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管新規對已經買了的基金有什麼影響
《資管新規》對於公募行業的影響首先體現在產品層面,在投資范圍、投資比例、產品分級等方面的規定均對公募基金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1、FOF投資單只公募基金的比例由20%降低到10%;2、公募基金不得分級,過渡期後分級不能存續;3、公募基金需經審批才能投資未上市股權,嘉實元和、鵬華前海此類封閉式基金的創新或終結。
Ⅱ 資管新規
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沖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范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范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7月31日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公告稱,將原本在今年年底結束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2)資管新規後保險投資產業基金擴展閱讀:
1.資管新規過渡期的延期是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沖擊。
2.過渡期延長不涉及資管新規相關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
3.延長過渡期1年,有助於避免存量資產集中處置對金融機構帶來的壓力。
4.對沖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金融機構早整改、早轉型。
5.研究提出了「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
6.引導資管行業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能提前完成整改任務的金融機構,給予適當激勵。
7.對於未按計劃完成整改任務的金融機構,採取懲罰措施外,視情採取監管談話等措施。
8.此次過渡期延長的政策安排,並不意味著資管業務改革方向出現變化。
過渡期延長不涉及資管新規相關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金融管理部門將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夯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在鎖定存量資產的基礎上,繼續由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按季監測實施。同時,完善配套政策安排,加大創新支持力度,為存量資產處置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渠道。過渡期安排的初衷是確保資管業務順利轉型,實現老產品向新產品的平穩過渡。
Ⅲ 資管新規後,投資新人該如何選擇安全可靠的P2P平台
1.業務模式單純的優先
最本質要看平台的資產端,投資某個平台項目前,看看詳情裡面借款對象,是不是具體的人或公司,個人有沒有突破20萬、公司有沒有突破100萬限額,看看借款對象披露的消息是否詳盡、仔細,找最單純、最純粹的底層借款業務模式,避免基層嵌套的金融產品,因為多一層嵌套等於多一層杠桿和風險。如果借款信息裡面有定向委託、資產管理、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字眼的,咱最好還是少碰碰,太容易撞到政策的槍口了。如果買的是理財計劃,要看看能不能在借款詳情中看到最終匹配到最底層的借款信息,這個當然是越詳細越好。
2.主動備案的優先
那種自稱不是P2P的,根本沒在著手備案,抱有僥幸心理的咱們別碰。目前的現實情況是要不你就是P2P,要不你就是有具體業務開展的牌照,比如銀行牌照、基金牌照、保險牌照等等,很難再找到其他的路了。自欺欺人不是現在明智的選擇。
3.債轉項目多的需謹慎
投資一個平台前,先看看這個平台有沒有債券轉讓頁面,看看轉讓項目數量多不多,轉讓項目的利率有沒有比平台自己發布的項目利率還高,期限還長。如果出現轉讓項目收益比平台項目還高,那就是收益倒掛。說明長期投資者沒有信心,想要離場走人,容易造成擠兌。所以如果轉讓的項目很多,收益倒掛,那麼我們就要十分謹慎。
4.活期起家需謹慎
這一條不是針對29號新規的,但是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下,那些考活期起家,現在又聲稱自己轉型。比如做活期10天一期,階梯式、可續投的。這些創新模式聽起來好像沒問題,但是誰知道會不會又是在打下一個政策擦邊球。而且活期起家,再轉型,很容易在轉型中流失原有客戶,未來發展難以保障。另外,現在活期也就6-7%左右的收益,買秒到的貨幣基金也有5%的年化,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你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所以現在再買網貸活期,容易得不償失。
Ⅳ 資管新規對私募股權基金有哪些影響
首先,從資金端來看,資管新規向上穿透了合格投資者。
新規中對於「合格投資者」的定義: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於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30萬元,投資於單只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40萬元,投資於單只權益類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其次,資管新規對於私募股權基金的產品設計和交易結構也會產生深遠影響。
新規中規定,「重點針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套利嚴重、投機頻繁等問題,設定統一的標准規制,同時對金融創新堅持趨利避害、一分為二,留出發展空間」,「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等。而這意味著此前市場上常見的「銀行理財+私募基金」、「保險資管+私募基金」、「非金融機構+私募基金」等模式都將被禁止。
第三,資管新規向下穿透了底層資產,私募股權基金資金池運作被禁止。
資管新規明確「實行穿透式監管,對於多層嵌套資產管理產品,向上識別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向下識別產品的底層資產(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
第四,相關產業基金或將迎來發展機會。
資管新規中表示,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通過發行資產管理產品募集資金投向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要求、符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要求的領域。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發行資產管理產品募集資金支持經濟結構轉型,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杠桿率。
Ⅳ 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業務都有哪些影響
對於我國百萬億元規模的資產管理市場,資管新規從醞釀到徵求意見一直牽動著市場的神經。特別是存量規模接近3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向標准化、凈值化轉型的進展備受市場關注。
截至2017年底,除了招行、中信銀行之外,多數股份行理財余額大幅減少。
資管新規落地後對銀行理財沖擊有多大?周之行分析稱,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依然會持續發展新產品,即便是採用表外轉表內的方法,也會試圖將資管資金存留在銀行體系內,但這部分一定會外溢,初步估算大概七成規模依然在銀行體系之內。部分資金體量會慢慢往外部資管公司流轉,包括公募基金,甚至包括私募基金都有可能吸收銀行外溢的存量資金。
奧緯研究報告顯示, 當前,銀行客戶行為正在加速市場化,其中個人金融資產投資配置中,銀行理財、股票、公募基金、信託、私募、保險的佔比顯著增加。而居民儲蓄卻從2007年的69%下降至50%。
在資管新規的新導向下,將嚴格區分合格投資者和非合格投資者,這從本質上有利於銀行。「未來非標投資者會部分回到銀行存款體系,尤其是降低債權類合格投資者的標准以後,他們可能進入債權的非標投資,成為合格投資者。」
此外,他認為,資管新規落地後,資管市場將出現底層資產替換。首先,債權資產從影子銀行資產替換成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資產,資產特性變得更分散了;其次,資管新規後,底層資產將向二級市場轉向,實際上變成二級市場公開的資產;最後,期限拉長後,底層資產將向PE類資產轉變。銀行做不了二級市場和PE市場,某種程度對銀行是挑戰。
Ⅵ 什麼是資管新規它對金融行業有哪些影響呢
資管新規全名《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於去年11月發布。簡單來說,宏觀層面關繫到國家金融穩定、防範金融風險;中觀層面關繫到百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微觀層面關繫到萬千家機構未來生存轉型之道,以及數量更為龐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終獎能拿多少。
有保險資管人士點評,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險資管列入資管行業,使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在同一起點上與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公平競爭,改善了保險資管機構的市場地位。
保險行業可以跳過銀行、直接賺取利差收益,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
對信託行業,迎來剛性轉型期主動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桿、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託業難免經歷轉型的「陣痛」,但就長期來看,資管新規對行業發展是利好。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資管新規對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監管環境下,信託轉型不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託業實際已經全面進入剛性轉型期,這意味著信託公司業務轉型已經勢在必行,不可逆轉。「今年註定會成為信託公司剛性轉型元年,任何沖規模、做通道的動作都可能是踩紅線的動作,靠通道業務為支撐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將成為過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26.25萬億,去通道、去杠桿背景下的信託業面臨著行業收入增長放緩、信託報酬率下滑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