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用債風險控制如何拿捏
由於國內信用債市場規模小、歷史短,信用評級經驗少, 債券違約記錄很少,違約率、損失率等風險度量無法量化,也無法科學的設立風控指標,總是出現投資部門與風控部門吵架的事情。 2007年以前,因為出現過(非上市)企業發債不能及時兌付,引發普通持有人「討說法」的小規模事件,所以發改委一直比較注重企業違約風險帶來的社會和政治影響,在選擇發債企業時,條件比較高,審批嚴格,債券市場的信用債比例因此一直很低。由於供遠小於求,可投資債券以有擔保高信用級別債為主,因此機構對於債券信用風險的控制需求不大,信用利差長期保持較小區間。 2008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從依賴直接融資向間接融資轉移,信用債發行條件和審批程序放寬, 央行和發改委鼓勵企業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尤其是短期融資券和城投債大量發行,無擔保、低評級債券逐漸增多,中國信用債市場開始走上成長之路。隨著發債企業的不斷擴大,不但低信用評級債券總量擴大,尤其是近期,同信用級別的不同發債主體的資質逐漸分化日漸明顯。與此同時,在結果導向和賺錢效應的影響下,投資者的低級別信用債投資比例越來越集中,信用風險的控制和評價成了機構投資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由於各機構信用風險評估人員和經驗的不足,對於信用債風險的控制措施,多以限制可投資債券信用級別下限和單券投資比例等指標進行風險控制。該方法制定簡單,對總體信用風險的控制和分散有一定效果,但對目前我國信用債市場投資的制約也很明顯。從投資的角度,筆者對信用債的風險控制有以下想法。 首先,根據經濟景氣周期,以資產配置策略的為出發點,動態調整(中期)信用債券投資風控指標,更符合投資需求。信用風險首先是宏觀經濟風險,在經濟景氣周期,整體信用風險下降,企業信用評級上移概率大,這時候應加大風險資產配置比例,低風險信用債比例應該增加;反之亦然,在經濟景氣下降周期,應減少信用債投資比例,同時提高信用債券投資級別限制下限。因此,信用債券投資級別下限、比例等限制指標,應該定期(如:季度、年度)根據經濟周期和整體信用風險的評價動態制定和調整。 其次,在中期信用資產配置(信用風險)策略的指引下,通過行業景氣周期和風險分析,制定(短期)行業信用級別投資下限和資產配置比例限制進行風險控制,是相對可行和合理的。國內信用債市場還在起步階段,市場還很小,發債需求很旺盛,發債有一定的門檻和壁壘,如福禧債這樣的非系統性單個債券發生信用違約風險的概率不大,也難以預測,單券比例等指標雖然可以分散風險,但也難以規避由此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⑵ 目前信用風險的研究情況綜述。
信用風險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對手違約或信用品質潛在變化而導致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從來源看,信用風險可以分為交易對手風險和發行者風險兩種類型,前者主要產生於商業銀行的貸款和金融衍生交易中,後者主要是和債券相聯系。從組成上看,信用風險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違約風險,是指交易一方不願或無力支付約定款項而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在違約的情況下,根據合約簽定時的保護性條款的安排,一般來說,一部分債權會……
本文來自: 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http://www.cenet.org.cn) 詳細內容清查看: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19532
⑶ 哪些行業的信用債企業存在較大的違約可能
貸款流向「五小」(浪費資源、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污染嚴重的小煤礦、小煉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電等)和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產能過剩)等國家限制、控制甚至淘汰類的行業。這類行業本身就對社會發展存在不良的影響,加上國家政策(如稅收、財政等)的限制,很難有大的發展,甚至可能成為政府直接勒令退出市場和破產關閉的對象,從而造成信貸機構不良貸款和呆賬、壞賬的出現。這一類企業違約可能非常高。
一般的話慎入行業有:房地產、建築、紡織服裝、有色金屬、化工、煤炭、鋼鐵等風險較大,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且短期內難以明顯好轉的行業。
嚴格控制或退出類:
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造紙等行業國家明確淘汰落後產能的行業,主要包括小鋼鐵、小水電、小水泥、小煉油、小煤窯、小玻璃、小造紙、小礦山、小化工、小葯廠、小火電等行業。
⑷ 簡要分析當前債市違約接連爆發的原因
(一)產能過剩唱主角
從行業來看,現有信用違約事件多發生在化工、機械設備等強周期且產能過剩的行業。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這些行業往往出現開工率低、收入下滑、經營虧損的局面。如果再遇上銀行收縮信貸、政府政策調整,這些行業原本資金佔用率就很高,此時就很容易發生資金錯配和現金流斷裂,進而演變成債務連鎖違約問題。
公募中的超日太陽、華銳風電,私募中的中森通浩,起初都是由於產能過剩而導致信用風險蔓延和釋放。
(二)私募債違約「常態化」
從現有統計數據來看,信用違約事件仍是主要爆發在私募債中,且最終構成實質性違約的也主要分布在私募債中。私募債的發行主體多是民營中小企業,往往規模比較小,信用資質比較差,風險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在出現資金緊張和兌付危機時,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支援也比較有限。此外,有的中小企業為了能順利發債,不排除信息披露不全面、甚至故意造假的情況。
鑒於2015年私募債到期量的增多,上述私募債違約事件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未來私募債違約或將呈現出「常態化」的特徵。
(三)擔而不保屢屢發生
由於民營中小企業資質不足,普遍需要通過擔保進行增信,擔保人多為當地城投企業和第三方擔保公司。迄今為止涉及擔保代償的信用違約事件中,很多擔保方不履行代償責任,「擔而不保」的現象十分普遍。
許多地方融資平台資金周轉壓力同樣較大,在債務兌付危機出現之後並沒有「兜底」。例如12東飛01,12蒙恆達,其擔保方均拒絕代償;12津天聯的擔保方,同樣是政策性擔保公司,但自身難保。此外,中海信達多次拒絕擔保的幾只違約私募債——13華珠債、12藍博01、12致富債。像這類擔保方,其擔保意願和能力都值得懷疑。
三、結論
2014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時有發生,但公募債實質性違約尚未形成,ST湘鄂債違約之後,或將促進債券市場規范化、市場化的轉型。未來債券的信用違約風險將會逐步釋放。信用違約事件仍將集中在機械、化工、房地產等強周期行業和私募債上,需要關注擔保公司的違規擔保和過度擔保行為。
⑸ 信用債違約風險該怎麼防範
1.在宏觀經濟疲弱的背景下,信用債違約和貸款不良率上升是合理的。
雖然銀行可以通過貸款展期、監管部門可以通過鼓勵直接融資,防範企業資金鏈斷裂,阻止信用風險的發生,但必須看到,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營狀態不佳的企業很難獲得銀行和資本市場的信賴。行政性的再融資只能延後風險,無法消除風險。容忍違約率的上升和適度的信用風險有助於推動金融市場市場化發展,有助於形成風險自擔的健康文化。溫和的信用風險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沖擊有限,需要防範的是突然的、不可控的信用風險爆發。明確央企、國企的債務償還責任,避免惡意逃廢債。中國信用市場以政府信用、央企、國企的信用為基石,央企、國企應盡力起到穩定信用市場的作用。長期來看,政府對於非關鍵性行業國企的信用背書需要逐步退出,但短期內一些央企、大國企的違約,特別是惡意的逃廢債行為會加劇市場恐慌,不利於金融市場穩定。
2.妥善處置地方政府債務,不能輕易打開地方債務違約的潘多拉魔盒。
政府項目、地方債務依然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推動力,地方債務的累積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停止。在地方債務置換順利推進的同時,必須承認包括城投債在內的多種地方債務形式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中國的融資市場多數圍繞政府信用展開,今年尤其如此,一旦政府相關債務出現超預期的違約,將動搖整個信用債市場的基礎、擾亂融資市場。
3.加強信息披露和合規性監管。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發債企業的信息披露工作仍然差強人意,很多承銷商對於資金的監管也流於形式。在債券發行類注冊制的大趨勢下,監管層的工作重點不是去判斷發債企業的信用資質,而是保證發債企業和承銷商信息披露的合法合規與及時、詳盡
⑹ 可從哪幾方面來分析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
您好,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主要從以下四方面:盈利與現金流、資產流動性、舉債空間和擔保與抵押。
⑺ 論述信用風險的客觀存在與理解
信用風險[1]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 基金業信用風險約的可能性。發生違約時,債權人或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是客觀存在,不受人為意志而改變的。
貸款審查標准化就是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指標考察借款人或債券的信用狀況以避免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例如:如果一家銀行決定是否給一家公司貸款,首先銀行要詳細了解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然後,應當考慮借款公司的各種因素,如盈利情況,邊際利潤、負債狀況和所要求的貸款數量等。若這些情況都符合貸款條件,則應考慮欲借款公司的行業情況,分析競爭對手、行業發展前景、生產周期等各個方面。然後,銀行就依據貸款的數量,與公司協商償還方式等貸款合同條款。盡管共同基金與債券投資並不能確定投資期限,他們也是通過類似的信用風險分析來管理投資的信用風險。
另一方面,銀行可以通過貸款的分散化來降低信用風險。貸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風險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個停車場開的兩個小賣部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賣冰淇淋,另一家則賣雨具。在晴天賣冰淇淋的生意好,賣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則情況相反。因為兩家小賣部的收入的負相關性,其總收入波動性就會較小。銀行也可利用這樣的原理來構造自己的貸款組合和投資組合。在不同行業間貸款可以減少一定的信用風險。
貸款審查標准化和投資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初級的也是必須的步驟。而利用這兩個步驟控制信用風險的能力往往會因為投資分散化機會較少而受到限制。例如,因為商業銀行規模較小,發放貸款的地區和行業往往是有限的。貸款發放地區的集中使銀行貸款收益與當地經濟狀況密切相關。同樣,貸款發放行業的集中也使銀行貸款收益與行業情況緊密相關。而且,在貸款發放地區和行業集中的情況下,往往對貸款審查標准化所依賴的標准有所影響,不能從更為廣泛的角度考慮貸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傳統方法控制信用風險的效果是有限的。
⑻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問題研究
一、 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