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法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法幣無法與人民幣兌換。
法幣是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的名稱。舊中國長期採用銀本位制,1933年4月「廢兩改元」以前,實際上是銀兩與銀元並用。
抗日戰爭爆發後,政府實行外匯統制政策,法幣成為紙幣本位制貨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法幣初期與英鎊掛鉤,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談判後,由中國向美國出售白銀,換取美元作為法幣發行的外匯儲備,法幣改為與英鎊及美元掛鉤。
(1)美國國債法幣擴展閱讀:
結局歷史沿革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1937年抗戰開始至1941年英美參戰前,日本為破壞中國後方經濟,在日佔區強行以日本發行之貨幣收兌法幣,再加上以走私物資套得法幣,送往上海兌取國民政府的外匯。國民政府分別從英國及美國得到超過一千萬英鎊及五千萬美元貸款,但仍不足支持法幣匯價。至1940年起,取消無限制外匯買賣。於是法幣的價值開始下跌。
⑵ 法幣是什麼呀
法幣是「法定貨幣」或「法償幣」的簡稱,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賦予其強制流通使用的貨幣。其中,主幣為無限法償幣,可以自由鑄造;輔幣為有限法償幣,國家實行限制鑄造。
法幣是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的名稱。舊中國長期採用銀本位制,1933年4月「廢兩改元」以前,實際上是銀兩與銀元並用。「廢兩改元」後,雖然貨幣得到統一,但國民黨政府財政經濟上的困難並未得到解決。英美兩國為控制舊中國的貨幣權,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2)美國國債法幣擴展閱讀
1948年初,北平物價飛漲,「買一個雞蛋要24斤法幣(當時流通的貨幣),一斤玉米面要100斤法幣,法幣首尾相連二里半,可買粗布一尺。和前一年相比,糧價整整上漲149倍。」米面糧瘋狂上漲,老百姓的生活每況愈下。
8月份,扶搖直上的物價,已遠遠超過了百姓的承受能力。為了緩解危機,國民政府決定發行金圓券。但事與願違,物價不但沒有穩住,金圓券也越來越不值錢,老百姓再一次陷入絕望之中。
這時,銀元變得流行起來,前門、宣武門、東單、西四、鼓樓等地,都出現了銀元交易市場。街頭也多了手中現洋叮當作響、口呼「買兩塊,賣兩塊」的銀元販子。
⑶ 美聯儲發行貨幣跟美國國債綁定到一起是怎麼回事
是這樣的:這要從美國成立之前的殖民地政府說起。當時殖民地的金銀緊缺,如果按照實際的金銀量來發行可以換成金銀的紙幣(這就是金本位),遠遠滿足不了生產流通需要。所以殖民地政府發行了一些法幣來流通,這些法幣的特點就是沒有金銀作抵押支撐。效果很好。
這引起了國際銀行家的仇視,因為當時是金本位時代,金子掌握在他們手中。後來銀行家為了控制美國,通過一系列手段組成美聯儲,奪到了貨幣發行權。美國政府只有發債權。政府用發的國債作為抵押來借錢,美聯儲就可以自行發行貨幣了。美國政府要獲得貨幣就要發行國債,美國要想還清國債就只有把市場上的所有貨幣都收回來,這會導致經濟運行停止,從而美聯儲把發行貨幣跟美國國債綁定到一起。
從這里可以看出,美聯儲是買了美國的國債,擔不是全部,其他國家和組織也買了n多。中國16000億的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就是美國國債。
抵押的國債用還,光是利息現在美國每年就要還4000億,想還清是不可能的。
⑷ 法幣是哪國貨幣拜託了各位 謝謝
法幣 是在中國1935年起由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Fiat Money)。法幣的發行,結束了中國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銀本位幣制。法幣後來因大量發行引發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在1948年由金圓券取代。 發行編輯本段 民國初年的中國貨幣基本上仍是銀本位,沿襲以白銀作為貨幣。清末以前,多以銀兩作結算。自清代中葉起,隨著外國銀圓流入,民間開始流通銀圓。民國成立後,亦繼續以銀圓為通貨,北洋政府及國民政府皆有鑄造銀圓。至1933年國民政府規定「廢兩改元」,貨幣一律以銀圓為單位。民國初期,各地方銀行或政府亦常有發行紙幣,但流通及認受性不一,當中只以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認受性最高。 國民政府在1928年北伐統一中國後,開始逐步施行貨幣改革,計劃主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負責推行。最先步驟是透過行政命令,以官股入股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變相將其控制權改為完全國有(原先已是官方開辦的銀行,已是半官辦)。加上國民政府原有之中央銀行,國民黨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銀行業。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羅斯福總統為討好國內產銀州的議員,在1934年通過「購銀法案」,由財政部購入白銀作為儲備,頓時引起國際銀價高漲。中國當時為第三大銀本位國家,即時出現白銀外流,通貨收縮,引發利率急速上升,部分銀行錢庄倒閉。於是貨幣改革成為國家理財當務之急。 1935年11月4日,國民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改革,發行國家信用法定貨幣,取代銀本位的銀圓。將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後加入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由銀本位改為法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法幣初期與英鎊掛勾,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談判後,由中國向美國出售白銀,換取美元作為法幣發行的外匯儲備,法幣改為與英鎊及美元掛鉤。 由國家銀行發行,以國家信用保證的法幣,使貨幣與價格波動的貴重金屬脫鉤,在當時的中國是一種進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現代國家金融體制下應有的特徵。法幣發行,統一了國內的貨幣,而通貨發行的控制權落在政府手中,國內白銀等硬貨幣,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對抗戰時中國的財政維持,法幣有不可少的功勞。
⑸ 法幣政策的中美協定
英國奪取了中國貨幣的控制權,美國當然不肯罷休。於是立即採取停止在倫敦購銀,降低銀價的辦法,向國民黨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就範。因為,中國靠出賣白銀換取美元做法幣的外匯准備金,美國降低銀價,停止在倫敦購銀,直接影響了法幣准備金的來源和匯價的穩定,這對英國和國民黨政府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於是,國民黨政府立即派駐美公使施肇基,向美政府求救,美財政部長摩根索馬上密電上海的花旗和大通兩行代替美財政部向中國政府購進銀2,500萬盎斯。1936年5月,又派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為代表,與美國政府正式簽訂《中美白銀協定》,以中國人民數千來年血汗的結晶品白銀,向美國合法輸送為條件,求得了法幣同美元的固定聯系。協定規定,由美國按照市場平均銀價大量購買中國的白銀,價格為每盎斯白銀合0.45美元,價款以美元交付,存放紐約,中國還不得把白銀賣給其他國家,以防銀價漲落。這樣,法幣又同美元發生了固定的比價,從而成了英鎊和美元的共同附庸。法幣政策是在英美帝國主義直接操縱和支持下產生和實行的,它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深深的殖民地性質的烙印,這是勿庸置辭的。
⑹ 美聯儲是如何發行貨幣的
美聯儲發行貨幣的介紹:
美國所有吸收儲戶存款的金融機構在美聯儲都有一個儲備金賬戶。這些金融機構除了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外,還包括信用社、存貸款協會、外國銀行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等。美聯儲要求所有在美國吸收儲戶存款的金融機構都必須存一部分資金在美聯儲應付儲戶突然的提款需要。
這個資金賬戶被稱為儲備金賬戶。根據美聯儲的要求,每個機構的儲備金賬戶余額不能低於它所吸納的短期存款的一定比例。這個比例被稱為儲備金率或存款准備金率
如果某個金融機構的儲備金低於要求,必須想辦法籌集資金補足。相反,如果儲備金高於美聯儲要求,多餘的部分被稱為超額儲備金,可以隨時取走。
正常情況下,儲備金不足的銀行可以向有超額儲備金的銀行短期貸款,補足儲備金。市場上這種金融機構間為滿足儲備金要求而進行的短期貸款利率被稱為聯邦基金利率。
(6)美國國債法幣擴展閱讀:
美聯儲通過調節聯邦基金利率這種短期利率,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其他短期利率,然後進一步改變長期利率。長期利率變化會影響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利率下降時,企業投資和家庭消費的成本降低,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
因此在經濟衰退時,美聯儲通過降低利率來支持經濟增長;反之經濟過熱時,美聯儲會提高利率抑制投資和消費。另外,美聯儲的利率政策也可以通過資產價格影響經濟。比如利率降低時,投資到債券的收益下降。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資金會從債券市場流向股票和其他資產市場,推高這些資產的價格。因此經濟下滑時,美聯儲降低利率會對經濟產生兩個推動作用。
首先,降低利率可以促進國內的投資和消費;其次,低利率也對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有支撐作用,提高家庭財富,鼓勵家庭消費。此外,利率變化還會引起美元匯率變化,影響美國的進出口。
⑺ 法幣價值
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1935年11月4日,規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家銀行(後增加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禁止白銀流通,發行國家信用法定貨幣,取代銀本位的銀圓。各金融機關和民間儲藏之白銀、銀元統由中央銀行收兌,同時規定法幣匯價為1元等於英鎊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國、交通三行無限制買賣外匯,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抗日戰爭爆發後,政府實行外匯統制政策,法幣成為紙幣本位制貨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並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法幣初期與英鎊掛勾,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談判後,由中國向美國出售白銀,換取美元作為法幣發行的外匯儲備,法幣改為與英鎊及美元掛鉤。 1948年8月19日被金圓券替代。
[編輯本段]背景
二十世紀20年代與30年代之交,中國因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難以維持,國內的貨幣發行也未趨統一,雜亂不堪。在此背景下,南京國民政府實行該貨幣政策。
[編輯本段]結局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1937年抗日戰爭前,法幣的總發行量不超過14億元。1937年抗戰開始至1941年英美參戰前,日本為破壞中國後方經濟,在日佔區強行以日本發行之貨幣收兌法幣,再加上以走私物資套得法幣,送往上海兌取國民政府的外匯。國民政府分別從英國及美國得到超過一千萬英鎊及五千萬美元貸款,但仍不足支持法幣匯價。至1940年起,取消無限制外匯買賣。於是法幣的價值開始下跌。
對日抗戰期間,財政支出增加,法幣大量發行。到了戰後已發行至5569億元,比戰前增加約四百倍。1946年後,法幣的發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戰勝利時的5569億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間增加超過一千倍,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當時曾經有造紙廠以低面額的法幣作為造紙的原料而獲利。宋子文為行政院長時,試圖以金融政策穩定法幣,拋售庫存黃金購回法幣。但因為法幣發行量仍在增加而沒有得到成果。1948年5月後,由翁文灝出任行政院長,王雲五被任為財政部長,開始籌劃另一次貨幣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
[編輯本段]評價
有人認為:由國家銀行發行,以國家信用保證的法幣,使貨幣與價格波動的貴重金屬脫鉤,在當時的中國是一種進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現代國家金融體制下應有的特徵。法幣發行,統一了國內的貨幣,而通貨發行的控制權落在政府手中,國內白銀等硬貨幣,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對於時維持抗戰時中國的財政,法幣有不可少的功勞。但實施的實際效果是,官辦的銀行掠奪了民間的財富,使民眾的儲蓄化為烏有。
⑻ 美聯儲如何發行貨幣的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主要由三個主要組成部分: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和地方 12家聯邦儲備銀行(FRB)。美聯儲主要通過買賣美國聯邦政府債券的方式來實現美元基礎貨幣的投放,並通過各類利率工具調控流通中的廣義貨幣數量。
第一,基礎貨幣的投放機制。在理論上,美聯儲對基礎貨幣的投放有三個渠道:購入美國政府債券、再貼現貸款(RP & TAC)和持有的黃金及特別提款權。但是,從美國聯邦儲備體系形成以來,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一直是投放基礎貨幣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 1月30日,美聯儲共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8143億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債券資產形式投放的約 7184億美元,佔88.2%。
第二,美聯儲三大利率調控機制。美聯儲主要運用三大利率工具來調控貨幣供給量:聯邦基金利率、貼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
第三,美聯儲與財政部的合作機制。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注冊資本由各商業會員銀行認繳,並以利差收入、政府債券承銷收入作為收益來源。因此,我們通常將其視為能保持完全獨立性的「私有化的中央銀行」。
但事實上,美聯儲從成立之時起就代理著政府國庫財務收支的功能,同時還履行著代理政府證券發行管理、政府貸款人等職能。 美聯儲與美國財政部間存在著的天然聯系實現了美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有效整合。而且,在人事安排上,七名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委員均由總統提名任命,並經國會通過。委員會主席與財政部、預算局以及經濟顧問委員會的負責人組成所謂「四人委員會」,是總統決定經濟政策的「四巨頭」,也會就重大決策問題達成一致。因此,發展至今天的美聯儲,其公共性與行政化的色彩越來越濃。
至於債務危機和美元的關系,太多了就不說。你只要知道美國政府是沒有發行美元的權利,只有發行債務的權利。意思就是說白宮沒錢了,可以通過國會授權借錢,就是發行國債。而美聯儲是發行美元的機構,美國政府也就是財政部通過發行國債,聯儲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將美元給美國政府。現在問題是,美國政府債務太多了,國會授予的債務額度用完了。但是又沒有美元來償還債務,那就面臨著破產。如果最終都不能發行新債的話,沒國政府的信用就會降低,也就是標普調低它的信用一樣。那麼信用低了,它的債務就會有償付風險,那就直接給持有美國國債的機構造成損失,同樣美國政府也會面臨沒錢關門的風險。現在國會通過了提高債務上限的法案,那就意味著暫時的難題解決了,美國政府沒錢的時候還是可以通過發行國債來募集資金。這個國債發行了就要有人來買,中國、日本等國家持有美國國債,同時美聯儲也是買美國國債的機構。所以美聯儲原則上也算是美國財政部的債權人。那麼如果美元大量發行,那麼美元就面臨貶值的風險,一方面美國政府償債的壓力會小一些,因為稀釋了那麼多債務,另一方面是美國新債就面臨沒人買的情況。那就是美國為什麼要推行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原因(QE3),因為這樣聯儲可以多發貨幣,來給美國財政部注入資金,那麼這些資金才會形成投資,推動美國經濟從危機中走出來。
⑼ 如果中國拋售美國國債會有什麼結果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中美兩國雙贏,其實你完全沒有必要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想得那麼復雜,碰巧兩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給一些小說家有了一些戲劇聯想罷了,買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也就是世界工廠)賺取了太多的美圓,工廠把賺來的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給工人發工資、支付原材料費用等成本支出,而銀行保存的美元為了保值增值,就必須對外投資,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最安全收益穩定,總不能買伊拉克的國債吧!不好的就是美國國債收益低,如果老美的美圓一貶值,反過來我們的外匯資產還會縮水,中國也沒有太多辦法,只能靠升值增加進口減少出口,同時增加國內消費。
關於你說的利用手中的美國國債搞點小動作,你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這種觀點認為我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是一種牽制美國的武器。通過拋售美國國債影響美元匯率和國內利率。而在國際上這種觀點被政治利用,比如前總統夫人希拉里將這一武器用於民主黨黨內選舉,她呼籲限制性的立法以阻止美國成為北京、上海或東京經濟的人質。她聲稱「美國國債超過44%由外國控制,讓美國特別容易受到攻擊」。
就拋售美國國債的後果來看,中國並非能比美國輕松。如果中國拋空美國國債,那麼將帶有標志性意義,國際市場的跟風不可避免。美元迴流將使得貶值成為美元的唯一選擇,而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毋庸置疑。
美國是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軍事、科技、金融等都是世界第一,其國債安全性是最高的,而且流動性最好,你中國不買,日本、還有中東石油國家一樣會購買美國國債;當然,隨著美圓貶值,我國的美圓外匯資產出現了縮水,但是不買美國國債,縮水更嚴重;如果美圓反彈,或許會減輕資產出現的縮水。所以買美國國債不得已的選擇,不可能去買股票,那樣風險太高,虧損了怎麼辦,你看看中國的股市從6000點掉到2000多點,資產縮水多少?還有很多國內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虧損;如果去買工業資源,例如鐵礦石、石油等,中國買什麼就漲什麼,這些東西價格現在不知道翻了多少,因為國際炒家都在炒中國概念。
美國永遠也不會玩完!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也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都經過衰退——變革——重新崛起。因為他的貨幣是世界貨幣,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是美元,我國就有1萬多億美元外匯,美國玩完,我們的財產也玩完!美國玩完,我們生產的東西賣給誰,而我們的收入普遍很低,消費不了這么多的產品,如果工廠開工不足,必然裁員關門,中國勞動力眾多,不能就業沒有收入難道都去喝水。下游工廠倒閉,上游的電廠、鋼鐵廠、水泥廠、鐵路港口、石油化工等等……都好不到哪兒去,還有服務業,大家的收入沒有了,網吧、餐館、卡拉OK、理發店,直接關門。房子也沒人買,銀行業受牽連!
所以,美國一定不能跨,他已經借「美元」是世界貨幣,要挾了世界,不光中國,日本、中東石油國家、歐洲……很多。現在世界已經全球化了,彼此環環相扣,你那種冷戰思維需要在新形勢下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