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次級債券
各種證券的求償權優先順序為:一般債務 次級債務 優先股 普通股,求償權優先順序越高的證券,風險越低,期望收益也越低,反之亦然。機構往往基於自身情況,根據CAPM模型按一定比例配置資產,以均衡自身承擔的風險和獲取的收益。潘大要特別說明的是,次級債里的「次級」,與銀行貸款五級分類法(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里的「次級貸款」中的「次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次級債券里的「次級」僅指其求償權「次級」,並不代表其信用等級一定「次級」;而五級分類法里的「次級」則是與「可疑」、「損失」一並劃歸為不良貸款的范圍。
次級貸款 貸方在提供貸款前首先要對申請貸款者的信用度進行審查,只有符合要求的申請人才能得到貸款。但是許多沒有信用紀錄,或者信用紀錄不佳(如曾有違約或拖欠紀錄)的人同樣有借款的需求,次級抵押貸款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而出現的。所謂次級,是針對貸款利率而言,而不是次級人、低等人的意思。次級抵押貸款的利率要高於普通抵押貸款的利率,以此彌補貸款方所承擔的更大違約風險。
2. 次級抵押貸款的證券化流程
參與者與業務流程 如果想把抵押貸款弄明白,你必須了解參與者的身份、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的動機。了整個貸款過程的抵押貸款. 當消費者需要抵押貸款的時候,他們可以找抵押經紀商或者是抵押貸款公司/銀行。經紀商只能發起這筆貸款,然後由貸款公司以自己的名義和自有資金來閉合貸款。 要進行貸款證券化,貸款數量必須要上規模,因此,大部分和凱爾納同等規模的貸款公司要依賴更大型的貸款公司,而諸如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和Countrywide之類的公司則從貸款公司那裡購買貸款。在貸款證券化之前,這些公司依次從很多貸款公司那裡收集抵押貸款。因為我們的公司是直接將貸款賣給規模更大的貸款公司,因此,我更願意在這本書里將這些更大規模的貸款公司稱為投資人(投資機構)。 下一步的操作取決於貸款的種類。如果貸款屬於標准類貸款或優質貸款,那麼,這些貸款會被出售給房利美或房地美。這些政府贊助機構(後簡稱GSE)將這些貸款打包成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如果抵押貸款並不符合GSE的要求,那麼,貸款公司會通過投資機構將這些貸款打包成非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除了住房權益貸款① 之外,還有三類非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A級巨額貸款(Jumbo A)、Alt-A和次級貸款。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機構包括對沖基金、養老基金和外國投資者。這些證券化產品的銷售取決於穆迪、標准普爾等評級機構的評級。這些投資能否定期拿到收益,直至貸款到期?評級公司會對這類問題給出判斷意見。評級公司用字母(AAA到BB-)表示這些投資的風險等級,並以此對證券進行排名。
麻煩採納,謝謝!
3. 關於「次級債」
次級債危機是指銀行針對信用記錄較差的客戶發放的房貸。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客戶很難從銀行貸款。前幾年,美國樓市火熱的時候,很多按揭公司或銀行為擴張業務,介入次級房貸業務。一般發放次級房貸,銀行能收取更高的利率。 最近,由於美國樓市往下走、利率不斷升高,次級房貸借款人不能按時還款,次級房貸大比例的轉化為壞帳,就形成了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匯豐銀行為次級房貸提取壞帳准備超過100億美國,引起全行利潤下降。
其具體演變進程如下:
2007年3月13日 全美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瀕臨破產,
4月2日 新世紀金融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地產業低迷時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案。
6月 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旗下兩只基金,傳出因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出現虧損的消息。
7月10日 標普和穆迪兩家信用評級機構分別下調了612種和399種抵押貸款債券的信用等級。信貸危機使大量企業和基金被迫暫停發債。
8月7日 美國第十大貸款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申請破產保護。從去年11月到現在,全美共有約80多家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宣布停業,其中11家已經宣布破產。
8月9日 法國巴黎銀行宣布暫停旗下三隻涉足美國房貸業務的基金的交易。
8月9日-13日 為了防止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引發嚴重的金融市場動盪,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亞央行等向市場注入資金。
(中國證券報 黃繼匯)
4. 什麼是次級貸款債券
轉載
次級貸款的利弊: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次級」(Subprime)及「優惠級」(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根據信用的高低,放貸機構對借款人區別對待,從而形成了兩個層次的市場。信用低的人申請不到優惠貸款,只能在次級市場尋求貸款。兩個層次的市場服務對象均為貸款購房者,但次級市場的貸款利率通常比優惠級抵押貸款高2%~3%
次級抵押貸款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由於它給那些受到歧視或者不符合抵押貸款市場標準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務,所以在少數族裔高度集中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受歡迎。但由於次級貸款對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較優惠級貸款低,借款者信用記錄較差,因此次級房貸機構面臨的風險也自然地增大
對借款者個人而言,違約會使其再融資難度加大,喪失抵押品的贖回權,無法享有房價上漲的利益。而且,任何一個借款人的違約對借款者所居住地區也有不良影響。
次級按揭客戶的償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戶本身的還款能力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時候,銀行可以藉此獲得高額利息收入而不必擔心風險;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戶們的負擔將逐步加重。當這種負擔到了極限時,大量違約客戶出現,不再支付貸款,造成壞賬。此時,次級債危機就產生了。
5. 次貸危機中提到的放出貸款的機構將貸款打包,發行債券,即「次貸的債券」是什麼意思
就是把一泡狗屎用一個漂亮的盒子裝好,找一個有信譽的擔保人說裡面裝著金條,買給全世界的傻子.大發橫財.
6. 什麼是次貸債券
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簡稱「次級貸款」,有人簡化稱其為「次級貸」,也有人乾脆就叫它「次貸」,我們所說的「次貸危機」,實際上指的是次級抵押貸款的危機。與「次貸危機」相關的還有一個名詞叫「次級債」,美國的次級債是特指基於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而發行的債券,次級債的實質是次級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事實上,「次級貸」與「次級債」都屬於金融產品和工具范疇。而我們看到的從次級貸危機到次級債危機,又是一脈相承的,它們既相互關聯又相互作用,體現了金融產品的資金鏈條、信用及風險傳導的內在本質。
美國的抵押貸款分類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優質抵押貸款(PrimeLoan),二是「Alt-A」抵押貸款,三是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Loan)。他們的分類是按照對借款主體的信用條件的評級好壞來區分的。此外,在美國還有政府支持的抵押貸款和優質大額貸款等兩類抵押貸款。
7. 次級抵押債是什麼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在2001年經濟衰退發生後,美國住房市場在超低利率刺激下高度繁榮,為經濟復甦及其後來持續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但隨著美國住房市場大幅降溫,加上利率上升,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導致一些放貸機構遭受嚴重損失甚至破產。2008年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引發了投資者對美國整個金融市場健康狀況和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導致之後幾年股市出現劇烈震盪。
貸款等級:
共有六個:premierplus、premier、A-、B、C、C-。評級標准為申請者的按揭貸款償付記錄、破產記錄,以及債務收入比率。信用評分採用FICO指標。按揭成數(LTV)是指貸款與資產價值的比例。一般來說,貸款等級越高,FICO評分越高;按揭成數越低,表明貸款風險較小,相應定價越低,反之則越高。
8. 次貸、次債是什麼意思目前的次貸危機是怎麼回事
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概述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准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於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什麼是次按
次按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在房價不斷走高時,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即使貸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再貸款來填補缺口。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次級按揭貸款是國外住房按揭的一種類型,貸給沒多少收入或個人信用記錄較低的人。之所以貸款給這些人,是因為貸款機構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級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價高漲的時候,由於抵押品價值充足,貸款不會產生問題;但房價下跌時,抵押品價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臨著貸款違約、房子被銀行收回的處境,進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壞帳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閉案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加。
什麼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
次貸危機的源頭
2002以來利率先降後升,房地產市場卻先熱後冷,導致大批藍領階級陷入房貸陷阱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它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
但好景不常,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在2006年轉差,美圓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級房屋信貸的拖欠以及壞帳增加,次級房屋信貸產品的價格大跌,直接令到歐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機構都出現財政危機,甚至面臨破產,牽動全球信貸出現收縮。部分基金為了應付客戶大規模贖回潮,於是借日圓平倉,大舉投資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貨套現,即是所謂日圓利差交易拆倉,造成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環球股市大跌。[1]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承諾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當房利美和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時至今日,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它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房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近年來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都無法按期償還借款,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於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與房地產貸款有關債券的評估價格下跌。一旦抵押資產價值縮水,危機就會產生,而且會波及整個鏈條。
次貸危機事件時序
2007年上半年
2007年1月:
匯豐控股首次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並發出可能大幅增加撥備的警告。
2007年3月: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2]。
2007年4月2日:
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7月27日:
環球股市首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出現大跌市[3]。
2007年7月底至8月初:
全球股市因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危機而大幅波動,全部股票市場下跌。
2007年8月
2007年8月1日:
澳洲麥格理集團旗下兩只對沖基金,上月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逾50%;同日股市大跌。[4]
2007年8月2日:
法國巴黎銀行旗下對沖基金因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而虧損[5]
2007年8月4日:
中國銀行宣布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令市場知道不單只是匯豐出現問題,而是全球整個銀行業的問題[6]。
2007年8月6日:
全球股市第三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7]。
2007年8月6日至11日:
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拿大中央銀行等國先後為美國的次級房屋信貸上增加准備金額來注資,分別為1158億歐元、1兆日圓、49.5億澳元、590億美元以及31.5億加元[8]。
2007年8月10日:
全球股市第四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9]。
2007年8月15日:
全球股市第五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拆倉的消息影響而大跌市,拖累環球股市和貨幣,恆生指數一度急瀉超過700點,跌至兩個月以來的低位。[10]。
2007年8月16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在眾多利淡消息籠罩下,金融市場繼續出現恐慌性拋售。
全球股市第六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以及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的消息影響而出現連續第二日大跌市;環球股市全線受挫,其中韓國綜合股價指數下跌達8.8%;香港恆生指數在當日一度急瀉940點,跌至5個月以來的低位,令在7月的歷史最高點在一個月內跌了約3,000點,跌了約12%。
另外有基金業人士擔心,若基金贖回潮持續,會加劇金融市場的跌勢。[11]。
2007年8月17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金融市場再次出現恐慌性拋售。
亞洲股市全線下跌,其中恆生指數在中午一度急挫了1,285點,但收市前一小時內反彈約1,000點,收市時只跌285點。日經平均指數亦大跌874點,是七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12]
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在美國股票市場開市前宣布調降低貼現率0.5%至5.75%,消息一出令歐美股市戲劇性反彈。
2007年8月31日:
美國總統喬治布希首次就如何應對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提出方案及措施。[13]
曾經是美國最大次級房貸公司的Ameriquest Mortgage將批發及服務業務賣給了花旗集團,停止了貸款營業。[14]
2007年下半年
2007年9月13日:
英國第五大信貸銀行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因次級房屋信貸風暴而影響流動資金。當日很多戶口持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合共提走了10億英磅。英倫銀行向該銀行注入資金,成為50年來最大救市。到了9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戴理德宣布向Northern Rock提供百分百存款保證,危機才告平息。
瑞銀(UBS)10月1日發表報告稱,受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影響,銀行虧損額超過40億瑞士法郎(30.4億美元)[15] 。
2007年11月2日:
正當全球市場以為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全球股市出現了全體暴跌的情況,恆生指數又下跌了一千多點。
2007年12月12日:
多國央行連手協作緩解次級債危機 ,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的央行參與了這項行動,這是自9?11事件以來全球經濟合作的最大行動, 恆生指數一星期又下跌了1279多點。
2008年
1月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亞太區股市於美聯儲消息公布前大幅下挫, 其中恆生指數當天下跌2061點, 以點數計乃歷來最大跌幅, 匯豐控股股價等下跌超過一成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月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