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貼現債券與無息債券有什麼區別
無息債票券是一種長期貼現債券。
一、貼現債券又稱「貼息債券」,是期限比較短的折現債券,投資者購買的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債券。
二、零息債券是指以貼現方式發行,不附息票,而於到期日時按面值一次性支付本利的債券。
解釋:
一、債券按付息方式分類,可分為貼現債券、零息債券、附息債券、固定利率債券 、浮動利率債券。 零息債票券即為一種長期貼現債券。
貼現債券是期限比較短的折現債券,又稱「貼息債券」,投資者購買的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債券。到期按債券面額兌付而不另付利息。從利息支付方式來看,貼現國債以低於面額的價格發行,可以看作是利息預付。因而又可稱為利息預付債券、貼水債券。
西方國家短期國庫券的發行通常採用貼現方式。這種債券的特點是:
①利息在發行時即從投資額中扣除而先付給投資者。投資者購買這種債券就是希望先收入利息,而發行者採取先付利息的方式,就是為了盡快籌集資金。②因為沒有票面利率,投資者不能考慮利用利息再投資。③與付息債券相比,其價格波動幅度對收益率會有較大影響。
二、零息債券發行時按低於票面金額的價格發行,而在兌付時按照票面金額兌付,其利息隱含在發行價格和兌付價格之間。零息債券的最大特點是避免了投資者所獲得利息的再投資風險。零息債券是不派息的債券,投資者購買時可獲折扣(即以低於面值的價格購買),在到期時收取面值。由於這些特性,零息債券對利率的改變特別敏感。一般而言,債券價格與利率變動呈反比關系。
零息債券在國際債券融資市場中也佔有相當大的份額,我國在國內債券市場上也曾成功地發行過零息債券,但其債券期限較短,一般少於一年。
2. 貼現國債與憑證式國債的區別
什麼是憑證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是指國家採取不印刷實物券,而用填制國庫券收款憑證的方式發行的國債。它是以國債收款憑單的形式來作為債權證明,不可上市流通轉讓,但可以提前兌付。提前兌付時按實際持有時間分檔計付利息。我國從 1994年開始發行憑證式國債。憑證式國債具有類似儲蓄、又優於儲蓄的特點,通常被稱為儲蓄式國債,是以儲蓄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理想的投資方式。
與儲蓄相比,憑證式國債的主要特點是安全、方便、收益適中。具體說來是:1)國債發售網點多,購買和兌取方便、手續簡便;2)可以記名掛失,持有的安全性較好;3)利率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高l—2個百分點(但低於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提前兌取時按持有時間採取累進利率計息;4)憑證式國債雖不能上市交易,但可提前兌取,變現靈活,地點就近,投資者如遇特殊需要,可以隨時到原購買點兌取現金;5)利息風險小,提前兌取按持有期限長短、取相應檔次利率計息,各檔次利率均高於或等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沒有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活期計息的風險;6)沒有市場風險,憑證式國債不能上市,提前兌取時的價格(本金和利息)不隨市場利率的變動而變動,可以避免市場價格風險。購買憑證式國債不失為一種既安全、又靈活、收益適中的理想的投資方式,是集國債和儲蓄的優點於一體的投資品種。憑證式國債可就近到銀行各儲蓄網點購買。
什麼是記帳式國債?
記帳式國債,又稱無紙化國債,是指將投資者持有的國債登記於證券賬戶中,投資者僅取得收據或對賬單以證實其所有權的一種國債。它是指國庫券的發行不採用實物券面,而是通過記帳的方式進行交割結算,兌付時憑能證明持有國庫券的憑證辦理還本付息。我國從1994年推出記賬式國債這一品種。記賬式國債的券面特點是國債無紙化、投資者購買時並沒有得到紙券或憑證,而是在其債券賬戶上記上一筆。其整體特點是:1)以無券形式發行可以防止證券的遺失、被竊與偽造,安全性好;2)可上市轉讓,流通性好;3)期限有長有短,但更適合短期國債的發行;4)記賬式國債通過交易所電腦網路發行,從而可降低證券的發行成本;5)上市後價格隨行就市,有獲取較大收益的可能,但同時也伴隨有一定的風險。
憑證式國債與記帳式國債購買方式有何不同?
根據不同的國債品種,投資者購買國債的方法各不同, 具體如下:
( 1) 憑證式國債的購買
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可在發行期間內到各網點持款填單購買。由發行點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其內容包括購買日期、購買人姓名、購買券種、購買金額、身份證件號碼等,填完後交購買者收妥。辦理手續和銀行定期存款辦理手續類似。憑證式國債以百元為起點整數發售,按面值購買。發行期過後,對於客戶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可由指定的經辦機構在控制指標內繼續向社會發售。投資者在發行期後購買時,銀行將重新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投資者購買時仍按面值購買。購買日即為起息日。兌付時按實際持有天數、按相應檔次利率計付利息(利息計算到到期
時兌付期的最後一日)。
( 2) 記帳式國債的購買
記帳式國債是通過交易所交易系統以記帳的方式辦理發行。投資者購買記帳式國債必須在交易所開立證券帳戶或國債專用帳戶,並委託證券機構代理進行。因此,投資者必須擁有證券交易所的證券帳戶,並在證券經營機構開立資金帳
戶才能購買記帳式國債
什麼是零息、附息、貼現國債?
所謂「零息」,「附息」和「貼現」,主要是兌付本金通知債權登記( 債權登記日)資金清算( 資金清算日)取得本息針對國債的利息支付方式而言。
( 1) 零息國債
指只有在到期日才能領取本金和利息的債券,也可稱為到期付息債券。我國居民手中持有的絕大部分債券都是零息債券。付息特點其一是利息一次性支付, 其二是國債到期時支付。
( 2 ) 附息國債
( 3 ) 貼現國債
又稱貼息發行國債,是指券面上不含利息或不附有息票、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國債。貼現國債發行價格與票面額的差額即為所得利息。從利息支付方式來看, 貼現國債以低於面額的價格發行,可以看作是利息預付。因而又可稱為利息預付債券。
貼現國債一般期限較短,我國1996 年推出貼現國債品種。根據財政部1997 年規定,期限在一年以內(不含一年)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國債歸入貼現國債類別,期限在一年以上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國債歸入零息國債的類別。
3. 簡要說明為什麼國庫券的債券收益率不同於貼現率
理由之一是貼現率的計算是以按面值的美元貼現值除以面值10000美元而不是債券價格9600美元。
理由之二是貼現率是按每年360天而不是365天計算的。
4. 什麽是貼現債券
貼現債券又稱貼息債券或無息票債券。這是一種發行時不規定利息率,也不附息票,只是按一定折扣出售的一種債券。債券到期時按面額還本,發行價與面額之差就是利息收入。因此,這類債券一般期限較短。國外的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都普遍採用這種類型。我國工商銀行在用當前發行的所謂貼水債券實際上就是一種貼現債券,其償還期為三年零三個月,面額有100、500、1000元三種,折價發行,價格分別為75、375、750元。目前,我國國庫券也通常採用貼現方式發行。
5. 貼現債券與無息債券有什麼區別
二者區別:無息債票券是一種長期貼現債券。
一、貼現債券又稱「貼息債券」,是期限比較短的折現債券,投資者購買的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債券。
二、零息債券是指以貼現方式發行,不附息票,而於到期日時按面值一次性支付本利的債券。
解釋:
一、債券按付息方式分類,可分為貼現債券、零息債券、附息債券、固定利率債券 、浮動利率債券 。 零息債票券即為一種長期貼現債券。
貼現債券是期限比較短的折現債券,又稱「貼息債券」,投資者購買的以貼現方式發行的債券。到期按債券面額兌付而不另付利息。從利息支付方式來看,貼現國債以低於面額的價格發行,可以看作是利息預付。因而又可稱為利息預付債券、貼水債券。
西方國家短期國庫券的發行通常採用貼現方式。這種債券的特點是:
①利息在發行時即從投資額中扣除而先付給投資者。投資者購買這種債券就是希望先收入利息,而發行者採取先付利息的方式,就是為了盡快籌集資金。②因為沒有票面利率,投資者不能考慮利用利息再投資。③與付息債券相比,其價格波動幅度對收益率會有較大影響。
二、零息債券發行時按低於票面金額的價格發行,而在兌付時按照票面金額兌付,其利息隱含在發行價格和兌付價格之間。零息債券的最大特點是避免了投資者所獲得利息的再投資風險。零息債券是不派息的債券,投資者購買時可獲折扣(即以低於面值的價格購買),在到期時收取面值。由於這些特性,零息債券對利率的改變特別敏感。一般而言,債券價格與利率變動呈反比關系。
零息債券在國際債券融資市場中也佔有相當大的份額,我國在國內債券市場上也曾成功地發行過零息債券,但其債券期限較短,一般少於一年。
6. 國債和國庫券有什麼區別
區別主要有時間、類型。
具體如下:
1、國債一般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債券,國庫券一般是指期限在1年以下的債券。
2、(中長期)國債屬於資本市場工具,是一種息票證券,國庫券屬於貨幣市場工具,是一種貼現證券(發行價採用貼現價格,即以低於票面金額的價格發行)。
3、國債分為記名的和不記名的,國庫券是不記名國債。
4、國債主要是記帳式和憑證式債券,國庫券屬於實物性債券。
5、國債分為國家內債和國家外債,而國庫券屬於國家內債的一部分。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國債的債權人既可以是國內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而債務人一般只能是國家。
國庫券是政府的直接債務,對投資者來講是風險最低的投資,眾多投資者都把它作為最好的投資對象。國庫券的利率一般雖低於銀行存款或其他債券,但由於國庫券的利息可免交所得稅,故投資國庫券可獲得較高收益。
隨著國庫券在經濟領域的退出,歷年發行的國庫券也成為了錢幣市場的收藏對象,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7. 如果有2種債券,一種是1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9%;另一種是1年期國庫券,貼現收益率為8.9%,你會選擇購買
購買第二種。到期收益率為8.9/91.1=9.77%,大於9%。
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又稱為最終收益率,指債券持有到償還期所獲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到期收益率是投資購買國債的內部收益率,即可以使投資購買國債獲得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等於債券當前市價的貼現率。到期收益率相當於投資者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購買並且一直持有到滿期時可以獲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其中隱含了每期的投資收入現金流均可以按照到期收益率進行再投資。到期收益率計算標準是債券市場定價的基礎,建立統一、合理的計算標準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處於最後付息周期的附息債券、貼現債券和剩餘流通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到期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到期收益率 = (到期本息和-債券買入價)/(債券買入價*剩餘到期年限)*100%
8. 什麼是債券貼現利率
1,貼現債券的發行價格與其面值的差額即為債券的利息。如投資者以70元的發行價格認購了面值為l00元的5年期債券,那麼,在5年到期後,投資者可兌付到l00元的現金,其中30元的差價即為債券的利息,年息平均為8.57%[(100—70)÷70÷5×100%]。
2,美國的短期國庫券和日本的貼現國債,都是較為典型的貼現債券。我國1996年開始發行貼現國債,期限分別為3個月、6個月和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