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衡量國債規模的相對指標及意義
我國國債發行規模狀況我國國債發行始於1950年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1954年—1958年又相繼發行了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其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終止了政府舉債融資,我國成為世界上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國家。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從1981年開始恢復發行國債,國債的發行主要用於籌集建設資金,彌補財政赤字。由於當時彌補財政赤字可以向銀行透支,因此,國債發行規模較小,增長較慢。從1994年起,國家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出台了《預演算法》,規定財政赤字不允許向銀行透支,使得國債發行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並在以後逐年增加發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1998年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通過大量發行國債籌集建設資金以投入基礎設施等建設,為此,1998年國債規模達3310.09億元。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債發行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至2006年發行量達44556.4億元(詳見下表)。我國國債對支持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發展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保持一定規模的國債發行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2. 為什麼減少國債的發行量可以抑制通貨膨脹
國債算是貨幣的一種形式,尤其在歐美等國,在西方國家政府並沒有印製貨幣的權利。他們產生貨幣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是政府發行債券在市場出售,這樣可以換回一部分貨幣,賣不出去的國債全部被美聯儲(中央銀行)買下,買下國債所花的錢就是新印製的貨幣。
所以說國債是新貨幣印製的引子,每次印製貨幣前必須先有國債作為抵押,所以減少國債就減少了貨幣發行量,相應通貨膨脹受到抑制,但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
3. 中國國債發行有何特徵
從債券形式來看,我國發行的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無記名(實物)國債和記賬式國債三種。憑證式國債是一種國家儲蓄債,可記名、掛失,以「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記錄債權,不能上市流通,從購買之日起計息。在持有期內,持券人如遇特殊 情況需要提取現金,可以到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算,經辦機構按兌付本金的2‰收取手續費無記名(實物)國債是一種實物債券,以實物券的形式記錄債權,面值不等,不記名,不掛失,可上市流通。發行期內,投資者可直接在銷售國債機構的 櫃台購買。在證券交易所設立賬戶的投資者,可委託證券公司通過交易系統申購。發行期結束後,實物券持有者可在櫃台賣出,也可將實物券交證券交易所託管,再 通過交易系統賣出。記賬式國債以記賬形式記錄債權,通過證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統發行和交易,可以記名、掛失。投資者進行記賬式證券買賣,必須在證券交易所設立賬戶。由於記賬式國債的發行和交易均無紙化,所以效率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債的功能彌補財政赤字彌補財政赤字是國債的最基本功能。就一般情況而言,造成政府財政赤字的原因大體上有以下兩點:一是經濟衰退,二是自然災害政府財政赤字一旦發生,就必須想辦法予以彌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其彌補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措施:即增加稅收、增發貨幣和舉借國債。第一種方式不僅不能 迅速籌集大量資金,而且重稅會影響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進而會使國民經濟趨於收縮,稅基減少,赤字有可能會更大。第二種方式則會大幅增加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因而會導致無度的通貨膨脹並打亂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秩序第三種方式則是最可行的辦法,因為發行國債籌資僅是社會資金使用權的暫時轉移,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招致無度的通貨膨脹,同時還可迅速、靈活和有效地彌補財政赤字,所以舉借國債是當今世界各國政府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一種最基本也是最通用的方式。
4. 簡述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原因
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適度的國債規模刺激經濟發展,規模過大對經濟發展有負面效應,適度的國債發行可以有效控制貨幣供應量。國家公債的運用可以影響市場利率。適度的國債可以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總量平衡。
原因: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較優方式。敗政赤字出現後,一般有三種方式彌補。一是動用歷年的財政結余;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或透支;三是發行國家公債。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將社會暫時閑置的個人公共消費資金集中起來,並改變其使用性質,將其轉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或將資金沉澱下來,變一部分現實的購買力為潛在的購買力,從而減緩總需求壓力。
(4)國債發行量分析擴展閱讀:
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中,國債由國家信用做為背書,應該是屬於最安全的投資產品。稱市場稱為「無風險投資」。
2019年,國債三年期收益率為4%,五年期收益率4.27%,相比銀行定期同期產品並不低。在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國債毫無疑問成為了「保本理財」性價比較高的替代品之一。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儲蓄國債「隨到隨買」試點,將儲蓄國債發行時間由原來的10天延長至全月。
而個人投資者可在4月全月,通過40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共計約13萬個營業網點,以及27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的網上銀行購買儲蓄國債,有利於提高個人投資者購買儲蓄國債便利性。
本次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在發行期內不得提前兌取,發行期結束後方可提前兌取。而且提前兌取業務只能通過承銷團成員營業網點櫃台辦理。
5. 國債的發行量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先要知道國債的發行是為了彌補財政的不足的。國家發行國債等於是向老百姓借錢,把老百姓不捨得化的錢借了以後再以財政支出的形式支出到市場上,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上流通的錢多了,容易引發通貨膨脹。所以發行國債一定要有度。
6. 國債發行量怎麼影響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
國債發行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國債是政府用來調節總體經濟以及經濟結構的手段。通過發行國債,政府可以調節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將部分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以信用的方式集中到政府手裡,以擴大財政支出的規模。國債還可以幫助政府在調節國民收入時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將部分用於消費的資金轉化成投資基金,用於農業、交通、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另外,國債發行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調整基準利率有一定影響,而基準利率變化對於市場利率的變化也有影響,因此,國債政策也能夠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經濟增長。
國債發行量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從而影響股票價格。
1 .國債發行量增加,市場上有一部分資金流向國債投資,使市場上的資金減少,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減少,證券市場價格下降。
2 .國債發行量減少,市場上流向國債投資的資金減少,使市場上的資金增加,投資者可用於投資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證券市場價格上升。
7. 有哪些網站可以查找到我國國債每年發行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的網站 http://www.mof.gov.cn/
財政數據裡面有關於每年國債發行規模的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每年的統計年鑒裡面都有國債的相關內容
8. 怎麼才知道國債是否發行過量
會使人民幣貶值。讓你的錢變得不值錢。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經濟,也以紙幣作為流通手段,所以紙幣流通規律必然起作用。從表面上看,紙幣似乎可以隨意印刷、發行。實際上,紙幣的流通是以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為基礎的。即使發行現多的貨幣,也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即使發行再多的貨幣,也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也不會例外,如果紙幣發行過量,同樣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形成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