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私募基金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區別
所謂結構化私募,本質是把投資者分割為不同層級,例如「優先」和「一般」;同時,不同層級的投資者對應不同的風險和收益。
其中,「優先」一般為普通投資者,而「一般」多為發起該產品,並管理這部分投資的機構。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這類產品的特點是可以保本,風險不大,但是收益也相對固定,類似一個固定收益的產品;而對於發起該產品的機構,則可能虧本,風險較大,不過可以借別人的錢,獲得超額收益。
牛市橫行之時,這樣的結構設計可以形象地描述為「散戶喝湯,機構吃肉」。反之,熊市來臨之後,散戶依然可以喝湯,但是機構則不一定能夠吃到肉。
非結構化參照上述解釋,可以理解為剛好相反。
Ⅱ 私募基金產品參與融資融券交易有何限制
你好,根據交易所規定,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融資融券交易不受證券交易時間(6個月)和證券類資產(20日50萬)限制。
Ⅲ 什麼是管理型的私募基金和結構化的私募基金
管理型私募基金就是基金的所有投資資金都是由投資人(包括客戶和投顧跟投)認購,而且所有投資人的權益都是相同的,不分級,統一的風控標准。而結構化產品,一般分為優先順序和劣後級,劣後級份額一般由投顧自己出資,優先順序一般從銀行或者機構出資,劣後級承擔基金的虧損風險和優先順序的固定利息,優先順序收取本金和固定的利息,不分取基金的超額收益,劣後級份額收取除優先順序固定利息和其他費用除外的基金的全部超額收益!
(資料來源:知乎)
Ⅳ 私募結構化產品的結構
這類產品通常分為優先、一般兩層結構,其中優先投資者享受產品到期後的預期固定收益,年預期收益率一般為5%~10%,會由一般投資者的資金來保證優先投資者的本金和預期固定收益,而一般投資者在承擔風險的同時則享受預期固定收益之上的投資收益。
Ⅳ 私募直營店:什麼是結構化私募基金
所謂的結構化私募基金,本質是把投資者分割為不同層級,例如「優先」和「一般」;同時,不同層級的投資者對應不同的風險和收益。其中,「優先」一般為普通投資者,「一般」多為發起該產品並管理這部分投資的機構。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這類產品的特點是可以保本的,風險不大,但收益也相對固定,類似一個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而對於發起產品的機構,則可能虧本,風險較大,不過可以借別人的錢獲得超額收益。
Ⅵ 中國為何沒有債券私募
中國私募雖然也沒發展多少年,卻基本都能找到與國外這些主要流派相應的代表人物,然而,有一個流派我至今在中國也沒找到對上號的,那就是債券派私募。 在20 世紀90 年代,正值美國對沖基金的蓬勃發展期,有個經典人物出現了。這個人叫約翰·梅里韋瑟(JohnMeriwether),他在1994 年2 月創立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他還將8個所羅門公司的智囊人物帶入他的公司。 對華爾街公司熟悉的人都知道,所羅門公司是華爾街最大的債券經紀商,也是華爾街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而這個梅里韋瑟同時也曾是所羅門兄弟債券套利部門的創辦人。 這群人就搬到了格林威治鎮汽船路上班,每天帶著魚竿,休閑時還可以釣魚。 梅里韋瑟公司就開創了一種新的對沖策略債券型策略。他們會在買入一隻債券的同時,再賣空一隻類似的債券,因為相信第一隻債券的現金流將更有前景。將資本市場對沖,債券往往比股票更有效。 他們還交易新發行的國債,因為新債換手率高。看重這種流動性的交易員願意為此支付比發行時間稍微久一些、換手率低一些的舊債高的溢價。但在債券的存續期內,這個溢價會消失,一個30 年期債券和一個29.5 年期債券在它們的到期日付的款必定會趨於一致。梅里韋瑟做的,就是簡單地出售被高估的新債券,買進便宜的、發行久的債券,然後耐心地等待不可避免的價格銜接。 除此之外,西方還有個稱作債券之王的高手,叫做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也是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掌門人。他對債券研究幾乎痴迷,他通過一系列數學公式,將債券收益最大化。當美聯儲把利率調高一個百分點,一隻5 年期的債券售價會下跌4%,而一隻30年期的債券售價將下跌12%。所有,買長期債券會比較劃算。他管理的債券基金連續5 年跑贏99%的債券基金。最近一次成名之戰,是格羅斯發現房地產市場有很大問題,2005 年時,他就建議客戶購買按揭債券的CDS(信用違約掉期)保護,由此,格羅斯做空次貸債券產品的帶頭人。 然而,我發現,就朝陽永續統計的2011 年上半年的私募業績來看,503 只非結構化私募上半年的平均漲幅是-5.69%,結構化私募的平均漲幅是-4.13%,而券商中的債券型基金產品是-0.82%,上證國債指數更是正值1.80%。這也就意味著,在下跌或震盪市,債券型產品的表現,未必遜色於股票產品。更何況,債券型私募可以通過一些量化的方式,獲得更可觀的收益。 就好像2008 年名震江湖的約翰·保爾森,人家原先做的是並購套利,事實上最後讓他大有斬獲的也是債券相關衍生品。況且,美國的債券市場品種豐富。而我國債券產品的利率結構和期限結構還不夠多樣化和市場化。 這恐怕是現在債券私募沒有湧出的一個很大原因。不過,今年以來,不管是可分離債,還是國債,以及地方債市場,都涌現了新的契機。 近期我在與國內私募交流時,博弘數君投資劉宏提到,高收益債大有可為,他正在考慮創設相關產品,他從債券市場的波動中看到了機會。 或許,在這個全球經濟還沒徹底復甦,債券需求旺盛,政府正大力開拓債券品種的背景下,中國債券私募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展宏圖的台階上。
Ⅶ 什麼是私募結構化產品,優先和劣後,管理型基金
也就是熟話說的跟著大頭走,比如
A機構有個項目,需要1億。已經有公司出3000萬做劣後級。他只要募集7000萬作為優先順序。如果項目盈利,會先支付優先順序客戶,也就是可以保障7000萬的收益,這部分收益是固定的,比如是7%-9%,也就是說虧本是先虧3000萬,但是如果盈利的話,也是先保證劣後的收益,也就是杠桿原理。
Ⅷ 什麼是私募結構化產品
私募結構化產品所謂私募結構化產品,即陽光私募中的「上海模式」,最初是以上國投和華寶信託為代表,主要推出結構性產品。
這類產品通常分為優先、一般兩層結構,其中優先投資者享受產品到期後的預期固定收益,年預期收益率一般為5%~10%,會由一般投資者的資金來保證優先投資者的本金和預期固定收益,而一般投資者在承擔風險的同時則享受預期固定收益之上的投資收益。
如果出現投資虧損,則將一般投資者的資金墊付給優先投資者。產品運作時,會設立數量化警戒、止損指標,由電子化監控系統實時盯盤,如果產品凈值觸及警戒線,則開始拋售證券,強行止損,以保障優先投資者的本金及收益。
一般受益人多數情況下為私募基金的投資管理顧問公司或者基金經理本人,需要實際出資參與信託產品;一般的出資額須佔到優先受益人的總投資額的50%,即優先受益人、一般受益人的投資額比例為2:1。
由於有一般受益人的資金作為安全墊,私募結構化產品對於追求固定收益客戶而言更有保障。
Ⅸ 私募結構化產品的特點
如果出現投資虧損,則將一般投資者的資金墊付給優先投資者。產品運作時,會設立數量化警戒、止損指標,由電子化監控系統實時盯盤,如果產品凈值觸及警戒線,則開始拋售證券,強行止損,以保障優先投資者的本金及收益。
一般受益人多數情況下為私募基金的投資管理顧問公司或者基金經理本人,需要實際出資參與信託產品;一般的出資額須佔到優先受益人的總投資額的50%,即優先受益人、一般受益人的投資額比例為2:1。
由於有一般受益人的資金作為安全墊,私募結構化產品對於追求固定收益客戶而言更有保障。
Ⅹ 關於基金結構化分級問題
所謂基金分級模式是將封閉式基金產品分成優先順序份額與普通級份額。優先順序份額的目標投資者是風險收益偏好較低的投資者。而普通級份額則定位於那些期望通過融資增加其投資資本額,進而獲得超額收益,有較高風險收益偏好的投資者。
優先順序份額享有優先分配權,分級基金可以為優先順序份額提供多種收益分配及本金保護機制。但基金收益分配滿足優先順序份額收益分配後的大部分將分配給普通級份額。支付給優先份額的優先收益分配,對於普通份額而言相當於借貸成本。
普通級份額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優先順序份額則可通過場外的其他方式提供進入或退出的安排。
從結果來看,優先順序份額的收益現金流將呈現相對穩定、持續的特點,其風險收益特徵與低等級債券相似。普通級份額則通過對優先順序份額基準收益優先分配權的讓渡,獲取較高比例的超額收益分配權。
據專家分析,在牛市環境中,普通級份額上市後的交易折價可得到極大的抑制,並極可能出現溢價交易。這是因為分級結構中的普通級份額包含了看漲期權。不過,如果市場看跌,普通級份額也容易出現折價現象。
因為杠桿基金運用了結構化分級技術,所以可以以較低成本融入短期資金,投資於能夠產生較高收益率的更長久期的資本中。通過這種方式,以期為投資者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分級基金應該做到結構簡潔、標的清晰(比如指數投資)、保證流動性與杠桿適度等,從這種角度看,分級產品更適合被動投資,完全復制指數,投資者只需要把握市場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