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0年國考面試熱點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方面需要復習的內容是什麼
近期海外風險事件不斷,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在連續升值後,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22日雙雙走低。同時,人民幣中間價連續3個交易日調升,調整幅度逐漸加大。總體來看,9月以來,中間價保持穩定,人民幣匯率市場價格也從本輪調整高位回落。
人民幣近期波動較大
10月22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雙雙走低。Wind數據顯示,22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16:30收盤價報7.0817,較前收盤價跌139個基點。截至北京時間20:00,離岸人民幣報7.0755,較前收盤價跌59個基點。
此前,在岸、離岸人民幣連續三個交易日都在升值。在岸、離岸人民幣上周分別累計上漲175基點、157基點。同時,美元指數則持續下跌。上周美元指數連跌4個交易日。10月17日下午,歐盟與英國確認達成脫歐協議,歐元、英鎊大漲,美元指數跌破98點大關。上周六,英國議會取消對脫歐新協議表決,本周一(21日)美元止跌反彈,截至目前仍在回升,但尚未回到98一線。
莫尼塔宏觀研究指出,上周美元指數大幅下跌,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英國與歐盟達成新的脫歐協議,刺激歐元跳漲;二是美國工業產出、新屋開工、零售銷售等多項數據不佳,拖累美元表現。
近期人民幣走勢較震盪,總的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從本輪調整高位回落,保持在8月下旬水平,即7.07上下。21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收盤站上7.07,相比9月初低點已反彈超過1100個基點。盡管22日有所回調,但相對9月下旬仍在高位。
中間價充當穩定器
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不斷的同時,中間價變動相對穩定。10月2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0668,調升12個基點,已連續3個交易日調升。
歷史來看,大多數時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都較為一致,但繼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三者出現較大背離。8月以來,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與中間價持續出現較大背離。以離岸人民幣和中間價的背離程度為例,今年4月最大價差才300多基點,但5月中旬擴大至超1000基點的價差,8月5日更是出現最高價差,1760點。
這表明中間價的調整幅度較大程度低於在岸、離岸人民幣波動,人民幣匯率逆周期調節加強。Wind數據顯示,9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調整幅度大大縮窄,除9月5日調整幅度為26個基點,其餘時間都不到10個基點,中間價保持平穩。分析人士表示,逆周期因子明顯走高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會逆勢保持相對穩定,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貶值的走勢會有所收斂。國慶假期後,中間價調整幅度加大,15日以來調整幅度都在10個基點以上。
近年來在應對匯率波動過程中,央行積累了豐富的政策工具。2018年11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先後在香港發行了11期央行票據,規模共計1300億元人民幣。分析人士指出,離岸央票的發行可影響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拆借利率,提高做空成本、降低套利動機,從而影響匯率。
多因素利好後市
近兩周,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全線下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0月21日早間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1.06,按周跌0.27;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64,按周跌0.25;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0.97,按周跌0.43。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匯率指數下跌,與歐洲貨幣相對美元升值幅度更大有關。興業投資研究指出,上周歐盟峰會前各方不斷釋放樂觀信號,增強市場對英國有序脫歐的信心,英鎊盤中振幅接近500點。英鎊大漲最大的受益者是同為歐系貨幣的歐元,再加上市場基本排除了歐央行12月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歐元短線上漲勢頭猛烈。
興業投資研究認為,近期英國脫歐進程仍將占據匯市焦點,隨著歐央行利率決議臨近,市場注意力將可能快速轉移。此外,各國將再度迎來前瞻性數據PMI報告,將對近期較敏感的市場產生擾動。
展望後市,莫尼塔宏觀研究認為,當前中美利差持續處於較高水平、政府鼓勵外資流入資本市場、中國經濟失速下行擔憂減弱、美元處於磨頂狀態等因素將對人民幣匯率形成利好。
中金固收團隊指出,若美元走弱、人民幣升值,境外機構可能加速布局中國債市。8月份人民幣匯率破7,境外機構都相對謹慎,債券購買量有所下降,但9月以來,隨著投資者意識到中國並沒有主動引導匯率貶值的意圖,且人民幣走勢在破7後相對穩定,境外投資者再度重新增加對中國債券的配置。從託管數據來看,境外機構9月合計增持863億元債券,持債力度為今年以來的次高位,僅次於5月的1031億元。
有疑問的可以點擊下方電話免費咨詢,或者是點擊下方進入官網找客服人員幫助大家解答。
『貳』 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 6.3 元,你怎麼看
第一,由於中國經濟早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全面啟動,而且2020年GDP增速達到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進入2021年國內經濟持續向好。從宏觀總體數據來看,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同比高增18.3%,兩年平均增長5.0%。
同時,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倍,兩年平均增長22.6%,企業效益明顯提升。從企業預期來看,製造業PMI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連續14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國內市場活力改善。此外,國際權威機構也表達了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並將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預測的7.2%上調至8.2%。而經濟數據的向好,為人民幣升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美元的持續貶值,也為人民幣升值創造了條件。由於美聯儲大肆印鈔票,向世界轉嫁經濟危機,這也導致美元指數直線下跌,美元指數從去年的104跌到了89附近。其實,美元指數的貶值,也並不僅是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據路透社27日公布的統計,今年一季度歐元升值超4.3%,人民幣升值2.5%,和俄羅斯盧布、墨西哥元、英鎊的升值程度不相上下。同時,由於美聯儲大量印鈔票,也使美國國內的通脹率達到4.3%,創下十年來新高。
第三,為了應對疫情和美國經濟的衰退,美聯儲將美國國債的利率壓縮至0至0.25%之間,這就導致了中美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無風險利差,於是大量國際資金到中國來套利,這也在很大利度上推高了人民幣匯率。當然,近二年,國內對外開放度更大了,除了開設上海自由貿易區外,還開設了海南自由貿易區,而且國內的資本市場也在進一步向海外投資者開放,而大量海外投資和投機的資金流入中國境內,也會進一步推升人民幣的匯率。
現在問題來了,人民幣匯率這樣大幅升值,對於普通百姓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的答案是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主要有這樣幾個:其一,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部分進口企業降低進口原材料的成本,靠進口原材料的國內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了,利潤會有進一步增長。其二,人民幣升值對於海淘、留學、旅遊的家庭來說,肯定是利好。
其三,人民幣升值,對於我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幫助的,畢竟人民幣不斷升值,讓世界各國都更信任人民幣。2020年9月,中國國債被納入德意志銀行的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德意志銀行鼓勵全球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因為人民幣債券比美元國債更穩定,更保值。事實上,人民幣升值,美元持續貶值,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造成極大的沖擊。目前,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都要去美元化,我們正好趁此機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當然,人民幣持續升值對我們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人民幣持續升值,不利於我國的對外出口行業。本來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出口行業還是比較艱難的,現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又嚴重削弱了我國出口競爭力,反而使美國出口的商品的競爭力相對提升了。所以,人民幣匯率並不是一味的單邊升值,而是要保持相對穩定,這樣更有利於我國出品企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大量外資看到了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他們就會以投資等各種名義大量湧入國內,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而我國央行又只能被迫將外資帶來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樣就會向國內金融市場投放大量基礎貨幣,而國內流動性增加了,很可能就會加大國內通貨膨脹的風險性,國內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會不斷上升。
人民幣匯率升破6.3,主要是由內因和外因二方面導致的,內因是中國經濟形勢一片向好,中國對外開放度更大了,大量外資趁勢流入國內,推高了人民幣匯率。外因是,美元指數持續貶值,導致人民幣在被動的情況下升值了。不過,人民幣大幅升值對國內百姓來說是有利有弊,最好的辦法是人民幣匯率能夠穩定在一個大箱體內波動,這樣更有利於中國的出口貿易,更有利於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
『叄』 人民幣「入籃」後真會中長期貶值嗎
自從上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以來,在岸、離岸人民幣以及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都在連續下跌。市場關於人民幣會中長期貶值的陰霾也縈繞不散。難道「入籃」後的人民幣就真的會出現中長期貶值嗎?
「入籃」後國際反響好
在人民幣「入籃」前,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貨幣的權重分別為45%、36%、10%和9%。而按照IMF公布的SDR籃子貨幣最新權重,美元比重將為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元8.33%,英鎊8.09%。顯而易見,人民幣的權重已經進入了前三強。有消息稱,彭博創始人、原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和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蓋特納等多位前美國政要將組成一個工作組,致力於推動人民幣在華爾街的交易,同時該工作組希望為人民幣在美國的交易和清算建立一個框架,讓美國機構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和接收人民幣付款,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便利和進一步擴大中美雙邊經貿和金融合作,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美國市場的發展。
另外,韓國企劃財政部相關人士日前表示,韓國政府力爭年內在中國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這將是外國政府首次在中國內地發行國債。韓國此舉目的在於擴大人民幣儲備,應對人民幣國際化。幾天前,新加坡金管局稱,在IMF將人民幣納入其SDR貨幣籃子後,金管局致力於在新加坡和東南亞增加使用人民幣方面與中國展開合作。展望未來,「入籃」後的人民幣地位可能促進更多的外國央行機構、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將資金轉換為人民幣。同時,儲備貨幣地位的提升,可以提高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意願,同時意味著中國持有外匯儲備以滿足國際收支需求的必要性也將會不斷降低。
看空人民幣存風險
一些人認為人民幣將中長期貶值,理由之一是人民幣「入籃」後貨幣當局就可以減少或退出干預,放心讓人民幣貶值,以測試人民幣的抗壓能力。同時,日前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出口同比下降6.8%,連續5個月下滑;而且央行最新數據也顯示,11月外匯儲備意外創下1996年有數據以來第三大月度跌幅。更重要的是本周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美元指數也進入了升值通道,這更會從中長期影響人民幣匯率等等。 上述種種預期和現實數據,似乎都在印證和支持人民幣持續貶值,而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也正好與此預期比較吻合。但筆者要提請市場注意以下幾個因素。第一,人民幣升值或者貶值應主要由市場決定,在當前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水平的情況下,市場匯率圍繞著均衡匯率上下波動,但絕對不會偏離均衡匯率太遠。
第二,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中國貨幣網正式發布的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顯示,今年以來,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總體走勢相對平穩,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但從更全面的角度看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仍小幅升值,在國際主要貨幣中人民幣仍屬強勢貨幣。
第三,對於美聯儲加息會引致資本外流,進而會導致人民幣加速貶值,且不說美聯儲加息利空早已在市場得以消化,即便是本周美聯儲決定加息,也正所謂利空出盡是利好,在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今天,美元也未必會加速迴流美國。
第四,眼下的人民幣貶值只是短期的市場行為,並不能反映人民幣中長期趨勢。在短期諸多利空充斥市場的情況下,人民幣出現短期走弱實屬正常,但從中長期形勢看,人民幣國際化所形成的龐大需求、「十三五」中國發展規劃建議的可圈可點、中國經濟發展一系列新動能的堅強支撐,都會支持人民幣堅挺。
強經濟支撐匯率穩定
人民幣「入籃」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已行至半山腰,接下來人民幣國際化將開啟「登顛之旅」,而越是上行就越會更加困難,所以,「入籃」後的人民幣匯率更要確保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第一,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穩則匯率穩。所以,「十三五」時期,仍要通過調結構、轉方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穩定的制勝法寶。
第二,加強戰略物資儲備。在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跌的形勢下,中國一定要抓住機遇,抓緊增加諸如糧食、石油、黃金等戰略物資的儲備,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穩定的物質基礎。
第三,加速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穩步推動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加快離岸及國內金融市場的建設,快速提高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盡快推動人民幣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從而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穩定的信心保證。
第四,要努力創造條件引入強勢人民幣政策框架,促進貨幣政策國際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今後的貨幣政策框架必定要更加穩定、更具彈性,效率也要進一步提高。而且,貨幣政策的框架在保持中國特色的同時,其透明度、溝通范圍、信息傳播以及對預期的管理等都將要更加和國際接軌。還要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促進全球經濟平衡、金融安全和穩定發展,這更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撐。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