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國債利率是如何決定的
發行國債的利率的多少受當時該國通貨膨脹程度的影響以及政府對未來的預期。美聯儲購買國債等於向市場上釋放了資金,市場上資金多了,獲得的成本降低,市場利率自然下降,銀行利率也會下調,一般來說,國債的利率是既定的,不會變的,但國債的價格會變,進而引起國債收益的變化。
不要把國債利率與市場利率混淆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㈡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漲跌受到哪些因素影響為何近期上漲
油價
油價是影響通脹的重要因素,油價升得太快,對通脹的擔憂加劇,導致十年期美債飆升。
貿易戰因素
這是次要的,但不可小視,貿易戰會影響到美國相關產品的價格,推動通脹。
影響美債收益率的因素很多,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即經濟基本面,通貨膨脹水平和期限溢價。經濟基本面向好,整個經濟的回報水平升高,帶動國債收益率上升;通脹水平上升,提升市場加息預期,投資國債也會要求較高的收益率水平;期限溢價是對投資者持有長期證券所承擔額外風險的補償,投資者風險偏好低時,期限溢價上升推高長期國債收益率。
1.1 經濟基本面
國債收益率決定於國債發行國的經濟基本面。國家主權債從本質上來講是以該國的經濟發展預期為背書發行的債務,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經濟基本面的好壞決定著全球經濟的走勢。自1980 年以來,美國十年期國債月均收益率與名義GDP 同比增速展現了很強的關聯性,拐點出現時間呈現高度的一致性。名義GDP 增速由兩部分組成,實際GDP 增速與通貨膨脹水平。實際GDP 增速代表了經濟的基本面,即扣除物價因素之後的產出變化,自八十年代以來,與美國國債收益率基本同步下行。除GDP 增速外,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反映經濟基本面變化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
1.2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預期,代表了市場對央行利率政策變化的預期,通脹預期上行,加息預期升高,對投資美國國債所要求的收益率也會升高,反之亦然。根據費雪效應,當實際通貨膨脹上升時,投資者必然需要更高的名義收益率來維持實際收益率不變。持續偏低的通脹或通脹預期,壓低了美債收益率水平。
1.3 風險偏好
一般認為,投資者對十年期美債的需求反映了其對低風險或安全資產的配置需求,因此,其收益率的波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全球投資者對於投資風險的判斷。用以描述美國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最常見的指標,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指數)。基於標普500 指數計算得來的VIX 指數在處於高位時,對應市場參與者預期更激烈的市場波動程度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安心理。因此,VIX 指數和收益率之間的邏輯傳導關系大致為:VIX 上升 → 不安情緒上升 → 避險(美債)需求增加 → 美債價格上升 → 美債收益率下降。
更為准確地,期限溢價(Term Premium)能夠很好地量化投資者由於鎖定較長的投資期限所要求的額外回報。紐約美聯儲經濟學家提供了期限溢價的估算(詳見紐約聯儲網站)。從理論上推斷,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期限溢價越高,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就越高。然而,從簡單的相關性來看,期限溢價與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相關關系並不明顯。
㈢ 美國國債問題還是美國通貨膨脹
兩者皆有
但是他就是不想還的 托的時間越久 他就還的越少
中國都不敢發表聲明說:「美國佬,還錢來!!」
㈣ 美國國債收益率難道是每天都在變動么
發行國債的利率的多少受當時該國通貨膨脹程度的影響以及政府對未來的預期。美聯儲購買國債等於向市場上釋放了資金,市場上資金多了,獲得的成本降低,市場利率自然下降,銀行利率也會下調,一般來說,國債的利率是既定的,不會變的,但國債的價格會變,進而引起國債收益的變化。
黃金是貨幣,雖然持有人不能獲得利息;國債是紙或者數字,發行人為了安撫持有人的焦慮,會支付所謂的「國債收益」。每一年國債全部收益占投資總金額的比率就是每年的「國債收益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該收益率數十年的走低。
美國國債(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根據發行方式不同,美國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實物券式國債(又稱無記名式國債或國庫券)和記賬式國債3種。根據債券的償還期限不同,美國國債大致可分為短期國庫券(T-Bills)、中期國庫票據(T-Notes)和長期國庫債券(T-Bonds)3類。美國國債除了本土投資者外還面向全球各個國家,其往年的國債發行量平均一年是5、6千億美元。
㈤ 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什麼關系
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的關系總體是呈反比的,具體分解如下:
1、經濟增長時,人們風險意願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美國國債價格下降,表明買美債的人少,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多,美元指數下跌。收益率下降,美國國債價格上升,表明買美債的人多,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少,美元指數上漲。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反向關系。
2、經濟衰退時,人們風險意願降低,側重買國債。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減少,美元指數上升。當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投向非美貨幣和風險資產的資金增加,美元指數下降。國債收益率與美元指數呈同向關系。
相關延伸:
國債價格總的來說,是隨著國債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市場的供求關系對國債價格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市場上的國債供過於求時,國債價格下跌,反之,國債價格則上漲。因此,分析國債價格變動的因素,可以從影響國債供求關系的因素中找到答案。影響債券包括目債供求關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經濟發展狀況。經濟是否景氣,對國債市場行情影響很大。當經濟處於衰退時,市場利率下降,資金紛紛轉向國債投資,國債價格也隨之上升。
2.利率水平。債券是一種典型的利率商品,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的高低與債券價格的漲跌有密切關系。當市場利率上升時,信貸緊縮,投資於國債的資金就減少,於是國債市價下跌。當市場利率下降時,信貸放寬,流入國債市場的資金就增加,需求增加,國債市價上升。國債的價格與市場利率之間的關系成反比,即:利率上升,國債市價下跌;利率下降,國債市價上漲。
3.物價水平。物價的漲跌也會引起國債價格的變動。當物價上漲時,出於保值的考慮,人們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或其他可認為保值的物品,國債供過於求,從而引起國債價格下跌。另外,物價上漲會阻礙經濟的正常發展,這時,中央銀行會採取提高再貼現率等金融控制措施來平抑物價。這樣,隨著利息的上升,國債的收益率也會提高,而國債市價則隨之下降。同樣,在物價下跌時,預計利息下降,使國債的收益率降低,造成國債市價上漲。
4.新發國債的發行量。對市場來說,新發行的國債構成了提拱金融商品的一個要素。如果隨著發行量達到一定程度,金融資產相應增加了,就不會給市場造成壓力。然而,當新發國債的發行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打破國債市場供求平衡,使國情們格下跌。
5.財政收支狀況。財政在整個年度內,有一直是盈餘的情況,也有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當出現結余時,財政可以把結余資金存在銀行;當財政處於赤字或短暫性的收不抵支時,可以依靠向社會發行公債而取得收支平衡。前一種情況使國債市價趨漲,後一種情況則使國債市價趨跌。
6.匯率。匯率變動對國債市價行情也有較大影響。當某種外匯升值時,就會吸引投資者購買以該種外匯標值的債券,使債券市價上漲;反之,當某種外匯貶值時,人們則拋出以該種外匯標值債券,債券市價下跌。
7.國債的期限長短。期限長短與票面利率同向變動,它通過影響票面利率直接影響著國債的發行價格。期限長本身就意味著不可測度的風險,只有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才能保證投資者有較大的收益。
8.金融政策。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和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力量的加強,中央銀行的金融政策工具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國債市場行情。為調節貨幣供應量,中央銀行於信用擴張時,在市場上拋售債券,債券價格就會下跌;當信用緊縮時,中央銀行又從市場上買進債券,這時債券價格會上漲
㈥ 美國國債被大量拋售之後美元為什麼會貶值
美國國債被大量拋售之後美元貶值是因為供大於求,導致美元貶值。美國國債(是指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根據發行方式不同,美國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實物券式國債(又稱無記名式國債或國庫券)和記賬式國債3種。
中國在6月份減持了251億美國國債,但是具體到減持項目,應該看到拋出了500億短期國債,換持了240多億長期國債。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元的後市還是有信心的。並且包括日本與英國在內的國家也同時在增持美國的長期國債,說明各國對美元後市的判斷基本一致。
鑒於短期內美元可能存在的貶值風險,一方面要控制美國國債的持有量,另一方面要考慮外匯儲備的多元化,並且同時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調整出口導向的發展策略,以規避美元貶值帶來的風險。
美國國債被大量拋售之後美元貶值應對方法:
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數據顯示,繼4月中國減持44億美國國債之後,6月中國再度減持251億美元美國國債。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持有,呈現出一種波動狀態。
對於美元後市走向如何,中國應該如何持有美國國債,我們應該如何規避可能存在的貶值風險,本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相關專家。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未「亡羊」也要「補牢」
美元或許不會對歐元或日元大幅貶值,但其真實購買力可能嚴重縮水,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可能顯著貶值。
就目前來看,美元市值存在不確定性。隨著國際油價及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美元的疲態初現端倪。這其中確實存在一些客觀因素,如國際投資性資金趁機興風作浪、短期內發展中國家利益需求增強等。
但從上世紀70年代的經驗來看,大宗商品價格走強,自然會對作為計價貨幣的美元產生向下壓力,同時也將惡化美國的貿易條件,從而擴大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進而增強美元貶值的壓力。
當然,雖然我國在6月份減持了251億美國國債,但是具體到減持項目,我們應該看到,我們是拋出了500億短期國債,換持了240多億長期國債。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對美元的後市還是具有信心的。
並且包括日本與英國在內的國家也同時在增持美國的長期國債,說明各國對美元後市的判斷基本一致。
鑒於短期內美元可能存在的貶值風險,我們一方面要控制美國國債的持有量,另一方面要考慮外匯儲備的多元化,並且同時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調整出口導向的發展策略,以規避美元貶值帶來的風險。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高級分析師譚雅玲:要持續保持對美元的信心。
對美國國債持有的波動性是很正常的。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中國持有美國國債也是如此,也會是有上有下有進有出的,不值得大驚小怪。
此次拋出美國國債,只是在一個正常范圍內的調整。與心態無關,更不是說對美元信心不足。這么說只會給自己找麻煩。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與市場價值不曾改變,
美元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儲備貨幣,也是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當今國際金融市場的結構依然是以美元為主。中國應對美元保持信心,這是由美國的實力所決定的。
從2015年1月份來看,美元的升值已將近10個月,這個時間似乎很長。所以,未來美元可能會呈現貶值的走勢。美元在後市的表現或許有升有貶,但是美元的國際地位是不會改變的。兩年多的金融危機沒有降低美國在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反而使美國更強了。
相對其他投資來講,美國國債的投資收益與穩定性都更好。但中國有句俗話,「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出於風險的考慮,我們也可以進行一些其他投資,
這要根據當時的國際投資環境來決定。但是,多元化投資與對美元的增持是要同時進行的。我們不會放棄對美元的持有,也沒有喪失掉對美元的信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中國正在學著「玩錢」
對於此次持有美國國債的波動表現,首先說明了中國在外匯儲備上的操作頻率比以往要有所提高——主動地減持增持,實現投資結構轉化。6月份的這次減持,不僅是將持有的美國短期國債部分換為長期國債,同時也有了其他的動作。
從國際大宗商品走強的態勢來看,直接原因就是美元實際價值貶值,但同時也可能預示著美國經濟已經觸底。從短期來看,過多地持有美國國債確實存在一定風;
但從長期的角度來講,保有甚至增持美國國債也是沒有問題的。並且,在現有國際貨幣體系出現明顯改變之前,美元依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主要儲備貨幣。世界對美元的依賴度沒有改變。
截止到2015年,中國在國際金融資產上的投資比例偏重,但從中長期來看,將資金投入到資源、技術等領域,更符合中國的發展策略,也更能使中國在此次國際金融風暴中受益。
㈦ 美國國債可以出現縮減嗎如果長期這樣增長下去,過個幾十年會怎麼樣最後會如何收場
百年之大變局,國家高層對形勢的分析,大變局其中的國際格局變化包含著某個帝國的崩潰。
㈧ 美國國債發行細節
美國國債(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
根據發行方式不同,美國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實物券式國債(又稱無記名式國債或國庫券)和記賬式國債3種。
根據債券的償還期限不同,美國國債大致可分為短期國庫券(T-Bills)、中期國庫票據(T-Notes)和長期國庫債券(T-Bonds)3類。
美國國債除了本土投資者外還面向全球各個國家,其往年的國債發行量平均一年是5、6千億美元。
關於美國國債的發行方式:
美國國債的發行採用定期拍賣的方式。
三個月和六個月的國庫券每星期一拍賣,一年期的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拍賣,國庫券都在星期四交割;
二年在一月、二月、四月、五月、八月、十月和十一月拍賣,財政部在月中公布拍賣金額,一星期後定價,月底31日左右交割;
五年和十年在每委度第二個月(二月、五月、八月和十月)拍賣;
三十年每年在二月、八月拍賣一次。五年、十年和三十年國債一般由財政部在月初公布拍賣金額,一星期後定價,月中也就是15日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