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近三年來我國發行了哪些國債
主要是記帳式國債、賃證式國債
B. 我國近年的國債規模~~(2003-2008)
我國國債規模及其風險防範
摘要:自恢復國債發行以來,國債規模日益擴大。國債政策在拉動投資、擴大內需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極大貢獻。同時,國債規模的迅速擴大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和擔憂。本文以國際上通用的指標來衡量國債規模,認為目前我國國債規模已經偏大,對目前國債規模應持謹慎態度。文章最後提出一些措施,以防範國債規模風險。
關鍵詞:國債規模;國債依存度;國債償債率;國債負擔率;國債風險防範
國債政策是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經常被各國用以調節經濟。從1998年開始我國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加大了國債的發行力度。事實表明,近幾年的國債政策在拉動投資、擴大內需、確保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國債對GDP增長貢獻如下:1998~2002年國債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分別是1.5%、2%、1.7%、1.8%和2.0%.與此同時,加大國債發行力度使得國債規模迅速擴大,5年來我國累計發行國債22577.6億元(加上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總量達到29177.6億元),平均每年發行4515.5億元,年均增長28.56%,2002年我國國債發行規模更是創下5946.30億元的歷史新高。國債規模的迅速擴大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和擔憂。
一、國債規模現狀分析
從世界各國管理國債規模的實踐來看,一般都採用國債依存度、國債償債率和國債負擔率來判斷一國的國債規模是否合理。
(一)國債依存度
國債依存度是指當年國債發行量占該年財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財政支出對國債的依賴程度。在我國,國債依存度有兩種計算口徑,即國家財政國債依存度和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我國的國債由中央財政發行,國債收入歸中央財政控制使用。因此,我們在用國債依存度來衡量國債規模時採用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更為合理。從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國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分別為:64 84%、75 72%、85 89%、95 23%、121 86%、96 69%、84 37%、84 67%和87 63%.這些數據表明我國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非常高,中央財政支出資金來源很大部分依靠發行國債,這必然會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其中潛在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國際上關於中央財政對國債依存度的警戒線是25~30%,我國的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遠遠高出世界公認警戒線,表明我國的國債規模的形勢比較嚴峻。
(二)國債償債率
國債償債率是指當年國債還本付息額與財政收入的比例關系,反映了國債發行規模與財政收入是否相適應。這一指標越高,表明以前所發國債對財政形成的壓力越大,反之則越小。從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國國債償債率分別為:6.65%、12.56%、17.09%、21.04%、22.74%、15 66%、11.59%、11.74%和13.05%.很多學者都主張我國的國債償債率應控制在8~10%,可見我國的國債償債率已經超過了公認的安全線。雖然國債償債率已經呈現出向安全線逐步接近的趨勢,但是我國近些年由於國債規模的膨脹,加上新發國債期限較短,還本付息的支出負擔日益沉重,償債壓力會進一步擴大。一般來說,國債本息是必須無條件償還的,剛性很強。在我國財政尤其是中央財政困難不能得到根本扭轉的背景下,就不得不利用發新債來還舊債,後果是國債規模越來越大,極大地加劇了國債的規模風險。
(三)國債負擔率
國債負擔率是指某一時期國債余額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數據,國債負擔率與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大致相同。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在20%左右。因此,我們應推算我國合理的國債負擔率在20%左右。從表1中可以看到,我國1994~2002年國債負擔率分別為:4.89%、5.64%、6.42%、7.40%、9.91%、12.85%、14.56%、16.28%和18.89%.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國債負擔率比較低,似乎可以說明國債規模還不夠大。事實上,我國舉債的歷史比較短,不能夠將我國的國債余額與西方發達國家國債余額作簡單的比較,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債余額是經歷上百年時間積累形成的。從上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國債負擔率增長較快,2002年國債負擔率是1994年的3.86倍,1994年到2002年間國債負擔率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8%,大大超過了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如果長此以往,我國財政將會不堪重負,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二、國債規模風險防範對策
我國國債依存度和國債償還率已經遠遠超出國際安全警戒線,而且國債負擔率增長很快,表明我國國債規模已經偏大,面臨著較大的國債規模風險。為此,採取相關措施,控制和防範國債規模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合理界定國債使用方向,加強對國債資金使用的監督
首先,國債資金應優先投向那些瓶頸性產業和部分生產建設性項目,以彌補國家建設資金的短缺,避免重復建設。國債資金應支持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支持國有企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產業升級,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引導銀行、企業增加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領域投資。在每個投資項目中,應確保國債資金的投入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從而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大政府的償債能力,實現國債規模的均衡發展及自身良性循環。其次,要堅決杜絕半拉子工程,對於已經開工的國債項目建設,嚴把工程質量關,嚴禁擠占挪用國債資金,確保國債投資的高效率。針對目前我國國債一些投資項目效率差的情況,需要在資金使用方面加強管理。這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項目管理制度,明確資金使用者的使用責任,保證項目的質量。
(二)加快財政改革的速度,降低國債償債率和國債依存度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財政收入有所改善,但我國的財政收入仍然較低,處在世界較低水平。財政收入低制約了國債償還能力,使得國債規模風險比較突出。要降低衡量國債規模風險的兩大指標———國債償債率和國債依存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為此,必須加快財政改革的速度。首先,必須完善流轉稅制度,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管,逐步提高個人所得稅在稅收結構中的比重,努力擴大關稅在籌集財政收入中的作用,大力壓縮無稅區和低稅區。其次,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積極穩妥地推進「費改稅」,逐步將預算外和體制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將具有稅收性質的基金和收費納入稅收管理。再次,要加強稅收征管工作,減少稅收流失,嚴厲打擊偷稅、漏稅、逃稅行為。
(三)加強國債期限結構管理,優化國債償還期限結構
國債總額不且淮緯デ宓模
C. 我國發行的國債有幾種
我國國債有:電子記賬式國債、憑證式電子記賬國債(發行期內)、儲蓄國債電子式(發行期內)。
記帳式國債可以通過銀行和證券公司委託購買;憑證式和儲蓄國債在發行期內通過銀行購買,
D. 2014年我國發行了多少國債,利率是多少,幾月份
2014年,債券市場共發行人民幣債券11.0萬億元,同比增加22.3%。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10.7萬億元,同比增加24.0%。截至 2014年末,債券市場債券託管余額達35.0萬億元,同比增加18.0%。其中,銀行間市場債券託管余額為32.4萬億元,同比增加16.9%。
2014年,財政部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國債1.7萬億元,財政部代發地方政府債券2908億元、地方政府自行發債1092億元,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券2.3萬億元,政府支持機構發行債券1850億元,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5460億元,證券公司發行短期融資券4247億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2794億元。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5.2萬億元,同比增加38.9%,增速較上年擴大34.9個百分點。其中,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4.1萬億元,同比增加45.4%,企業債券發行6952億元,同比增加46.3%,公司債券發行3484億元,同比減少14.6%。
E. 近幾年,我國財政部發行了大量國債,用於擴大基礎設施建設,這樣做
答案BCD
本題考查對於財政的作用和財政收支狀況的理解。債務收入是國家財政收入途徑之一,國家發行國債,可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B正確。並且通過發行國債,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有利於加強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促進經濟發展,從而也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奠定物質基礎,C和D正確。發行國債與人民幣貶值,物價上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F. 我國發行國債的種類有哪些
例如2008年12月8日開始發行的2008年記賬式(二十四期)國債,1年期,票面利率:1.28%。比1年期存款利率2.52%還要低很多。
12月15日還有一期記賬式國債,是10年期的,年利率還沒有公布。
G. 現在發行的都有什麼國債
國債又稱公債,是政府舉債的債務。具體是指政府在國內外發行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和銀行借款所形成的國家債務。是整個社會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債是一個特殊的財政范疇。它首先是一種財政收入。國家發行債券或借款實際上是籌集資金,從而,具有彌補財政赤字,籌集建設資金,調節經濟三大功能。
國債的發行要遵循有借有還的信用原則,債券或借款到期不僅要還本,還要付一定的利息。國債具有認購上的自願性,除極少數強制國債外,人們是否認購、認購多少,完全由自已決定。按照不同標准可以把國債分為不同的種類:以國家舉債的形式為標准,國債可分為國家借款和發行債券。
以籌措和發行的期限為標准,國債可分為長期國債、短期國債和中期國債。所謂長短中期是比較而言的,沒有絕對的標准。世界大多數國家普遍將一期以下的稱為短期國債,10年期以上的稱為長期國債,期限界於兩者的稱為中期國債。以籌措和發行的性質為標准,國債可分為強制國債和自由國債。以籌措和發行的地域為標准,國債可分為,內債和外債。所謂內債,是國家在本國的借款和發行的債券。所謂外債,是指國家向其他國家政府、銀行、國際金融組織的借款。以債券的游泳流動性為標准,國債可分為可出售國債和不可出售國債。國家的借款是不能轉讓的,只有債券有可出售和不可出售之分。
憑證式國債是指國家採取不印刷實物券,而用填制「國庫券收款憑證」的方式發行的國債。我國從1994年開始發行憑證式國債。憑證式國債其票面形式類似於銀行定期存單,利率通常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高,具有類似儲蓄、又優於儲蓄的特點,通常被稱為「儲蓄式國債」,是以儲蓄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理想的投資方式。
憑證式國債通過各銀行儲蓄網點和財政部門國債服務部面向社會發行,主要面向老百姓,從投資者購買之日起開始計息,可以記名、可以掛失,但不能上市流通。
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後如需變現,可以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付。對於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經辦網點還可以二次賣出。
與儲蓄相比,憑證式國債的主要特點是安全、方便、收益適中。具體說來是:
憑證式國債發售網點多,購買和兌取方便、手續簡便;2、可以記名掛失,持有的安全性較好;3、利率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高1至2個百分點(但低於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提前兌取時按持有時間採取累進利率計息;4、憑證式國債雖不能上市交易,但可提前兌取,變現靈活,地點就近,投資者如遇特殊需要,可以隨時到原購買點兌取現金;5、利息風險小,提前兌取按持有期限長短、取相應檔次利率計息,各檔次利率均高於或等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沒有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活期計息的風險;6、沒有市場風險,憑證式國債不能上市,提前兌取時的價格(本金和利息)不隨市場利率的變動而變動,可以避免市場價格風險
記帳式國債又稱無紙化國債,它是指將投資者持有的國債登記於證券賬戶中,僅取得收據或對賬單以證明其所有權的一種國債,具有成本低、流通性強的特點。
由於記帳式國債種類較豐富,付息方式靈活,可以為投資人提供較多的選擇。投資人可以在交易所或商業銀行櫃台隨時購買到記帳式國債,也可以隨時賣出,以前普通投資者只能通過滬深交易所買賣記帳式國債, 商業銀行櫃台交易的開通使投資者能通過網點更廣泛的銀行櫃台來實現記帳式國債的投資。由於承辦櫃台交易的商業銀行都是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可以根據櫃台市場銷售情況,通過銀行間市場買進國債, 再賣給普通投資者,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投資人對國債的需求。
記帳式國債的價格會隨著市場利率、國債供求狀況等諸多因素而發生變化。在利率下降時, 投資記帳式國債可以獲得增值收益,反之就存在二級市場風險
其實主要是著2
種 還是憑證式的好點
記得給我積分哦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再問
H. 中國近幾年來發行的國債的基本信息
2000年以來國債發行情況一覽表
I. 我國現今有多少國債
保持我國國債規模的可持續性,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逐步調整國債數量和品種期限結構,同時量化和控制其它政府債務,才能真正發揮國債政策的宏觀經濟調節作用。一、我國國債規模現狀(一)我國國債規模的演變我國國債規模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一1958年。為了籌集國家建設資金,發展國民經濟,我國在這一階段發行了幾億元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發行規模不大,每年的國債發行額在當年GDP中比重不到1%.第二階段:1958—1980年。我國堅持財政平衡的思想,沒有發行國債,大多數年份預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規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銀行透支解決。第三階段:1981年一1993年。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籌集經濟建設資金,我國於1981年恢復國債的發行。但國債發行額較小,這一階段年平均發行量為198億元,累計發行量為2106億元,國債增幅比較平穩。第四階段:1994年一1997年。由於國家預算體制改革,不再允許財政向中央銀行透支解決赤字而改為發行國債,加之過於集中的還本付息,國債發行量呈現較大增幅。1994年國債發行量突破1000億元,1995年以後,每年發行量均比上年增長30%以上,遠高於同期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第五階段:1998年至今。為拉動內需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為了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我國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投資,國債發行量陡升,導致1998年國債發行額高達3310.9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3.7%.此後國債年發行量就一直節節攀升。2003年國債發行總量達到6355億元,創下國債發行總量的新高。(二)國債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5年以來,成效是顯著的。1998年一2000年國家財政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3600億元,共安排國債項目6620個,投資總規模2.4萬億元,到2000年底累計完成投資1.5萬多億元。1998年到2002年國債投資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5%、2.0%、1.7%、1.8%、1.8%.如果沒有國債投資的支持,我國不會在世界經濟普遍下滑的情況下還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國債貢獻率是從動態上衡量國債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的一個指標,它以國債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來表示。為了使數據更精確,可以根據GDP和國債發行額的數據,建立一元回歸模型,進行統計分析。L GDP和L DEBT分別表示對GDP和國債發行額取對數,利用Eviews軟體分析得到回歸方程為:L GDP=6.22+0.63×L DEBT R2=O.97 t檢驗值:(24.5)(18.5)變數統計顯著,F統計值為342.8,基本通過檢驗。GDP與國債發行額之間成正比,且國債發行對GDP的彈性為0.63,可見國債對國民經濟增長有很大正面作用。二、我國國債規模指標分析決定或影響一個國家國債規模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每個國家的經濟體制、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各種經濟條件和狀況都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其他國家或組織的國債規模指標來衡量我國國債規模。從我國的具體實際來看,我國國債規模的相關指標主要包括:國債發行額、國債余額、國債還本付息額、全國和中央的財政支出、全國和中央的財政收入、GDP、居民儲蓄額。下面將衡量我國國債規模的指標分為兩方面:應債能力指標和償債能力指標。為配合下文的分析,表1給出了自1990年來我國國債規模相關因素的統計與衡量國債規模的各項指標值。(一)應債能力指標1.國債負擔率(國債余額/當年GDP)。它反映了全社會宏觀資源的利用效率,類似於企業的負債杠桿。從我國負擔率走勢上看,基本上是小幅慢升,在1998年前平均幅度是52以下,1998年由於國債發行的大幅增加,這一指標上升到10%,此後一直保持了較高的水平,2000年為14.54%,2002年接近20%.但由於我國國債余額增長率基數小,一直大於GDP增長率。而美國1970年代初國債負擔率在33%左右,到1990年代末上升到66%,之後有所下降;日本1970年代初國債負擔率只有5%,1980年代的10年中迅速上升到67%,1990年代末超過100%;德國1970年代初國債負擔率也只有5%,1980年代上升到40%左右,1990年代末上升到60%,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國債負擔率處於較低的水平之上。同時,與西方發達國家規定的不超過45%,以及歐洲貨幣聯盟簽定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以下簡稱《馬約》)規定60%的比率相比,我國的這一指標顯著偏低。從這方面看,承受能力還具有較大的彈性空間。2.國債借債率(國債發行額/當年GDP)。它反映了當年GDP增量對當年國債增量的利用程度。從表1中看出我國該指標走勢一直平穩盤升,最高不過2002年的5.79%,與國際公認的50%警戒線相距甚遠。如果僅以這個指標為依據來判斷,則我國國債發行還有相當的空間。3.居民應債能力(國債發行額/當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從債權債務關系看,政府是凈債務主體,居民是凈債權主體。因此,國民經濟的應債能力最終主要落實到居民的應債能力上。從表1可以看出,盡管近年來我國國債發行規模增長很快,國債發行額與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比率逐步提高,但由於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也在快速增長,所以國債發行額占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比率仍較低,居民購買國債的應債能力仍有較大潛力。(二)償債能力指標1.國債依存度(國債發行額/當年財政支出)。它表明財政支出靠債務收入的安排程度,該指標越高說明財政對債務依賴性越強,對財政未來發展威脅也越大。國債依存度有兩種:一種是國債發行額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即國家財政的債務依存度;另一種是國債發行額佔中央財政支出的比重,即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前者《馬約》中規定的標准為20%,而我國國家財政的債務依存度自1994年開始就已連續超過20%,近年來已達到30%.日本政府即使在財政最困難時期,國債依存度的最高年份也只有37.5%.在我國,由於國債是由中央財政發行、掌握和使用,因此分析中央財政的依存度更具現實意義。由表1,我們可清晰地看到,自1990年來我國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一直在攀升。1996年以後連年超過50%.1998年甚至達到了67.68%.2002年即使有所回落,也依然達到42%.總之,自1990年來我國中央財政的國債依存度一直遠遠超過國際警戒線25%.顯然,我國這一指標顯著偏高。2.國債償債率(國債還本付息額/當年財政收入)。它表明當年的財政收入中必須拿出多少份額用於國債還本付息,該項指標越高,說明償債能力越弱。由表1可明顯看出我國國債償債率已遠遠超過《馬約》中規定的10%的警戒線。1994—1998年我國國債償債率急增,至1998年的最高水平為23.82%,表明國債處於還本付息高峰期,已進入了不斷攀升的「發新債還舊債」的惡性循環時期。我們不能忽略各國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的差異。以2001年為例,我國2001年預算內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為16.52左右,而西方國家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一般為30%—40%.如果考慮我國的財政集中度,我們在評價國債償債率時,就不能簡單地拿10%警戒線來作為我國的標准。因此,根據我國目前國情,將國債償債率上限修正為20Z.但即使這樣,我國近幾年的國債償債率仍然高於警戒線。我國近些年由於國債規模的膨脹,加上新發國債期限較短,還本付息的支出負擔日益沉重,償債壓力會進一步擴大。此外,我國的國債期限結構不甚合理,國債償還期過於集中在「九五」後期和「十五」時期,我國今後一段時間還要面臨償債高峰的問題。在我國財政尤其是中央財政困難不能得到根本扭轉的背景下,就不得不利用發新債來還舊債,後果是國債規模越來越大,極大地加劇了國債的規模風險。從上述的指標看,我國國債規模從應債能力角度,還具有一定的發債空間;但從償債能力角度,則具有不容忽視的風險。三、結束語以上只是從應債能力與償債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我國國債的規模。事實上,影響我國國債規模的因素還有很多,並且難以量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國家綜合負債。國家綜合負債是指國債規模加上各種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2.國債期限、品種結構。在國債期限上,我國現在大多是3、5年的中期國債,缺乏1年以內短期和5年以上長期國債,期限單一,平均期限偏短,償債高峰周期短;在品種結構上,國債品種結構設計不合理,我國20多年來不可流通的憑證式國債佔主導地位,滿足不了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品種的不足同樣制約著國債規模的發行空間擴展。3.中央銀行對國債的需求。就貨幣政策而言,央行在國債市場上的公開市場業務,是調節貨幣供給量的一個重要政策工具。中央銀行為便於公開市場操作則更關注國債的高流動性,希望多發行短期國債,並要求國債達到一定的規模,不能僅以財政赤字的消除為限。因此,在國債規模控制中,既要考慮財政原則,也要考慮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規模和期限結構。4.國債資金運用的效果。由於我國缺乏對資金使用效益的監管制度,加上地方政府對資金的爭奪,項目缺乏可行性研究等,使得國債的利用效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另外,我國國債還屬於籌資型國債,國債資金用於建設性支出的比例還比較低,形成「赤字債務化,債務消費化」的傾向,這勢必影響國債的實際規模。
J. 求近兩年我國國債的發行數據,越多越詳細越好,要近兩年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債管理網站http://gks.mof.gov.cn/redianzhuanti/guozaigua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