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進行貨幣互換舉個例子好嗎
貨幣互換
貨幣互換的特點
又稱「貨幣掉期」,是指交易雙方在一定期限內將一定數量的貨幣與另一種一定數量的貨幣進行交換。
功能
貨幣互換是一項常用的債務保值工具,主要用來控制中長期匯率風險,把以一種外匯計價的債務或資產轉換為以另一種外匯計價的債務或資產,達到規避匯率風險、降低成本的目的。早期的「平行貸款」、「背對背貸款」就具有類似的功能。但是無論是「平行貸款」還是「背對背貸款」仍然屬於貸款行為,在資產負債表上將產生新的資產和負債。而貨幣互換作為一項資產負債表外業務,能夠在不對資產負債表造成影響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目的。
例如,公司有一筆日元貸款,金額為10億日元,期限7年,利率為固定利率3.25%,付息日為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96年12月20日提款,2003年12月20日到期歸還。
公司提款後,將日元買成美元,用於采購生產設備。產品出口得到的收入是美元收入,而沒有日元收入。
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公司的日元貸款存在著匯率風險。具體來看,公司借的是日元,用的是美元,2003年12月20日時,公司需要將美元收入換成日元還款。那麼到時如果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相對於期初匯率),則公司要用更多的美元來買日元還款。這樣,由於公司的日元貸款在借、用、還上存在著貨幣不統一,就存在著匯率風險。
公司為控制匯率風險,決定與中行敘做一筆貨幣互換交易。雙方規定,交易於96年12月20日生效,2003年12月20日到期,使用匯率為USD1=JPY113。這一貨幣互換,表示為:
1、在提款日(96年12月20日)公司與中行互換本金:
公司從貸款行提取貸款本金,同時支付給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向公司支付相應的美元。
2、在付息日(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公司與中行互換利息:
中國銀行按日元利率水平向公司支付日元利息,公司將日元利息支付給貸款行,同時按約定的美元利率水平向中國銀行支付美元利息。
3、在到期日(2003年12月20日)公司與中行再次互換本金:
中國銀行向公司支付日元本金,公司將日元本金歸還給貸款行,同時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向中國銀行支付相應的美元。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於在期初與期末,公司與中行均按預先規定的同一匯率(USD1=JPY113)互換本金,且在貸款期間公司只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正好用於歸還原日元貸款利息,從而使公司完全避免了未來的匯率變動風險。
關於貨幣互換,有幾點需加以說明:
貨幣互換的利率形式,可以是固定換浮動,也可以浮動換浮動,還可以是固定換固定。期限上主要外幣一般可以做到10年。
貨幣互換中所規定的匯率,可以用即期匯率(Spot Rate),也可以用遠期匯率(Forward Rate),還可以由雙方協定取其他任意水平,但對應於不同匯率水平的利率水平會有所不同。
在貨幣互換中,期初的本金互換可以省略,即上例中的a)步驟可以沒有,但對應的美元利率水平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樣,對於那些已經提款使用的貸款,仍然可以使用貨幣互換業務來管理匯率風險。
辦理程序
憑經公司法人代表或有權簽字人簽字、加蓋了公章並有原貸款銀行簽字同意的辦理利率互換申請書,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書,並由原貸款人提供互換交易項下的延續性擔保,到銀行詢價交易。(中外合資、合作以及股份制公司還要提交董事會決議書)
互換權
互換權是帶有一個期權結構的利率互換或貨幣互換交易。具體地說,期權交易雙方就一筆利率互換或貨幣互換交易的各項有關內容達成協議,但期權購買一方有權在未來某一日期(歐式期權)或未來一段時間之內(美式期權),決定上述互換交易是否生效。作為獲得這一權利的代價,期權購買方需要向期權出售方支付一定量的手續費。
利用這一產品,債務人可以在支付一定費用的前提下,獲得一個比較靈活的保護,即當市場向不利方向發展時,可以按照事先約定的水平令互換交易生效,從而鎖定風險;而當市場條件向有利方向發展時,又可以選擇不執行期權,以便在更有利的時機鎖定風險。
『貳』 貨幣互換機制的定價
與利率互換不同,貨幣互換交換本金,貨幣互換可以看成是不同幣種債券的組合,然後再加上一個外匯市場交易。
『叄』 互換與債券組合的關系
簡單的說,債券組合(一般更廣義的金融產品稱證券組合PORTFOLIO)是一種各類風險投資產品的組合品種。通過證券組合,投資者可以在一定程度內降低投資風險。
互換,是指兩種金融產品的所有者約定未來某一時間相互交換其資產的合約。常見的有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它是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在西方發達經濟體中被廣泛運用,作為銀行或投資者有效運用資金和合理配置金融資產的一種重要工具。一些投資理財產品中可能也涵蓋到了金融互換合約。
『肆』 貨幣互換的定價
與利率互換不同,貨幣互換交換本金,貨幣互換可以看成是不同幣種債券的組合,然後再加上一個外匯市場交易。
『伍』 什麼是貨幣互換協議
貨幣互換交易是指協議雙方同意在一系列未來日期根據不同幣種的本金向對方支付利息,兩種利息的幣種不同,計息方式也可以不同,期末雙方交換兩種不同貨幣的本金。貨幣互換交易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讓客戶根據各種貨幣的匯率和利率變化情況,調整資產和負債的貨幣結構和利率結構,使其更加合理,避免外匯匯率和利率變化帶來的風險。例如某客戶借有十年期的日元浮動利率債務,但其經常性收入只有美元,每季度需將美元兌換成日元來償付利息,到期還需將美元兌換成日元來償付本金,這樣他就面對日元升值和利率上升的風險。為了規避風險,客戶可以在合適的匯率水平與銀行敘做一筆期限為十年的日元對美元的貨幣互換交易,將其日元浮動利率債務換為美元固定利率債務,這樣使得其所借債務與其收入的幣種達到一致,避免了匯率變化帶來的風險,同時將所借債務的利率固定下來,也避免了利率變動的風險。
『陸』 關於「貨幣互換定價」的計算,懵了,求助!
是不一樣的啊。另外提醒下樓主,那本書里邊有些地方有錯誤,看的時候注意哈。
『柒』 什麼是貨幣互換
互換交易最初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平行貸款。那時大多數國家仍實行外匯管制.跨國投資和融資受到很大限制。如一家英資公司與一家美資公司均在對方國家擁有子公司,由於跨國界.使子公司向其母公司融資比較困難且代價高昂.於是雙方母公司相互約定分別向對方子公司發放具有相同結構和現金流量的貸款,兩筆貸款具有相同的還款期限結構.相關的利率和匯率由雙方協商。這種融資方式的主要優點是不需跨國轉移資金,從而有效地避開了外匯管制實現了跨國融資。但是交易雙方必須承擔對方違約的風險,並且必須同時存在兩筆結構相似的貸款需求.操作性較差。 1981年.世界銀行將其發行債券所籌集的2.9億美元與舊M公司發行債券所籌集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進行了互換它使貨幣互換與國際資本市場融為一體,成為有史以來第一筆真正意義的貨幣互換。的銀行和投資公司都頻規避貨幣風險、利率風險以及降低交易成本。正 互換交易最初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平行貸款。那時大多數國家仍實行外匯管制,跨國投資和融資受到很大限制。如一家英資公司與一家美資公司均在對方國家擁有子公司,由於跨國界,使子公司向其母公司融資比較困難且代價高昂,於是雙方母公司相
『捌』 貨幣互換如何定價
貨幣互換的估值和定價
貨幣互換可以看作是利率互換的特殊形式,它的定價是建立在利率互換基礎上的。這里分別對貨幣互換的三種形式作簡單的討論:
1、固定利率—固定利率貨幣互換
首先,我們考慮同種貨幣內部的普通利率互換,如圖5所示。互換利率i1是正確定價的結果,從而互換的凈現值為零。
圖片不能顯示(回答著寫)
本金的交換所代替之後的浮動利率支付額
我們可以再次運用以本金的交換代替浮動利率現金流的方法,從而形成圖9所示的結構。從圖9中可明顯看出,這一結構的凈現值為零,因為各筆本金相互抵消了。浮動利率—浮動利率貨幣互換的兩部分的初始價值均為零,從而從理論上說,兩部分的浮動利率均應為倫敦同業拆放利率。
3、固定利率—浮動利率貨幣互換
根據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預計這種互換的固定利率應為相應期限的利率互換利率,而其浮動利率則應為該貨幣的倫敦同業拆放利率。
下面的網站里有
『玖』 貨幣互換協議的定價
貨幣互換報價的一般做法是:在期初本金交換時,通常使用即期匯率,而在期末交換本金時,則使用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根據利率平價理論,計算出兩種貨幣的利差,用升水或貼水表示,與即期匯率相加減,得出遠期匯率。流行的另一種貨幣互換報價方式是:本金互換採用即期匯率,而不採用遠期匯率。貨幣互換的利息交換則參考交叉貨幣利率互換報價。
『拾』 什麼是貨幣互換
亦稱「貨幣掉期」、「貨幣調換」。交易雙方根據互補的需要,以商定的籌資本金和利率為基礎,進行債務或投資的本金交換並結清利息。互換交易不僅可以降低互換雙方的籌資成本,而且使有關企業、政府機構等得以利用外國資本市場,獲得本來不易獲得的某類幣種的資金。另外,它還有助於規避外匯風險。傳統的貨幣互換形式主要是平行貸款、背對背貸款和信用互換等,它們一般不涉及本金的轉移。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貨幣互換則既進行利息的互換,也進行本金的互換。1981年,在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安排下,世界銀行和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進行了世界上第一筆貨幣互換。世界銀行用美元支付 IBM 公司所發行的聯邦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債券的全部未來本金和利息;而 IBM公司則同意用聯邦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支付世界銀行所發行的美元債券的全部本金和利息。通過互換,世界銀行用其新發行的美元債券,以理想的籌資成本,籌集了價值2.9億美元的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IBM公司則也因美元堅挺而得到了匯兌收益,同時也確定了籌資成本。此後,國際貨幣互換市場不斷發展,現在已成為國際金融衍生商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