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機炒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是從智能機開始普及的時候開始的。
智能機不普及就沒辦法下載安裝軟體,所以智能機是載體。
⑵ 什麼時候開始,個人可以通過網路在家炒股 (為股票發展的歷程收集一些材料)
炒股最需要准備的就是心態兩字了,其他的都是經驗之談,適不適用還看個人。
說幾點個人覺得需要注意的:
1、如果你沒有很好地判斷消息能力,請不要接觸過多消息面,誤導操作。
2、如果你沒有很嫻熟的技術面分析能力,不要覺得會影響你的收益,技術是過去式的統計分析(好比彩迷整天研究下一組中獎號碼)
3、能夠及時做好止損和止盈的准備,這點很重要,人總逃不過貪字,不是很多股民賺不到錢,而是很多股民守不住錢。
⑶ 炒股軟體的發展歷史
中國股市自開市以來就受到來自股民、機構的熱切關注,95年的一部電影《股瘋》把各界的熱情捧到了一個制高點。炒股軟體這一新鮮事物便橫空出世。最早的炒股軟體雛形源於的證券營業廳的看板模塊。其中最早的領頭羊便是上海錢龍公司。
錢龍自炒股軟體誕生以來 ,就創立了多項業界標准,比如紅漲綠停、領先指標、F10介面、主力實時監控、板塊分析、股市風雲榜等如今廣大股民耳熟能詳的專業名詞。可以說不認識錢龍,就不認識炒股軟體。
而近年來,隨著股市復甦,非現場交易的不斷普及,3G網路技術的發展成熟,手機炒股軟體已然成為證券投資者的首選之一。而手機炒股軟體的市場層次不齊,大多數手機股軟除了基本的查看行情功能外,最核心的功能是選擇性收費的。而日前錢龍公司推出的掌上錢龍則力排眾議,真正實現了完全免費,包括查看各種主力數據。眾所周知,主力數據對於股市投資者至關重要,其中包括主力持倉量,成交量,資金流速都是從根本上客觀反映當前大盤走勢的,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決策。掌上錢龍不僅在技術功能上實現了突破與革新,在使用體驗上也給與了股民一個看的見的實惠。
⑷ 中國 炒股熱潮什麼時候興起
股票市場的歷史新高時在2007的時候,首創6000的歷史新高,08年的時候抄的最火,現在大盤跌破3000點位,大盤影響個股,股市是單向交易,大盤下跌,股民只能被套,要不就是忍痛割肉,沒有第二種選擇 朋友要是想投資的話,建議考慮一下黃金市場,昨天我的一個朋友在295買了一手黃金,第二天漲到299,賺了4000多塊錢,
⑸ 股票最早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與此同時,在清朝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也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股票。1872年李鴻章、盛宣懷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股票。1882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華商組織了上海「平準股票公司」,外商組織了「股票掮客公會」,這是中國出現的最早的專門從事股股票交易的機構。1891年洋商開辦上海股份公所。1902年清政府建立了上海眾業公所。1908年發生了我國歷史上股票交易的第一次嚴重的投機倒把事件。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⑹ 炒股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它發行了當時價值650萬荷蘭盾的股票,它在荷蘭的6個海港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當然就是阿姆斯特丹了,在這里發行的股票數量占總數的50%以上。當時,幾乎每一個荷蘭人都去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甚至包括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傭人。
如果想了解股票的歷史,還要從荷蘭講起。
荷蘭船務博物館館長約斯特·肖肯布魯克
大約在1600年,僅荷蘭一個國家的商船數量就相當於英、法兩商船數量的總和。這表明當時荷蘭的海運業是多麼的繁榮。
後來,尤其是到了17世紀,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他們用我身後的這些船,繼續荷蘭和亞洲之間的貿易。
荷蘭的船隊把別國市場上缺少的東西運過去,再把本國市場缺少的東西運回來,這其中的利潤是十分可觀的。但是,僅僅憑著一葉輕舟,要在海上航行數萬公里,無論前面的利潤有多麼可觀,那些出沒無常的狂風巨浪即給遠航的貿易帶來無法迴避的巨大風險。
因為航海風險很大,可能隨時會出現風暴、海難、疾病等情況,飲食條件又非常的糟糕,這些因素使得水手的生活非常艱苦,一旦船隻出事,不光是貨物化為泡影,甚至連水手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遠航帶來的超額利潤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而獲取它所必須承擔的巨大風險又是所有人無法逃避的,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既能夠獲得足夠的利潤又能夠把風險控制在一定程度呢?
於是,股份制的公司、股票以及股票市場就在人們這種分散投資的需求中誕生了
【股票概念】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可以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國家可通過控制多數股權的方式,用同樣的資金控制更多的資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國家控股公司。
【股票性質】
股票持有者憑股票定期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票只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權利,是對未來收益的支取憑證,它本身不是實際資本,而只是間接地反映了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從而表現為一種虛擬資本。
【股票的起源】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共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經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股票的作用】
(1)股票是一種出資證明,當一個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參股投資時,便可獲得股票作為出資的憑證;
(2)股票的持有者憑借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股東身份,參加股份公司的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發表意見;
(3)股票持有者憑借股票參加股份發行企業的利潤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以此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
【股票分類】
1. 根據上市地區可以分為: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⑺ 什麼時候開始手機可以股票開戶
什麼時候開始手機可以股票開戶?線上股票開戶一般是沒有時間限制的,相對而言比較寬松自由,不受時間的影響,投資者可以隨時隨地辦理開戶。
⑻ 手機炒股開始於幾幾年
上世紀90年代手機就可以炒股但基本都是看行情,下單應該都是通過電話。
手機炒股對於普通人還是比較復雜的,
一般大眾移動炒股都用一些漢顯BP機炒股機之類的設備,也有一些玩家用一些方式可以安裝軟體的智能設備,例如諾基亞9系列的早期機型像諾基亞9000,諾基亞9110。摩托羅拉a6188。還有比較早能上網wap網的手機例如諾基亞7110,都可以看行情。還有一些linux,windowsce,palm系統的掌上電腦,也可以看行情。後期大多手機都支持java了可以擴展軟體了。再有塞班系統橫行天下時手機基本都可以看行情。只是很多人不會裝軟體罷了。
⑼ 手機炒股是哪個證券公司最先推出的
我是做國信「金太陽」手機證券的,不敢說國信證券是第一家,但是「金太陽」是國信證券在證券行業首家自主研發的軟體,和其他由軟體公司開發的軟體相比有許多優勢,比如:可以做到真正免費、客戶交易數據絕對安全等......
這個回答應該不是樓主最終想要的,但是權當給樓主做個參考。
⑽ 手機銀行的發展歷程
當手機把收音機、MP3、照相機、攝相機、電視機、PDA等各種功能集於一身,超出了最初作為單純的通訊工具的定位、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同時也成為了銀行業嫁接的目標,即銀行業務與手機結合而成的「手機銀行」。
而隨著多年業務的推廣,炒股熱、轉存熱,手機銀行、手機支付或者手機證券已經為廣大用戶所熟悉並接受。無論對於通信業還是銀行業,這種「貼身金融管家」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了「隨時隨地」、「各種方式」、滿足「各種需求」的移動電子商務業務。 2005-2007年間,國內股票市場持續上揚,吸引了眾多淘金者進入股市。特別是2007年,國內股市更加火爆,許多城市的證券營業廳、銀行出現了股東、基金開戶排長隊的現象。中國股民人數已超過1億大關,並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對於無法天天去營業廳的股民來說,他們大都採用非現場的電話委託和網上交易方式炒股。傳統的電話委託不僅速度慢、不直觀,在交易活躍時還會因電話占線而無法下單,從而影響交易。而網上交易雖然速度快,但移動性、便捷性差。相比之下,手機炒股與股票通知業務、實時股票信息和交易相結合,擁有獨特的優勢,使股民方便的隨時隨地炒股,成為電話委託、網上交易之外的第三種非現場交易方式。
而移動運營商針對潛在的大好商機,也紛紛升級其手機炒股業務。像中國聯通「掌上股市」、中國移動「移動證券」,提供了銀證轉賬、證券委託交易、實時行情查詢、定製股票信息和資訊等服務,共同帶動了手機炒股熱潮,為移動融合金融產業鏈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其實,手機炒股以及衍變而來的手機期貨、手機外匯,都只是運營商增值業務在金融行業中應用的一個具體例子。因為利用手機終端,它還能以多種方式實現安全可靠、使用簡單、服務全面的個性化理財,將煩瑣的理財事務變得方便直接。例如以簡訊作為業務承載的主體進行個人理財的手機操作,可以為移動用戶提供銀行轉賬、手機支付、賬戶信息簡訊提示、信息點播等業務。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在銀行排隊辦理業務長時間等候的問題,人民日報也曾專門對此現象報道過《銀行的隊,為啥總那麼長》的新聞。銀行排長隊現象與股市持續升溫及央行加息引發炒股熱和轉存熱這些客觀因素有關,有調查顯示,在北京4家國有銀行網點中,從取號到辦業務,平均等待時間為85分鍾,最短 56分鍾,最長167分鍾;在5家股份制銀行網點平均為35分鍾,其中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行分別為48分鍾和57分鍾。
相比之下,在香港,銀行排隊的時間基本上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這當中與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的普及密切相關,發達的網上銀行功不可沒。除了取款,幾乎所有銀行服務都可以在網上完成,例如轉賬、匯款、貨幣兌換、定期存款、貸款、報稅、投資股票、基金及各類衍生金融品種等。
而手機銀行也是電子銀行系統的重要一部分。它作為一種嶄新的銀行服務渠道,在網上銀行全網互聯和高速數據交換等優勢的基礎上,更加突出了移動通信「隨時隨地、貼身、快捷、方便、時尚」的獨特性,真正實現了「Whenever、Wherever(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銀行業務的辦理,成為銀行業一種更加便利、更具競爭性的服務方式。
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手機銀行服務,基本實現了銀行的各類基礎業務。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其手機銀行服務已經能夠覆蓋所有移動和聯通手機用戶,客戶可以獲得7×2 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查詢賬戶、轉賬/匯款資金瞬間到賬、進行捐款、繳納電話費和手機話費、網上消費實時支付等。
各商業銀行除了最基礎的服務外,還添加了更多的創新功能。以招商銀行為例,全新升級網點預約、產品超市等功能;優化理財日歷,新增理財產品到期、信用卡還款、還貸余額不足等60類智能提醒;手機銀行用戶獨享專屬高收益理財產品,更有專屬日日盈產品等。
在用戶獲得方便、減少排隊麻煩的同時,銀行也更願意其客戶使用此項業務,因為手機銀行交易成本僅為傳統方式的五分之一。據統計,國外手機銀行處理一筆交易的平均成本為0.16美元,大大低於1.07美元的傳統櫃台交易成本(低85%);而國內暫時平均櫃台交易約為人民幣4元,而使用移動交易的成本僅為0.6元。因此,利用手機提供的便利性,能減少銀行的營運成本,增加移動運營商的收入,讓消費者及相關公司都能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