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期限為:
3個月,6個月,12個月,2年,3年,5年,7年,10年,30年
收益率隨市場波動,當前5年期國債收益率為0.98%,
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25%
2. 美國國債利息是多少
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較高的機會成本或實際成本。美國10年期國債的年度收益率平均為3%-6%,這遠低於者於股票指數或進行直接能夠獲得的平均收益率。對中國央行而言,持有美國國債有著更為現實的成本。這是因為,央行外匯儲備的累積會導致外匯占款增加,為防止外匯占款增加對國內基礎貨幣的沖擊,央行通常採用發行央票的方式進行沖銷,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
至於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3. 美國國債發行時間是如何安排的一年有幾次具體時間是謝謝
美國國債的發行採用定期拍賣的方式。三個月和六個月的國庫券每星期一拍賣,一年期的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拍賣,國庫券都在星期四交割;二年在一月、二月、四月、五月、八月、十月和十一月拍賣,財政部在月中公布拍賣金額,一星期後定價,月底31日左右交割;五年和十年在每委度第二個月(二月、五月、八月和十月)拍賣;三十年每年在二月、八月拍賣一次。五年、十年和三十年國債一般由財政部在月初公布拍賣金額,一星期後定價,月中也就是15日交割。
4. 美國國債是多少
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在17萬億附近,以今年10月止中國持有1.3萬億。收益率這個是市場浮動的,並且根據期限長短不同收益率也不同。
因為國內對金融資本有嚴格管制,國外企業到國內投資、國內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個人的外匯必須通過銀行進入中國,如果使用必須兌換成人民幣,所以銀行手裡的外匯美元越積越多,就需要對外投資賺取收益和保值,目前美國國債是最安全的;即便是黃金現在也跌的沒樣子了,只有美元和美國國債相對安全的!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5. 中國和日本歷年持有的美國國債分別是多少
中國:
2008.2 持有 0.478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8.9 持有 0.585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8.11 持有 0.714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8.12 持有 0.728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9.1 持有 0.740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日本:
2008.12 持有 0.5783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9.1 持有 0.5871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美國在 2009.1 國債總額大約 12.333 萬億美元,目前中國持有大約 6% 的美國國債。
6. 美國中國國債多少
又見無數無知者。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完全是自願的無奈行為,因此根本不是我們意義上的借錢,中國不買也沒有任何關系,反正還是有人買。並且美國政府一直到其還本付息,根本不存在不還錢的事情。此外,購買美國國債只能進一步加劇我們對美國的依賴,被美國人控制住,而不是反過來,人民幣主動升值就是最好的證明。最後,中國金融市場嚴格管制,流動出去的人民幣很少,美國人想買也買不到多少,要不然東南亞金融危機早就在我們國家重演了。
7. 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是幾年期的
5年
8. 美國國債有多少
2010年六月,美國國債突破十三萬億(135,620億美元),短短兩年多就增加了三萬億,若再加計隱藏性負債,則美國負債超過一百萬億,早就屬於破產的財政。
9. 美國的國家國債總額是多少
專家警告,除非政府改弦易轍,否則50年內福利制度將會崩潰。 據星島日報報道,以現時全國3億人口計算,不論男女老少,每個美國人負擔的債務約3萬美元。龐大欠債意味著政府在償還利息上的開支比重越來越大,已侵蝕正常開支,為了維持收支,民眾在房價上漲、燃料騰貴和信貸緊縮之餘,還要面對加稅或福利削減,甚至兩者並行的局面。 在未來25年內,65歲以上的國民數目將比現時增加一倍,勞動人口越來越少,退休後的嬰兒潮人將在社安和醫療援助上佔用政府更多資源。但觀乎政府的財政前景,屆時是否有能力奉養老年人口實在令人質疑。 根據06年數字,退休保障計劃和健保福利是政府開支最大的項目,其次是國防經費,排在第3而又急速上升的,是總值4300億的國債利息。評級機構標准普爾的首席經濟師韋斯稱,如果政府不改變現行政策,到了2050年前國債就會達到本地生產總值3.5倍的驚人水平,以現在的稅率,社會福利制度「根本行不通」。 分析人士稱,國債節節上升布希政府可說難辭其咎。他2001年上台時國債總額是5.7萬億,估計他08年年初離任前後,數字將突破10萬億大關。有經濟學家批評,政府就像拿著信用卡拚命花錢的消費者,數年揮霍後現在嘗到了償還利息的苦果。曾是國會預算分析員的企業顧問考蘭德更形容,政府的處境和借了次貸的業主差不多。 對於政府現況,民主、共和黨之間互相指責,埋怨對方理財不負責任令國家財政步上困局。但倡議減少國債的跨黨派組織「協和聯盟」直言,各方雖然明知現時的財政趨勢不能持續,但政界卻鮮有改革的意願,沒有多少人願意麵對長遠的財政問題,更遑論提出解決方案。皮尤民調機構調查員考赫特也稱,政治人物總傾向處理眼前的迫切問題,比如工資、就業率和貧富懸殊等,往往把財政穩健這些長遠議題拋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