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發行國債不利於遏制通貨膨脹
不是這樣的,你要看是誰發行,一要是財政部向國民發行國債,那麼現金只不過是從國民手中轉移到財政部那裡而已,最後還是回到市場上,對通脹沒有影響。要是央行向國民回購政府債券,那麼因為央行是不做現金業務的,所以現金到他那裡後就不再流通了,所以市場上的現金就減少了,緩解了通脹。
② 為什麼減少國債的發行量可以抑制通貨膨脹
國債算是貨幣的一種形式,尤其在歐美等國,在西方國家政府並沒有印製貨幣的權利。他們產生貨幣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是政府發行債券在市場出售,這樣可以換回一部分貨幣,賣不出去的國債全部被美聯儲(中央銀行)買下,買下國債所花的錢就是新印製的貨幣。
所以說國債是新貨幣印製的引子,每次印製貨幣前必須先有國債作為抵押,所以減少國債就減少了貨幣發行量,相應通貨膨脹受到抑制,但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
③ 買國債可以抵抗通貨膨脹嗎
不能的,收益一般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國債僅僅能分散非系統風險而已。例如,如果政府破產,你就收不回本金,更不可能抵抗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所有行業,所有投資都必須承擔的系統風險。
④ 國債到底是抑制通貨膨脹的還是抑制通貨緊縮的
你這么問是不對的,國債的用途是雙方面的,發行國債是為了回籠貨幣,調整國債利率可以增加貨幣投放,也可以減少貨幣流通。
⑤ 發放國債是應對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發行國債既可以抑制通貨膨脹,也可以防止通貨緊縮:
1、抑制通貨膨脹。將社會上閑散資金收起來,實現資金回籠。抑制通貨膨脹只是短期的,最後政府收回時,膨脹又可能重新出現,所以政府很少用這種方法
2、應對通貨緊縮。當國內經濟蕭條,內需不足時,政府發行國債把老百姓手中的錢聚焦起來集中搞建設,拉動經濟增長。
(5)國債抵抗通貨膨脹擴展閱讀:
發行目的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採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
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渡過財政困難時期。
但是赤字國債的發行量一定要適度,否則也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3、籌集建設資金
國家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於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借換國債的發行
借換國債是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債
⑥ 為什麼減發國債能抑制通貨膨脹
由於短期國債流動性較強,其主要部分被商業銀行吸收,長期國債由於其安全性,可以吸引保險公司等商行以外的機構。通過改變國債持有人的構成,一方面可以使商業銀行持有的國債額減少,從而使商業銀行的准備金下降,起到收縮商行信用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國債的「非商業銀行持有」增加,起到降低貨幣存量的作用。這樣,通過長期國債的發行就可以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經濟的作用。從投資結構看,長期國債發行增加了長期國債供給,從而使長期國債的價格下降,而收益上升。這樣就會使長期利率隨之上升,於是長期資本投資減少,從而抑制通貨膨脹。
⑦ 為什麼發行國債能夠降低通貨膨脹,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
發行債券是為了回籠貨幣,將消費者手中的貨幣回籠,減少市場中流通的貨幣,抑制經濟過熱的狀況。同時,把貨幣看作一種商品,貨幣供給少了,他的價格會增加,也就是利率會上升,也會抑制過度投資的現象,也就是說,發行國債是為了抑制經濟的快速增長,從而降低通貨膨脹率的。當然,國債是政府向百姓借錢,但在高通脹率的情況下,他不會用來投資。
⑧ 買國債會抵制通貨膨脹嗎
人民幣以每年7%的速度貶值。
唯一的辦法是投資黃金,因為黃金自古就是保值的東西,他是實物不像貨幣
投資黃金就是開網銀然後綁定個美金賬戶,換成黃金即可。你賬戶上的錢和黃金都在銀行保管,你想什麼時候換成人民幣隨時都能換,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