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證券交易所買國債,那麼肯定在某個證券公司開有資金帳戶。國債到期後資金後會自動到帳你這個資金帳戶,然後通過銀證轉帳轉到銀行里就可以取了
Ⅱ 急!!!94年到期國債如何兌付
2000年以前到期的國債基本已全部統一兌換完畢,你只能到所在地的財政局國債中心或者人民銀行去咨詢,如果金額不大可以考慮到集郵錢幣市場去賣掉,因為逾期財政部也不支付利息.
Ⅲ 國債到期之後,是不是在全國任何銀行都可以兌現
並不是。
分以下兩種情況:
1.憑證式國債的購買
憑證式國債兌付由原售出機構網點辦理。收款憑證只能在同一分行范圍內兌付或提前支取,而卡內國債可在任一網點提前支取。
2.儲蓄國債
儲蓄國債(電子式)兌付資金由原售出機構直接支付至投資者資金清算賬戶。你可以通過銀行資金賬戶提取資金,銀行賬戶的儲蓄卡通常是全國通存通取的。
(3)國債到期後在哪裡兌付擴展閱讀:
國債主要特點:
國債是債的一種特殊形式,同一般債權債務關系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從法律關系主體來看:
國債的債權人既可以是國內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而債務人一般只能是國家。
從法律關系的性質來看:
國債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較多地體現了國家單方面的意志,盡管與其他財政法律關系相比,國債法律關系屬平等型法律關系,但與一般債權債務關系相比,則其體現出一定的隸屬性,這在國家內債法律關系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從法律關系實現來看:
國債屬信用等級最高、安全性最好的債權債務關系。
從債務人角度來看:
國債具有自願性、有償性、靈活性等特點。
從債權人角度:
國債具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等特點。
Ⅳ 在工行辦理儲蓄國債到期兌付和提前兌取的流程是怎樣的
電子式儲蓄國債兌付方法如下:
提前兌付:發行期內不可以提前兌付。發行期後,請您於每日8:30-16:30,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和購買債券的儲蓄卡,到營業網點辦理全部或部分提前兌付。提前兌付需支付手續費,且遇債券到期前若干日(一般為7個工作日)會暫停辦理。
到期兌付:工行會在到期日自動將利息、本金轉入您的賬戶內,無需您辦理其他手續。
(作答時間:2020年5月7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Ⅳ 到哪裡兌換國債
1986年和1990年的國債已經到期了,可以拿到以前主要銷售國債的機構去兌換,例如銀行。 除了票面上印刷額度的本金外,就幾角或者1元的利息。
因為財政部規定,各類到期國債利息均按單利計算,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國債兌付由原售出機構網點辦理,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實物國債,2009年可繼續到當地常年兌付網點辦理兌付,各地常年兌付網點地址請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行國庫部門查詢;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特種國債兌付由當地財政部門辦理。
如果數量不多,最好繼續收藏,或者拿到錢幣集郵市場去賣,可能賣的價格比得的利息還要高,同時你自己去詢問那家銀行可以兌換也比較麻煩。具體價格還是要依據你的國庫券的品相、以及市場稀缺程度,所以不好估價。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Ⅵ 工行到期兌付儲蓄國債(電子式)方法
我行會在儲蓄國債(電子式)到期日將利息或本金自動存入您的交易賬戶,您無需辦理其他手續。
Ⅶ 我的中國銀行儲蓄國債電子式國債到期了,怎麼賣出
儲蓄國債(電子式)到期後,您無須到中行辦理兌付手續,中行將由系統自動在到期日前一工作日晚上將本金和利息自動存入投資人資金賬戶(如到期日遇節假日,則提前到節假日前一個工作日),確保您在到期日當日早上即可使用兌付後的資金。同樣,定期付息(按年付息或按半年付息)的國債在付息時,也將在付息日前一工作日將利息存入投資人資金賬戶。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Ⅷ 在工行購買的儲蓄國債到期後是否需要到網點進行兌付
在工商銀行購買的儲蓄國債到期後,工商銀行會於付息日和到期日將利息或本金自動存入投資人指定的資金賬戶,無需投資人上門辦理。
儲蓄國債(Savings Bonds) 也稱電子式國債,是政府(財政部)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以吸收個人儲蓄資金為目的,滿足長期儲蓄性投資需求的不可流通記名國債品種。電子儲蓄國債就是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的儲蓄國債品種。與傳統的儲蓄國債相比較,電子儲蓄國債的品種更豐富,購買更便捷,利率也更靈活。由於其不可交易性,決定了任何時候都不會有資本利得。這一點與現有的憑證式國債 相同,主要是鼓勵投資者持有到期。
Ⅸ 如何在工行兌付國債
請您登錄手機銀行,選擇「最愛-投資理財-櫃台債」功能,點擊「我的持倉」欄目,賣出(兌付)國債。
溫馨提示:
1.手機銀行僅支持賣出櫃台記賬式債券;
2.櫃台記賬式債券、儲蓄國債(電子式)到期時,在兌付日(或到期日)會將結算金額自動劃入資金賬戶;
3.提前兌付儲蓄國債(電子式)、憑證式國債支取請通過營業網點辦理。
(作答時間:2020年5月25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