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債券市場如何監管
我國債券市場高度分散的監管體制,在世界各國是絕無僅有的。監管體制的分散化,導致我國債券市場監管政出多門,債券市場發展缺乏有效監管和統一規劃,債券二級市場呈現市場分割局面,不利於全國統一互聯債券市場的建立,影響了資本市場有機整體的形成和發展。
債券市場監管,我感覺應該建立更有效的監控機制,在適當時機推出跨部門的合作平台進行聯合監控,及時、准確掌握境內外「熱錢」和銀行、保險等資金進出股市的情況。這既有利於維護我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也有助於打擊跨國境洗錢行為和配合推動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㈡ 國際上金融監管體制模式主要有哪些及優缺點
主要有三種類型:統一監管模式、分業監管模式以及雙峰監管模式。採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國家主要就有我國和法國;而同樣是在分業經營的同時採取統一監管的有韓國;美國採用的則是綜合經營分業監管;著名的金融帝國—英國採用的是統一監管的體制,採用同等模式的還有諸如日本、新加坡等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各種監管體制的融合趨勢日益增強。
統一監管模式指由一個機構統一負責至少對銀行、證券、保險三大主要金融領域的審慎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統一監管主要是為了適應金融業務綜合化的發展趨勢而產生,也是全球金融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其利在於利於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系數進行把握和控制,有利於規模效益,同時能夠降低監管時不統一所產生的摩擦成本,減少了監管真空和重疊,對於在混業經營日益明顯的當今,能夠對整個金融集團進行風險評估,並作出有效的監管。不足之處則在於如果沒有對監管目標進行清晰的界定,其監管效果反而會比分業監管更加低下,不能達到與其的一致性和監管效率;與此同時,集權統一的監管機制容易造成官僚主義,並進而產生道德風險。
分業監管模式指在機構監管的基礎上,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金融領域分別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負責對領域內金融活動進行全面監管。其利在於有明確的監管分工,能夠避免單一金融領域的風險而產生連鎖的金融危機;各監管機構能夠集中部門經歷對領域內的市場活動進行監控,專業性強。但是,隨著金融業的迅猛發展,其不足之處也日益凸顯,監管交叉重疊;金融法律不統一,沖突嚴重,影響權威;監管效率由於協調機制的不完善而日益低下;監管的分散容易產生「真空」地帶,金融高危性增加;主要是在混業經營趨勢的當今,難以對金融集團的集體風險進行把握。我國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代表國家。有些國家在回歸綜合經營後,依然實行分業監管。
雙峰監管模式,指在功能監管的基礎上,根據金融監管的兩大主要職能,即審慎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進行監管,由此而產生兩類監管機構,分別進行負責,這種監管模式的典型國家為澳大利亞。此種監管模式的利處在於能夠較好的分別對金融機構的兩個階段的行為進行有效監控,能夠保證在各自的監管領域內的監管目標一致,同時也避免了不同機構的存在同領域監管但是因為部門因素、體系因素而產生的監管交叉、真空。降低了監管機構之間的摩擦成本與協調難度;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制衡機制,避免道德風險的產生。但是同樣也存在其天生不足的弊端,就是容易在兩塊監管領域之間產生「灰色區域」,沒有能夠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特色而進行監控。
㈢ 什麼是債券市場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金融市場)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可以為全社會的投資者和籌資者提供低風險的投融資工具;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是社會經濟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準,因此債券市場也是傳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可以說,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構成了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基礎。債券流通市場可進一步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證券交易所是專門進行證券買賣的場所,如中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㈣ 中國債券市場的內容簡介
《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從發展與演變、市場結構、市場運行機制、亟待解決的問題等四個方面,對中國債券市場30年的改革和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第一篇發展與演變,較為全面介紹了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程,揭示了市場的發展特徵;第二篇市場結構,深入分析了當前中國債券市場的組織結構、參與者結構、產品結構、工具結構和監管體制;第三篇市場運行機制,詳細介紹了中國債券市場的債券發行審批機制、市場監督機制、定價機制、登記託管機制、交易機制和清算結算機制的情況;第四篇亟待解決的問題,對當前發展債券市場迫切需要解決的破產償債機制問題、託管清算和結算制度問題以及市場監管體制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作為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不只是簡單介紹我國債券市場發展歷程和運行狀況,而是致力於對我國債券市場改革和發展過程的思考和分析,以及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問題的研究和探討。此外,在研究我國債券市場的同時,《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分專題介紹了國外債券市場的一些情況,包括場外債券市場結構和監管模式、國際債券市場的登記託管結算體系等,以便讀者進行國際比較,並為進一步發展我國債券市場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㈤ 什麼是中國債券市場
《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從發展與演變、市場結構、市場運行機制、亟待解決的問題等四個方面,對中國債券市場30年的改革和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第一篇發展與演變,較為全面介紹了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程,揭示了市場的發展特徵;第二篇市場結構,深入分析了當前中國債券市場的組織結構、參與者結構、產品結構、工具結構和監管體制;第三篇市場運行機制,詳細介紹了中國債券市場的債券發行審批機制、市場監督機制、定價機制、登記託管機制、交易機制和清算結算機制的情況;第四篇亟待解決的問題,對當前發展債券市場迫切需要解決的破產償債機制問題、託管清算和結算制度問題以及市場監管體制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作為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不只是簡單介紹我國債券市場發展歷程和運行狀況,而是致力於對我國債券市場改革和發展過程的思考和分析,以及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問題的研究和探討。此外,在研究我國債券市場的同時,《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分專題介紹了國外債券市場的一些情況,包括場外債券市場結構和監管模式、國際債券市場的登記託管結算體系等,以便讀者進行國際比較,並為進一步發展我國債券市場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㈥ 國際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監管--基於中美的比較研究。漢譯英
International finance derive from the implement law oversees- - Sino-US-based comparison go i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