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炒股書籍到底有用嗎
很多人讀了幾十本書籍,潛心研究了一番後,躊躇滿志殺回股市。試一下這本書的方法,好像不太靈;又試一下那本書中的招式,也不好使。讀了很多書但就是不賺錢。使用了各種各樣的炒股軟體及公式,很遺憾還是沒法賺錢。
雖然看了這么多的書,但交易計劃卻從來沒有認真做過,買賣總是靠自己的感覺,本來應該止損的,總是幻想明天會上來一點吧。
炒股不過是一種概率事件,要想獲勝,唯一的途徑就是減少虧損,在錯誤操作時快速認賠,在正確的時候讓利潤奔跑。
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嚴格的執行,只要方向正確,路再長,也會到達勝利的終點。
❷ 看書炒股有沒有用嗎
經常可以聽到讀書無用論,也總有人在質疑:「為什麼讀了這么多書,我的股票市值就是不見增長呢?」不用奇怪,這是很正常的事,請聽我慢慢道來。
2000年時,那時市面最流行的是《短線是X》《炒股就這XX》之類,書中充斥著如何在最低點買入,最高點賣出之類的「神話」故事。不過那些神話對我來講,真是很難。2002年初,我開始接觸赫赫有名的大師著作,心想:只要咱們好好學習,還怕賺不了嗎?於是買回了幾乎所有的國外股票書籍,讀了幾十本,潛心研究了一番後,我躊躇滿志又殺回股市。可試一下這本書的方法,好像不太靈;又試一下那本書中的招式,也不好使。我陷入了讀了很多書但就是不賺錢的怪圈。然後,2004年就開始流行什麼公式、軟體等等,盡管我使用了各種各樣的炒股軟體及公式,很遺憾還是沒法賺錢;接下來的2005年又是各種機構投資報告大行其道,試來試去,還是沒有太大的收獲。
不對啊,我告訴自己,各種方法都試過了還是不行,肯定有問題,於是我開始反思。開始回想我曾經成功操作過的股票經歷,再對比一下失敗交易的區別,有了些感觸,但還是很朦朧。想不通怎麼辦?還是要去讀書。又拿出當年的《炒股的智慧》復印本,從第一頁開始讀,看到2002年寫在書邊空白處大段大段的感想,不禁感慨萬千:當初這些感想寫得挺好的,原來我也挺懂的啊,但為什麼後來就沒有認真執行呢?再一次看到書中如下的話:「知道什麼該做並不難,難在怎麼在實踐中做好它。」時,我豁然開朗,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幻,最重要的是「自律」同「計劃」。當年看了這么多的書,但交易計劃卻從來沒有認真做過,買賣總是靠自己的感覺,本來應該止損的,總是幻想明天會上來一點吧,至於資金管理之類更是從不考慮.現在想想,股市在那一段期間直下1000點,俺的股票市值還能夠基本上保持穩定(就這一點還是得益於「減少操作,迴避大勢風險」的股訓),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萬幸啊。
於是,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閱讀,反復又看了很多書籍,反思過去五年走過的路,現在我才算真正明白:
1、所有關於啟動前抓到黑馬的書籍、消息、傳真、公式、軟體之類絕對是忽悠你。
2、炒股不過是一種概率事件,要想獲勝,唯一的途徑就是減少失敗操作的比重,請注意是比重不是次數。
3、操作之前你做了計劃嗎?這同你這次操作成功與否息息相關。
4、止損操作沒有拖泥帶水吧?如果你還是存在明天會漲回來一點之類不切實際的幻想的話,說實話,你真的很危險。
5、在咱們的股市不能夠做單純的基本派,也不能夠做純粹的技術派,應該是兩者的結合。
6、各種各樣的優秀證券書籍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你一定要真正理解,並且融會貫通到你的操作中去,並且真正在實踐中認真執行!
7、「書上得來終覺淺」,很多很多的東西,你看書時好像挺懂的,涉及到你的金錢時你就完全忘光了,只有在市場多次狠狠用事實教訓過你之後,你才會深刻理解並體會到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能那樣做。
8、炒股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地學習和實踐。更重要的是戰勝你自己的各種貪婪與恐懼。
如果你問我難道就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嗎?其實是有的,很簡單,不過如下四句話:
1.順勢操作;2.迅速認賠;3.放任利潤坐大;4.管理風險。
只要你嚴格做到上面的四點,相信你已經成功邁入了專業炒手的行列。如果你不屑一顧地認為,這么簡單,很容易啊。我以我的切身體會提醒你,真的很難。
現在我讀書,都是為了向這四點靠攏,看看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或方法。所謂的交易系統其實就是一種思維定式,如果不遵從,你一定會感覺不舒服。現在的我也只能做到遠離一時沖動與無計劃的操作,基本上做到實際操作與計劃的相互印證,但臨界點的選取與個股的選擇上還存在許多問題,相信後續可能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難題,不過我不擔心,更不著急,因為只要方向正確,路再長,也會到達勝利的終點。
有時候關於港股/投資/A股的知識或者入門常識,易闊每日財經的投資者學堂有非常詳細的解釋
❸ 炒股不用看書有道理嗎
看書炒股有沒有用
經常可以聽到讀書無用論,也總有人在質疑:「為什麼讀了這么多書,我的股票市值就是不見增長呢?」
不用奇怪,這是很正常的事,請聽我慢慢道來。
2000年時,那時市面最流行的是《短線是X》《炒股就這XX》之類,書中充斥著如何在最低點買入,最高點賣出之類的「神話」故事。不過那些神話對我來講,真是很難。2002年初,我開始接觸赫赫有名的大師著作,心想:只要咱們好好學習,還怕賺不了嗎?
於是買回了幾乎所有的國外股票書籍,讀了幾十本,潛心研究了一番後,我躊躇滿志又殺回股市。可試一下這本書的方法,好像不太靈;又試一下那本書中的招式,也不好使。我陷入了讀了很多書但就是不賺錢的怪圈。然後,2004年就開始流行什麼公式、軟體等等,盡管我使用了各種各樣的炒股軟體及公式,很遺憾還是沒法賺錢;接下來的2005年又是各種機構投資報告大行其道,試來試去,還是沒有太大的收獲。
不對啊,我告訴自己,各種方法都試過了還是不行,肯定有問題,於是我開始反思。開始回想我曾經成功操作過的股票經歷,再對比一下失敗交易的區別,有了些感觸,但還是很朦朧。想不通怎麼辦?還是要去讀書。又拿出當年的《炒股的智慧》復印本,從第一頁開始讀,看到2002年寫在書邊空白處大段大段的感想,不禁感慨萬千:當初這些感想寫得挺好的,原來我也挺懂的啊,但為什麼後來就沒有認真執行呢?再一次看到書中如下的話:「知道什麼該做並不難,難在怎麼在實踐中做好它。」時,我豁然開朗,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幻,最重要的是「自律」同「計劃」。當年看了這么多的書,但交易計劃卻從來沒有認真做過,買賣總是靠自己的感覺,本來應該止損的,總是幻想明天會上來一點吧,至於資金管理之類更是從不考慮.現在想想,股市在那一段期間直下1000點,俺的股票市值還能夠基本上保持穩定(就這一點還是得益於「減少操作,迴避大勢風險」的股訓),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萬幸啊。
於是,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閱讀,反復又看了很多書籍,反思過去五年走過的路,現在我才算真正明白:
1、所有關於啟動前抓到黑馬的書籍、消息、傳真、公式、軟體之類絕對是忽悠你。
2、炒股不過是一種概率事件,要想獲勝,唯一的途徑就是減少失敗操作的比重,請注意是比重不是次數。
3、操作之前你做了計劃嗎?這同你這次操作成功與否息息相關。
4、止損操作沒有拖泥帶水吧?如果你還是存在明天會漲回來一點之類不切實際的幻想的話,說實話,你真的很危險。
5、在咱們的股市不能夠做單純的基本派,也不能夠做純粹的技術派,應該是兩者的結合。
6、各種各樣的優秀證券書籍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你一定要真正理解,並且融會貫通到你的操作中去,並且真正在實踐中認真執行!
7、「書上得來終覺淺」,很多很多的東西,你看書時好像挺懂的,涉及到你的金錢時你就完全忘光了,只有在市場多次狠狠用事實教訓過你之後,你才會深刻理解並體會到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能那樣做。
8、炒股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地學習和實踐。更重要的是戰勝你自己的各種貪婪與恐懼。
如果你問我難道就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嗎?其實是有的,很簡單,不過如下四句話:
1.順勢操作;2.迅速認賠;3.放任利潤坐大;4.管理風險。
只要你嚴格做到上面的四點,相信你已經成功邁入了專業炒手的行列。如果你不屑一顧地認為,這么簡單,很容易啊。我以我的切身體會提醒你,真的很難。
現在我讀書,都是為了向這四點靠攏,看看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或方法。所謂的交易系統其實就是一種思維定式,如果不遵從,你一定會感覺不舒服。現在的我也只能做到遠離一時沖動與無計劃的操作,基本上做到實際操作與計劃的相互印證,但臨界點的選取與個股的選擇上還存在許多問題,相信後續可能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難題,不過我不擔心,更不著急,因為只要方向正確,路再長,也會到達勝利的終點。
❹ 為什麼說看股票投資書籍基本沒用,也賺不了錢
看書還是有用的 如果咱沒有內部消息 技術分析是最好的武器 書籍裡面教給我們怎樣使用武器和什麼時候用什麼武器 股市如戰場 可不是鬧著玩和賭運氣 書裡面的各種指標和操盤方法 也是專家學者用幾十年上百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肯定是有用的
❺ 為什麼感覺股票書看多了之後,沒有什麼用處
很多投資者腦子里一定有這么個觀念就是「保住本金」,記不清多少個投資/投機大師都說過這句話,可見保住本金是兩個流派的共識。成功交易員確實是虧損的次數大於盈利的次數,但是平均盈利金額大於虧損金額。
好的!既然保住本金這么重要,那麼我開始了保住本金之路:
買入、剛開始跌3個點、有點慌再等等、跌到5個點、不行了我要保住本金賣出、股票開始上漲、漲到成本線繼續上漲、我就知道自己沒看錯股票大膽買入、一買進去就再下跌。
這就是當時保住本金的寫照,用祖師爺的話說就是兩面挨刮。被市場蹂躪多了我發現「保住本金」這四個字必須要建立在自己的交易系統之上。
例如自己做中長線的趨勢交易,進場的時候就要把止損定好,明白自己什麼指標看得准。是按關鍵交易日止損、跳空止損、還是均線止損、最不濟也得按本金比例止損或者是用多個指標復合止損,「保住本金」一定是交易系統中自然的一環,無緣無故隨便拉個止損點位來保住本金就太蠢了。
三、心態不足以支持磨練出一種交易系統
普通人隨便買幾只股票總有那麼一兩只會漲。業余和專業選手的區別就在於一致性,少量交易次數不能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一種交易系統,只有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大量的交易樣本統計下來能夠盈利才算是建立了真正的交易系統,任何人在找到自己的交易系統之前會經過大量的虧損,一個完整的牛熊周期至少要10年時間,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沒有10年的考驗很難說可以完好地應對市場環境,大熊市到來的時候把盈利跌完可能也就是一兩周的事情。
散戶在這個過程中容易被偶爾的盈利沖昏頭腦、也容易在大量的虧損面前自我懷疑,搭建交易系統就像是打水井,誰都不知道打多深能出水,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度過這個未知的階段。
❻ 我炒股多年沒有賺錢,也看了不少書都沒用,請推薦好的炒股圖書
說明你看的根本就不是好書。
只要一本書,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你研究透了,吸收了理念,懂得變通,賺錢是輕而易舉的事,區別僅僅是賺的多少而已。
要不去看巴菲特歷年致股東的信也行。
❼ 請問股友一下,大家是不是覺得看炒股書,到實戰,根本就毫無用處
有人說的對。
的確是需要理論結合實際。
紙上談兵要不得,但是沒有知識更不行!!!
學習好書上的基本的理論後,
還要到實踐中去摸索提高!
就如我講游泳的技巧,
你學會了,
最後還是要到大海中去實際地鍛煉才能真正地提高!
❽ 看書炒股到底有沒有用
有用,最好有實戰,就是少量資金操作,理論結合實際進步更快,切忌不要在沒把握前追加大量資金。
❾ 炒股看書有沒有用
用處不大,要是看看就可以賺錢就不會有人虧了
❿ 那些炒股的書真的有用嗎
論技術分析是否有用?炒股書籍是否值得看?
有用,也沒有用。
為什麼說這「廢話」?
說有用,是因為不看這些書(不一定是書,也可以是帖子,介紹這些技術分析的資料),不學習技術分析,不能理解和懂得一些基礎的,支撐位、壓力位、跳空、量能、趨勢、通道之類的常見術語。
說沒用,是因為,即使把這些術語和概念,以及技術,花十年,百年,全事無巨細的掌握了,一樣的虧錢。
那到底要怎麼少虧錢,多賺錢?
要麼總結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紀律,比如:巴菲特的總結就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如果你不能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十分鍾。」
第二句話是:「我一生追求消費壟斷型企業。」
第三句話是:「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是不是,看了這三句,覺得說得好有道理,可是,仍然不能賺錢,繼續虧錢ing。
他還有另外三句話:第一句,永遠記住保住本金。第二句,永遠記住保住本金。第三句,永遠記住第一、二句。
是不是,感覺是廢話,經過市場錘煉後,又覺得好有道理。可還是賺不到錢。
這就是所謂的先把書看厚,多看書。然後,再把書看薄。
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看水不是水,看水是水。
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
我們都拋開。
直接用最簡單的紀律來指導投資,這就是73隻螞蟻的三大紀律。
小學生也可以看懂,但是能堅持做到的人,不多,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市場上,賺錢的人少,賣錢的人多。學歷再高一樣虧錢,學歷再低,一下賺錢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