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債對經濟發展速度的調節效應
在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疲軟」狀態時,發行國債可以動員社會閑置資金參與經濟建設,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過熱」狀態時,發行國債又可以回籠流通中的貨幣資金,起到收縮社會總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國債對社會總需求的雙向調節效應,是稅收等其他手段所難以替代的。
2.國債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節效應
社會經濟結構協調是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由於發行國債是非政府財力向政府財力轉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資能力的同時,會減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資能力。這種投資主體的轉化,意味著投資結構的轉變,即由政府負責的社會公益設施、基礎設施及重點建設設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業及個人的一般性產業投資比重則相對降低,表現在國民經濟結構中,會引起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產業、基礎產業與加工產業等的比例結構的相應變化。
3.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效應
一般認為,政府發行國債只是貨幣購買力從認購者向政府轉移,對流通中的貨幣量沒有影響。實際上,國債對貨幣流通量是否產生影響,還要取決於它的認購者、認購國債的資金來源及其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關系。這可能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居民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居民購買國債的資金主要是手持現金和儲蓄存款。從資金運動的角度看,居民購買國債表現為居民手持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減少,財政財力增加,中央銀行的財政性存款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將財政性存款安排了商業銀行貸款,則可能引起貨幣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將其專供財政使用,則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甚至會因商業銀行儲蓄存款減少,相應的派生存款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也相對減少:如果國家實行財政、貨幣「雙緊」政策,將國債扣留國庫不用,則會使流通中的貨幣量絕對減少。
(2)企業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企業購買國債是企業資金向財政資金的轉化。如果企業用閑置不用的資金購買國債,這種轉化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企業用生產或消費的資金購買國債,則可能增加其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商業銀行貸款增加,如果沒有引起央行的貨幣發行,則對流通中的貨幣量影響也不大,如果商業銀行自身難以滿足企業貸款需求,並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對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貨幣發行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商業銀行的借款需求時,則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
(3)商業銀行認購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在國債由商業銀行認購的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正常的資金來源充裕,或能以壓縮其他貸款需求來滿足政府財政的需求,都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商業銀行原來的資金來源和運用缺乏調節餘地,則只能通過向央行申請貸款來滿足購買國債所擴大的資金運用,這可能成為央行增加貨幣發行的誘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如果央行並未因此而發行貨幣,則流通中的貨幣量也不會發生變化。
2. 國債券是什麼,國家為什麼要發行個人應該怎麼購買國債購買國債對國家有好處嗎
國家發行國債的目的很多,可以純粹的借錢行為來彌補財政,也有可能是回收過多的貨幣,或者是其他市場調控行為,因此發行國債對於國家來說有很多功能,適當發行國債是必須的。個人當然是去制定網點購買。
3. 國庫券最初發行時可以自由流通嗎
不能。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第一次發行。國庫券總金額40億元,要求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購買20億元,城鄉人民購買20億元。實際認購交款46.65億元,超額16.6%完成任務。
國庫券是中期政府債券,年息定為4厘,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自發行第6年起,一次抽簽,按發行額分5年作5次償還本金,每次償還總額的20%,10年還本付息。
國庫券,是世界各國政府在國內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用以彌補本國入不敷出的一種手段,一般是由國庫直接發行的一種債券。它是公債的一種形式。發行國庫券是為了調整和穩定國民經濟,適當集中各方面的財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逐步提高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1981年1月16日國務院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確定從1981年開始,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並規定,國庫券不得當作貨幣流通,不得自由買賣。還本期限為5年。1982年2月16日中央國庫券推銷委員會成立。1981年至1987年,中國國庫券的年均發行規模為 59.5億元,尚不存在國債的一級市場(發行市場)和二級市場(流通市場),國庫券的發行採取的是行政攤派的形式,面向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購券的年利率要高於單位4個百分點)。發行的券種也很單一,除1987年發行過54億元的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其它各年份均為5年至9年的中長期國庫券,1988年,國家對國庫券發行辦法作了重要改進,在提高利率、縮短還本期限(5年縮短到3年)的同時,國務院批准自1988年4月起在沈陽、上海、重慶、武漢、廣州、深圳、哈爾濱等7個金融改革試點城市首次進行開放國庫券轉讓市場的試點工作,允許轉讓國庫券,但不得作為貨幣流通。可以進入轉讓市場的,限於1985、1986年度個人發行的國庫券。1988年6月,第二批54個城市開始進行國庫券轉讓試點。1991年,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擴大市場交易券種,從3月份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增加開放國債流通轉讓市場的城市。至此,國庫券市場已走向全面開放。
為推動國債發行推銷方式從以行政手段發行為主逐步向市場推銷方式過渡,1991年財政部決定在小范圍進行國庫券承購包銷試點,並全面開放地市級以上城市的國債流通市場。承購包銷,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國債發行手段。它由承銷機構直接向國債發行主體財政部承購國債發行任務,然後通過各自的分銷網點向社會、主要向城鄉居民發售。 1991年4月20日,由58家國內金融機構自願組成的國債承銷團與財政部正式簽訂合同,承購包銷25億元國庫券。
4. 購買國債是否屬於資金運動
是的
1.國債對經濟發展速度的調節效應
在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疲軟」狀態時,發行國債可以動員社會閑置資金參與經濟建設,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經濟發展處於「過熱」狀態時,發行國債又可以回籠流通中的貨幣資金,起到收縮社會總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國債對社會總需求的雙向調節效應,是稅收等其他手段所難以替代的。
2.國債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節效應
社會經濟結構協調是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由於發行國債是非政府財力向政府財力轉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資能力的同時,會減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資能力。這種投資主體的轉化,意味著投資結構的轉變,即由政府負責的社會公益設施、基礎設施及重點建設設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業及個人的一般性產業投資比重則相對降低,表現在國民經濟結構中,會引起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產業、基礎產業與加工產業等的比例結構的相應變化。
3.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效應
一般認為,政府發行國債只是貨幣購買力從認購者向政府轉移,對流通中的貨幣量沒有影響。實際上,國債對貨幣流通量是否產生影響,還要取決於它的認購者、認購國債的資金來源及其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關系。這可能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居民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居民購買國債的資金主要是手持現金和儲蓄存款。從資金運動的角度看,居民購買國債表現為居民手持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減少,財政財力增加,中央銀行的財政性存款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將財政性存款安排了商業銀行貸款,則可能引起貨幣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將其專供財政使用,則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甚至會因商業銀行儲蓄存款減少,相應的派生存款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也相對減少:如果國家實行財政、貨幣「雙緊」政策,將國債扣留國庫不用,則會使流通中的貨幣量絕對減少。
(2)企業購買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企業購買國債是企業資金向財政資金的轉化。如果企業用閑置不用的資金購買國債,這種轉化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企業用生產或消費的資金購買國債,則可能增加其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商業銀行貸款增加,如果沒有引起央行的貨幣發行,則對流通中的貨幣量影響也不大,如果商業銀行自身難以滿足企業貸款需求,並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對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貨幣發行來擴大資金來源,滿足商業銀行的借款需求時,則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
(3)商業銀行認購國債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
在國債由商業銀行認購的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正常的資金來源充裕,或能以壓縮其他貸款需求來滿足政府財政的需求,都不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商業銀行原來的資金來源和運用缺乏調節餘地,則只能通過向央行申請貸款來滿足購買國債所擴大的資金運用,這可能成為央行增加貨幣發行的誘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如果央行並未因此而發行貨幣,則流通中的貨幣量也不會發生變化。
5. 什麼叫國債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買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四大銀行都可以買的。
一、(1)只要是央行所屬的各大銀行,都能買國家債券,
(2)一般利率比央行同一時期定期要高很多利息,沒有任何風險,按以往的規律,每年的年初或是4、5月份,即是國債的分售期。
二、購買債券方法:個人買債三大渠道:
1、證券公司開戶交易所交易。目前在交易所債市流通的有記賬式國債、企業債、公司債和可轉債,在這個市場里,個人投資者只要在證券公司的營業部開設債券賬戶,就可以像買股票一樣的來購買債券,並且還可以實現債券的差價交易。
2、銀行櫃台購買儲蓄式國債。可以在債券發行期間可到銀行櫃台認購憑證式國債和面向銀行櫃台債券市場發行的記賬式國債
。這些債券一般不具有流動性,僅面向個人投資者發售,更多地發揮儲蓄功能,投資者只能持有到期,獲取票面利息收入;不過有的銀行會為投資者提供憑證式國債的質押貸款,提供了一定的流動性。購買憑證式國債,投資者只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櫃台辦理開戶。開立只用於儲蓄國債的個人國債託管賬戶不收取賬戶開戶費和維護費用,且國債收益免徵利息稅。現在隨著網銀的流行,銀行也有電子國債,可以通過網上銀行購買電子式國債。
3、債券基金與固定收益產品除了國債和金融債外,幾乎所有債市品種都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流通,包括次級債、企業短期融資券、商業銀行普通金融債和外幣債券等。這些品種普遍具有較高的收益,但個人投資者尚無法直接投資。債券基金可投資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和可轉債,而銀行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可投資的范圍更廣,包括在全國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國債、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其他債券。
三、(1)個人投資者一般能買的都是短期國債,
(2)現在銀行主要賣10年以下的國債,現在3年期國債利率每月10號發售,
(3)利率是4.92%,五年期國債,利率5.32%。30年、50年國債都是只面向銀行機構等發行。
中國最早是從清朝末期開始發行國內公債並大量舉借喪權辱國的外債。
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政權在新民主主義時期也曾多次發行公債,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曾分2期發行總額為180萬元的「革命戰爭短期公債」。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國債發行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新中國剛剛建立的1950年,當時為了保證仍在進行的革命戰爭的供給和恢復國民經濟,發行了總價值約為302億元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
第二階段是1954-1958年,為了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分5次發行了總額為35.46億元的「國家經濟建設公債」。
第三階段是1979年以後,為了克服財政困難和籌集重點建設資金,中國從1981年起重新開始發行國債。截止到1995年,共發行了8種內債,有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債券、定向債券、保值債券、轉換債券等,累計余額達3300億元。
6. 國債有能夠流通的類型嗎
可流通國債是什麼 什麼是可流通國債
非流通國債(儲蓄國債)是指不允許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國債。這種國債不能自由轉讓,它可以記名,也可以不記名,通常不記名。轉讓價格取決於對該國債的供給與需求。
非流通國債吸收資金,有的以個人為目標,有的以一些特殊的機構為對象。以個人為目標的非流通國債,一般是吸收個人小額儲蓄資金,故有時稱之為儲蓄債券。
可流通國債是什麼 什麼是可流通國債
流通國債是指可以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國債。其特徵是自由認購,自由轉讓,通常不記名,轉讓價格取決於對該國債的供給與需求。一般在證券市場上進行,如通過證券交易所或櫃台市場交易。
可流通國債: 優勢——可以流通、通過交易變現,不必持有到;劣勢——利率較低,低於同期銀行定期儲蓄利率和不可流通國債。
可流通國債是什麼?什麼是可流通國債?債券本身價值是不會改變,它到期後還是按發行時的票面價值兌換,即100元的國債到期後還是按100元收回,它的價值是不會變的。但是,如果你拿這些債券去市場上變現,市場的價格的定價是由買的人定的,如果市場上的資金偏少,買的人少,或者有更好的投資的收益比國債高,按面值去賣,肯定是會沒人要的,如果此時你急需現金,就只能讓出利潤(因為現金為王),低於100元賣,例如99元,買的人除了得到國債的利息,還有一部分是賣的人讓出的折價1元,所以買的人也就覺得有賺,就會買入,那麼市場上就會成交這筆買賣,這就是市場價格和債券內在價值的區別。賣家犧牲利益換來現金,而買家放棄資金的時間效益,但這部分效益可以用債券的價格來補償。所以,資本市場上的價格成交,可以歸為原點,甲方賺,乙方就會虧。
7. 國債流通市場的主要形式
1、證券交易所國債市場
我國有上海證券交易所國債市場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國債市場兩個國內市場,其參與者包括除商業銀行和信用社以外的所有金融類、非金融類機構和城鄉居民。交易所國債市場與股票市場相聯系,起著股市資金蓄水池和集散地的作用。目前,交易所國債市場已成為個人投資者購買國債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中小企業進行投資的一個重要方向。
2、銀行間債券市場
近年來,銀行間債券市場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參與者以商業銀行為主,同時也有保險公司、信用社、證券公司、財務公司、基金以及外資銀行在華分行各類金融機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國債的發行,其高流動性和在市場運行基礎上確定的國債發行價格保證了國債在一級市場的銷售,對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奠定了基礎。
3、櫃台交易市場
櫃台交易國債既具有憑證式國債的優點,又具有憑證式國債不具有的流動性特點。投資者購買銀行櫃台交易的國債後,可以在到期後兌付並獲得利息收入。櫃台交易市場的形成,把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記賬式國債與櫃台交易國債市場連接起來,使更多的參與者間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使得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零售市場初具雛型,這對於提高債券的流動性、活躍債市、擴大市場容量都有重大作用。
8. 個人可以購買美國國債嗎
現在國內不能直接購買美國國債,只能通過銀行購買美國債券理財產品。
美國國債的類型
美國國債的期限一般分為短、中、長期三種。1年以內的為短期國債;1年到10年的為中期國債;10年以上的為長期國債。
國債市場上的品種,有貼現債券、固定利率債券、儲蓄債券;有按季節需求發行的短期債券;有與通貨膨脹指數掛鉤的保值公債等等。
美國國債大都是指可流通國債,在可流通國債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是不為人熟知的不流通國債,其中聯邦投資基金持有相當大份額。
9. 對於國家來說,國債「主要面向居民發行」和「主要面向金融機構發行」,兩者有何區別
這問題太深奧。
一般來說對居民發行的國債都是不可以上市的國債,對金融機構發行的國債是可以上市流通的國債。
面向居民發行國債,為居民提供了多一種的投資,同時也讓居民的消費減少,貨幣流通貨物交易下降,經濟也隨之收到影響。但是在從國際金融安全形度來說,居民購買國債,對於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又有利好的一面,特別是國際游資,炒作經濟。
金融機構購買債券,是專業化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我國經濟政策的實施,以應變國家在貨幣,票據 ,對沖等方面的。
面向金融機構發行的優點:
1 發行的成本低。
2 資金靈活。
3 更加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