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09年至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變化情況數據。謝謝
我比較有心統計過我國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債的口徑變化很大,我國在外機構沒有計算在內。
外匯數據09,10,11年分別是23991.52,28473.38,31811.48億美元,外債的比例在35%-40%
2. 中國大量持有美國國債的利處與弊處分點明確回答,有重賞。
利處:
1、持有大量美債,就意味著成為美國債主,如果我們大量拋售美債,就會迫使美元貶值,迫使美國經濟雪上加霜。所以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能從經濟上挾持美國(實際上影響力不是那麼大)
2、債券作為一種投資的工具,可以為我國帶來利息的收入。美債的利息較高,風險一般情況下較低。
3、購買美債,為我國歷年來財政結余找到了解決辦法。也就是把閑置的資金使用起來。
4、持有、購入美國債券,等於是在幫助美國度過眼下的經濟危機,而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我們中國都是一損俱損的。幫助美國,實際上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敝處:
美國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美債的風險逐漸升高。作為美國的頭號債主,我們收不回本金,拿不到利息的可能性很大。
大量持有美債,意味著我們把自己的經濟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
3. 中國90年代美國國債數
中國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1972年至1980年間,外匯儲備極少,1973年和1980年外匯儲備甚至為負值。一直到80年代,中國外匯儲備開始增加,增加幅度並不明顯。這個階段,外匯儲備主要依靠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但多數年份還處於對外貿易逆差。相應的,因為缺少外匯,所以從1972年始的長達13年間,中國都沒有購買過美國國債。直到1985年,中國才開始嘗試性購買美國國債,但多以短期持有為主,迅速交易,購買量也很小。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首次明確統計,發生在1994年。當時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尚不到160億美元。2000年時該值為600億美元。
4. 中國持有美債歷年的具體數據的網頁,中英文都可,英文搜索方法具體點,偶英文不好
國家外匯管理局
美國財政部網站
彭博網站www.bloomberg.com
5. 看了你的「中國大量持有美國國債的原因」一文,雖似懂非懂,卻覺得做此文者甚是懂得金融知識。
其實我也覺得漲物價不漲工價 面對現在的物價漲幅~ 怎麼能讓人忍受,````
國債其實是個人 也就是你出口到美國的貨物換成美元 然後到中國換成人民幣生產 再出口 再調換 而美國是中國主要出口國之一 所以自然的 美元外匯儲備也就多了!(只要你參加國際貿易 國際貨幣制度規定 都以美元結算) 你也可以用美元換取別的國家貨幣 (但這要考慮到很多方面的問題 例如他國貨幣是否比美元更加安全 更加具流通性呢?答案是 美元更具優勢.
持有美元外匯 也不是說一定虧他可以用來做投資 可以把它當做流通性資金管理 國際市場規定 美元結算的么````
其實持有美元根持有人民幣的價值觀是一樣的 無非是貨幣互掉而已
物價上漲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這是我摘抄他人的)
物價的上漲是因為中國的發展速度太快 簡單的說 就是各個公司為了再投資所以都從銀行貸款 使得銀行的貸款利率上漲 因此公司的成本有所提高 所以產品價格提高 這就是我們所看見的物價上漲(主要是輕工業產品和農業品)為此 國家今年一再提高銀行准備金利率(准備金就是銀行必須留一定錢在銀行里 而准備金所佔銀行錢款的比例要由國家來定) 這樣就有很多錢不能發放市場 同時 國家又提高存款利率 以此吸引在市場流通的貨幣存到銀行里 通過這兩個方法較為有效地控制了在市場中流通的貨幣總量 避免通貨膨脹
經濟的發展需要能源 而石油價格上漲使得能源供應緊張 同時以石油工業也因為石油價格上漲 而提高石油商品的價格 所以工業品的價格也有所提高 但我國的物價上漲主要是因為經濟增長過快所致 因此國家一再提高銀行准備金率 提高銀行存款利率來控制經濟的發展速度 同時國家又發布公告 法令控制食品 和其他商品的價格 尤其是煤炭的價格 以控制物價 和電價
人民工資 我想 國家應該會解決得 耐心加努力吧 只能這樣了
希望採納
6. 關於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問題
相比於減持本身,中國需要尋找「治本」之策來破解美元貶值難題 ——
新華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 王宇 姜銳)美國財政部網站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7635億美元,低於3月底的7679億美元,這意味著4月份中國減持了約44億美元美國國債。
這是中國一年多來首次減持美國國債。分析人士認為,減持本身體現了在美元貶值背景下,政府或機構對持有巨額美國國債的復雜心理。相比於減持本身,中國需要尋找「治本」之策來破解美元貶值難題。
「減持不一定是官方行為,也有可能是機構在減持。與目前的7000多億美國國債相比,40多億美元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金融專家譚雅玲說。
「因為減持的數量很小,所以目前還不能判斷它是否成為一種趨勢,但可以肯定的是,減持行為體現了政府或機構對持有美國國債的謹慎心理。因為隨著美元的貶值,持有巨額美國國債無疑是有很大風險的。」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說。
據介紹,美國政府債券是以美國政府信用和政府收入作為擔保的,信用等級相對較高。歷史上,鄰國日本曾在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後,通過購買大量美國國債一度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不過,作為美國國債最大債券國的日本,近年來開始逐步減持。
到2008年9月,根據美國財政部網站披露的數據,當時日本持有美國國債量為5700多億美元,而當時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達到5850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債主。
然而,在美國政府陷入長期債務危機的情況下,美國通過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大肆購買美國國債和其他債券,變相印發美元,使得當前美國國債的信用受到來自市場的極大質疑。受其影響,近一個月來,美元指數一度暴跌超過10%,投資者對美元和美元資產的信心正受到嚴重沖擊。
在經濟衰退時期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債主,意味著可能要承擔一定的額外風險。美元如果大幅貶值,中國的1.9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否面臨縮水困境,這已成為市場無法躲避的話題。針對這一狀況,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更是尖銳地總結說,中國正在陷入美元陷阱。
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博士鄭聯盛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當中國持有7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時,可以買7000億個漢堡包,但是此後如果美國發生了嚴重的通脹,漢堡包變成2美元一個,暫不考慮浮盈或浮虧,那麼中國只能買到3500億個漢堡包了。
其實,面臨同樣困境的不僅是中國。為了擺脫美國國債價值縮水的厄運,尋找途徑來降低對美元依賴,成為16日在俄羅斯召開的首屆金磚四國峰會的重要議題。而中國也並非是唯一減持美國國債的國家,包括日本、俄羅斯、巴西等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均在4月份減持了一定的美國國債。
可見,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正成為一些國家的戰略選擇。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目前的尷尬之處在於,除了美國國債,是否還會有更好的投資機會。「現在全球都在討論、質疑美元和美元資產的價值,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各種資產在市場中的表現,來選擇適合我國的外匯投資組合。但綜合目前情況開看,美國國債仍然是一種較好的投資渠道。」譚雅玲說。
國家相關部門負責人日前也指出,對美國國債進行投資是中國外匯儲備投資運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張斌認為,減持是否會成為趨勢還要看今後幾個月的情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繼續減持,其規模也不會很大。因為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債主,如果中國的減持動作過大,無疑將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劇烈影響。
雖然無法判斷減持行為是否會成為趨勢,不過,相比於減持行為本身,中國需要尋找「治本」之策來破解美元貶值難題。專家指出,減持也好,投資其他產品也罷,其實都只是擺脫美元貶值困境的「治標」手段,真正的化解之道,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的內外部失衡。
中國銀行研究員王元龍認為,因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並積累出巨額的外匯儲備,以及由此產生了「被美元綁架」的問題,都是中國經濟的內外部失衡的表現。在這一系列復雜關系中,實施人民幣國際化或可成為破題之舉。
他認為,通過人民幣的國際化,可以減少中國對美元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中的美元比例,並進一步緩解經濟的外部失衡壓力。
7.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認為,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與進入中國的國際資本獲得的高額回報相比,中國運用外匯儲備投資取得的收益顯得頗低。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對此,央行解決方案是,加緊研究建立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滿足企業和個人合理的用匯要求,降低國內資金凈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所獲回報的高低。投資美國國債雖犧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夠規避風險。由於我國國內金融體系處理風險的能力較低,這里存在一個風險和收益相交換的問題。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且與歐元區和日元區相比,美元區經濟仍處於強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購買美國債就不難理解了。
買與不買陷入兩難
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假如繼續買入美元國債,從經濟角度上看,將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為美國國債回報低,只較日債稍好;但如果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沽出的話,美元就會再進一步貶值,中國同樣損失慘重,即所謂「買又慘,不買又慘」!
由於中國購入了大量美債,假如美元貶值的話,持有國債在賬面上已輸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債匯價格定會再進一步下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假如人民幣升值10%,中國政府就會承受500億美元的賬面資本損失,如果美國利率再上升2%,中國就再損失三百億到五百億美元,結果總共損失八百億到1000億美元,當然以上還沒有計算美元匯價下跌而帶來的出口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可做出的選擇非常少。
不穩定的平衡
所以現在的情況下,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雖然美國人每天仍能吃喝玩樂,但這樣的平衡是令人擔心的。美國的經常赤字不斷膨脹,2005年經常賬目赤字,已創紀錄升至8000億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國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億元,才能填補這個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的奇妙:中日拿上數千億的真金白銀,不斷購買美元資產來資助美國利率,然後美國人將已超買的資產拿來再抵押,來買中國及日本生產的電器。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給一個債仔,由於借出去的錢實在太多了,於是自己每天要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拿給債仔享用,並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樂,不要有些微傷風感冒,否則便會同歸於盡!因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這個債仔的話,美國政府將在極短時間內破產,帶來的災害將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為嚴重。
8.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歷年數據(最近的,最好來自美國的財政部)
在流量方面,2010年我國對境外證券投資345億美元(其中債券199億美元),凈流出76億美元(其中債券凈流入8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境外證券投資68億美元(其中債券36億美元),凈流出28億美元(其中債券凈流出27億美元)。在存量方面,自從2004年最初開始編制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以來,中國民間投資者的境外證券投資資產總體上處於增長態勢,盡管2008、2009年因金融危機陡然升級而有所減少,2010年便重拾升勢:2004—2010年間每年年末分別為920億美元、1167億美元、2652億美元、2846億美元、2525億美元、2428億美元、257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末為263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64億美元。其中,債務證券歷年末分別為920億美元、1167億美元、2637億美元、2650億美元、2311億美元、1882億美元、194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末上升到2003億美元,增長62億美元,佔了今年一季度中國民間境外證券資產增量的絕大部分。由於歐元區各國無法形成統一意志,更缺乏強大的共同財政,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比美債危機更為深重,日本又遭受地震和核危機重創,一部分民間投資者很可能減持了日歐資產,而增持相對不那麼爛的美元資產。
9. 中國和日本歷年持有的美國國債分別是多少
中國:
2008.2 持有 0.478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8.9 持有 0.585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8.11 持有 0.714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8.12 持有 0.728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9.1 持有 0.740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日本:
2008.12 持有 0.5783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2009.1 持有 0.5871 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美國在 2009.1 國債總額大約 12.333 萬億美元,目前中國持有大約 6% 的美國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