實行對公共債務的總量限制,從而使財政部更能靈活地管理國債事務,對各類債務進行期限搭配。 1941年至1945年,美國國債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國債上限下降,一直到1962年,才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但1962年以後,美國國債上限一直提高,國債上限佔GDP的比重不斷上升,尤其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2008年至2010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12.10萬億美元和14.29萬億美元,分別佔GDP的比重為70%、84.1%和92.1%。
美國國債上限增加背後的經濟機制是這樣的:國債上限增加是美國財政赤字的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在短期內能刺激需求和增加產出。這就是美國出台"2009年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案"的理由。從長期看,當經濟復甦接近充分就業時,政府的赤字會導致拉動利率的上升,高利率會導致融資成本的上升,從而抑制投資,削減生產性資本存量。高利率也會抑制消費。但高利率的積極效應促使外國資金流入美國。高利率條件下,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外國投資者會購買美國國債。 因為購買美國的債券,首先必須購買美元,從而導致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將導致美國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和出口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引起美國貿易收支朝逆差方向發展。外國資本的流入可以部分抵消財政赤字增加對投資的消極作用。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國中央銀行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使美元流向全世界。所以,美國的財政赤字,即美國的債務一定程度上是全世界承擔的。
誰是美國債務的債權人?美國國債持有者的分布是這樣的:美國政府通過其掌握的信託基金是美國國債主要的持有者,擁有美國國債的37.8%;美聯儲擁有6.5%;國內私人機構和自然人擁有21.8%;州政府和當地政府擁有4.6%;外國投資者29.3%。
美國國債上限的上下幅度如何確定?從長期看,國債佔GDP的比例是確定經濟穩定的關鍵指標,從而也成為確定國債上限的依據。如果國債的增長超過GDP增長,國債是不可持續的。國債佔GDP的比例取決於預算赤字,也取決於利率和GDP增長率。通常情況下,預算赤字應該等於債務利息支付。從而使每年的債務增長等於債務的融資成本。所以,債務增長率等於利率。如果利率高於GDP增長率,債務增長就超過了GDP增長,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上升。 與此相反,利率低於GDP增長率,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下降。從1940年至1970年,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與債務利息支付基本持平,但是從小布希政府以來,預算赤字遠遠超過了債務利息支付,所以,美國國債已面臨不可持續問題。投資者如果懷疑美國國債的償付能力,美國國債就不再可能在市場上繼續融資。從橫向比較看,美國國債佔GDP的比例在發達國家中並不高。2009年,國債佔GDP的比例,比利時為101.2%,希臘為114.9%,義大利為123.6%,日本為189.3%,美國為83.9%。
由於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勢頭良好,預計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將超過3%。美國強大的國力和美國國債有著良好的信譽,美國國債並沒有給美國造成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