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債券信用研究的思考

債券信用研究的思考

發布時間:2021-08-16 14:02:57

A. 債券信用評級的影響因素

什麼是除權?
除權 Ex-rights
除權報價的股票賦予出售者保留分享公司新發股票的權利。
Ex-rights
Securities quoted ex-rights entitle the seller to retain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a New Issue.

除權是由於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餘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分配給股東,股價就要除息。

除權或除息的產生系因為投資人在除權或除息日之前與當天購買者,兩者買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內含的權益不同,顯然相當不公平。因此,必須在除權或除息日當天向下調整股價,成為除權或除息參考價。

除權報價的產生

除權報價的產生是由上市公司送配股行為引起,由證券交易所在該種股票的除權交 易日開盤公布的參考價格,用以提示交易市場該股票因發行股本增加,其內在價值已被攤薄.

股票登記日和除權日

股權登記日,簡單說就是,如果你在這個日期之前沒有賣了這種股票,你就擁有公告里說的轉增,配送股或者紅利的權利。登記擁有這種權利的股東的名字。
除權日是,轉增或者配送股以後市場可流通總股數增加,那麼原來的市場價格必須進行除權。不然對後來買股票的人就不公平了。一樣的總市值,股數增加了,價格卻沒降。

除權報價的計算

除權報價的計算是按照上市公司增資配股(或送配股)公告中的配股(或送配股)比例為依據的:

配股除權報價XR(Ex-rights)=(除權前日收盤價+配股價格*配股率)/(1+配股率)
送配股除權報價XR(Ex-rights)=(除權前日收盤價+配股價格*配股率)/(1+送股率+ 配股率)

對於A種股票發生尚未上市流通的國家和法人持股部分向已上市流通股持有人有償轉讓的所謂"轉配問題",因其只引起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此消彼長,並不涉及該股票股份總量的變化,經多方征詢意見,從即日起在除權報價的計算中,對"轉配"將不予考慮.
但考慮到"轉配"存在對股票價格波動的特殊影響,統計部仍將採用"撤權"和"復權" 的辦法對上證指數進行必要的修正:
所謂撤權,即在含轉配的股票除權交易起始日,上證指數的樣本股票中將該股票剔除;
所謂復權,即在該股票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起,再進入樣本股票的范圍.

股票除權的過程

當一家上市公司宣布送股或配股時,在紅股尚未分配,配股尚未配股之前,該股票被稱為含權股票。要辦理除權手續的股份公司先要報主管機關核定,在准予除權後,該公司即可確定股權登記基準日和除權基準日。凡在股權登記日擁有該股票的股東,就享有領取或認購股權的 權利,即可參加分紅或配股。除權日(一般為股權登記日的次交易日)確定後,在除權當天,上海證券交易所會依據分紅的不同在股票簡稱上進行提示,在股票名稱前加XR為除權,XD為除息,DR為權息同除。除權當天會出現除權報價,除權報價的計算會因分紅或有償配股而不同,其全面的公式如下:除權價=(除權前一日收盤價+配股價X配股價-每股派息)/(1+配股比率+送股比率)

除權日的開盤價不一定等於除權價,除權價僅是除權日開盤價的一個參考價格。當實際開盤價高於這一理論價格時,就稱為填權,在冊股東即可獲利;反之實際開盤價低於這一理論價 格時,就稱為貼權,填權和貼權是股票除權後的兩種可能,它與整個市場的狀況、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送配的比例等多種因素有關,並沒有確定的規律可循,但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股票通過送配以後除權,其單位價格下降,流動性進一步加強,上升的空間也相對增加。不過,這並不能讓上市公司任意送配,它也要根據企業自 身的經營情況和國家有關法規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除權除息的詳細計算方法

計算除息價:
除息價=股息登記日的收盤價-每股所分紅利現金額
例如:某股票股息登記日的收盤價是4.17元,每股送紅利現金0.03元,則其次日股價為
4.17-0.03=4.14(元)
計算除權價:
送紅股後的除權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1+每股送紅股數)
例如: 某股票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是24.75元,每10股送3股,,即每股送紅股數為0.3,則次日股價為
24.75÷(1+0.3)=19.04(元)
配股後的除權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配股價×每股配股數)÷
(1+每股配股數)
例如: 某股票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為18.00元,10股配3股,即每股配股數為0.3,配股價為每股6.00元,則次日股價為
(18.00+6.00×0.3)÷(1+0.3)=15.23(元)
計算除權除息價:
除權除息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每股所分紅利現金額+配股價×每股配股數)
÷(1+每股送紅股數+每股配股數)
例如: 某股票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為20.35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00元,送1股,配2股,配股價為5.50元/股,即每股分紅0.4元,送0.1股,配0.2股,則次日除權除息價為
(20.35-0.4+5.50×0.2)÷(1+0.1+0.2)=16.19(元)。
知道了如何計算除權除息後的股票價格,下一步就是如何買賣股權股息。
在股權股息登記日之後,分紅的公司要通過新聞媒 介公布領取紅利的起止日期,時限一般是四周左右,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稱為紅利掛牌時間。上交所參加分紅的投資者必須在該股的紅利掛牌期間在自己開戶的營業廳將紅利權賣出,才可以將紅利劃歸自己的帳戶,具體方法象賣股票一樣,在計算機自助終端輸入該股票紅利的代碼、價格、數量,賣出後計算機就自動將紅利款轉 入其資金帳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則不需投資者出賣紅利權,而由證券公司直接將紅利轉到股東名下。
在上交所紅利掛牌期間因故未能將紅利權賣出的投資者,可以持身份證、股東卡及資金帳戶去當地證券登記公司領取紅利,繳納一定數量的手續費。
享有某種股票配股權的投資者,無論上交所還是深交所,都只需在規定期限內象購買一般股票一樣在計算機自助終端輸入該股票的代碼、價格、配股數等信息,就可成交買入配股。
經過一段時間即可上市交易的配股,叫做直接配股。還有一種准許上市日期未定的配股叫轉配股。這時持該股票的國家或法人不願意參加配股,而把國家股和法人股的配股權轉讓給社會投資者。購買轉配股,除了交配股款外,還要交轉配股手續費,如0.1或0.2元。有些上市公司的配股同時包含直接配股和轉配股,投資者 可自行擇定二者的比例。因為轉配股的准許上市日期不定,所以有不少人放棄這種配股權。
上市公司所送紅股則在股權登記日後直接劃入股東帳戶。

除權對股價的影響

由於公司股本增加或者向股東分配紅利,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送還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因股本增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稱為除權,因線利分配引起的剔除行為稱為除息。
例如,公司原來股本為1億股,每股市價為10元,現公司每股送一股的比例實施,則該事實完成後企業實際價值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總股本增加到2億股,也就 是說轉增股本後的兩股相當於此前的一股所代表的企業價值,每股盈利變為0.5元,其市價應相應除權,調整為5元。這樣,除權前後企業的市價總值不變,都為 10億元。如果企業不是決定轉增股本,而是決定將每股盈利1元全部作為紅利派發,那麼實施送紅利之後,每股實際價值將減少1元,應當對其市價除息,相應調整為9元。
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時,需要確定股權登記日,在股權登記日及此前持有或買進股票的股東享受送股、派息或配股權利,是含權(含息)股。股權登記日的次交易日即除權除息日,此時再買進股票已不享受上述權利。因此一般而言,除權除息日的股價要低於股權登記日的股價。
除權(除息)股與含權(含息)股的差別就在於是否能夠享受股利、股息,這也決定了兩者市場價值之間存在差異。除權日當天開市前要根據除權除息具體情況計算得出一個剔除除權除息影響後的價格作為開盤指導價,這也稱為除權(除息)基準價,其計算辦法是:
(1)除息基準價的計算辦法為:
除息基準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每股所派現金
(2)除權基準價計算分為送股股權和配股股權:
股權登記日收盤價
送股除權基準價=—————————
1+每股送股比例
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比例
配股除權基準價=—————————————————
1+每股配股比例
(3)有送紅利、派息、配股的除權基準價計算方法為:
收盤價+配股比例×配股價-每股所派現金
除權基準價=———————————————————
1+送股比例+配股比例
在除權除息後的一段時間里,如果多數人對該股看好,該只股票交易市價高於除權(除息)基準價,即股價比除權除息前有所上漲,這種行情稱為填權。倘若股價上漲到除權除息前的價格水平,變稱為充分填權。相反,如果多數人不看好該股,交易市價低於除權(除息)基準價,即股價比除權除息前有所下降,則為貼權。股票 能否走出填權行情,一般與市場環境、發行公司的行業前景、公司獲利能力和企業形象有。

B. 可從哪幾方面來分析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

您好,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主要從以下四方面:盈利與現金流、資產流動性、舉債空間和擔保與抵押。

C. 如何分析信用債

財務報表分析包括財務結構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發展趨勢分析以及會計報表綜合分析。
1、財務結構分析
的財務結構,指全部的資金來源中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二者各占的比重及其比例關系,有時還包括各類資產的構成。會計報表分析首先要對的財務結構進行分析,從總體上了解和評價的財務結構是否健全,資源配置是否合理,財務實力及其安全性、平衡性的高低,償債能力的大小和強弱等。如果的財務結構比較健全,則必然擁有雄厚的實力,能夠承擔經營或財務上的風險,並能夠應付來自外界的沖擊。分析的財務結構,就是要通過各項比率之間的關系,了解其財務結構是否健全,衡量承擔風險的能力,並通過對各項指標的分析,結合的實際情況,確定最佳的財務結構。
財務結構分析是指對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進行分析。
2、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現代財務能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務能力的基本反映。償債能力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內部而言,通過測定償債能力,有利於科學合理地進行籌資決策和決策;從外部來看,債權人最關心的是償債能力的強弱,因為這是他們的能否如期收回的主要依據。償債能力分析是指償還所欠債權人債務的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兩個方面。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賺取利潤的能力。不論者、債權人還是管理者,都非常關心的盈利能力。"一定時期"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其一是在一個會計期間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的比較與分析;其二是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穩定獲取較高利潤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對於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獲取數量可觀的利潤和維持穩定、持續的經營和發展。者的目的在於獲得最大的回報,因而他們最為關心的盈利能力;債權人特別是長期債權人的利息收益和債權收回也最終取決於能否盈利,因此,他們也會關心的盈利能力;管理者為了衡量業績,發現問題,履行經營責任,當然同樣會非常關心自身的盈利能力。總之,盈利能力分析是管理當局及各利害關系人最為關注的財務報表分析內容之一。
4、營運能力分析
營運能力是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具體指各項營運資產的周轉效率。營運資金指維持日常經營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資金,它指的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的余額。這一觀點為會計人員、一般信用調查人員、短期債權人及分析人員所主張,因為這些人員最關注的是的財務狀況、信用狀況及其短期償債能力,而且只有扣除流動負債後的流動資產凈額才是可以真正自由運用的資金。的日常經營活動在會計報表上直接反映為營運資金及其各項目的變化,通過對營運資金的分析,報表使用者可以得到各自關注的有關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信息。
5、發展趨勢分析
發展趨勢分析是指通過對會計報表的綜合分析來預測未來,以幫助管理當局規劃未來,幫助人、債權人以及有關各方進行有效決策。

D. 如何判斷一個債券好壞 信用分析

很簡單,由於債券基金公司並不公示其持倉債券品種和數量(即為暗箱),而基金點數是由基金公司自己確定的,所以其基金點數無論定得高或低,局外人都無法找到其中的貓膩。基金公司是要賺錢的,贖回的人多,基金點數就往下跌;買入的人多,基金點數就往上漲,這樣它才能賺錢。國債指數和企債指數雙雙大漲,勢必導致贖回的人多,基金公司當然要把點數定低一點。不信可以看,當國債指數和企債指數雙雙大跌時,債券基金點數一定不會大跌甚至會漲。所以我從來不買債券基金,而把買賣債券的主動權放在自己手裡。

E. 熊貓債券是否要國務院審批

2015年以來,隨著我國債券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今年已有數家境外機構在我國市場上發行了人民幣債券,標志著我國熊貓債市場迎來了突破性的發展。一方面,熊貓債市場未來會向什麼方向發展是一個大課題,值得廣大市場參與者研究和思考。另一方面,本土評級機構在對熊貓債進行信用評級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系列傳統境內主體評級中不曾面臨的問題,如何准確識別熊貓債的信用風險特徵,成為了本土評級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中債資信特別推出《中國熊貓債市場發展及信用評級的思考》研究報告,梳理了我國熊貓債市場以及境外外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程,以及國際評級機構對外國債券的評級處理方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熊貓債市場發展和對熊貓債信用評級的思考。
一、外國債券定義和市場發展歷程
(一)熊貓債及外國債券基本概念
債券按照發行區域和發行人類型可分為國內債券和國際債券兩大類,不同的債券品種具有較大的差異。國內債券是指境內機構在本國金融市場上發行的債券,是最為普遍的債券品種。國際債券則是一國政府、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等主體在境外金融市場上發行的債券,這其中主要有外國債券(Foreign bonds)、歐洲債券(Eurobonds)、離岸債券(Offshore bonds)等幾種類型(見表1)。其中,歐洲債券指境內發行人在境外市場或境外機構在境內市場,發行以第三國貨幣計價的債券,主要有歐洲美元債、歐洲日元債等;離岸債券也是廣義歐洲債券的一種,指發行人在境外市場發行的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債券,例如中國機構在香港發行的點心債等;外國債券是指境內機構在境外市場發行以發行地國家貨幣計價的債券,或境外機構在境內市場發行的本幣債券。按照國際慣例,外國債券通常以發行地吉祥物或特色來命名,例如在境外機構在日本發行的日元債券就被稱為武士債,美國的揚基債券,韓國的阿里郎債等等。因此,境外主體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並人民幣計價的外國債券就被稱為了「熊貓債」。

F. 如何看懂屈慶的固收研究思維

屈總的這篇報告客觀系統,邏輯清晰,尤其對於像我一樣剛剛接觸固定收益市場的新人來講,是一個建立起自己的邏輯的非常好也是非常基礎的學習材料。這篇研報中很經典的是對於很多基礎知識的梳理與總結,同時有助於我們建立起自己對於宏觀微觀以及信用利率的分析框架與體系,這對於我們在未來分析市場,甄別賣方研報結論來講是很必要的一項功課。但是由於撰寫時間的原因,有些關於央票以及外匯占款的內容似乎與目前市場不符,我們更多的是從歷史中把握規律,理解其中的邏輯,建立起自己的分析體系。

流動性專題
學習11年流動性專題,並結合16年流動性專題,兩者相互補充。

12年以後,隨著外匯占款的不斷下降,央行從數量型調控為主過度到價格型調控為主,同時影響流動性的因素也愈加復雜,因此對流動性的預判和把握愈加重要,屈老師從七個不同的維度研究與分析了影響流動性的因素,11年的一系列流動性報告與16年的一系列流動性專題有些重合的部分,但是各有千秋,在整體的思路和框架較為一致的基礎上,我個人覺得11年的專題將基礎知識闡述的更加詳盡,同時也有利於我們這些入行較晚的後輩回顧歷史,使思維更加一脈相承。16年的很多報告更加精煉,同時更符合目前的市場趨勢,有利於我們把握固定收益市場時代的脈搏。我傾向於將兩者結合起來學習。

具體邏輯如下:

在看這7篇專題中我建議與2016年華創債市培訓合集中的部分內容結合起來學習,具有相互補充的效果。在學習7篇專題之前,建議先學習《合集》中《剖析流動性——錢是什麼?》(P69-P76)這部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闡釋了什麼是流動性。

第一篇:首先從央行公布的金融統計報表來闡述流動性的問題。對我而言這篇最重要的是讓我了解央行資產負債表中一些晦澀科目的定義和構成,以及這些科目的勾稽關系、彼此之間如何相互挪騰。對我而言,這部分我會抓大放小,對於重要科目重點學習與分析,非重要科目暫且忽略。這部分請結合合集中《剖析流動性——從央行報表解讀流動性》(P92-P113)這一部分。

第二篇:主要講了法定準備金率以及超額准備金率對於流動性的影響。這篇對我的啟示還是很大的,無論是從基礎知識的完善還是從邏輯關系的建立都使我有很大收獲。由於時代的變遷,可能央票和外匯占款這兩部分並不是很適用目前的市場情況,但是對我這個沒經歷過銀行間市場的新人來說,學習這些也是一種了解債券市場歷史的方式。

第三篇:外部流動性在近幾年不管是對中國金融市場還是貨幣市場投對中國的貨幣政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這篇主要從美元的角度來研究外部流動性的問題。但是我覺得811匯改後一些分析美元的思路或許有些變化,所以沒有完全局限於本文的分析思路,更多的從這篇學習些基礎知識。

第六篇:是從典型貨幣匯率變動來看國際資本流動。本篇是結合第三篇一起來看的。本篇建議與合集中《流動性與匯率研究體系》(P77-P91)一起學習。

第四篇:探討了流動性因素在各類調控監管因素下所可能發生的變化,從約束銀行的外部監管要求變化非信貸類業務經營狀況以及表外業務狀況變化,同時對理財運作機制進行解析。這一篇我覺得更重要的了解相關監管指標的構成等基礎知識以及回顧下政策發展歷史,對於監管方面的影響,我們還是要不斷的跟隨政策變化才能順勢而為。此部分請結合合集中《低利率環境下理財賬戶的債券配置策略》,這部分比較建議大家多多參考合集中的內容,它是針對2016年的市場狀況闡述並分析的理財賬戶的債券配置策略,更貼近目前的市場狀況,對2016年的投資策略有更強的指導意義。

第五篇:前四篇分別從央行的金融系列報表,銀行間流動性外部流動性以及政策面對於銀行流動性的影響,而本篇則著重討論貨幣乘數的問題。我覺得這篇對我來講收獲是很大的,在分析市場的時候我們也總會提到M1,M2以及貨幣乘數,而這篇文章讓我建立起一個比較客觀的體系,這樣面對M1、M2等數據的變化可以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分析邏輯,形成自己的判斷依據。此部分請結合合集中《剖析流動性——M2與社融》(P114-P119)這一部分進行學習,合集中增添了M2與社融增速的關系,更值得我們目前借鑒和學習。

第六篇:如上所述,和第三篇一起學習。本篇建議與合集中《流動性與匯率研究體系》(P77-P91)一起學習。

第七篇:從企業資產負債表來看企業所出現的資金困局。本文從微觀的角度,即從企業自身流動性的角度來闡述,我覺得對我收獲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最近信用違約事件頻發,本文給了一個系統分析的框架,但是很多例子和分析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來講的,所以還是著重看思路。

其他經典
學習其他經典專題。

這一部分我共總結了16個專題,其中以四個小專題為例,分析下主要內容以及我的收獲:

1.四季度避險貨幣走強,國內資本流入壓力將緩解----從典型貨幣匯率變動看國際資本流動。

主要內容:闡述典型貨幣匯率的變動對於國際資本匯率變動以及中國資本流入的影響。

2.滯漲末期優配防禦性信用債-----從美林投資鍾看信用債行業的配置。

主要內容:闡述行業輪動在股票市場的反映以及投資時鍾下的行業景氣度輪動。

3.信用風險尤存,流動性溢價是機遇-----信用利差驅動力分析及預測。

主要內容:闡述信用債利差驅動因素與利率債利差驅動因素的差別。本研報對於目前的市場也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助於我們研究哪些因素對於信用利差走擴有比較重要的影響以及各個因素對於長短以及短端利差的影響方向。

4.從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轉型中商業銀行債券配置時點後移。

主要內容:與目前的市場狀況並不是很相符,但是其中一部分是從資產負債和流動性管理角度探尋銀行配置一般特徵,值得研究,其他部分可以著重參考邏輯。

合集中的經典專題:

1.《資管投行化下的資產創造新時代——華創債券類固收產品介紹》(P136-P178)

主要內容包括:私募EB,IPO打新,高分紅股票,企業ABS,分級A等。

這一部分也是對我來講收獲很大的部分,既闡述了基礎知識又包含了16年最新的相關政策,同時還結合了很多案例。

2.《華創債券信用分析體系》(P178-P233)

這一研報是對於《宏觀,微觀,到精耕細作——華創利率及信用分析方法研究體系》中信用債體系研究的印證與補充,主要補充了關於目前我國信用債市場的狀況,以及鋼鐵、房地產、城投企業分析框架,同時由於今年信用違約事件頻發,又增添了部分違約案例解析,最後是新形勢下的信用分析展望。

策略研究
學習2008年-2014年投資策略研究。

在學習了基礎知識和相關專題的基礎上,再來看歷史幾年的策略研究,會更加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對於屈慶老師研報的學習思路與學習體系,希望能給各位大佬和前輩們帶來一點點幫助,同時作為銀行間新人,闡述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和指教。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G. 債券信用評級的看法

是為投資者購買債券和證券市場債券的流通轉讓活動提供信息服務。國家財政發行的國庫券和國家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券,由於有政府的保證,因此不參加債券信用評級。地方政府或非國家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某些有價證券,則有必要進行評級。進行債券信用評級最主要原因是方便投資者進行債券投資決策。投資者購買債券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如果發行者到期不能償還本息,投資者就會蒙受損失,這種風險稱為信用風險。債券的信用風險因發行後償還能力不同而有所差異,對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來說,事先了解債券的信用等級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受到時間、知識和信息的限制,無法對眾多債券進行分析和選擇,因此需要專業機構對准備發行的債券還本付息的可靠程度,進行客觀、公正和權威的評定,也就是進行債券信用評級,以方便投資者決策。 債券信用評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減少信譽高的發行人的籌資成本。一般 債券信用評級來說,資信等級越高的債券,越容易得到投資者的信任,能夠以較低的利率出售;而資信等級低的債券,風險較大,只能以較高的利率發行。等級標准 1、A級債券, 是最高級別的債券,其特點是: ①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最大;②它們受經濟形勢影響的程度較小;③它們的收益水平較低,籌資成本也低。 對於A級債券來說,利率的變化比經濟狀況的變化更為重要。因此,一般人們把A級債券稱為信譽良好的「金邊債券」,對特別注重利息收入的投資者或保值者是較好的選擇。 2、B級債券, 對那些熟練的證券投資者來說特別有吸引力,因為這些投資者不情願只購買收益較低的A級債券,而甘願冒一定風險購買收益較高的B級債券。 B級債券的特點是:①債券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利息收益會受到經濟中不穩定因素的影響;②經濟形勢的變化對這類債券的價值影響很大;③投資者冒一定風險,但收益水平較高,籌資成本與費用也較高。 因此,對B級債券的投資,投資者必須具有選擇與管理證券的良好能力。對願意承擔一定風險,又想取得較高收益的投資者,投資B級債券是較好的選擇。 3、C級和D級, 是投機性或賭博性的債券。從正常投資角度來看,沒有多大的經濟意義但對於敢於承擔風險,試圖從差價變動中取得巨大收益的投資者,C級和D級債券也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投資對象。 編輯本段內容 由於債券籌資的籌資數額巨大,所以對發行單位的資信評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評級的主要內容包括: 1、分析債券發行單位的償債能力; 2、考察發行單位能否按期付息; 3、評價發行單位的費用; 4、考察投資人承擔的風險程度。

H. 如何做好債券投資的宏觀,利率方面的研究,建立研究體系

1. 固定收益證券概述:固定收益證券是承諾未來還本付息的債務工具以及相關衍生品的總稱。根據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固定收益證券可以分為三類:基礎性債務工具、固定收益證券衍生品、結構型債務工具。

基礎性債務工具包括資本市場工具,如國債、公司債等,貨幣市場工具如國庫券、商業票據、回購等。

固定收益證券衍生品可分為利率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如利率遠期、利率期貨、利率互換、歐洲美元期貨、利率期權等,信用衍生產品如CDS。

結構性債務工具如含權債、資產支持證券(ABS)等。

閱讀全文

與債券信用研究的思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