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高人點評金融危機
一、金融危機的形成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1.本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2.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3.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層次
(1)超前消費長期積累釀成的惡果。美國長期盛行超前消費,鼓勵人民買房子、買汽車、買高檔消費品,銀行為追求高額利潤,向居民發放這樣那樣的信用卡,鼓勵超前消費。「用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讓美夢提前到來,讓美夢成真。「能掙會花是時代的驕子」。說得天花亂墜,這種超前消費,在若干年中也曾帶來暫時的繁榮。但這種預支未來購買力的行徑,畢竟是「寅吃卯糧」,存在泡沫,一時的繁榮,帶有虛幻的色彩。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大批失業者,還不出欠款,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急劇下降,美國次級債凸顯於世人面前,銀行呆帳成堆,一些投資銀行面臨破產境地。
(2)美國的銀行為高薪所累。美國銀行業長期來養尊處優,似乎是「天之驕子」。高層領導皆是高薪,年薪數百萬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領階層年薪也達數十萬美元。銀行業長期來由於借貸額巨大,獲利甚豐,掩蓋了矛盾,盡管年復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過得去。一旦債務人難以償付債款,出現成批呆帳,形成三角債。銀行始則周轉不靈,繼則巨額虧損。於是大批裁員。若認真反思,高薪是過多地享用經濟成果,含有剝削因素。或者說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蛋」的愚蠢之舉。
(3)美國目前缺乏新興的產業。美國多年來常有新興的產業引領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車工業、航空業、電子通信業。如電腦的硬體軟體、手機曾遙遙領先當許多國家尚處於萌芽狀態,美國則已面廣量大地形成產業。但近十年來,美國這些領先的產業已處於徘徊狀態,而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迅猛追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業發展神速,美國的優勢相對削弱,或者說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的金融危機積淀久,它啟示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我們要一切立足於本國的實際,辦好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這也是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之良策。
二、美國金融危機對於中國的影響:
1. 直接影響相對有限:中國官方儲備及商業銀行投資的美元資產在本輪危機中一度暴露於風險中,但總體而言投資損失有限,不會對中國金融體系產生較大沖擊。
2.具體的影響:
(1)美國消費減少影響中國出口: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和美林公司被收購與始自去年的次貸危機一脈相承,在眾多專家看來,這個事件僅是整個危機過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應該被孤立看待,其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實際上也是次貸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的延續。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斌:可以從出口和進口兩個方面來理解這次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出口方面: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於此次席捲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出口額的增幅下行放緩的趨勢明顯,由於美國是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一度在6-7月份沖高的中國外貿出口增速又將遭遇考驗,張斌說,外需下降意味著外國消費者對高附加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需求的同時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沒有動力革新技術,而是被迫通過壓低產品價格去維持市場份額,這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進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繼續降低,而投資支出將出現增加,「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並不是一個利好消息」,如果美國國民的消費需求減少而製造業因投資增加而逐漸恢復活力,那麼勢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數量。
(2)加大國內進口商品成本:進口方面,由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則與美元匯率密切相關,目前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幾乎都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的強弱決定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高低,從可以觀察到的數據來看,由於近期美元逐漸反轉走強,原油、鐵礦石等商品的價格顯現下降趨勢,這對需要大量資源性產品的中國來說本屬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國政府宣布接管的「兩房」,美國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嚴重影響到美元匯率的走勢和持有者的信心。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雖然美國經濟形勢在二季度表現優於預期,體現出了足夠的韌性,但這是由於美元弱勢所帶來的強勁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風暴襲來,國內需求更趨疲弱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將繼續推動「弱勢美元」下的出口,給美聯儲預留出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張斌:,雖然中長期還是看好美國經濟走強和美元匯率走高,但是短期內弱勢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場所認可,如此一來,原油、鐵礦石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將被再度推高,我國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為增加。
(3)重創國內金融市場信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是美國次債危機的延續,帶給金融機構的損失和震動相當大,華爾街五大投行擁有強大的投資和研究團隊,資產超過數千億美元,信息資源也極為豐富,這樣大型的投行也紛紛倒閉,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嚴重性。「不同的金融機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有所區分的只是損失額度大小,像雷曼兄弟,還包括前面被美國政府接管的「兩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購的貝爾斯登等,但與其估算投資者的直接損失不如考量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打擊。具體到中國而言, ,影響在兩個層面上,第一個層面是市場信心,美國出大問題的機構相繼破產,給中國的投資者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可以獲得印證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消息傳來的次日,正值A股結束中秋三天假日開市,滬深兩市銀行板塊全線暴跌,其表現只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其中,工商銀行跌9.95%,建設銀行跌9.94%,中國銀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擊之下,滬深兩市銀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過9.0%,多達8家銀行股跌停。而據昨日最新披露的信息,16日盤中跌停的招商銀行截至昨日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並且公司尚未對上述債券提取減值准備。
(4)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直接損失:雷曼兄弟破產給國內金融機構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我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持有較多的次級債券,形成實際損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出現衰退,它會傳導到中國來。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ly)北美版前執行總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羅伯特道林(RobertDowling):對持有大量美國金融機構股票和基金的中國銀行業的擔心。根據破產文件顯示,雷曼兄弟前30大無抵押債權人主要是亞洲金融機構,包括日本的Aozora銀行、中央三井信託、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實業銀行、信金中央金庫、國內金融機構中中國銀行再度被牽涉其中。據報道,雷曼對日本Aozora銀行欠款額達4.62億美元,對瑞穗實業銀行欠款額達3.82億美元,對花旗集團香港子公司欠款額約為2.75億美元,而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也曾主導給雷曼貸款5000萬美元。
「華爾街金融風暴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增長步伐已然放慢,」道林說,「美國此次的金融風暴只會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金融風暴引起美國股指暴跌,而中國政府曾在華爾街購入大量股票,中國的銀行、基金公司也曾買入大量美國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機引發的貸款困難還會直接影響中國的貿易出口。」 「其實中國現在宏觀經濟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國內經濟因素,還有一部分的確也是來自於美國,來自於外部所導致的。」郭田勇說,「我們講輸入型通貨膨脹,其實經濟衰退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輸入性,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它對各個國家的商品、投資等方面的需求量都會非常大,所以美國經濟一旦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導致全球或者許多主要國家的經濟出現下滑或者經濟出現衰退。」
3. 教訓深刻宜引以為戒:中國可以在美國本次危機中學得以下教訓:
(1). 寬松的貨幣政策易引發資產價格泡沫,給日後金融系統危機帶來潛在風險。
(2). 面對國際市場這碗「深水」, 中國的「走出去」政策須更為謹慎,對外投資需要有嚴格的風險評估和多元化的投資策略。
三、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緩解.
『貳』 每日早盤必讀:市場點評:大盤縮量整理,短期震盪依舊是加倉機會
重點推薦
又一則辟謠引深圳地產股大跌兩天蒸發1175億
8月全球13大TV代工廠出貨量達860.4萬台 同比增長6.1%
市場點評
市場點評:大盤縮量整理,短期震盪依舊是加倉機會。
宏觀視點:中國經濟有能力通過擴大內需等方式來對沖中美貿易戰影響。
原油:布拉特原因突破80美元,創2014年11月以來新高。
期貨情報
金屬能源:黃金268.55,漲0.32%;銅50540,漲0.72%;螺紋鋼 4062,跌0.68%;橡膠 12490,跌0.04%; PVC指數6745,跌0.30%;鄭醇3317,跌0.45%;滬鋁14640,漲0.14%;滬鎳105560,漲0.47%;鐵礦499.5,漲0.50%;焦炭2319.0,跌0.88%;焦煤1284.5,跌0.04%;原油552.0,漲0.56%;
農產品:豆油5854,漲0.97%;玉米1861,跌1.53%;棕櫚油4714,漲0.47%;棉花16045,漲0.09%;鄭麥2551,跌1.09%;白糖4977,漲0.63%;蘋果11846,跌3.30%;
匯率: 歐元/美元1.1766,漲0.16%;美元/人民幣6.8670,跌0.01%;美元/港元7.8092,跌0.04%。
一、新股提示
無.
二、重點推薦
1、又一則辟謠引深圳地產股大跌 兩天蒸發1175億
房地產板塊連續兩天受到打擊。周一,中秋節,A股休市,港股開市,房地產領跌港股;周二,A股開市,港股休市,房地產板塊再次領跌A股。數據顯示,周二A股地產板塊一日蒸發616.38億元,加上周一港股市值蒸發636億港元,兩日來,累計蒸發市值約1175億元。周一,關於預售制的澄清傳聞引發港股內房股大跌;周二,廣東醞釀取消預售制的消息繼續發酵,這一消息再次成為A股地產股大跌的誘因。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周二的房地產股價大跌中,深圳地區的房地產股跌幅明顯偏大,深振業、招商蛇口、萬科跌幅靠前。深圳辟謠直轄市傳聞,也居然成為大跌的重要原因。
點評:房地產股的大跌,一方面是因為市場並未真正轉強,既然是因為深圳成為直轄市傳聞導致的上漲,那麼傳聞被澄清很自然就會下跌;另一方面,在各種遏制房價上漲的措施作用下,樓市表現疲軟,也是房地產股始終表現疲弱的根本原因。
(投資顧問 蔡 勁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 S0260611090020)
2、8月全球13大TV代工廠出貨量達860.4萬台 同比增長6.1%
據中證網報道,群智咨詢25日發布的《全球電視代工廠商月度出貨分析報告》數據顯示,8月全球13大TV代工廠出貨量為860.4萬台,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8.1%。在海外旺季到來的拉動下,特別是隨著北美出貨旺季的到來,經歷上半年大幅增長後,代工市場7、8月需求得以持續成長。
點評:彩電股的股價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下跌,隨著出貨量的同比、環比均出現增長,股價有望出現反彈。
(投資顧問 蔡 勁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 S0260611090020)
三、市場點評
1、市場點評:大盤縮量整理,短期震盪依舊是加倉機會。
周二大盤小幅回調消化整固,上證指數收於2781點,下跌0.58%。創業板指數收於1405點,下跌0.38%。兩市成交2423億元,相比上周五大幅減少792億元。板塊表現上,僅農林牧漁、航空、石油、汽車、醫葯等板塊小幅收紅,大多數板塊收綠,房地產、銀行、證券、家電等權重下跌拖累指數。周二市場低開震盪小幅調整,消化上周五大幅上漲,兩市量能大幅萎縮,顯示持續追漲動力減弱,但殺跌動能也不大,這里可視為正常的短線回調。周末IPO減為1隻,富時指數即將納入A股,傳遞積極信息。同時中國發布中美貿易摩擦白皮書,美股大跌,也帶給市場一定壓力。有關可能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的消息,對房地產板塊構成壓力。綜合看,政策微調之下市場情緒開始好轉,但國慶長假將至,資金觀望情緒會逐步升溫,市場繼續大幅上漲可能性較小,然個股行情有望在猶豫中展開。操作上,選擇績優品種,利用短線回踩機會逢低加倉為主,金融、軍工、電力、消費白馬等回調依舊值得關注。
(投資顧問 曾紫磊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90015)
2、宏觀視點:中國經濟有能力通過擴大內需等方式來對沖中美貿易戰影響。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紐約會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負責人,就中美關系、中美經貿合作等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王毅指出,中方始終主張,中美之間的任何問題,都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坦誠的對話找到解決辦法。中國無意尋求貿易順差,也願意通過協商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但對話應當建立在平等和誠信的基礎上,不可能在威脅和壓力下進行。發改委稱,美國進一步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這會對中國經濟帶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但綜合來看,盡管影響不可避免,但風險總體可控,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通過擴大內需促進高質量發展來對沖影響。
投顧點評:面對特朗普政府強硬的貿易態度,中國政府並沒有妥協。盡管貿易戰不可避免會影響我國經濟,但是中國政府可以通過擴大內需等方式進行對沖。事實上,近期政府減稅、國務院發文力挺消費等措施表明,中國政府已經在努力擴大內需,貿易戰影響會逐漸被市場鈍化。而三季度,受美國年底再次提高關稅的政策影響,許多出口型企業三季度可能會加大出口份額,業績有可能超預期,此前投資者過度悲觀預期將被修正。
(投資顧問 曾紫磊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90015)
3、原油:布拉特原因突破80美元,創2014年11月以來新高。
近日,布倫特原油逼近81美元/桶,創2014年11月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WTI原油期貨持續上漲,逼近72美元/桶。
投顧點評:受歐佩克等主要產油國無意增產、美國對伊朗制裁壓力持續等因素影響,近期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美油、布油價格均創下近4年以來新高。9月27日,美聯儲大概率宣布年內第三次加息,屆時美元指數有望階段性回落,側面也將繼續助推油價上漲,投資者可以利用調整機會布局相關石油產業鏈個股。
(投資顧問 曾紫磊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90015)
『叄』 內控失敗的國有企業有哪個
近年來,國內企業的重大危機接二連三地發生,整體來看,突出有三類重大風險:一是多元化投資,二是金融工具投機,三是生產安全事故。撇開生產安全事故不說,前兩類風險具有明顯的兩大特點:一是風險發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動輒就會使企業「傷筋動骨」;二是同類事故在大型國有企業時有發生。鑒於此,我們稱此兩類風險為大型國有企業典型的高風險業務。下面我們通過案例對此兩類重大風險做深入分析。
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還是個新手,以投機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勢必會成為國際金融大鱷的「盤中餐」。當然,中國企業從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案(股指期貨投機虧損14億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虧案(銅期貨投機虧損26億美元)和1998年美國長資公司破產案(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俄羅斯國債和日本股指投機虧損43億美元),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單單中航油的損失,已經是國資委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其實早在1997年株洲冶煉廠就因為進行鋅期貨投機,造成虧損1億美元。然而,同樣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雖然我國政府多次強調國有企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僅限於套期保值,但是國有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機的行為屢有發生;核心原因還是投機心理和缺乏監管。因此,為降低國有企業金融工具投機風險,一定要加強金融工具投資的監管和相關業務操作的內部控制。
3.結合案例看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控制
2006年7月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非主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總投資規模不能超出企業財務承受能力,企業資產負債率要處於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國資委下發的《關於做好2007年度中央企業財務預算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央企要加強對外投資、收購兼並、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股票、委託理財、期貨(權)及衍生品等投資業務的風險評估和預算控制,及時跟蹤和評測高風險業務的風險水平。
從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資和金融工具投機確定為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是確切的。因為,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獲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資金更容易,獲得金融工具交易資格(尤其是境外期貨、期權)也更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此兩類業務風險的發生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為了防止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發生,企業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控制:
(1)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就是要不能因為強調利潤和規模增長,把業績提高依賴於高風險業務,而忽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高風險性。
(2)完善高風險業務控制制度,並加強監督檢查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涉及到高風險業務的管理制度比較少,因為這些業務涉及到決策,又多屬於新興業務。另外,國有企業普遍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從而也導致制度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喪失。主要的原因有企業領導人不重視內部控制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決策者的制衡機制
大型國有企業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較濃,法人治理沒有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還比較嚴重,管理層獨斷專行是導致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大型國有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戰略決策風險;一方面表現在戰略方向選擇的錯誤,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戰略風險認識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強國資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雖然十六大已經明確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要做到「管資產、管人、管事」,但是國資委對對國有企業的監管還比較落後。主要原因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監管的技術和手段還比較落後,比如還沒有建立一套可行的風險預警機制。
『肆』 如何評價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投資市場永遠都有意外發生,過去成功不代表將來風險降低,以下來看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成敗錄給我們的啟示。
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成立於1994 年2 月, 是一家主要從事定息債務工具套利活動的對沖基金,該基金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出色的對沖基金之一。LTCM 掌門人梅里韋瑟(JohnMeriwether),這位被譽為能「點石成金」的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聚集了一批華爾街上證券交易的精英入伙:199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默頓(Robert Merton)和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前財政部副部長及聯儲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ns),前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部主管羅森菲爾德(Rosenfeld),以至於有人稱之為「夢幻組合」。
1994 年到1998 年4 月間,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似乎能將這種天才變為驚人的利潤,為它的投資者賺取了巨額財富。從1994 年到1997,LTCM 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為28.5%、42.8%、40.8% 和17%。資本金也從12.5 億美元增加到48 億美元。LTCM 的投資手法較為特別,在深信「不同市場證券間不合理價差會回歸」的基礎上,積極倡導投資數學化,運用電腦建立數量模型分析金融工具價格,利用不同證券的市場價格差異進行短線操作,不太注重交易品種的後市方向。LTCM 將金融市場歷史交易資料、已有的市場理論、學術研究報告和市場信息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電腦數學自動投資模型。他們利用計算機處理大量歷史數據,通過連續而精密的計算得到兩個不同金融工具間的正常歷史價格差,然後結合市場信息分析它們之間的最新價格差。如果兩者出現偏差,並且該偏差正在放大,電腦立即建立起龐大的債券和衍生工具組合,大舉套利入市投資;市場經過一段時間調節後,放大的偏差會自動恢復到正常軌跡上,此時電腦指令平倉離場,以獲取偏差的差值。一言以蔽之,LTCM 就是「通過電腦精密計算,發現不正常的市場價格差,資金杠桿放大,入市圖利」的投資策略。此策略並不關心某一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是升還是降,而是賭在相關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是否向「常態」收斂上。
1998 年,金融危機降臨亞洲金融市場,LTCM 根據其模型認為:新興市場國家債券和美國政府債券之間利率相差過大,LTCM 預測新興市場國家債券利率將逐漸恢復穩定,二者之間差距會縮小。因此大量持有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券,同時拋空美國國債。然而,同年8 月,小概率事件發生了,由於國際石油價格下滑,俄羅斯國內經濟不斷惡化,俄政府宣布盧布貶值,投資者紛紛從新興市場退出,轉而持有美國國債、德國國債等風險小、質量高的債券品種。由於LTCM 做錯了方向,它到了破產的邊緣。從5 月俄羅斯金融風暴到9 月間,短短的150 多天,其資產凈值下降了90%,出現43 億美元的巨額虧損,資本金僅餘5 億美元。9 月23 日,美聯儲出面組織安排,以美林、J.P. 摩根為首的15 家國際性金融機構注資37.25 億美元購買了LTCM 90% 的股權,共同接管了LTCM,從而避免了它倒閉的厄運。
簡評:
曾經輝煌一時的LTCM 的遭遇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經驗教訓。對於衍生品投資者來說,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吸取呢?投資衍生品要注意控制風險,這一點對於投資者來說更為重要。1998 年初,LTCM 擁有40 多億美元的資本,但它通過借貸所持有的資產,包括債券、股票、外匯及期貨等,卻達到了1200 多億美元。正是由於過高的杠桿比率使得LTCM 在小概率事件面前損失慘重,幾近破產。
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雖然允許投資者運用較高的杠桿比率,這增大了盈利的機會,但同時也蘊含著較大的風險。因此,投資者在做股指期貨投資交易時不要過量操作。否則,一旦市場走勢與預期的相反,就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特別是歷史數據和規律並不能等同於未來。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基於歷史數據所總結出來的規律未必會一直適用。小概率事件的發生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導致以前的規律失靈。我們在交易過程中永遠要考慮到意外發生的可能性,謹慎面對市場新變化。
『伍』 327事件的評論
一、黑馬還是餓犬
空方的第二主力遼國發也曾被視為證券期貨界的一匹黑馬。1994年,遼國發舉牌愛使股份(相關,行情)。此次收購雖然並未成功,但作為第一次亮相,遼國發不僅賺了一大筆錢,也大大地出了一次風頭,從而嘗到了做莊的甜頭。於是,舉凡股票、債券、期貨、資金拆借市場,只要哪裡能弄到錢,哪裡有賺錢的機會,那裡就有遼國發的身影。從其飢不擇食的表現來看,它哪裡象一匹黑馬,簡直是餓犬。後來揭發出來的事實表明,遼國發董事長高嶺等人,採取私刻公章、偽造證書和票據等欺詐手段,在沈陽、武漢等地大肆進行非法融資和證券、債券、證券回購、股票期貨炒作等體外經營,負債98.66億元,資產合計82.62億元,資產與負債差額16.04億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994年5月,遼國發通過內地一家證券公司租用其在武漢、沈陽、天津三地證券交易中心的席位,許諾給予15~20%的豐厚回報。事後,遼國發就借該證券公司的名義拆借了10多億資金。例如,用武漢證券交易中心某分庫的所謂入庫通知單自行填寫了巨額資金的國債,然後就到處去抵押融資。僅此案牽連的金融機構、證券公司、證券交易中心就達數十家,涉及金額數百億元,虧損數十億元。1995年2月23日上午,遼國發把幾家關系戶的空倉(賣出合約)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過無錫國泰期貨經紀公司大量違規拋空,企圖壓低價格,達到減虧或盈利的目的。當打壓無效時,遼國發又率先空翻多,製造假象以擾亂市場秩序。事發之前,遼國發及其關系戶也存在聯手操作,超限持倉達120萬口的嚴重違規問題。
327事件後,上交所發現遼國發有800多個帳戶,但其提供的大批國債入庫通知單均是空單,此時急忙向遼國發追還拆借資金,並將其及關系戶的股票強行平倉,但這一切都已晚了。由於當時對證券市場和證券公司的監管是由人民銀行和證監會雙重領導,一些事情還未來得及處理,各地涉及機構出於自我保護便動用了當地的司法機構,引起了爭搶資金,爭封帳戶,爭奪管轄權的風潮。199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明確要求各地中止對涉及遼國發經濟糾紛的判決,由公安部門進一步偵查,並於1997年1月在武漢召開了涉及8個高級法院、5個中級法院的協調會,此案才得以了結。
二、諱莫如深的燈下黑
當聚光燈集中在327事件的空方主角萬國和上交所時,有意無意間卻忽略了另一個多方主角中經開,這一現象或許可以稱為燈下黑。
其實,中經開雖然有著財政部背景,然而,這非但不能作為其不犯錯誤的先決條件,而且,恰恰是瓜田李下的最大嫌疑所在。只要細細考察事件的全過程,就不難發現,信息的不對稱不僅是其屢屢得以「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先天優勢,而且也正是引起這場危機總爆發的導火線。
1995年2月23日,市場之所以敢於做多,是有先知先覺者提前得知財政部將把1992年3年期6月份交割的國債品種(即對應的期貨品種327)的年利率由原來的9.50%提高到12.24%。這雖然不能斷定是內幕交易,但難免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中經開大約於1994年4月15日入場作多。先是炒作313品種,至5月27日,該品種上漲了3.30元。期間財政部與中國證監會於5月20日發出通知,要求嚴厲查處國庫券賣空行為,迫使空方不得不大量回補國庫券現貨,而先知先覺的多方則於無形之中勝券在握。
1994年9月19至23日,多空雙方在314品種上再度開戰。由於雙方動輒數十萬口大筆吞吐,上交所於9月20日發出加強國債期貨交易風險管理的緊急通知,進而又作出不開新倉、雙方平倉的決定,此役多方未獲其利,而空方稍占上風。
327品種從1995年2月起,價格一直在147.8~148.3元區間波動,2月9日多方再度入場。多方做多的理由主要是對保值貼補率的預測,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判斷是具有預見性的。事實上,市場並未認真地計算價格價值比的走勢,而在很大程度上進行的是資金實力和消息的較量。在這里,中經開非但沒有迴避瓜田李下之嫌,反而聲名大振,成為著名的多方司令。2月23日多空短兵相接,多方基本控制著主動權,先以80萬口在前日的收盤價的基礎上提高到148.50元,接著又以120萬口攻到149.10元,再以100萬口改寫150元的記錄。盤中出現過200萬口的空方巨量封單,但瞬間便被多方收入囊中。這說明,違規操作的不僅是空方,多方也存在類似問題。但多方因有中經開,幸運便似乎總是與之相伴相隨。空方在最後8分鍾竟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多方的違規事實。
三、浮躁的國債期貨市場
正象萬國之走向滑鐵廬有其必然性一樣,國債期貨市場的此次出軌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國債期貨市場早在1992年就開始試運作了。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被稱為創新之舉的國債期貨市場即使不是上交所個別領導人的心血來潮,也竟然是先斬後奏的產物。1992年,時任上交所領導到美國轉了一圈回來,心裡癢癢的。他想趁證監會剛成立、還管不到期貨這一塊的時候,在專為股東設計的上交所增加一塊期貨業務。經過領導班子商量,就選擇了國債期貨。1992年底推出,首批19家國債期貨經紀商。1993年10月25日向社會投資者開放。沒想到,國債期貨和股票不同,這是一匹野騾子,一發起狂來拽都拽不住。
1992年發行的國庫券,發行一年後的二級市場價格只有80多元,低迷的市場無疑極其需要刺激。雖然如此,國債期貨市場興辦之初參與者並不多,市場規模不大,交投清淡。上交所一開始規定保證金定在2.5%,個人持倉不得超過3萬口,機構不得超過5萬口。但後來在執行過程中對持倉量的控制漸漸地就鬆了口,比如對萬國就允許開40萬口。
2月23日上午,上交所領導被告知有人一下子下單200萬口。「是誰?」「無錫國泰。」「馬上封掉。查查是怎麼回事。」據報,下單的是遼國發。問:收沒收保證金?答道:沒有。為什麼?無錫國泰的人說:「他是我老闆。」該領導心裡直叫苦。正好管金生求見,就問:你的倉位多大?管答道:有70萬口。不是允許你們開40萬口嗎?答:借金華信託的。實際上老管開了200萬口,他沒有說實話。「那就趕快平倉。」該領導似乎已感覺到要出事。可是,這時的管金生已經聽不進任何忠告了。他找上交所不是為平倉來的,他想要上交所幫他出個到目前為止沒有接到有關貼息的通知,還想通融一下頭寸。上交所當然不可能再答應什麼了。下午收市前半小時,上交所發現成交量不對,急令快查。待到查完,已經收市了。上交所緊急開會,爭來爭去也沒個統一的意見。該領導急了:「聽我的,撤單!」
當晚上交所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交易異常,經查是某會員公司為影響當日結算價而蓄意違規。故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無效。這部分成交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經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上交所還表示:對明日的國債期貨交易將採取相應措施。對違規的會員公司將在進一步查清有關情況後會同關部門嚴肅處理。
盡管如此,上交所還是理所當然地受到了諸多指責:
上交所為什麼沒有控制住持倉量?為什麼會出現200萬口甚至上千萬口的封單?
為什麼有的會員帳上沒有保證金也能成交?1056萬口需要52.8億元保證金,帳上真有這筆錢嗎?
為什麼對上下差價達到4元之多的振幅沒有預警控制?
為什麼不設漲跌停板制度?……
1995年9月15日,尉文淵被免去上交所總經理職務,並主動離開了證券界,自定期限三年。
『陸』 誰知道這只基金怎麼樣(159911 民企ETF) 詳細一點最好。我是新手,想買基金,給點評下 謝謝!
了解下金融市場,咨詢相關的有能力的人士,根據你自身的收入狀況,來確定投資方向,不可盲目投資。
目前金融投資的品種主要是股票、期貨、基金、企業債、國債等。
如果要求收益不高,風險相對比較小,建議投資企業債和債券型基金,企業債收益大概在貸款利息左右。
債券基金收益大概稍稍高於存款利息低於貸款利息。
貨幣基金是高於活期低於定期存款利息。
銀行理財產品,要分清是銀行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還是推銷理財產品,銀行本身很少開發理財產品,多數都是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的理財產品。而且你要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產品大概收益,哪些風險等。
開放基金收益因市場環境和買入時機、基金經理水平等,收益不能確定。建議咨詢相關的專業人士,而且最好非常懂市場的,要不然很有可能你碰到的是個只會營銷的不懂市場的就容易被他們忽悠了。
股票,就需要了解比較多的東西,學會分析公司基本面,公司發展前景,了解近期市場變化,了解政策。本人不大同意現在市場流行什麼技術指標,所有的股票上漲反映在公司價值上漲基礎上的,就算是概念,那麼那個概念也是能支持公司未來基本面可能發生重大改變的基礎上。本人建議還是要多練基本功,少投機取巧,經驗證明用技術炒股就是錯誤的。收益在於對行情的把握,低買高賣。
期貨,供需變化和成本是期貨產品上漲和下跌的主要原因,期貨是具有杠桿化產品,風險跟所選擇的產品波動性有關系,一般情況要求你對產品行情比較了解和對市場數據處理能力比較強才適合炒期貨。
我不直接肯定和否定你的提問,多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對你會有幫助。
『柒』 股票的內在價值如何評價,跟債券有什麼區別
盈利的數量、速度。各家公司差別會很大。
從常規意義上說,按照期貨、股票、基金、債券、存款次序,盈利水平、風險依次遞減,
『捌』 怎樣才能快速融資
融資,從狹義上講,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從廣義上講,融資也叫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到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對融資的解釋是:融資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採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採取的貨幣手段。
融資詳細解釋:一指企業運用各種方式向金融機構或金融中介機構籌集資金的一種業務活動;二指礦業權經營的實質是礦業權融資和礦業開發;三指貨幣資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間,直接或間接地進行資金融通的活動;四指貨幣資金的調劑融通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社會經濟實體之間進行餘缺調劑的有效途徑和手段;五廣義的融資是指資金在持有者之間流動以余補缺的一種經濟行為這是資金雙向互動的過程包括資金的融入(資金的來源)和融出(資金的運用)。狹義的融資只指資金的融入;六指資金在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的流動,這種流動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既包括資金的融入,也包括資金的融出。七指企業從有關渠道採用一定的方式取得經營所需的資金的活動。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1-0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玖』 如何評價「327」國債期貨事件
「327」是一個國債的產品,兌付辦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貼息。由於保值貼息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該產品在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投機價值,成為了當年最為熱門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發的327案.
就是狗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