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何貴重金屬不讓交易,導致美金黃金下跌的原因是什麼
1、美國市場利率
最能直接體現美元短期流動性的一個指標是:美元的銀行同業間拆借利率(見圖1),從3月12日以來,不同期限的利率均出現了接近10個BP的抬升,說明資金的成本升高。
回到當下,筆者認為市場預期全球進入通縮周期不無道理:宏觀需求不振、疊加新冠肺炎對於全球供需端的雙重打壓,而自OPEC+會議談判破裂後,全球油價大幅下跌,這使得通縮預期更為強烈,因此黃金價格受到明顯的壓制。
1、黃金的交易機制
在一般情況下,黃金的日常波動率較低,在所有的資產類別中屬於低風險資產,因此很多機構在投資時,會使用較高倍數的杠桿。而當黃金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時,將會導致很多機構由多轉空、被動平倉,這將會在短時間內引發惡性循環:越跌越拋,越拋越跌。
2、恐慌情緒
此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資本市場下跌的深度與速度均歷史罕見,而當低風險的國債和避險的黃金均開始被無差別拋售後,全球的恐慌情緒更為嚴重。加之,若對黃金下跌的原因無法准確地分析,很有可能會做出黃金避險失效的倉促判斷,從而加速資金從黃金撤離。
3、技術面
前期黃金價格上漲過快,具有一定的回調壓力。
2.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綠色債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債券市場已經躋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來,多個部門相繼推出綠色債券市場建設與發展監管條例,監管體系更加規范;多個地方政府著力研究部署綠色債券獎勵政策,激勵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銀行印發的《關於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通知》,盡管區域范圍目前僅有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債券種類只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但在支持試驗區綠色發展的同時,其相關經驗和做法也將會得到復制和推廣,這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促進作用,也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3. 巴菲特稱債券市場前景黯淡,他是從哪幾方面分析的
保險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四大業務中最大的一個。盡管與其他保險公司不同,伯克希爾在投資其保險流通股時採取了更多的股權投資方式。
巴菲特表示,由於伯克希爾的財務實力和非保險業務產生的“巨額現金流”,該公司的保險團隊比任何競爭對手都配置了更多的資本。
巴菲特寫道,這種組合使伯克希爾的保險業務“安全地遵循以股權為主的投資策略”,而這“對絕大多數保險公司來說是不可行的”。出於監管和信用評級的原因,許多保險公司不得不關注債券。
他指出,一些保險公司和債券投資者“可能會試圖通過將購買的資產轉移到由不可靠的借款人支持的債券,來為目前可憐的回報提供動力。”換句話說,他們可能會把更多的投資組合配置到金融工具上,比如杠桿貸款和高收益債券,也就是垃圾債券。
“然而,高風險貸款並不是解決利率不足問題的辦法,”他補充道。“一度強大的儲蓄和貸款行業毀滅了自己,部分原因是忽視了這條箴言。”
巴菲特總是告訴別人,他把銀行存款的浮動比作“保險公司每天的現金流入和流出,他們持有的總額變化很小。”
他寫道:“伯克希爾持有的巨額資金很可能會在未來許多年裡保持在目前的水平”“當然,這個情況可能會改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保持勝算。”
4. 在美國債券市場上,債券發行人主要有哪些類型
1、政府是當時的主要資金需求方,並且發債只是政府迫不得已時籌集資金的權宜之計,比如戰爭或籌集建設資金
2、市政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
3、州和地方政府開始發行市政債券籌集資金
4、只有極少數地位顯赫的私營公司才能發售債券,如由地方政府支持從事運河、公路和鐵路建設的大型交通運輸公司。
5、股份公司在經濟中取得統治地位,這也促使企業的融資方式與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成為公司最重要的外部融資來源
美國債券市場有力地支持了其國家戰略的發展實施
美國圍繞國債市場所建立起的穩定的債券市場,是推動其大國崛起的關鍵力量,是支持美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資金來源,也是提升美元全球性霸主地位的市場基礎和堅實保障。
首先,美國債券市場在全球債券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較早發展起來的債券市場之一,美國債券市場在全球債券市場中規模最大。截至2012年3月末,美國國內債券市場規模達26.39萬億美元,在全球債市總規模中佔比37.62%,分別約為排在第二位的日本的1.9倍和排在第三位的法國的7.4倍。規模巨大的債券市場,對於支持美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美國債券市場為美國貨幣政策實施提供了重要操作平台。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在債券市場吞吐資金以使貨幣供應與實體經濟相適應,從而實現了債券市場作為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的紐帶,將各方面資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實體經濟的各行業中;另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在債券市場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並通過聯邦基金利率和短期國債收益率等基準利率,引領市場價格走勢,並為美國貨幣政策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市場基礎。
再次,強大的美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是美元國際化的基石。兩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以及「二戰」爆發以後的幾年,美聯儲努力維持國內債券市場秩序穩定,不僅使美元幣值保持了相對穩定,也增強了全球對美元的信心,為美元的國際地位確立提供了堅實保障。在確立了美元在全球國際儲備貨幣中的霸主地位後,美國極富廣度和深度的債券市場,吸引著眾多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將其國際儲備投資於美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成為匯集全球資金的「池」。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國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證券達13.26萬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約1倍,其中持有比例最高的便是美國國債,占國外投資者持有美國證券的52%以上。
5. 美債危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會不會再次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TBODY>開源節流的路子都已堵死,美國會開動印鈔機,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馬上就會到來。實際上,8月9日,美國政府方面已經釋放了這種信號。
「這次全球股市的震盪和2008年次貸危機時市場狀況有些相似,但這次評級下調並不是由於美國的實體經濟出了問題,所以新一輪的經濟危機不太可能出現。」8月1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東方學者」特聘教授何眾志表示,「在美債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之前,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會很快到來。」
標普降級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影響
記者: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一直處於恢復過程中,美國亦然。此次美國遭評級公司標准普爾(Stan-dard&Poor's)下調主權信用評級,有些突然。這對全球經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何眾志:我的基本看法是,標准普爾對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從象徵意義上來講,美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債務,沒有辦法有效地削減,不能增加收入,標普作為世界上獨立的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根據自己的測算模型下調美國的債務評級,自有它的商業運作之道。
從經濟學邏輯來講,如果評級下調的話,首先帶來的應該是債務利率成本的上升。實際上,從市場反應來看,卻不是這種情況,甚至有些相反。
記者:這似乎有點不合常規。按理說評級下調,AAA下降到AA+,利率應該上升,為什麼市場反應正好相反呢?
何眾志:這讓我想起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以後,次貸危機時的一個場景,基本相似,當全球市場出現一個激烈震盪的狀態時,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反而去買了美元和美債。
為什麼呢?當全球經濟處在激烈震盪時期時,實際上還是只有美元美債是最安全的。這是由美國特殊的霸主地位決定的。當世界經濟尤其是股市出現震盪時,投資者會撤資,尤其是一些避險投資基金,會把資金暫時投到安全產品上,舉目全世界,哪種產品能提供這種安全性呢?是美元、美債。
至於新一輪的經濟危機,我還沒有這么悲觀,沒有這樣一個必然的結果。但我認為,短期內一定會帶來股市的劇烈動盪。世界上一個龍頭老大出了點問題,世界經濟一下子失去了方向,股市在尋求方向的過程中,處於一個短期震盪狀態,是個必然的結果。
市場很快會消化評級恐慌心理
記者:標准普爾宣布下調美國信用評級AAA至AA+的時間是美國當地時間8月5日晚間。8月8日是標准普爾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之後的首個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現拋盤。而8月9日又強烈反彈,為什麼美國評級一下調,股市和債券市場會這么動盪?
何眾志:拋盤是好理解的。一旦美國市場出現一個不明朗的跡象,股市上的投資者尤其是避險基金,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的資產,撤出股市,進行拋盤,然後去尋找一個替代的產品。
我們發現它們還是去買了美債,這從美債的利率走向可以看出端倪。正常情況下,信用評級下調,應該有一個風險溢價,投資者才有意願去購買你的產品,但目前美債利率沒有出現上升的跡象。
我們看到,在主權評級下調的這幾天,美國的債務利率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呈現下降的趨勢,尤其是8月9日美聯儲宣布維持利率在0—0.25%的水平後,美債利率明顯下降,並伴隨著8月9日股市的強烈反彈。
這說明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目前還沒有替代品。投資者很難找到一個更安全的產品來代替自己目前的投資。當然,美國政府的表態一定程度上也起了穩定投資者信心的作用。
所以說,我認為,當全球處於劇烈震盪狀態時,還是只有美債是最安全的。雖然被下調了一個等級,實際上美國並不怕,這從近兩天奧巴馬、格林斯潘和他們的財長蓋特納的發言表態可以看得出來。
記者:未來一周的股市走向您預測會是什麼樣的?
何眾志:我的一個基本看法是,隨著短期震盪的恢復平靜,市場會很快進入一個正常狀態。
一旦投資者包括其他國家接受了目前美國的狀態,消化了標普對美債降級引起的暫時恐慌性心理,市場會回到原來的狀態。
這次主權債務調級並沒有影響美國經濟的基本面,這是和2008年次貸危機一個本質的不同。2008年公司債評級的下調是因為次貸危機蔓延,影響到了美國的實體經濟,評級機構下調公司債評級,引起市場的恐慌、震盪、崩盤直至金融海嘯。但這次是由於美國兩黨在爭取各自利益時引發債務上限的爭執,對實體經濟並沒有實質影響。
只是市場的反應有點超出美國政府的預期。
記者:您對評級本身怎麼看?
何眾志:在西方,評級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我並不認為目前的評級是借兩黨之爭,謀取什麼樣的利益。以信用評級作為主要運作內容的一個獨立機構,它有自己的運作規則和測算模型。
現在美國主要有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和惠譽。它們的影響是全球性的,世界上80%的銀行債務都是靠它們來評級的,其評級下調還是會產生一些恐慌性心理的。
話又說回來,恐慌是恐慌,但也只局限於象徵意義,一旦恐慌消退,市場會找到一個平衡點。
記者:在標普下調美評級前,大公國際首先下調了美國信用評級,為什麼沒有引起那麼大的關注,而標普下調後,市場反應這么強烈?
何眾志:這還是一個話語權的問題。大公國際作為一個新成立的評級機構,通過這個事件,增加了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但相比三大評級機構來講,影響還是不可比,所以市場沒什麼反應。當然,這次標普跟著它下調美國信用評級,說明它還是有自己獨有的一套做法的。
中國短期內找不到外儲替代品
記者: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美國主權評級下調對中國經濟影響如何?
何眾志:美國通過新一輪量化寬松來緩解債務危機的舉措將造成中國龐大外匯儲備的價值縮水。同時,美元會貶值,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會上升,這又會加大中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對這方面的影響,經濟學界的看法還是比較一致的。
記者:有評論認為,歐洲債務危機,世界上缺乏足以替代美元的另一種有吸引力的儲備貨幣,這都意味著中國在短期內將被迫繼續購買美元。您認為呢?
何眾志:我想反問一個問題:如果中國外匯儲備不投美元,還能去哪呢?有別的什麼資產可以替代?實際上目前沒有。
比如說加拿大和歐盟一些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是AAA,但盤子太小,穩定性差,一旦大宗商品波動,這些國家的債務波動也會很大。而且中國這么大的外匯儲備,沒有其他國家的債務規模有能力接納這么大的買單。
2009年我們提過「超主權儲備貨幣」,這實際需要實力、國際上的話語權做後盾的。還有專家建議去海外購買資產和優質企業,我也贊成這是一個出路,但事實上實施起來並不容易操作,會遇到當地政府的各種保護,成本很高。從目前現實的海外資產來看,大多處於虧損狀態。
記者:美國是不是在游戲全世界?
何眾志:美國的確有點游戲全世界的味道。但目前來看,沒有更好的辦法去約束。即使全世界都在輿論譴責,美國似乎並不在乎,也沒有誰能真正管到它。唯一的辦法是其他經濟體的真正崛起,歐元真正強大,亞洲也有能足以抗衡的貨幣,才有辦法形成制衡,自動制約。
站在美國立場上看,有一個「我願意賣,你願意買」的問題存在。就像一句調侃「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從美債本身的運行來看,它定期支付利息,沒有明顯違背什麼市場法則。
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很快要來
記者: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在8月2日暫告一段落後,並沒有最終落幕。而標普稱,調降評級主要由於美國政府與國會達成的債務上限協議,缺少標普所預期的舉措以維持中期債務穩定。您預測美債危機還會有什麼樣的走勢?
何眾志:我覺得標普的降級並不是引發股市動盪的根本原因,充其量只是聞警而動。美國債務本身有問題,標普只不過給提了個醒。
解決這么龐大的債務,我認為,目前美國政府沒有更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但目前來看,短期內對美國來講不太可能。
常說的幾個辦法對美國來說都行不通。比如說我們常說的「開源節流」,開源,也就是經濟有比較好的增長,至少目前看不到這個跡象。節流呢?應該削減財政赤字,尤其是軍費,這方面共和黨非常強硬,並不願意。削減社會福利?老百姓不答應。增稅呢?共和黨尤其是美國富人不答應。
我認為,美國會開動印鈔機,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馬上就會到來。實際上,8月9日,美國政府方面已經釋放了這種信號。不然,美債維持不了那麼低的利率。
記者:美債危機的最深根源在哪兒?
何眾志:這和美國一直堅持的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模式有很大關系。可以說,美國現在是「借貸成癮」,現在是越借越多,又找不到一個維持高債務的經濟增長點,不能真正削減赤字,造成債務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至爆發債務危機。
記者: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會不會影響到中國的貨幣政策?
何眾志:不可能沒有影響。但中國的貨幣政策目前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壓力很大。目前留給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空間其實已經非常有限,現在已經六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再提的空間有限。加息呢?對經濟馬上就會有負面影響,這方面手段的使用可能會更謹慎。准確地預測下半年會加息多少次,還真不好說,只能說這方面手段的使用會更慎重。
記者:美債危機的蔓延加上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到來,對中國的出口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企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何眾志:對於企業尤其是以原材料進口為主導的企業來講,其實解燃眉之急的辦法有一個,就是購買大宗商品的遠期期貨合約。
比如說鋼鐵企業,需要進口鐵礦石,預測到由於美國的量化寬松,全球通貨膨脹下,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市場信號,購買相似標的的遠期期貨合約能規避一定的由原材料漲價造成的輸入性風險。
6. 美債危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會不會再次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拜託各位大神
美債關系是由於金融危機引起的,(911事件)。還有美國在朝鮮投入很多,還有核武器研製,還有航天載人飛船。美國現在的失業率逐年上升。美國現在也意識到了這些,已經開始做出措施,並收回了在其他方面的投入,美國可是個大的燒錢機器。對中國影響不會太大!
7. 中國債券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截至2018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8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投資者持債規模近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的體現,將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
陳湛勻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國債恢復發行,中國債券市場開始,截至2018年的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已經超過了80萬億人民幣,在全球債券市場的余額排名第三,公司信用債券也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的債券市場。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並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與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國家名校進行學術交流,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陳湛勻教授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陳湛勻教授長期專注於地產金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成長,對這些領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豐富的實際經營經驗。他擅長實用解決具體方案,將廣泛的商業知識和特定行業的深入了解相結合,致力於運用金融專業技術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競爭優勢、贏利能力,放大企業價值並創造價值,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
8.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關系
債市與股市的關系有:債市與股市同向變化;債市與股市反向變化;債市與股市其中一者變動較緩或基本不變,其中一者變動較大。
1、股票市場是債券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管理層次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市值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2、股票市場以債券市場為中心,股票市場對企業管理中所需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和分配以及貫穿於全過程的決策謀劃、預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進行的全面管理。
3、股票市場職能的控制性決定了必須以債券市場要素為中心。股票市場的職能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評價。其中,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處於關鍵地位,關繫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8)3月9日全球債券市場擴展閱讀:
股票市場特點
1、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5、完成交易的步驟較多,增加了執行誤差和錯誤。
9. 誰知道債券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各國債券市場規模如何
債券市場作為證券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債券市場的主要部分是公債或政府債券,而且,各國的債券市場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發行政府債券開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公共信用制度,即國債制度,在中世紀的熱那亞和威尼斯就已產生,到工場手工業時期流行於整個歐洲。」
中世紀歐洲的政府債券市場僅具有雛形。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都不很發達,17世紀下半期,荷蘭聯省共和國公開發行了一批政府債券,井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後來,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將本國政府債券投放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使得阿姆斯特丹很快成了歐洲最主要的債券市場。
到18世紀中後期,英國和法國憑借其資本主義生產和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取代荷蘭成為新的世界經濟和金融中心。歐洲公債市場的重心向倫敦和巴黎轉移,英國和法國的債券市場逐漸發展了起來。
在美國,早在獨立戰爭期間,政府就發行了各種臨時債券和中朗債券,以支付巨大的戰爭經費開支,1770年,費城成立了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其中已有債券交易。獨立戰爭勝利後,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開始著手重建國家財政,特別是解決聯邦政府發行的紙幣——「大陸市」的急劇貶值問題,1790年,美國政府按面值贖回「大陸市」,同時發行了新的「公共債券\以籌集贖買資金。此後,國債交易日漸發達。
19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工商企業需要籌集大量資金以支持其長期發展,企業債券開始誕生:同「屯國家機構也日益龐大,政府開支膨脹,政府債券規模進一步擴人。在這種情況下,債券中場開始制匿化、組織化和規模化。l肌之年3 月,英國證券交易所開設了世界上第·家大型的專業化債券交易中心。美國在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後,債券的發行與交易也逐漸地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
在歐美各國債券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亞洲一些國家的債券市場也在醞釀、形成和發展。日本在明冶維新初期就開始發行債券、後來在修建大販鐵路則,首次發行廠公司債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亞、新加坡、韓國等其他國家的債券市場也在19世紀末和刀世紀初先後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債券中場發展十分迅猛,成為與股票中場相並列的資本市場兩大支往。債券品種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如中央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政府保證債券、國庫券、其他政府部門債券、普通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抵押債券、金融債券、境外債券、外國債券、歐洲債券等。債券的期限結構更加多樣化,出現了各種短期、中期、汪期債券。
同時,各國債券市場規模空前擴大。在發行中場方向,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出版的《金融中場趨勢》統計.1996年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券、金融機構債券、國內公司債券、外國公司債券發行總額為12 644億美元.與美國當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17%;法國債券發行總額為4 752 億法郎,與GDP的比率為6.1 %;英國債券發行總額為386億英鎊,與GDP的比率為5.4%。
在市場交易額方面,據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資料統計, 1996年,法國債券交易額達到了115 723.96億美元,與法國GDP的比率為752.8%;德國為21 727.29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91.8%;英國為16 218.70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146.2%;美國為58588.5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78.9%。
10. 資產擔保債券的資產擔保債券在全球的發展
西歐仍然是資產擔保債券市場的中心,在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存在資產擔保債券市場。
2003 至2007年,歐盟發行的資產擔保債券增長了38%,至2007年末,在外未清償面值超過2萬億歐元,其中75%是歐元債券,86%是固定利率,期限一般在2年到10年之間,屬中長期固定利率債券。歐洲資產擔保債券發行集中度很高,2007 年,丹麥、德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五國金融機構的年度發行量超過總量的84%。
受全球資產證券化潮流的影響,2003 年以後,歐洲金融市場上出現了「結構資產擔保債券」的新品種。結構資產擔保債券不是按照監管部門既定的法律框架設立,而是發行人與投資者簽訂專門的合同契約,確定各自的權力、義務、利率、期限等。結構性產品最初出現是因為歐盟有些國家沒有制定專門監管規范,要推出這個產品只能採取合同契約的方式,但後來在有專門監管規范的國家也開始發行,其性質就有所變化了。結構資產擔保債券在權利義務方面針對特殊的投資者作相應裁剪,滿足了部分特殊投資者的風險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ABS 產品,如通過SPV 發行,發起人向SPV 轉移資產,資產池從發起人資產負債表中剝離等。
此外,近年來,用於發行資產擔保債券的資產池中的所謂「合格資產」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傳統上,信貸機構給政府和公共部門的貸款是擔保資產池中的主要資產,現在,給私人部門的貸款(住宅和商業抵押貸款)在資產池中的佔比逐步加大,丹麥和德國還把船舶貸款引進資產池,成為發行資產擔保債券的合格資產。結構資產擔保債券的發行人通常用抵押資產作為擔保資產。
為增強資產擔保債券市場流動性,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1995 年,歐盟在銀行間市場建立了專門的資產擔保債券大宗發行交易平台。大宗發行交易平台只交易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固定利率債券,要求發行人單次最低發行額度為10 億歐元,發行的同時確定至少5名做市商(發行人自己通常是做市商之一),單筆交易報盤量不少於1500萬歐元等。雖然也有電子交易,但大宗交易平台更多地是採取櫃台交易的制度,由於有做市商活躍市場,現在歐盟的大宗資產擔保債券交易量是歐洲債券市場除政府債券外最大的交易市場,其利率也成為該類債券的世界利率基準,在全球相關利率市場起決定性的作用。 2006年第三季度,華盛頓信託基金(Washington Mutual)率先在美國發行了資產擔保債券,2007年5月該基金成功進行了第二次發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於2007年3月進入了資產擔保債券市場。
在美洲的其他幾個國家,資產擔保債券市場也獲得了一定發展。市場參與者愈來愈關注加拿大資產擔保債券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早在1995年,阿根廷奠定了結構性資產擔保債券(structured Covered Bond)發行的基礎。墨西哥已經建立起了和丹麥相似的資產擔保債券體系,墨西哥的資產擔保債券方案是國際廣泛合作的結果。
2006年,澳大利亞監管機構APRA再次明確表示,接受存款機構不允許發行資產擔保債券,但在2007年,資產擔保債券再次進入其議事日程。
2007年3月,土耳其通過了相關法律,引入擔保債券作為新的融資工具。
據ECBC統計,2007年,全球共有19個國家發行資產擔保債券,2007年的發行總量達到5260.31億歐元,其中,抵押資產、公共部門貸款、混合資產、船舶貸款支持的擔保債券發行分別占總額的66.1%、28.7%、4.5%和0.7%。從國家來看,丹麥、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典、英國排在前六位,發行總量分別為1413.49億歐元、1353.75億歐元、606.23億歐元、568.61億歐元、366.38億歐元、318.74億歐元。
據ECBC統計,2007年底,全球22個國家資產擔保債券余額總計21100.97億歐元,其中,抵押資產、公共部門貸款、混合資產、船舶貸款支持的擔保債券余額分別占總余額的54.9%、40.7%、3.8%、0.6%。從國家來看,德國、丹麥、西班牙、法國、瑞典、英國位居前列,債券余額分別達到8885.58億歐元、3445.72億歐元、2833.34億歐元、2000.55億歐元、922.54億歐元、819.64億歐元。
在資產擔保債券的全球化方面,有幾個趨勢值得注意:首先,由公共部門貸款(public sector loans)支持的資產擔保債券的相對重要性持續下降;其次,國際化導致以外國貨幣計價的資產擔保債券的發行量不斷增長;再次,當新的國家建立資金的資產擔保債券體系(version)時,其標准可能和西歐的有所不同,因此,似乎比以前更難得到公認的資產擔保債券定義,它與ABS(資產支持證券)之間的差異也變得更為模糊;最後,需要個人投資者自己判斷,以決定在債券的發展前景內(within the Covered Bond landscape)他願意接受多大程度的改變,以及願意出什麼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