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要擴大國債規模還是縮小國債規模,為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通貨膨脹是貨幣惹的禍。就是發行貨幣過多造成的。所以,在通貨膨脹的時候,國家要收回貨幣。怎麼收回?直接找你要,你不砸人家才怪。那國家只能發行國債,以國債換回你手裡的貨幣。你有錢的時候會拿錢買東西,現在變成國債了,你不會去拿國債去菜市場買菜的,是吧?
你這個問題呢,問的有點亂。因為通貨膨脹的治理,一般涉及貨幣政策,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而經濟繁榮或蕭條,才用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其實是調節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其實是調節政府購買力度。今年興建道路,購買飛機,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大國債不是必然的關系。我也可以多收稅啊,是在不行造成赤字,也可以進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國債沒鳥關系。我擴大國債,但是得來的錢1分不花,那就是緊縮的財政政策。我不發行國債,但是我冒著赤字的壓力,花光所有積蓄,那也是擴張性財政政策。
❷ 國債規模每年越來越大,以後怎麼還
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搜一搜「稅債等價論」, 這是由一位歐美的經濟學家19、20世紀提出來的, 簡單地說,就是上一節政府借了錢,下一屆政府再收稅還錢。 舉個例子, 國家借了50M 去修建一條公路, 路修好了,收養路費,除了成本開銷比如公路養護,工資等成本外,另外的一部分用於還債,另一方面,要買如水泥,瀝青等建築材料, 那麼所有的成產企業就會因為國家修路產生利潤,也就是乘數效應,而這部分還是要交稅。 另一方面, 所有的花費最終會轉化成收入, 而所有的收入還是要交稅的, 所以說, 基於這個理論, 所有的債都是由稅收支付的, 而並不是說一直是50M在來回轉,而最終會多於50M, 也就是多出來了1/MPS倍, 這就是國家借錢投資產生的刺激作用。
❸ 政府要刺激經濟增長,可以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嗎為什麼(要詳細回答)
不可以隨便發行,要跟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來決定。如果發行過多,國家經濟發展跟不上就會成為國家發展的隱患,就會出現國家債務危機,像歐洲的一些國家,雖然他們有的不是這個原因,但也是國家福利過高,都差不多是經濟跟不上。還有就是看市場的流通貨幣量,是不是跟社會的供應量協調,要是貨幣過的肯定就不可以發行,要是強制發行,就會造成通貨膨脹,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傷害,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不利影響。
❹ 為什麼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和降低稅率能擴大內需呢
發國債是從政府的角度,發了國債政府有錢了,就可以大興土木,搞基礎設施建設。修路、修橋什麼的,每項工程砸錢的同時就消費了東西,帶來了就業,就拉動內需了;
降低稅率是從經濟體內企業和個人的角度,稅率低了,大家交的錢少了,相當於手裡的可支配收入多了,收入多了自然花的也就多了,今天買套衣服,明天換個手機,內需就拉動了
但是像發國債,政府錢多了得同時人民手裡的錢就少了,因為拿去買國債了。這也會「擠出」一部分居民的消費,但是消費減少的部分要小於因為政府投資帶來的內需增加,所以總效果是:發國債促內需(這段可以忽略)
❺ 擴大國債發行規模 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
經濟學基本理論告訴我們,擴大赤字,增發國債通常是一種擴張性經濟政策。政府發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因應債主體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政府向社會公眾發債,基礎貨幣不會增加,向商業銀行發債,如果商行以超額准備金購債(基礎貨幣增加),就會擴大市場資金供給,而向央行發債(即政府印鈔),一定會增加基礎貨幣。綜上所述,政府發債會導致貨幣供給增加。因此,貨幣供給量不是一個不變的常數,換句話說,政府錢多了,並不意味著公眾的錢就一定減少,因為這期間可能有新貨幣供給的增加,從而擴大了貨幣總量。政府經濟刺激行為會導致貨幣供給增加。那麼新的貨幣被創造出來,政府采購或轉移支付把財政收入轉移到公眾手中,公眾當然想盡辦法投資,增加收益,購買股權的人自然增加,加之政府籌得資金用於投資,促進企業增加銷售,企業效益提高,利好股市,股價當然上漲。另一方面,國債的需求量的影響因素是:國債風險,收入水平,收益水平,流動性等因素決定的。國債發行增加並不一定帶來國債購買的增加。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導致股市上升通常是順理成章的。
❻ 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國債的發行規模,為什麼需求擴大了,不是應該都買國債了,人們手裡錢少了嗎
國家發行國債的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一般在一些重大經濟事件後,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支出(比如前段時間國家財政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支出大幅度上升),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這必然要求財政承擔更為繁重的任務、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發行特別國債、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可以擴大減稅降費和支出的空間,抵消經濟下行的能量,刺激消費,進而激發經濟活力,確保穩增長。同時,其也可以穩定市場預期,帶動社會投資,提升企業活力和創新動力。
當然你說的一點是對的,發行國債會導致人民手中的錢少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消費和其他方面的個人投資,但是非常有限,財政支出的乘數效應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遠遠超過消費和個人投資所產生的影響。
通俗點說,就是國家向個人借錢辦更大的事,比如對部分企業降費減稅,扶持企業,保證就業穩定;加大投資5G和大數據,拉動經濟增長;在危機的時候保證經濟的穩定等等。
所以我們說發行國債是一種積極的財政政策。
當然國家也可以通過增發貨幣讓國庫更有錢,但是這個肯定會導致通貨膨脹,這個太激進,增發國債是比較穩定宏觀經濟調整政策。
❼ 經濟不好的時候為什麼要擴大國債規模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通過發行國債籌集資金,然後用這些資金興建一些工程,以擴大內需
通貨膨脹是由於流通中的貨幣過多,這時候發行國債,可以收攏一些流通中的貨幣
❽ 如何理解1998年以來國債規模的擴大
1998年是經濟改革的關鍵性的一年,改變了過去的財政制度,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當時國企改革面臨很大的資金缺口,於是就開始的新一輪的國債的發行,來滿足當時的資金需求,隨著後來的經濟發展,特別是一些重大的基礎性工程的建設,所以轉而通過發行國債來滿足工程建設的資金,而不是將壓力轉給銀行,近十年來,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債的發行量也越來越大也是和財政支出有關的,國債的發行是國際通用的做法,可以減少通過其他措施面臨的高額的還債成本。這樣也不會增加貨幣供應量,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債同時也是政府的宏觀調控的一種舉措。但隨著當前經濟形勢的惡化,經濟面臨很大風險,新一輪的地方投資,會極大地增加債務規模,規模的擴大將影響地方經濟的平穩的發展,但總體來說,還是處在穩定的、可控的狀態不必過於擔心。
❾ 影響國債規模的因素有
影響國債規模的因素有銀行的高額理財和一些保險業對國債都有影響
❿ 高一政治題。想問一下為什麼擴大國債發行規模是擴張型財政政策 買國債的人多了 花錢的人不就少了嗎
擴大國債發行政府支出增加,會使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這是因為政府支出的開銷提升總需求,總需求增加,消費就增加,消費增加,國民收入也會相應增加,這是一個良心的循環,因此屬於擴展財政政策。增加國債是為了拉動總需求,簡單說是希望大家花錢活躍經濟,這時候利率是降低的,取得信貸更為容易,錢多了自然會花啦,就達到了擴展財政的目的。剩下的就不解釋啦,舉一反三思考啊高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