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查美國國債的歷史價格數據
http://www.sifma.org/,美國證券業協會官網。如果你是大學生,最好去圖書館,那東西難查
㈡ 求09年至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變化情況數據。謝謝
我比較有心統計過我國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債的口徑變化很大,我國在外機構沒有計算在內。
外匯數據09,10,11年分別是23991.52,28473.38,31811.48億美元,外債的比例在35%-40%
㈢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歷年數據(最近的,最好來自美國的財政部)
在流量方面,2010年我國對境外證券投資345億美元(其中債券199億美元),凈流出76億美元(其中債券凈流入8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境外證券投資68億美元(其中債券36億美元),凈流出28億美元(其中債券凈流出27億美元)。在存量方面,自從2004年最初開始編制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以來,中國民間投資者的境外證券投資資產總體上處於增長態勢,盡管2008、2009年因金融危機陡然升級而有所減少,2010年便重拾升勢:2004—2010年間每年年末分別為920億美元、1167億美元、2652億美元、2846億美元、2525億美元、2428億美元、257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末為263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64億美元。其中,債務證券歷年末分別為920億美元、1167億美元、2637億美元、2650億美元、2311億美元、1882億美元、194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末上升到2003億美元,增長62億美元,佔了今年一季度中國民間境外證券資產增量的絕大部分。由於歐元區各國無法形成統一意志,更缺乏強大的共同財政,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比美債危機更為深重,日本又遭受地震和核危機重創,一部分民間投資者很可能減持了日歐資產,而增持相對不那麼爛的美元資產。
㈣ 美國歷年財政赤字及國債總和
美國今年10月財政赤字擴大至493億美元。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42773/70853/5041123.html
解決財政赤字的途徑有三種:增稅、從銀行透支和舉債;增稅和從銀行透支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問題,而舉債是信用行為,有借有還、有經濟補償,相對來說問題少一些;國家信用的過度膨脹,會導致財政赤字的巨大,長期來看還會排斥民間投資加劇通貨膨脹妨礙國家經濟發展。
㈤ 中國90年代美國國債數
中國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1972年至1980年間,外匯儲備極少,1973年和1980年外匯儲備甚至為負值。一直到80年代,中國外匯儲備開始增加,增加幅度並不明顯。這個階段,外匯儲備主要依靠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但多數年份還處於對外貿易逆差。相應的,因為缺少外匯,所以從1972年始的長達13年間,中國都沒有購買過美國國債。直到1985年,中國才開始嘗試性購買美國國債,但多以短期持有為主,迅速交易,購買量也很小。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首次明確統計,發生在1994年。當時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尚不到160億美元。2000年時該值為600億美元。
㈥ 美國國債總額是多少我要最准確的數據。
美國國債第一債主是中國,約有一萬億美元左右,第二位日本,第三是英國, 國債以政府信譽擔保,其實沒有美國政府信用,那麼美元國債就是一堆廢紙, 大概現在的規模達到2萬多億美元左右。但美國國債也由法律設有上限,如果達到就不能賣了!
㈦ 歷年來,美國國債發行日期,發行量
http://www.treasurydirect.gov/
美國國債的官方網路
㈧ 美國的國家國債總額是多少
專家警告,除非政府改弦易轍,否則50年內福利制度將會崩潰。 據星島日報報道,以現時全國3億人口計算,不論男女老少,每個美國人負擔的債務約3萬美元。龐大欠債意味著政府在償還利息上的開支比重越來越大,已侵蝕正常開支,為了維持收支,民眾在房價上漲、燃料騰貴和信貸緊縮之餘,還要面對加稅或福利削減,甚至兩者並行的局面。 在未來25年內,65歲以上的國民數目將比現時增加一倍,勞動人口越來越少,退休後的嬰兒潮人將在社安和醫療援助上佔用政府更多資源。但觀乎政府的財政前景,屆時是否有能力奉養老年人口實在令人質疑。 根據06年數字,退休保障計劃和健保福利是政府開支最大的項目,其次是國防經費,排在第3而又急速上升的,是總值4300億的國債利息。評級機構標准普爾的首席經濟師韋斯稱,如果政府不改變現行政策,到了2050年前國債就會達到本地生產總值3.5倍的驚人水平,以現在的稅率,社會福利制度「根本行不通」。 分析人士稱,國債節節上升布希政府可說難辭其咎。他2001年上台時國債總額是5.7萬億,估計他08年年初離任前後,數字將突破10萬億大關。有經濟學家批評,政府就像拿著信用卡拚命花錢的消費者,數年揮霍後現在嘗到了償還利息的苦果。曾是國會預算分析員的企業顧問考蘭德更形容,政府的處境和借了次貸的業主差不多。 對於政府現況,民主、共和黨之間互相指責,埋怨對方理財不負責任令國家財政步上困局。但倡議減少國債的跨黨派組織「協和聯盟」直言,各方雖然明知現時的財政趨勢不能持續,但政界卻鮮有改革的意願,沒有多少人願意麵對長遠的財政問題,更遑論提出解決方案。皮尤民調機構調查員考赫特也稱,政治人物總傾向處理眼前的迫切問題,比如工資、就業率和貧富懸殊等,往往把財政穩健這些長遠議題拋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