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附息債券的兌付方式
附息債券在發行時明確了債券票面利率和付息頻率及付息日,到債券到期日時,償還最後一次利息和本金的債券。在中央結算公司辦理託管的附息債券,在債券附息日時,發行人委託中央結算公司通過轉帳方式向投資人辦理債券附息兌付。
附息債券每次付息時需要進行債權登記,一般每次付息日的前一個營業日為債權登記日,債券登記日日終前賣出的不享有本期利息。處於出押凍結狀態或回購未到期即待返售的債券,本期利息歸原持有人或回購方。在債權登記的付息過程中,發行人不遲於付息日上午將應付利息劃至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指定的銀行帳戶。付息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按債權登記日登記的債券託管名冊所記載的各持有人的託管余額計算利息,並向持有人指定的銀行帳戶劃付。
⑵ 什麼是債券兌付,債券兌息與債券兌付的區別
債券兌付就是債券到期了償還本金及利息。
債券兌息與債券兌付的區別頭;
1、兌付方法不同。
債券兌息:到期兌付。即債券到期後,按票面利率和持有數量進行兌付,但通常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
債券兌付:提前兌付。與銀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時只能按活期利率計算利息不同的是,債券特別是國債在提前支取時通常按實際持有時間分檔計算利息。
2、繳納的費用不同。
債券兌息:手續費是免費的。
債券兌付:必須繳納一定的手續費。
3、支付的時間不同。
債券兌息: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個月支付一次。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付息期對債券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有很大影響。
債券兌付:只能一個月一次支付,到期一次付息的債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單利計算的;而年內分期付息的債券,其利息是按復利計算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代兌付債券業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債券
⑶ 企業債券的年利息與本息兌付有何區別
主要有以下兩個區別:
1.企業債券年度支付利息為利息,而本息兌付則是支付本金與最後一年度的利息
2.企業債券年度支付利息後債券仍掛牌交易,而本息兌付前一周企業債券即摘牌
⑷ 國債到期怎樣兌付
國債到期有兩種兌付方式:
1、憑證式國債的購買
憑證式國債兌付由原售出機構網點辦理,收款憑證只能在同一分行范圍內兌付或提前支取,而卡內國債可在任一網點提前支取。
2、儲蓄國債
儲蓄國債(電子式)兌付資金由原售出機構直接支付至投資者資金清算賬戶,可以通過銀行資金賬戶提取資金,銀行賬戶的儲蓄卡通常是全國通存通取的。
國債主要特點:
國債是債的一種特殊形式,同一般債權債務關系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從法律關系主體來看:
國債的債權人既可以是國內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而債務人一般只能是國家。
2、從法律關系的性質來看:
國債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較多地體現了國家單方面的意志,盡管與其他財政法律關系相比,國債法律關系屬平等型法律關系,但與一般債權債務關系相比,則其體現出一定的隸屬性,這在國家內債法律關系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4)債券兌付的方式擴展閱讀:
國債的償還方式
1、分期逐步償還法:即對一種國債規定幾個還本期,直到國債到期時,本金全部償清。
2、抽簽輪次償還法:即通過定期按國債號碼抽簽對號以確定償還一定比例國債,直到償還期結束,全部國債皆中簽償清時為止。
3、到期一次償還法:即實行在國債到期日按票面額一次全部償清。
4、市場購銷償還法:即從證券市場上買回國債,以至期滿時,該種國債已全部被政府所持有。
5、以新替舊償還法:即通過發行新國債來兌換到期的舊國債。
⑸ 請問股票的「債券本息兌付」是怎麼一回事請呢(採納再追加20分!)
08金發債,是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債券,應該是5年期限的,2008年發行到2013年到期。公司的債券到期時,需要支付債券購買人本金和利息(即兌付本金和利息)。與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沒有關系,僅僅是公司的負責少了,現金資產少來而已。如果你是買的債券的話,本金和利息會自動打款到你的證券賬戶。北京金沙財富
⑹ 債券的交易方式有哪些
上市債券的交易方式大致有債券現貨交易債券回購交易債券期貨交易 目前在深滬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債券有現貨交易和回購交易 現貨交易 又叫現金現貨交易是債券買賣雙方對債券的買賣價格均表示滿意在成交後立即辦理交割或在很短的時間內辦理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 例如投資者可直接通過證券帳戶在深交所全國各證券經營網點買賣已經上市的債券品種 回購交易 是指債券持有一方出券方和購券方在達成一筆交易的同時規定出券方必須在未來某一約定時間以雙方約定的價格再從購券方那裡購回原先售出的那筆債券並以商定的利率價格支付利息 目前深滬證券交易所均有債券回購交易機構法人和個人投資者都能參與 期貨交易 債券期貨交易是一批交易雙方成交以後交割和清算按照期貨合約中規定的價格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進行的交易目前深滬證券交易所均不開通債券期貨交易返回銀率網新首頁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凡註明 「銀率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章中所載的信息材料及結論只提供用戶作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