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聯儲加息 美元指數究竟是漲還是跌
盡管從表面上看,美聯儲本次加息並沒有推動美元指數明顯上漲,好像至今還沒有能夠割到全球各國的羊毛,但事實上,大量非美貨幣對美元的劇烈貶值,已經形成了美元實質性的升值,許多國家的羊毛,還是被美國割了。今年12月如果美聯儲繼續加息將對非美貨幣尤其是對人民幣造成何種影響,世界各國都應該有充分的准備,並且做好相應的預案。
『貳』 美元加息 美元是漲還是跌
美元指數是漲,大漲商品一般是跌,跟美元走勢是相反的,就這階段美元指數走得比較強,金屬價格一直在創新低。
美聯儲加息,美元指數是升還是跌,就這階段美元指數走得比較強;
美元指數是漲,金屬價格一直在創新低,大漲商品一般是跌,跟美元走勢是相反的;
就這階段美元指數走得比較強,美元指數是漲,金屬價格一直在創新低,大漲商品一般是跌,跟美元走勢是相反的。
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的關系總體是呈反比的,具體分解如下:
1、經濟增長時,人們風險意願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美國國債價格下降,表明買美債的人少,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多,美元指數下跌。收益率下降,美國國債價格上升,表明買美債的人多,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少,美元指數上漲。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反向關系。
2、經濟衰退時,人們風險意願降低,側重買國債。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增加,美元指數下降。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同向關系。
相關延伸:
國債價格總的來說,是隨著國債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市場的供求關系對國債價格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市場上的國債供過於求時,國債價格下跌,反之,國債價格則上漲。因此,分析國債價格變動的因素,可以從影響國債供求關系的因素中找到答案。影響債券包括目債供求關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經濟發展狀況。經濟是否景氣,對國債市場行情影響很大。當經濟處於衰退時,市場利率下降,資金紛紛轉向國債投資,國債價格也隨之上升。
2.利率水平。債券是一種典型的利率商品,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的高低與債券價格的漲跌有密切關系。當市場利率上升時,信貸緊縮,投資於國債的資金就減少,於是國債市價下跌。當市場利率下降時,信貸放寬,流入國債市場的資金就增加,需求增加,國債市價上升。國債的價格與市場利率之間的關系成反比,即:利率上升,國債市價下跌;利率下降,國債市價上漲。
3.物價水平。物價的漲跌也會引起國債價格的變動。當物價上漲時,出於保值的考慮,人們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或其他可認為保值的物品,國債供過於求,從而引起國債價格下跌。另外,物價上漲會阻礙經濟的正常發展,這時,中央銀行會採取提高再貼現率等金融控制措施來平抑物價。這樣,隨著利息的上升,國債的收益率也會提高,而國債市價則隨之下降。同樣,在物價下跌時,預計利息下降,使國債的收益率降低,造成國債市價上漲。
4.新發國債的發行量。對市場來說,新發行的國債構成了提拱金融商品的一個要素。如果隨著發行量達到一定程度,金融資產相應增加了,就不會給市場造成壓力。然而,當新發國債的發行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打破國債市場供求平衡,使國情們格下跌。
5.財政收支狀況。財政在整個年度內,有一直是盈餘的情況,也有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當出現結余時,財政可以把結余資金存在銀行;當財政處於赤字或短暫性的收不抵支時,可以依靠向社會發行公債而取得收支平衡。前一種情況使國債市價趨漲,後一種情況則使國債市價趨跌。
6.匯率。匯率變動對國債市價行情也有較大影響。當某種外匯升值時,就會吸引投資者購買以該種外匯標值的債券,使債券市價上漲;反之,當某種外匯貶值時,人們則拋出以該種外匯標值債券,債券市價下跌。
7.國債的期限長短。期限長短與票面利率同向變動,它通過影響票面利率直接影響著國債的發行價格。期限長本身就意味著不可測度的風險,只有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才能保證投資者有較大的收益。
8.金融政策。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和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力量的加強,中央銀行的金融政策工具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國債市場行情。為調節貨幣供應量,中央銀行於信用擴張時,在市場上拋售債券,債券價格就會下跌;當信用緊縮時,中央銀行又從市場上買進債券,這時債券價格會上漲
『肆』 今年的美聯儲加息,為什麼加息的後美指不漲反跌下來呢是美國經濟出問題嗎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這里應該問的是今年的3月16日凌晨2時的美聯儲加息 ,內容是加息25個基點, 然而美聯儲決定加息後,美元指數意外的大跌,為什麼呢?如果你關注了我張堯浠當時在財經節目專家連線中的解讀就提到的,還有發布的分析文章:《張堯浠:鴿性加息黃金不跌正常、反漲後低位多繼續》就會知道些許原因了。裡面說到,黃金上漲,美指下跌才屬正常。反之才是意外。
光從美指的技術面。當時的日線美元指數處於一個下降通道,前高的103出有一個明顯的MACD頂背離,而且4次沖高最終都是以上引線結束,是一種典型的上攻乏力的K線形態。由於大周期和小周期不是同一方向,表明此處是一個大周期的調整階段。所以從技術面講,FOMC會議那天做多美元指數當然是非常不明智之舉的。
還有在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在加息正式發布之前市場已經達成完全共識,市場對加息預期達到了90%以上,正是由於這種加息共識市場過於認同,利好的預期在加息正式公布以前已經完全被市場所吸收。 第三個表現是在外匯的交易頭寸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日元期貨的投機性交易的敞口頭寸,很明顯在加息前市場積累了很多日元的空單(美元的多單),這不是日元個別的現象,除歐元以外大多數非美貨幣,在美聯儲加息前都處於一種超賣的狀態。這種超賣狀態的調整在加息消息正式發布前已經開始,加息消息發布後的美元指數的大跌只是這種調整結果明朗化的一種表現。
另一個因素也是和當時近期美國國債利率的大幅度上升有著密切的關系。帶動美國垃圾債券的利率同時,這些在一段時間滯後後一定會阻礙實體經濟的增長,最終會影響到美國股市等的各類資本市場指數。當然也是和你說的美國經濟出問題了,也是對的。
綜合來說;這次加息時眾所周知的事情,等到真正實行的時候其實意義影響已經不大,本次的加息在我看來其實只是走了一個形式,市場早已消化了加息打壓金價的預期,而且是完全消化。加之在耶倫發表了偏鴿派講話後,美聯儲6月加息概率降為53%,交易商面對後續的加息概率也普遍下降。再者耶倫認為,應由特朗普政府來考慮促進經濟增長的財政政策。否認年內加息4次。另外,邊境稅對美元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特朗普的政策風險又被激發專注。情緒過後,國際市場上的個風險政治因素,包括歐洲等國因素齊聚顯現。這些現狀就造就了此結果。
『伍』 為什麼說「美聯儲加息=美元指數大暴跌」
美聯儲加息=美聯儲進場全力做空美元指數=中美之間博弈,有一方已開始「割地賠款」。
『陸』 美國qe,加息,美債,美元指數是什麼關系
qe是貨幣寬松,美元指數下跌。加息是提高利息,通常會導致美元指數上漲。美債指美國國債,加息打壓美債,qe推高美債價格,美元上漲大部分也會推高美債和股市,資金流進美國的結果。
只是簡單的聯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美元指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能簡簡單單看前兩個因素。
『柒』 12月美聯儲加息 美元指數到底是看漲還是看跌
美聯儲自去年12月開啟近10年來首次加息,上調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之後, 之後已連續7次按兵不動。
12月加息,美聯儲疑似已「鬆口」。
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聯儲公布11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紀要顯示,絕大多數官員認為勞動力市場閑置減少,加息應該相對快地到來,「12月是加息合適的時點」。也有少數官員希望能維持利率在現有水平更久時間,直到看到通脹和就業上的更多積極的表現。
在美國大選結束後,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有高達96.5%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將在12月13日至14日召開的會議上作出加息決定。
『捌』 美聯儲加息後美元指數為什麼會暴跌
1、3月聯儲官員多次發布鷹派講話,市場對加息預期一致,加息預期已充分price in。3月3日耶倫鷹派講話發布後,美元指數多日上漲,並在3月8日突破102,隨後下跌至101.5的中樞。
2、沒有釋放進一步緊縮貨幣的信息。此前市場擔憂美聯儲會更快地加息,但美聯儲對於經濟和利率的預測並未出現顯著變化。在加息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耶倫明確表示聯儲當下對經濟對判斷與去年12月的預測基本一致。耶倫特別指出特朗普提出的減稅和基礎設施計劃尚沒有實質性進展,目前市場基於特朗普的政策猜測聯儲的貨幣政策有很強的投機性。
耶倫向市場釋放了「鴿派」信息,而且還消除了「特朗普新政」的不利影響,維護了聯儲的獨立性。未來美聯儲的加息進程仍然會相對緩慢。
3、新興市場經濟有所復甦,美聯儲加息落定後,跨境資本開始加速流入新興經濟體,美元指數隨之回調。在經歷三年強勢美元洗禮之後,新興市場國家資產負債表美元敞口已經做了較為充分的調整。
當前全球經濟處於復甦態勢,美聯儲加息對全球金融風險影響有限,海外避險資金沒有大規模湧入美國國債市場,導致美元指數不漲反跌。
『玖』 美國10年國債收益與美元匯率的關系
首先把這個問題簡化一下,匯率反應出來的就是美元升值或貶值,加息降息對匯率有直接的影響,反映出來的也是美元升值或貶值,因此可以把國債收益率與匯率的關系簡化為國債收益率與加息降息的關系,加息降息與匯率的關系這兩個部分來理解。而加息降息與匯率的關系是比較直白的,加息美元升值,匯率升;降息美元貶值,匯率降。老兄這里說的匯率應該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對吧,我就理解的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了。那麼剩下的就是解決前一個問題:國債收益率與加息降息的關系。或者再簡化一點:國債收益率與加息的關系。寫到這不知道題主能否認同我這個簡化思路呢?接下來我來回答國債收益率與加息的關系這個問題了。先從美國的發債和印錢機制說起。
通俗來說是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與經濟密切相關的機構有財政部、美聯儲、國會三個地方。財政部屬於政府部門,歸白宮管;美聯儲就是央行,獨立於國會和白宮,但是又跟這兩個地方關系很緊密;國會與白宮互相獨立,也就是常說的三權分立,國會管立法,白宮管行政。財政部是不能自己印錢的,他的錢花完了,只能去借錢,打的借條就是國債。借條的利息就是國債票面利率,用財政部每年的稅收收入來還這筆利息。財政部能找任何人借錢,誰買了國債相當於借錢給財政部了。只是財政部沒賣完的國債,美聯儲必須全買了。美聯儲是印錢的地方,但他也不能隨便印錢,拿到多少國債就可以對應的印多少錢。國會決定了財政部借條的總額度,如果財政部總額度要用完了,需要取得國會的同意才能調。每一張印出來的美元都對應著一份國債,而國債又代表了未來的財政收入會用來還這部分的利息和本金,因此印國債就是向未來借錢。而財政收入代表了美國經濟走勢。美國整體實力強,國家信用好,所以可以一直發債,一直印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