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超哥的最新答案 記得給我分啊
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央行也就是發行貨幣的機構,具有貨幣發行權,政府債券都在老百姓手裡。所以,央行(用現金)購買(老百姓手裡的)政府債券=央行將其印發的貨幣流通到老百姓/市場中去。這就導致市場上貨幣流通量的增多=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因為考慮到這樣的後果,國家自然限制央行這樣做
而且銀行法也規定央行不得直接認購包銷政府債券,而是商業銀行進行認購和包銷,然後向市場發行。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時候,比如釋放流動性(增發貨幣)以刺激經濟,就會在市場上回購政府債券,這是間接行為。如果央行要回收流動性以緩解經濟過熱,就會將回購的債券賣出,貨幣就會回到央行。
政府債券是被商業銀行(如四大國有銀行)直接認購或包銷的,而不是央行。 《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第三十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提供貸款。而又允許央行進行公開市場的貨幣政策運用:在公開市場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外匯。兩者是如何理解的。因為這涉及到在政府赤字時,發行國債是否會使貨幣供應量擴張。
㈡ 為什麼說出售政府債券使市場利率上升
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導致這個債券的供給增加,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價格會下降。
同時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收回市面上流通的現金,導致現金的供給減少,那麼人民幣會升值,導致利率上升。
㈢ 為什麼出售政府債券是緊縮性財政政策但是增發國債是擴張性的啊
出售政府債券是央行買走了,資金是回籠到央行了,增發國債是資金流通到市場上了。所以前者是緊縮性的而後者是擴張性的。
政府債券(Government
Bonds)的發行主體是政府。政府債券本身有面額,投資者投資於政府債券可以取得利息,因此,政府債券具備了債券的一般特徵。政府債券是一國政府的債券,它的發行量一般都非常大,同時,由於政府債券的信用好,競爭力強,市場屬性好。
㈣ 中央銀行大量賣出政府債券,如何影響經濟運行 請詳細回答
央行賣出債券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將手中的現金支付給央行用於購買債券。超額准備金簡單的說就是商行手中的閑錢,閑錢都去買央行債券了那肯定就少了(央行給予超額准備金的利息是很低的)。同時對市場來說貨幣供應量相對減少,供不應求則價格也就是利息肯定要攀升。
㈤ 為什麼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會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進而引起通貨緊縮不是應該只是影響流通貨幣量嘛
央行賣出債券會將市場上的貨幣收回來 由於流通中貨幣量減少 人們的貨幣少了 自然會形成緊縮 流通中的貨幣量 是對通脹和緊縮有極大的影響的 追問: 那個題目說的是 貨幣供應量 不是流通量 這是我想不通的地方 回答: 你可以這樣理解 如果央行減少供應量 那麼是不是流通中的 貨幣 量就會減少? 是不是就存在這樣的一個規律 就是「 供應量減少 流 通量 就會減少 」 理解沒有?不理解就追問
㈥ 為什麼在公開市場出售政府債券是緊縮性貨幣政策
您的問題,規范來說應是,中央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進行正回購,即央行與金融機構簽訂協議,將央行自己所持有的國債按照面值賣出,在規定的一段時間後,再將這部分國債買回,央行按中標利率支付的利息,就是這段時間內資金的使用成本。
央行按規定的期限(一般為28天、91天等)實施正回購出售國債時,參與公開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要將其在央行准備金賬戶中的超額准備金劃轉給央行,用於購買這部分國債。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准備金賬戶中准備金是分兩部分的,一是按期核繳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而多於法定存款准備金數額的部分,就是超額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用於商業銀行同央行或其他商業銀行業務結算或往來。而法定存款准備金必須按一般存款賬戶存款余額核繳,不得動用。而正常情況下,該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肯定是不斷增長的。當下一期法定存款准備金按當期一般存款賬戶余額核繳時,由於先前該行與央行在公開市場業務時購買了央行出售的國債,超額准備金被佔用,甚至其在央行的准備金賬戶內的准備金余額有可能達不到法定存款准備金額度標准,只得大量上繳准備金,充實其在央行的准備金賬戶。
這樣一來,該商業銀行能用於貸款的頭寸就減少了,只得減少新增貸款的額度。也就是說,央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中的正回購,回籠了一定量的資金;又同時利用了存款准備金制度限制了商業銀行後期發放新增貸款的能力,減少了貨幣供應量。所以,是有時效性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這是因為,隨著正回購的到期,這部分資金又迴流到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准備金賬戶中,這時商業銀行在下一期可相應的減少准備金的上繳數量,適當增大新增貸款額度。
㈦ 為什麼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在公共市場買賣國債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這屬於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央行調控經濟有三個政策性工具:再貼現政策、存款准備金政策、公開市場操作。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目的為了調控貨幣供應量,拿買賣國債來說,當央行購買國債時,賣主要麼是商業銀行,要麼是社會公眾。如果賣主是商業銀行,那麼商業銀行手裡的錢就增加了;如果賣主是社會公眾,公眾又會把得到的資金存入銀行,商業銀行拿這些錢去放貸,經過存款創造機制,兩種方式都使得貨幣供應量成倍擴張。反過來說,如果中央銀行賣出國債,商業銀行和社會公眾的現金就少了,貨幣供應量就成倍減少。公開市場操作實際上就是改變貨幣供應量的「源」——基礎貨幣,來調節貨幣供應量。
㈧ 為什麼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政府債券,會增加貨幣供給
因為中央銀行從政府債券的持有人手中買入政府債券,貨幣就會從中央銀行流入市場,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就會增加,即增加了貨幣供給量。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范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為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認為具有貨幣性質。
(8)為什麼央行出售債券擴展閱讀:
貨幣供給的過程:
1、通貨供給
通常包括三個步驟:
(1)由一國貨幣當局下屬的印製部門(隸屬於中央銀行或隸屬於財政部)印刷和鑄造通貨;
(2)商業銀行因其業務經營活動而需要通貨進行支付時,便按規定程序通知中央銀行,由中央銀行運出通貨,並相應貸給商業銀行帳戶;
(3)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兌現方式對客戶進行支付,將通貨注入流通,供給到非銀行部門手中。
2、存款貨幣供給
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有多種類型,其中究竟哪些屬於存款貨幣,而應當歸入貨幣供應量之中尚無定論。但公認活期存款屬於存款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