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瑞士發行負利率國債
瑞士央行不想讓外國資金流入瑞士,所以發行負利率國債。
降低通貨膨脹率。
降低對歐洲央行的依賴,緩解歐洲銀行間市場壓力。
迫使資金充裕的國家核心銀行向實體經濟借貸。
❷ 我國國債規模是否適度
自1994年以來,我國的國債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國債規模進一步膨脹,因此,不免使人們產生了一些擔心:現有的國債規模是否過度了?這樣的國債規模是否會造成沉重的償債負擔從而影響到未來的經濟發展?這是學術界和實際決策部門普遍關注和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要對此作出理性而准確的回答,不但要對中國現在的財政經濟狀況及其未來的走勢作出准確的分析,還要通過對衡量國債適度規模經濟指標的國際比較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斷。下面,本文就通過衡量國債適度規模的主要指標來分析一下我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及合理走勢。
一、衡量國債適度規模的主要指標及其國際比較。
國債不是一個孤立的經濟范疇,它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和財政收支狀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判斷與確定一國的國債是否適度不能僅僅看國債本身的絕對值,它不能准確的反映一個國家的應債能力與財務負擔狀況,而必須用被國際上公認並經常使用的指標和經驗數據來對各國的國債規模進行考察,並依此對中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斷。而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國債規模的指標主要有:(1)國債負擔率=當年國債余額/年度GDP;(2)借債率=當年國債發行額/GDP;(3)國債依存度=當年國債發行額/財政支出;(4)償債率=還本付息額/財政收入。前兩個指標是從國民經濟大局角度考察國債規模,而後兩個指標是從財政收支的角度來考察國債規模的。對於我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具體比較分析如下:
(一)對國債負擔率的比較。從理論上講,國家財政支出的需求壓力和償債能力、居民收入和儲蓄水平以及國內生產總值規模和國債的收益率高低都是制約國債發行規模的重要因素。但這些因素集中在一點,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換句話說,影響國債規模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國內生產總值。那麼,考察國債的相對規模最有意義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國債負擔率。自80年代以來,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債務規模都有大幅度的擴大,如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債務規模(國債負擔率)都幾乎翻了一倍,不過,在經濟發達程度相近的國家中,債務規模有很大差別。有的國家的債務規模只相當與GDP的22.5%(如1995年的瑞士),而有的國家超過了120%(比利時)。而發展中國家的國債負擔率則大都經歷了一個先升後降的過程,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經濟對國債的依賴程度有所減弱。正確分析和認識我國的國債負擔率,並在與國外的這一指標進行比較時,不能僅看數量上的對比關系,還必須把握如下重要因素,否則有可能對我國的國債取向產生誤導:其一,隨著國債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的國債負擔率亦出現了較快增長的趨勢。1980年僅為1%,1990年為4.8%,1995年為5.6%,到1998年已上升到8.2%,增長的勢頭非常的迅猛。其二,西方發達國家的高債務是建立在雄厚的財政基礎之上的,整個國家對債務的應債能力比較強。而中國做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僅經濟發展與國外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國家的財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1999年預算內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為12.6%,即使加上政府部門的各種預算外收入,也僅為20%左右。因此,從整體上講,我們對債務的承受能力比國外要相對弱一些,債務負擔率不能簡單的和國外進行對比。其三,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其國債的累計規模之所以年能達到今天這樣高低水平,是上百年累計下來的結果。而我國舉債的歷史不長,從1981年發行第一批國債至今,也不過20年的歷史,但我國的國債規模按目前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自1994年以來,我國國債余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30%左右)就很可能會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甚至會趕上有著較長舉債歷史的西方發達國家。其四,各個國家的政府債務規模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經濟結構、法律制度和債務管理機制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在進行債務規模的國際比較時,,要充分考慮到其經濟結構、法律制度和金融市場發達程度等方面的制約因素。一般的,證券市場越發達,對國債規模的承受能力也將越強。一美國為例,1995年的國債余額約為3.6萬億美元,國債負擔率達51%,但由於美國政府債券市場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政府債券市場,美國政府債券的發行一直較為通暢。這主要得益於美國政府債券是證券市場中流動性最好的金融商品,大多數證券中介機構和美國居民都青睞政府債券,而不是其它金融工具。因此,雖然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到1998年僅有8.2%,但考慮到我國的財力集中程度和證券市場的發育程度等因素,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在近期內不易過高。
(二)、對借債率的比較。國債借債率是指當年國債發行額與當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當年GDP對當年國債增量的利用程度。西方發達國家的借債率一般在3%...10%,而中國的借債率1994年是2.5%,1998年是4.09%,普遍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即使與借債率較低的法國、英國和加拿大等相比,也要低2-3個百分點,這說明從國民經濟全局來看,我國的年度國債發行規模還是存在一定的空間的。但是,我們也應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從1994年起,中國的國債增長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大體在25%--30%,遠遠超過了GDP8%左右的增長速度,所以,借債率這一指標肯定還將不斷攀升。而大多數國家的這一指標多年來基本保持穩定的狀況,維持在8%左右,只有日本、英國和西班牙等少數財政陷入困境和失業率較高的國家在90年代初出現了較快的增長。
(三)債務依存度的比較。國債依存度是任何一個國家考核國債規模是否適當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值財政支出依靠債務收入來安排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國債依存度=國債年度發行額/財政支出。就法律或制度的意義看,至今為止我國國債只限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是不能發行公債的。這樣,依靠國債滿足財政支出需要的只能是中央政府,即國債依存度這一指標對中央財政才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在作比較分析時,實際上是拿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即年度國債發行額與中央財政支出之比)與西方國家財政債務依存度來作對比。我國的債務依存度是非常高的,1998年度國家財政債務依存度和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分別高達29.65%和71.12%,幾乎高出日本、英國和美國的3-10倍。目前各發達國家的債務依存度一般在10%-20%之間,日本政府即使在最困難時期債務依存度也不過37%。顯然,我國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主體格局的中央財政支出,其資金來源一半以上要依賴發行國債,不僅與政府本身的性質不符,而且,長此以往,恐怕難以維繼,其潛在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由於各國的財政體制和預算編制方法不同,在對國債依存度進行比較是,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一,在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這個計算指標中,中央財政支出這一指標僅包括政府預算內支出,而在當前政府收支被嚴重扭曲的情況下,占相當大比重的政府收支游離在政府預算之外,保守的估計,預算外收支至少佔全部收支的一半,而且中央預算在整個政府預算中的比重也偏低。因此,中央財政支出這一指標是被低估了,具體到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則被高估了。第二,我國的財政預算編制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完全相同,比如債務利息的規模已越來越大,但尚未編列在預算支出中 ,使帳面上的中央財政支出小一塊。又使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被高估了一塊。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就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嚴重偏高就得出要立即壓縮國債規模的結論。但不管這個指標被怎樣高估,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偏高則是不爭的事實,應該引起警覺,絕不能掉以輕心。
(四)償債率的比較。國債償債率是指一年的國債還本付息額與財政收入的比例關系。債務收入的有償性,決定了國債規模必然要受到財政資金狀況的制約。因此,要把國債規模控制在與財政收入適當的水平上。這一指標,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線是8-10%,我國在1994年以前,由於國債的發行規模不大,國家財政收入用於債務支出的也就不多,償債率較地,如1990年不過是6.5%。但從1994年起,國債的發行規模劇增,由此導致的債務支出總額迅速上升,國債償債率從1994年的9.6%迅速攀升到1998年的22.4%,大大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安全線。
二、基本結論。
通過以上對四個指標的對比分析,關於我國的國債發行規模,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結論:1、西方國家國債依存度較低,國債負擔率較高,與我國的情況正好相反。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方國家年度國債規模發行絕對量較大,但與其年度巨額財政收入相比,相對量顯得較小。以美國為例,1993年的財政收入高達11535億美元,而同期我國財政收入僅有4398億元人民幣。若按現有匯率計算,相當於我國財政收入的22倍。二是這些西方發達國家實行市場經濟的歷史比較長,因此,國債發行時間也早,尤其是以發行中長期(10-20年)的國債為主體品種,因此,歷史累計額較大,比較起來,其國債負擔率自然比較高。2、從上面判斷國債規模的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很難簡單講,中國國債規模是大了還是有較大的迴旋餘地,一個讓人們較易接受的事實是,中國國債規模處於國民經濟應債能力寬松而財政債務重負的矛盾當中,即既有寬松的一面,也有嚴峻的一面。那麼,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既要充分發揮國債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以及對經濟運行的反周期調節作用,又要防止國債規模過大對財政收支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避免像某些發展中國家那樣因政府債務問題而陷入信用危機和財政危機。3、從動態趨勢看,中國國債發行規模經歷了自1994年以來的以30%多的速度急劇擴張,正面臨者巨大的壓力和與日劇增的風險。今後的若干年內,只要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發生大的突變,對國債發行規模進行增長中的微調或許是一種有效的政策選擇。考慮到國債總量政策的慣性作用,未來幾年要壓縮國債發行規模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當前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客觀要求,但國債發行規模要想連續保持這幾年的增長勢頭也是難以維繼的。所以,現實的選擇只能是增長中的微調,而且,這種微調只能建立在振興財政和優化國債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即要在提高兩個比重的或國家可支配財力水平的基礎上適度擴大國債規模。同時,要繼續調整國債政策,規范國債市場,優化國債結構,是國民經濟應債能力得到較好的釋放。
❸ 「瑞士拍賣1.6593億瑞郎至2031年6月到期的國債,收益率為1.347%」 請問這則消息對瑞士法郎的影響!
瑞郎升值
❹ 中國國債上限是多少
在紐約第六大道和42街交匯點的一棟大樓上,有一塊26英尺長的顯示屏,這就是著名的"國家債務鍾"。1989年老布希剛上台時建立了這個"國家債務鍾",希望提醒美國人多為子孫後代著想,在經濟問題上不要"寅吃卯糧"。
8月2日,就在距離違約最後期限不到10個小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簽署獲兩院投票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議案。如今國家債務鍾的數字突破了美國國債法定上限14.29萬億美元,還在繼續增加。
雖然美國在最後一刻避免了技術性違約,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全球經濟沖突的加劇並沒有因此改善。8月3日,中國的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率先下調美國信用評級,8月5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評級展望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
8月4日,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可能陷入第二輪衰退以及歐洲債務危機遲遲不見解決,美國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4%,全球股市迎來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美債或短期遭減持對於中國所持有的1.16萬億美元國債而言,由於國債面臨拋售壓力出現價格下跌,中國持有國債面臨賬面損失。
由於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金融市場是全球最發達的金融市場,這導致美國國債一直享有最高的主權信用評級。一方面,美國政府可以憑借這一評級優勢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融資,另一方面,美國國債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流動性、最安全的金融資產。
但這種優勢和信任正在發生變化。8月5日,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降至AA+,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維持在3%的較低水平,失去3A評級後投資者處於避險需求可能短期減持美國國債,價格走低將推動其收益率走高,新發國債成本也將上升。
摩根大通固定收益部門全球策略主管特里貝爾頓指出,信用評級降至"AA"級,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可能上升60至70個基點,意味著政府發行國債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每年可能因此多支付1000億美元利息。
據媒體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曾多次公開警告,中國作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處境危險,無論是美元貶值或美債評級下降,都可能導致中國投資美國國債的賬面減值將達20%至30%。一旦拋售將引發貶值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佔比31%,這意味著各國央行和投資者都被捆綁在美債戰車上。
"美國此次提高國債上限暫緩債券違約,但這種解決危機的方法通過不停地印鈔票繼續加劇全球的流動性和杠桿率,無疑將危機進一步擴大。"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說。
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自1960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78次提高債務上限,平均每八個月提高一次。自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就任總統以來,國會已經三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為2.979萬億美元。
美國一個民間機構還專門開設了"美國債務鍾"的網站,在這個網站首頁的最中間顯要位置,列出了美國社會面臨的總債務:約55萬億美元。以2010年美國全年GDP總額14.5萬億美元作比較,這個數值是美國全年GDP的將近4倍。平均每位美國公民負債17.6萬美元,每個美國家庭負債額達到66萬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根治美國債務危機取決於美國政府債務管理能力的提升。美國的這種以債補債的模式不會有根本的改變,這是其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
美國國債很大一部分是由全球經濟買單。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總額為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持有4.45萬億美元。里昂證券中國策略師安迪·羅斯曼稱,即使中國有可能會出售部分美國債券,這也將引起其他國家出售自己所持的美國債券,進而導致中國所持債券貶值。"對中國來說,這將是金融自殺。"羅斯曼稱。
外匯儲備購買力下降事實上,持有美債的風險並非來自償付風險,迄今為止美債還未出現過償付問題。但美債可能隨著美元走軟等原因,導致美債持有者被動出現損失。
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截至5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6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債的第一持有主體,佔比高達12%,比美聯儲還高出2個百分點。而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中,71%為美元資產。換言之,中美在美國債務問題上的關系屬"唇亡齒寒"。
總部設在芝加哥的金融服務公司Mesirow Financial HoldingsInc.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萬克說:"美國沉迷於消費,且中國是惟一一個能滿足我們這種慾望的國家。想要戒掉這種癮並不容易。"我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美元的購買力即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由於我國的外匯儲備是對外投資,因此美元對歐元、英鎊、日元等其他非人民幣幣種的走勢,將直接決定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然而,反映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從2005年的93.34下跌至目前的74.6附近,下跌超過20%。此外,國際上的大宗商品等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如果美元貶值這些商品的價格就要漲價,從而造成我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下降。
"美元時間"網站以消費物價指數為基數,計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購買力變化。1990年1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2010年的1.71美元,也就是說,1990年需要花1美元購買的東西到了2010年要花1.71美元才能買到。
中國出口面臨壓力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引擎,債務問題帶來的經濟衰退、美元走軟等問題將影響全球貿易,其中最大的出口國是中國。
美國政府此次提高舉債上限的代價是未來十年削減赤字2萬億美元,這對於高福利的美國來說並非易事。
中國社科院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在目前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福利性開支佔比高達58%,這種義務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養老)是美國歷屆政府競選中承諾累積的,所以異常地剛性,很難壓縮。有學者擔心,削減赤字將打壓不穩定的美國經濟,經濟衰退或不可避免。
從外需角度看,201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3853.4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額的12.9%。中國最大的出口地是歐盟,其次是美國,歐洲同樣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認為,美債危機影響下,未來幾年中國進出口企業可能面臨外需持續疲軟、人民幣繼續升值、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的不利環境。除了通過各種手段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太多辦法來應對。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是,在美國債務違約問題出現後,美元走軟導致其他貨幣被動升值,日本和瑞士上周都不得不出手干預各自外匯市場。美元走軟導致的人民幣匯率升值,也會抑制中國出口的增長。
❺ 全球債務歷史新高為什麼會歷史新高 具體是什麼原因
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前發布的全球債務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從2017年12月31日的238萬億美元,增長超8萬億美元,至歷史新高2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1%。
據國外媒體統計,如果把全球所有國家政府債務加在一起,總量已經高達63萬億美元。而且,這個規模還在不斷的上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球各國的債務規模情況。首先,我們來看看全球債務規模的分布情況:
美國和日本合計佔全球債務總額一半
據統計,美國的債務總額已經已經達到20萬億美元的水平,佔全球債務總額的31.%。日本緊隨其後,佔全球債務總額的18.8%,其中債務占日本GDP239.3%。美國和日本合計差不多背負了全球一半的債務。
其他國家較多的有中國(7.9%)、義大利(3.9%)、法國(3.8%)、英國(3.7%)、德國(3.8%)、加拿大(2.3%)、印度(2.5%)、巴西(2.2%)。
各國佔全球債務的比例
全球債務最多的五個國家
排名前五的國家,累計債務總額合計為41.6萬億美元,佔了全球的66%。美國和日本毫無懸念的排名前兩位。其中,美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達239.3%。中國排名第三,總額為4.97萬億美元。義大利和法國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❻ 如何判定一國國債發行規模是否適度
一、衡量國債適度規模的主要指標及其國際比較。
國債不是一個孤立的經濟范疇,它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和財政收支狀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判斷與確定一國的國債是否適度不能僅僅看國債本身的絕對值,它不能准確的反映一個國家的應債能力與財務負擔狀況,而必須用被國際上公認並經常使用的指標和經驗數據來對各國的國債規模進行考察,並依此對中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斷。而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國債規模的指標主要有:(1)國債負擔率=當年國債余額/年度GDP;(2)借債率=當年國債發行額/GDP;(3)國債依存度=當年國債發行額/財政支出;(4)償債率=還本付息額/財政收入。前兩個指標是從國民經濟大局角度考察國債規模,而後兩個指標是從財政收支的角度來考察國債規模的。對於我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具體比較分析如下:
(一)對國債負擔率的比較。從理論上講,國家財政支出的需求壓力和償債能力、居民收入和儲蓄水平以及國內生產總值規模和國債的收益率高低都是制約國債發行規模的重要因素。但這些因素集中在一點,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換句話說,影響國債規模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國內生產總值。那麼,考察國債的相對規模最有意義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國債負擔率。自80年代以來,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債務規模都有大幅度的擴大,如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債務規模(國債負擔率)都幾乎翻了一倍,不過,在經濟發達程度相近的國家中,債務規模有很大差別。有的國家的債務規模只相當與GDP的22.5%(如1995年的瑞士),而有的國家超過了120%(比利時)。而發展中國家的國債負擔率則大都經歷了一個先升後降的過程,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經濟對國債的依賴程度有所減弱。正確分析和認識我國的國債負擔率,並在與國外的這一指標進行比較時,不能僅看數量上的對比關系,還必須把握如下重要因素,否則有可能對我國的國債取向產生誤導:其一,隨著國債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的國債負擔率亦出現了較快增長的趨勢。1980年僅為1%,1990年為4.8%,1995年為5.6%,到1998年已上升到8.2%,增長的勢頭非常的迅猛。其二,西方發達國家的高債務是建立在雄厚的財政基礎之上的,整個國家對債務的應債能力比較強。而中國做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僅經濟發展與國外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國家的財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1999年預算內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為12.6%,即使加上政府部門的各種預算外收入,也僅為20%左右。因此,從整體上講,我們對債務的承受能力比國外要相對弱一些,債務負擔率不能簡單的和國外進行對比。其三,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其國債的累計規模之所以年能達到今天這樣高低水平,是上百年累計下來的結果。而我國舉債的歷史不長,從1981年發行第一批國債至今,也不過20年的歷史,但我國的國債規模按目前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自1994年以來,我國國債余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30%左右)就很可能會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甚至會趕上有著較長舉債歷史的西方發達國家。其四,各個國家的政府債務規模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經濟結構、法律制度和債務管理機制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在進行債務規模的國際比較時,,要充分考慮到其經濟結構、法律制度和金融市場發達程度等方面的制約因素。一般的,證券市場越發達,對國債規模的承受能力也將越強。一美國為例,1995年的國債余額約為3.6萬億美元,國債負擔率達51%,但由於美國政府債券市場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政府債券市場,美國政府債券的發行一直較為通暢。這主要得益於美國政府債券是證券市場中流動性最好的金融商品,大多數證券中介機構和美國居民都青睞政府債券,而不是其它金融工具。因此,雖然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到1998年僅有8.2%,但考慮到我國的財力集中程度和證券市場的發育程度等因素,我國的國債負擔率在近期內不易過高。
(二)、對借債率的比較。國債借債率是指當年國債發行額與當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當年GDP對當年國債增量的利用程度。西方發達國家的借債率一般在3%...10%,而中國的借債率1994年是2.5%,1998年是4.09%,普遍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即使與借債率較低的法國、英國和加拿大等相比,也要低2-3個百分點,這說明從國民經濟全局來看,我國的年度國債發行規模還是存在一定的空間的。但是,我們也應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從1994年起,中國的國債增長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大體在25%--30%,遠遠超過了GDP8%左右的增長速度,所以,借債率這一指標肯定還將不斷攀升。而大多數國家的這一指標多年來基本保持穩定的狀況,維持在8%左右,只有日本、英國和西班牙等少數財政陷入困境和失業率較高的國家在90年代初出現了較快的增長。
(三)債務依存度的比較。國債依存度是任何一個國家考核國債規模是否適當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值財政支出依靠債務收入來安排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國債依存度=國債年度發行額/財政支出。就法律或制度的意義看,至今為止我國國債只限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是不能發行公債的。這樣,依靠國債滿足財政支出需要的只能是中央政府,即國債依存度這一指標對中央財政才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在作比較分析時,實際上是拿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即年度國債發行額與中央財政支出之比)與西方國家財政債務依存度來作對比。我國的債務依存度是非常高的,1998年度國家財政債務依存度和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分別高達29.65%和71.12%,幾乎高出日本、英國和美國的3-10倍。目前各發達國家的債務依存度一般在10%-20%之間,日本政府即使在最困難時期債務依存度也不過37%。顯然,我國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主體格局的中央財政支出,其資金來源一半以上要依賴發行國債,不僅與政府本身的性質不符,而且,長此以往,恐怕難以維繼,其潛在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由於各國的財政體制和預算編制方法不同,在對國債依存度進行比較是,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一,在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這個計算指標中,中央財政支出這一指標僅包括政府預算內支出,而在當前政府收支被嚴重扭曲的情況下,占相當大比重的政府收支游離在政府預算之外,保守的估計,預算外收支至少佔全部收支的一半,而且中央預算在整個政府預算中的比重也偏低。因此,中央財政支出這一指標是被低估了,具體到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則被高估了。第二,我國的財政預算編制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完全相同,比如債務利息的規模已越來越大,但尚未編列在預算支出中 ,使帳面上的中央財政支出小一塊。又使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被高估了一塊。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就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嚴重偏高就得出要立即壓縮國債規模的結論。但不管這個指標被怎樣高估,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偏高則是不爭的事實,應該引起警覺,絕不能掉以輕心。
(四)償債率的比較。國債償債率是指一年的國債還本付息額與財政收入的比例關系。債務收入的有償性,決定了國債規模必然要受到財政資金狀況的制約。因此,要把國債規模控制在與財政收入適當的水平上。這一指標,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線是8-10%,我國在1994年以前,由於國債的發行規模不大,國家財政收入用於債務支出的也就不多,償債率較地,如1990年不過是6.5%。但從1994年起,國債的發行規模劇增,由此導致的債務支出總額迅速上升,國債償債率從1994年的9.6%迅速攀升到1998年的22.4%,大大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安全線。
二、基本結論。
通過以上對四個指標的對比分析,關於我國的國債發行規模,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結論:1、西方國家國債依存度較低,國債負擔率較高,與我國的情況正好相反。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方國家年度國債規模發行絕對量較大,但與其年度巨額財政收入相比,相對量顯得較小。以美國為例,1993年的財政收入高達11535億美元,而同期我國財政收入僅有4398億元人民幣。若按現有匯率計算,相當於我國財政收入的22倍。二是這些西方發達國家實行市場經濟的歷史比較長,因此,國債發行時間也早,尤其是以發行中長期(10-20年)的國債為主體品種,因此,歷史累計額較大,比較起來,其國債負擔率自然比較高。2、從上面判斷國債規模的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很難簡單講,中國國債規模是大了還是有較大的迴旋餘地,一個讓人們較易接受的事實是,中國國債規模處於國民經濟應債能力寬松而財政債務重負的矛盾當中,即既有寬松的一面,也有嚴峻的一面。那麼,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既要充分發揮國債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以及對經濟運行的反周期調節作用,又要防止國債規模過大對財政收支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避免像某些發展中國家那樣因政府債務問題而陷入信用危機和財政危機。3、從動態趨勢看,中國國債發行規模經歷了自1994年以來的以30%多的速度急劇擴張,正面臨者巨大的壓力和與日劇增的風險。今後的若干年內,只要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發生大的突變,對國債發行規模進行增長中的微調或許是一種有效的政策選擇。考慮到國債總量政策的慣性作用,未來幾年要壓縮國債發行規模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當前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客觀要求,但國債發行規模要想連續保持這幾年的增長勢頭也是難以維繼的。所以,現實的選擇只能是增長中的微調,而且,這種微調只能建立在振興財政和優化國債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即要在提高兩個比重的或國家可支配財力水平的基礎上適度擴大國債規模。同時,要繼續調整國債政策,規范國債市場,優化國債結構,是國民經濟應債能力得到較好的釋放。
❼ 為什麼說瑞士法郎是零通貨膨脹
人民幣匯率一直都很穩定,不是老美的逼迫根本不會升值到現在的地步 .
通脹只不過影響人民幣的購買力而已,又不影響匯率。
瑞士法郎保值說明人家國家宏觀調控的好,你的意思和這個有點偏差,以前買房子升值,現在只能是存銀行或者買點基金這些國債,或者風險大點的股票,盡量不要讓自己的錢貶值,其實貶不貶是個大趨勢,個人只能是盡力。
❽ 瑞士是特郎普所謂的匯率操縱國嗎
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聲稱中國是外匯操縱國,但是實際上日本才是眾所周知全球最大的貨幣操縱國。如今,日本政府已經買入日本國債發行總量的40%以壓低日元匯率。相比之下,過去兩年中中國一直在支撐人民幣升值而不是貶值。在與特朗普總統會面的時候,日本首先安倍就非常擔心特朗普總統會要求日本政府停止操縱日元外匯市場。
除此之外,分析師指出,盡管大部分人認為瑞士是一個外匯政策中性的國家,但是根據近期瑞士國家銀行披露的數據來看,瑞士政府也在不停介入外匯市場以操縱匯率走向。
本周四,瑞士國家銀行在年度報告中披露,2016年中銀行在外匯市場中共計投入671億瑞士法郎(約為677億美元)來壓低瑞士法郎的匯率。這個數字比2015年瑞士國家銀行在操縱外匯市場方面投入的資金861億瑞士法郎要少200億瑞士法郎,也低於2012年創下的歷史記錄1880億瑞士法郎。同時,在2015年中,瑞士國家銀行宣布廢除歐元與瑞士法郎1.20的固定匯率聯系,這一政策決議導致瑞士國家銀行在外匯市場中虧損數百億瑞士法郎。
❾ 中國國債達到多少了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報道,根據美國財政部周二發布的月度數據,中國在2011年8月份出售了36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國的持有總量由此降至1.137萬億美元,是一年來最低的。
報道稱,當月中國出售了36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其中較長期國債的出售達到400億美元,中國的持有總量由此降至1.137萬億美元,是一年來最低的。中國仍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第二位是日本,其8月份持有總量達到9366億美元,高於7月份的9148億美元。
但是,外國投資者對美國股票、債券和其它金融資產的需求在8月份飆升,投資者尤其熱衷於買入美國國債,視其為一種避險投資。8月初,標普將美國的信用評級下調一級,至AA+。但就美國國債面臨的需求而言,歐元區債務危機和全球股市大幅下滑的影響,超出了美國評級遭調降的影響。來自英國、瑞士、日本的投資者,以及對沖基金愛用的加勒比地區銀行業,大量買入美國國債。
英國的美國國債持有總量在8月份增加425億美元,至3972億美元,而一年前為1810億美元。但是,鑒於倫敦作為一個金融中心的地位,此類流動可能反映了其它國家的購買。過去,當美國財政部每年一次修正國際資本流動(Tic)數據時,曾大幅下調英國的持有量,同時大幅上調中國的持有量。
瑞士的美國國債持有總量在8月份增加391億美元,至1475億美元,但這被視為反映了瑞士央行壓低本幣匯率的努力。
8月份的Tic數據很可能標志著美國國債購買量的一個高峰。9月份,在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降至1.72%這一1945年以來的最低位之後,外國官方實體和日本私人投資者出售了數量可觀的美國國債。
上述基準收益率已在10月份回升至2.25%,同時美聯儲(Fed)數據顯示,外國央行自9月初以來出售了73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日本私人投資者在9月份最後一周出售了創紀錄的290億美元外國債券,其中大部分為美國國債。
❿ 投資者為什麼要購買瑞士負利率的十年期國債
利率計算
等額本金貸款買房時,每月還款額計算公式為:
每月還款額=每月本金+每月本息
每月本金=本金/還款月數
每月本息=(本金-累計還款總額)X月利率
等額本金利率計算原則:每月歸還的本金額始終不變,利息會隨剩餘本金的減少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