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交易市場也稱證券流通市場(Security Market)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次級市場,是指對已經發行的證券進行買賣,轉讓和流通的市場。在二級市場上銷售證券的收入屬於出售證券的投資者,而不屬於發行該證券的公司。
二級市場上,債券的交易價格純粹由供需雙方決定的,就好比股票市場,有人買、有人賣,成交後,就形成了交易價格,簡單說,就是由供求決定的。
㈡ 我國債券流通市場的交易方式
你好,債券流通市場即二級市場,指投資者在確立了債權債務關系後,可以轉讓或是買賣債權,使債券變現的市場。
【構成】債券流通市場可以根據市場組織形式分為2個市場:
1. 場內交易市場,就是各種證券的交易所,是必須通過專業的經紀人在一個固定的集中的地點公開競價交易,監管嚴密的場所。
2. 場外交易市場,是交易所市場以外的交易市場,有銀行間債券市場和櫃台市場。
另外,根據交易的品種,債券流通市場可以分為國債流通市場、企業債流通市場、轉換債流通市場等。據交易方式的不同,債券流通市場可以分為現貨交易市場、回購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
㈢ 債券市場為什麼主要是場外市場
國內的話,交易所場內市場,規模遠沒有銀行間交易商市場大
銀行間市場也實行聯網交易、集中清算,便利性並不比交易所差,但是不對個人投資者開放。而且由於參與者主要是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部分)、大型集團企業財務公司等金主,發行規模與交易規模一般也都大於交易所市場,也更容易發行成功。
場外市場中,櫃台市場份額很小,就只說銀行間市場。銀行間市場的份額能高達80-90%以上,不僅僅場內市場參與者是個人和非銀機構、場外市場主要是機構投資者。
㈣ 什麼是二級市場債券,怎麼買
二級市場是指在證券發行後各種證券在不同的投資者之間買賣流通所形成的市場,又稱流通市場或次級市場。比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就屬於二級市場。在二級市場上銷售證券的收入屬於出售證券的投資者,而不屬於發行該證券的公司。
開戶:投資者在經紀證券商處開戶(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
委託:開戶以後,投資者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向證券商委託買賣證券。
委託方式:當面委託、電話委託、傳真委託、網上交易委託等。
委託數量:A股交易采i用以手為單位,1手代表100股。投資者購買股票,必須是1手的整倍數,如200股,10000股等,不能是50股。
成交:證券買賣雙方同意交易成立並按規定完成必要的手續的行為。
成交原則:價格優先、時間優先
價格優先——較高價格買進申報優先於較低價格買進申報,較低價格賣出申報優先於較高價格賣出申報;
時間優先——買賣方向、價格相同的,先申報者優先於後申報者。先後順序按交易主機接受申報的時間確定
成交時間:每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9:30至11:30,下午1:00至3:00。法定公眾假期除外。
交割:買主付出價款取得證券、賣主交出證券取得價款的行為。在各自的股東賬戶、資金賬戶上收付轉賬。
新發債從承購業務的證券公司與投資機構一經售出,便進入了債券的二級市場,債券的二級市場也稱債券的流通市場。它是指對己發債券進行買賣的場所,不管是公開發行的還是非公開發行的,只要是已發債券,對此想買及想賣的債券投資者都會到這個市場上來。這個市場包括交易所交易和店頭交易兩個部分。證券公司或投資者那裡接受了買賣委託之後,一般按以下兩種方法進行處理:
其一是自己作為買賣雙方的對方直接交易;
其二是自己並不直接成為買方和賣方的對方,而把該委託的證券作為代辦接受下來,然後到證券交易所代為尋找適合的買主和賣主。
㈤ 聽說債券要到二級市場上交易什麼是二級市場呀 網上的
二級市場就是進行交易流通的市場,在國內就是滬深交易所;一級市場就是發行市場;說白了,一級市場是批發市場,主要是一些金融機構交易的地方;二級市場就是菜市場,任何人、機構都可以通過這個市場進行交易買賣。
如果你要參與二級市場,直接通過所在地的證券公司,開交易賬戶,再開通網上交易功能,你就可以通過電腦上網進行在線交易買賣。
參考資料: 玉米地的老伯伯原創,拷貝請註明出處
㈥ 債券交易二級市場有哪些概述及分類
根據市場組織形式,債券流通市場又可進一步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是專門進行證券買賣的場所,如我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在證券交易所內買賣債券所形成的市場,就是場內交易市場,這種市場組織形式是債券流通市場的較為規范的形式,交易所作為債券交易的組織者,本身不參加債券的買賣和價格的決定,只是為債券買賣雙方創造條件,提供服務,並進行監管。場外交易市場是在證券交易所以外進行證券交易的市場。
為場外交易市場的主體。許多證券經營機構都設有專門的證券櫃台,通過櫃台進行債券買賣。在櫃台交易市場中,證券經營機構既是交易的組織者,又是交易的參與者,此外,場外交易市場還包括銀行間交易市場,以及一些機構投資者通過電話、電腦等通訊手段形成的市場等。目前,我國債券流通市場由三部分組成,即滬深證券交易所市場、銀行間交易市場和證券經營機構櫃台交易市場。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債券交易市場從1981年國家恢復發行國債開始起步,歷經20年的發展,經歷了實物券櫃台市場為代表的不成熟的場外債券市場主導、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代表的場內債券市場主導到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代表的成熟場外債券市場主導的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
中國1981年恢復發行國債之後,經歷了長達7年的有債無市的歷史過程。而債券市場的起步,還要從1988年,財政部在全國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的試點開始算起。這是銀行櫃台現券的場外交易,是中國國債二級市場的正式開端。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開始接受實物債券的託管,並在交易所開戶後進行記賬式債券交易,形成了場內和場外交易並存的市場格局。但1994年前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很小。當時債券市場的主要特點是不記名的實物券沒有統一的託管機構,而是發行後再分散託管在代保管機構,交易只能在代保管機構所在地進行,不能跨地區交易。
1994年以後,機構以代保管單的形式超發和賣空國庫券的現象相當普遍,市場風險巨大。以各級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信託和證券公司為主的無記名實物券國債櫃台轉讓市場,因濫發假國債代保管單而被關閉。以武漢證券交易中心等為代表的區域性國債回購市場,由於虛假的國債抵押,而市場回購資金又有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或股市,導致它們在1995年的最終關閉。
作為場外債券市場的實物券交易櫃台失敗了,盡管其原因很多,但關鍵在於沒有記賬式債券作為市場的基礎。由於實物券難以搬運,必然導致託管的分散,其結果是託管的真實性很難監管。事實證明,不論債券交易採取何種形式,前提都需要記賬式債券和統一的託管。
1994年財政部發行國債1028億元,比上年增加近兩倍,從而也促進了交易所債券交易的活躍。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年,交易所開辟了國債期貨交易,在其配合之下,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債券現貨交易開始明顯放大。這種狀況一直維繫到1995年5月,之後因國債「327」事件,國債期貨市場關閉,交易陡然萎縮。
當時,財政部和市場管理部門將實物券流通中所發生的問題,歸因於場外市場的存在,並認為記賬式債券是交易所才可能擁有的特性。隨即,1995年8月,國家正式停止了一切場外債券市場,證券交易所變成了中國惟一合法的債券市場。
1995年財政部僅試點發行了117億元的記賬式國債,到了1996年,記賬式國債開始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大量發行。這一年,證券交易所發行了六期共1 116.7億元的記賬式國債,占當年國債發行量的52.5%。同時,二級市場成交量也迅速放大,1996年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成交量比1995年增長了近10倍,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佔成交總量的95%以上。同時,隨著債券回購交易的展開,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債券市場體系。
1997年,金融體制改革的需求和偶然外部事件的推動,使得中國的場外債券市場獲得了歷史契機,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形式出現,並得以快速發展。
從當時的情況看,全社會對建立場外債券市場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央銀行要進行直接貨幣政策向間接貨幣政策的轉軌,沒有成熟的場外債券市場制約了間接調控體制的建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必須依託於規模大、流動性好的場外債券市場來進行,1996年人民銀行開始進行債券的公開市場操作,由於沒有中國場外債券市場的支持,1997年初就停滯了;二是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只有以機構為主的場外債券市場才能支持大規模的國債發行;三是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債券回購市場解決銀行間的融資問題,同時需要增加債券資產比重以改善自身的資產結構,這些都必須有場外債券市場作為基礎。
㈦ 債券的交易方式有幾種
沖天牛快捷操盤為您解答:
債券的交易方式可分為債券現貨交易、債券回購交易、債券期貨交易。
望採納!!
㈧ 場外債券交易是怎麼回事
詢價交易方式(Over-The-Counter,OTC方式)亦稱櫃台交易方式或場外交易方式,是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主體以雙邊授信為基礎,通過自主雙邊詢價、雙邊清算進行的即期外匯交易。場外交易大多是在商品供不應求或供銷會上某些規定不合理的情況下產生的。容易產生不正之風,甚至為投機倒把者提供可乘之機。要杜絕場外交易,從根本上說要建立和保持商品供求比例的協調。場內交易,又稱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此外,由於每個投資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設計出標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資者選擇與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數量進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個場所進行交易,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動性較高的市場。期貨交易和部分標准化期權合同交易都屬於這種交易方式。商務印書館《英漢債券投資詞典》解釋:場外交易英語為:curb trading;kerb trading。名。不可數。
①泛指在正式交易機構之外進行的交易,如通過計算機和電話進行的交易;在正常交易時間之後,即閉市之後進行的交易。
②美國股票交易所誕生前的交易行為。指當時那些達不到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標準的股票由黃牛在紐交所外的馬路上交易,最終形成了美國第二大交易所。參見:積累市場,cumulative market。而場外交易,又稱櫃台交易,指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有許多形態,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同時,為了滿足客戶的具體要求、出售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術和風險管理能力。場外交易不斷產生金融創新。但是,由於每個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雙方相互負責進行的,交易參與者僅限於信用程度高的客戶。掉期交易和遠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櫃台交易的衍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