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債怎麼計算.我要公式.例如:利息=本金x
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V=C1/(1+i)+C2/(1+i)^2+…+Cn/(1+i)^n+Mn/(1+i)^n。
到期收益率的計算較復雜,可利用計算機軟體或載有在不同價格、利率、償還期下的到期收益率的債券表求得。在缺乏上述工具的情況下,只能用內插法求出到期收益率。
例如:2000年6月14日696國債的市場價格為142.15元,未償付期限為6年,則到期收益率可計算如下:
142.15=11.83/(1+i)+11.83/(1+i)^2+11.83/(1+i)^3+11.83/(1+i)^4
+11.83/(1+i)^5+11.83/(1+i)^6+100/(1+i)^6 (1)
(1)國債規模指標公式擴展閱讀:
國債的優點:風險很小(風險只是國債利率低於CPI,會造成負利率),收益穩定又比銀行的利息高;國債的缺點:存期長,流動性差,而且提前支取要付1‰的手續費。
現在市面上有憑證式國債、記賬式國債、貼息國債、電子式國債,記賬式國債和貼息國債其實和股票差不多,就是做差價,而且這兩種國債只有在證券公司買,銀行買不到,我們經常買的是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一般在你們當地的地方商業銀行買會比較多,電子式國債一般在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和郵儲、招商銀行這些地方可以買,要在銀行開一個電子式國債賬戶,電子式國債建議你要買5年的,只要你存滿3年又提前支取,利率還是算5年期的。
2. 衡量國債負擔的主要有哪些指標
衡量國債規模(限度)的指標主要有:國債負擔率、國債依存度、還本付息率(國債償債率)
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又稱國民經濟承受能力,是指國債累計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重。這一指標著眼於國債存量,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國債的承受能力。國際公認的國債負擔率的警戒線為發達國家不超過60%,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
國債依存度:
國債依存度是指當年國債發行額占當年中央財政支出或財政支出的比率。該比率是反映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財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賴發行國債籌措資金的指標。當國債發行規模過大、債務依存度過高時,表明財政支出過多依賴債務收入,財政狀況脆弱。國際上關於國債依存度公認的警戒線是20%。國債依存度,表明財政支出靠債務收入的安排程度,該指標越高說明財政對債務依賴性越強,對財政未來發展威脅也越大。
國債償債率:
國債償債率是指某年的國債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比率,即當年財政收入中用於償還債務的部分所佔的份額,該比率衡量的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中央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該比率越低,說明中央政府的償債能力越強。公式:國債償債率=(當年還本付息支出額÷當年財政收入總額)×100%。
3. 國債的計算公式
以今年發行的為例
三年期的票面利率為3.39%,國債利息收入免稅
三年的利息收入=10000*3.39%*3=1017
4. 國債利率 公式
貼現國債,指國債券面上不附有息票,發行時按規定的折扣率,以低於債券面值的價格發行,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的國債。貼現國債的發行價格與其面值的差額即為債券的利息。比如說,你以70元的發行價格認購了面值為100元的5年期的貼息債券,那麼,在5年到期後,你可兌付到100元的現金,其中30元的差價即為債券的利息。
貼現國債利率可根據每百元面值貼現國債的發行價和貼現國債的期限計算出來,計算公式是:
利率=[(面值-發行價)/(發行價×期限)]×100%
如投資者以70元的發行價格認購了面值為100元的5年期國債,那麼,在5年到期後,投資者可兌付到100元的現金,其中30元的差價即為國債的利息,年息平均為8.57%,即:[(100-70)÷(70×5)]×100%=8.57%。
5. 國債規模的衡量指標
國債償債率(10%以內)
國債依存度(警戒線20%)
國債負擔率(發展中國家不超過45%,發達國家不超過60%)
國債債務率
3%的赤字率,60%的債務率
借債率(國際以10%控制上限,我國按照西方的經驗3%-5%)
6. 簡述衡量國債規模的相對指標及意義
我國國債發行規模狀況我國國債發行始於1950年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1954年—1958年又相繼發行了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其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終止了政府舉債融資,我國成為世界上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國家。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從1981年開始恢復發行國債,國債的發行主要用於籌集建設資金,彌補財政赤字。由於當時彌補財政赤字可以向銀行透支,因此,國債發行規模較小,增長較慢。從1994年起,國家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出台了《預演算法》,規定財政赤字不允許向銀行透支,使得國債發行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並在以後逐年增加發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1998年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通過大量發行國債籌集建設資金以投入基礎設施等建設,為此,1998年國債規模達3310.09億元。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債發行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至2006年發行量達44556.4億元(詳見下表)。我國國債對支持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發展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保持一定規模的國債發行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7. 國債利率怎麼計算
本金*年利率*年限=10000*3.73%*3=1119元。
3年後可以得到1119元的利息和1萬元的本金。
參考資料:
玉米地的老伯伯原創,拷貝請註明出處
8. 公債規模衡量的指標有哪些
公債規模的衡量指標[1]
1.絕對量指標
一般來說,衡量公債絕對量的指標有以下幾種。
(1)公債總額,也稱公債余額,是指政府現存且尚未清償的債務總額。這一指標反映了政府的債務總規模。在沒有短期公債的情況下,公債總額是當年新債發行額與歷年公債累計余額之和。
(2)公債發行額,是指政府在某一年度內發行債務的數額。這一指標是從政府收入角度衡量公債數量。在平價發行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發行手續費等因素,公債發行額就是這一年的公債收入。
(3)公債還本付息額,是指在某一年度內政府對公債的償還額。這一指標是從政府支出角度衡量政府的債務負擔。只有當公債發行額大於公債還本付息額時,政府才有公債凈收入可以利用。
2.相對量指標
對公債規模的衡量除了可採用絕對量指標外,還可以採用相對量指標。而且由於相對量指標綜合考慮了公債數額與國民經濟和財政狀況之間的關系,所以,相對量指標更具有普遍意義。國際上通用的公債相對量指標主要有三個,即公債依存度、公債負擔率和公債償債率。
(1)公債負擔率。公債負擔率是指公債余額占當年GDP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負擔率=
當年公債余額
× 100%
當年GDP
這一指標反映了一國宏觀經濟對政府債務的負擔能力。一般來說,公債負擔率越高,國民經濟承受債務負擔的能力越大,財政的償債能力也越強。
(2)公債依存度。公債依存度是指當年的公債發行額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依存度=
當年公債發行額
× 100%
當年財政支出額
該指標包括兩種計算口徑:當分母是國家財政總支出時,稱為國家財政的公債依存度;當分母是中央財政總支出時,稱為中央財政的公債依存度。這一指標反映了一國財政支出對公債的依賴程度。公債依存度越大,說明財政的基礎越薄弱,對債務收入的依賴程度越高,財政潛在的風險也越大。
(3)公債償債率。公債償債率是指公債的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收入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債償債率=
當年公債還本付息額
× 100%
當年財政收入額
公債償債率指標反映了財政還本付息的能力。公債償債率越高,扣除公債還本付息支出後,可供財政支配的收入份額越少,財政收入的壓力越大。
除上述三個指標外,衡量公債的規模還可以採用一些其他的參考指標。例如公債發行額占當年國民收入的比重、公債還本付息額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等等。
9. 國債怎麼計算。。。。我要公式。。例如:利息=本金x利率x時間
你的計算公式是對的,以買一萬元國債,3年期為例,假設利息是5.0%,那麼3年後可得利息:
10000×5.0%×3 = 15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