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的票面利率是用來計算每年獲得的利息。
如果票面利率是8%,債券面值是100元,則每年可以得到利息8元=100*8%
公司債券的利息要交稅,因此稅後到期收益率是指買入債券後,一直持有到債券到期,獲得的稅後利息以及最後的本金,與買入價相比,獲得的平均年收益率
『貳』 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為什麼是稅前債務成本,而不是稅後債務成本
因為債券發行人支付的利息,可以在賬上進行稅的抵扣,所以債券發行人的實際成本是
到期收益率*(1-稅率)
『叄』 買債券是以稅前收益率還是稅後收益率為判斷標准
首先說明一點,企業債和公司債公司債都有以全價和凈價交易的。只是上交所後來發布公告,新上市的債券(不包括分離債的純債)實行凈價交易,而這些債券現在是以122開頭。至於企業債和公司債的區別,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沒有多大意義,若真想了解可看參考。
你上面說的機構不交稅而個人繳稅是正確的。至於是否派息前賣出派息後買回,則要視情況而定。比如分離債的純債利率很低,才1%左右,意義不大。而實行凈價交易的這種方法不錯,因為假如派息前(利率8%)加應計利息你能得到108元,而派息後買就只有106.4元了——盡管前後只差一天。其他全價交易的債券則不一定,因為這樣做的個人多了,賣出前價格就會低,等派息後大家都買,價格又高了。
至於買債券是以稅前收益率還是稅後收益率為判斷標准。這個也要視情況而定。若你持有到期,肯定是按稅後,因為這是你實際能得到的。若你不準備持有到期,甚至只是做短差,就要看稅前收益,因為債券大部分在機構手裡,你要站在機構的角度考慮,他怎麼控制債券的價格。
『肆』 關於債券到期收益率的問題,為什麼到期到期收益率是9.26%,還有這個到期收益率是年化的嗎
這個到期收益率的確是年化收益率,由於現在滬深交易所的債券交易都是採用凈價交易的,即債券每天的應計利息與債券的價格分離計算,結算是採取全價計算,即把債券凈價加上應計利息。2012年12月18日這債券的應計利息是3.984元(這個數據在股票行情軟體里有顯示的),按99.62元的市價計算,全價是103.604元,由於這債券的票面利率是4.29%,那麼該債券到期時債券票面面值加上最後一年的利息合計是104.29元,可以得到期收益率=[(104.29-103.604)/103.604]/0.0712=9.3%,雖然這個數與你所用的行情顯示的數據有少許差異,最主要原因是一般行情顯示的數據是採用多年式計算公式,並不是針對這種快到期債券使用的公式。
但建議你不要看其年化收益率高當短期存款購買這債券收取高利息,原因是債券到期付息時必須要對債券的利息收取20%的利息稅,雖然過去對於銀行存款的利息稅早已取消,但是對於債券的利息稅徵收是還沒有取消的,且這種利息稅徵收是按支付利息那一刻才向當時持有該債券的持有者全額收取的,不論你是何時買入持有的,而你買入該債券時的應計利息是含有稅項在裡面,並沒有扣稅的,且買入後結算款項也是同樣含稅支付給原持有這債券的投資者,另外由於一般個人投資者都不是免稅對象,買這種快到期的債券必須要謹慎,若按扣稅後的收益來說,你實際上若此時買入該債券並持有到期肯定是要虧損的。
『伍』 債券中的稅前到期收益率和稅後到期收益率分別是什麼意思
債券到期收益就是債券利息,而利息收入需納稅,所以有稅前到期收益率和稅後到期收益率之分。
『陸』 債券收益率與債券的必要收益率有什麼不同在對同一隻債券時,兩者又怎麼計算
債券收益率是投資於債券上每年產生出的收益總額與投資本金總量之間的比率。決定債券收益率的要素主要有三個: 即利率、期限、購買價格。這三個要素之間的變動決定了債券收益率的高低。一般來說,債券給投資者帶來的收入有以下三種: ①按債券的既定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②認購價格與償還價格 (票面價格) 之間的差益差損。③將所得利息和差益差損等再投資的收益。按照這三種不同的收入分別計算收益率,可分為直接收益率,單利最終收益率和復利最終收益率,直接收益率是按既定利率計算的年利息收入與投資本金的比率。
在確定債券內在價值時,需要估計預期貨幣收入和投資者要求的適當收益率(稱「必要收益率」),它是投資者對該債券要求的最低回報率。
債券必要收益率=真實無風險收益率+預期通貨膨脹率+風險溢價
1.真實無風險收益率,是指真實資本的無風險回報率,理論上由社會平均回報率決定。
2.預期通貨膨脹率,是對未來通貨膨脹的估計值。
3.風險溢價,跟據各種債券的風險大小而定,是投資者因承擔投資風險而獲得的補償。債券投資的風險因素包括違約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等。
4.必要收益率=無風險回報率+β*(市場資產平均回報率-無風險回報率
『柒』 債券的實際收益率怎麼算公式是什麼
1、債券的實際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指的是這樣一種利率,即它是使某項投資或金融工具未來所能獲得的收益的現值等於其當前價格的利率。到期收益率是衡量利率最為精確的標准。
2、就債券而言,債券實際收益率是指買入債券後持有至期滿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資本損益)與買入債券的實際價格的比率。因此,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按單利計算的公式為到期收益率=(票面利息+本金損益)/市場價格。
3、當息票利率高於折現率時,債券市場價值大於面值(溢價發行)。息票率小於折現率時債券市場價值小於面值(折價發行)。
(7)債券首頁上有兩個稅後收益率擴展閱讀:
決定債券收益率的因素摘要
1、政府債務違約。
如果市場擔心政府債務違約的可能性,他們可能會要求更高的債券收益率以彌補風險。如果他們認為一個國家不會違約但是安全,那麼債券收益率將相對較低。值得一提的是,發達經濟體的債務違約相對較少(歐元區除外)
2、私營部門儲蓄。
如果私營部門的儲蓄水平很高,那麼對債券的需求往往會更高,因為它們是利用儲蓄的好方法,而且收益率相對較低。在不確定和低增長期間,儲蓄往往會增加。
3、經濟增長前景。
債券是股票和私人資本等其他形式投資的替代品。如果經濟增長強勁,那麼股票和私人投資的前景會有所改善,因此債券的吸引力相對較小,收益率也會上升。
4、經濟衰退。
同樣,經濟衰退往往會導致債券收益率下降。這是因為,在不確定和負增長時,人們寧願擁有政府債券的安全性 – 而不是風險較高的公司股票。
5、利率。
如果中央銀行降低基準利率,這也會降低債券收益率。較低的銀行存款利率使人們尋找政府債券等替代品。
6、通貨膨脹。
如果市場擔心通脹,那麼通脹就有能力降低債券的實際價值。如果你現在借到1000英鎊,但未來10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0%,那麼1000英鎊的債券價值將迅速下降。因此,較高的通貨膨脹將減少對債券的需求並導致更高的債券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