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醫葯板塊的基金錶現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政府集中采購導致葯費暴跌
「醫保局動真格了,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業的銷售費用了。」一家中標的葯企人士向記者感嘆,還有一位葯企人士向記者表示:「中標難受,不中標更難受。」
前幾天,國家首次「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的投標談判在上海舉行,集中采購的結果是葯價暴跌,正大天晴葯企的恩替卡韋降幅超90%。恩替卡韋被譽為乙肝用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葯吉非替尼降價75%。
這次參與集中采購試點的共有31種葯品,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間的有12個,降幅0-40%之間的有8個。平均降幅高達52%,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這次的試點大獲成功,4 7總共11個城市的31種葯品采購價直接被腰斬了,而采購價的降低,必然導致葯品銷售價的降低,而試點的開門紅也會導致國家迅速大范圍推進采購葯品的范圍,換句話說,困擾中國人很多年的高葯價問題,有望得到徹底的根除。
中國葯價有多虛
中國的葯價不僅高,而且很虛,虛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葯企,列支的營銷費用,居然佔到營收的60%,遠遠超過國際葯企10%的標准。
換句話說,葯廠賣出去100億的葯,銷售成本就佔了60億,而國際通用標准大概是10億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葯企的研發費用卻是出了名的低,遠遠低於國際標准。重營銷輕研發導致中國醫葯界回扣橫行,而新葯研發能力極低。
僅僅被央視公開報道點名的醫葯回扣亂象,包括但不限於:
2010年,葯價虛高1300%的「蘆筍片事件」,湖南湘雅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3.5%;
2011年,虛高達2000%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北京公立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0%;
2013年,漳州醫療腐敗案,全市公立醫療機構100%涉案,葯價的50%用於回扣;
2013年,「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其副總裁梁宏在供述中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打開銷路投入的行賄費用佔到葯價的30%,每年的總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兩地葯價虛高近10倍,醫生回扣佔到葯價40%
這動不動就10~20倍的利潤,意味著成本價只有零售價的10%,甚至只有5%,中間的巨額利潤,都被層層剝削了,最後讓患者來買單,導致中國的葯價高企,但是葯廠實際利潤並不高,研發能力薄弱且極其重視營銷,不給回扣而重視研發的葯廠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集中采購曾讓葯價暴漲
實際上,中國葯價高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如何解決高葯價問題成了政府的心頭病,提出的解決方案千千萬,通過政府集合公立醫院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集中招標,通過巨大的采購量來壓低價格,讓患者得到實惠。
聽起來似乎沒問題,政府手底下有那麼多公立醫院,全部聽政府號令,而公立醫院就診患者的數量佔到總就診量的90%,換句話說消耗的葯品,也是90%,把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來和葯廠談判,不可能拿不到好價格。而政府出面帶量集中采購來降低價格,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關部門就開始推行以量換價」,讓葯物進行集中采購,帶量招標,試圖取得價格上的優惠,降低葯價。在外國,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價格,雖然不多,但是考慮到外國市場競爭激烈,葯價透明,本來就很低,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降低實屬難得。引入中國後,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葯價。
中國醫葯部門不僅實行了集中采購,以量換價,還對醫院葯價進行行政限制,不允許醫院以葯養醫,曾經只允許加價15%,後來乾脆實行零差率,一分錢都不允許加價,什麼價格采購的,就什麼價格出售,最大程度讓利給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購量集中起來進行招標獲得最低價格,然後不加價賣給患者,葯價一定很便宜了吧,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行集中采購和零差率二個政策後,葯品的采購價年年增高,高葯價問題越演越烈。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震驚了,這怎麼可能,這套方案怎麼看都沒問題啊,降低葯費利國利民十拿九穩,怎麼最後居然導致葯費連年增高,這不科學啊。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外國行之有效的帶量集中采購降低葯價的辦法,到了中國不僅無效,反而導致葯價升高。
原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套方案里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標是由政府集中組織的,但是采購量是由各大醫院自行決定的,用哪個葯,用多少,是由每個醫院自己定,或者說,是由每個開處方的醫生來決定。
所以這些葯廠們想出了一個新點子,高中標價高回扣,把中標采購價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潤空間做成回扣給開處方的醫生,以及整個醫葯管理鏈條上的一系列人,瞬間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銷量大增,所有的醫生都在瘋狂的開這家葯廠的葯。
而那些低價中標的葯品則陷入了一個很窘迫的情況,醫生不願意開這個葯,沒有銷量,下場和沒中標是一樣的。
同一款葯品,有人出低價,高價怎麼可能中標,當然不可能啦,競標的規則就是價低者得。要規避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不是同一款葯品就可以了,同樣的葯灌裝到另外一個包裝里,取另外一個名字,上報給葯監局拿一個批號,當新葯賣,既然是剛「研發」出來的「新葯」,那自然擁有自主定價權,你報多高,也沒有競爭者,因為這款葯全國只有你這一家有。
例如,傳統的青黴素,價格極低,不過你們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因為按照集中采購制度,根本賺不到錢,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葯廠自行「研發」的XX黴素,號稱改良版的青黴素,實質上還是青黴素,不過中標價立刻暴漲十倍甚至幾十倍,然後就有利潤空間給回扣了。
所以,新葯的審批權立刻火了,醫生的處方權也立刻火了,帶來的問題是葯監局這些年被國家查處了一大批貪官,基本都是有審批權的那些人,而基層的醫生吃醫葯代表的回扣,已經從密布新聞,變成不算什麼新聞了。
所以,在央視曝光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丑聞中,葯價虛高2000%,出廠價0.6元,北京市中標價高達11元,醫生的回扣為每支4.4元,而山東一個街頭小診所,進貨價為0.64元,賣給患者為2元。所謂的集中采購降低葯價,完全形同虛設,整個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進行采購,不僅沒有壓低價格,反而瘋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購導致葯價大降
看完了中國葯價的歷史,只能感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這次的新集中采購導致中標價暴跌這么厲害呢,他們雙方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肯定是有的,否則中標價依然絲毫不會變,這次的新規最大的改變在於收回了公立醫院自定采購量的權利。
現行的集中采購制度,缺乏明確的用量要求,中標未必代表有銷量,醫院仍然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因為葯企需要對醫院進行二次公關,醫院則進行二次議價,導致中標結果形同虛設。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新的采購制度實行招采統一,什麼意思呢,就是招標會上要明確采購量,由這些城市下屬的公立醫院,提前確認未來一段時間的某葯品的需求量,匯總給醫保局之後,由醫保局統一采購,然後下發給公立醫院,實現真正的帶量采購。
這個創新之舉,等於沒收了醫生的處方權,因為醫院失去了采購權,院里就這么多存貨,你開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報備,醫保局幫你買,你還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沒有特殊的疾病大爆發,對各項葯品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不會有大的波動。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長詹積富在公開場合表示,醫保局的主要任務是讓醫務人員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機會,讓醫務人員不敢再去拿回扣。通過這個制度,他們完全有希望做到這一點,廢除高葯價存在的基礎。
正是因為廢除了中間的回扣環節,讓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銷量,所以各葯企報出的中標價格立刻斷崖式下滑,中標平均價直接來了個腰斬,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葯企迎來長期利好
這次集中招標,讓葯企的中標價大幅度下降,導致醫葯股大幅暴跌,沒中標的幾個甚至跌停,市場看到價格降了,就解讀為利空。
按正常的思維來看,價格降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麼,但是如果深究這件事可以發現,價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錢,對葯企本身的利潤沒有太大的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醫葯市場一直重回扣,輕研發,是否能研發出新葯不重要,砸錢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給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葯換新瓶,也能躺著賺大錢。
這種風氣是典型劣幣驅逐良幣,缺乏研發能力會直接斷掉中國醫葯進步的根基,廣大基層患者還飽受其害,苦不堪言。
葯企喜歡給回扣嗎?不喜歡,但是如果別人都給自己不給,自己就被市場消滅了,有關部門從制度上杜絕給回扣的空間,不僅僅是對患者好,也是對葯企好,這樣才能讓葯企腳踏實地,把心思都放在研發上,消除市場競爭亂象,正本清源,我認為對葯企來說,是構成長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國家醫保局下發《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文件》,按照這11個城市所有公立醫院2017年同品種采購量以60-70%核算,承諾用量進行集中采購,在12月6日進行了首批公開采購,導致了中標價格腰斬式暴跌。
目前只有11個城市作為試點,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進行采購的,也僅僅只有31種葯品。
但是鑒於首次試點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辦法會迅速推廣到全國所有城市,而且會覆蓋到所有的葯品,那個時候,全國所有的患者會看到一個奇觀,所有葯品的平均價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
這一天不會太久,高價葯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受益人,很快你們就會看到這一天的。
望採納
② 醫葯主題基金投資邏輯應該是怎樣的
1、看估值
現在醫葯「貴」嗎?如果我們從估值來看,醫葯確實「貴上天」。不過,這個估值高,屬於靜態估值。就是衡量醫葯行業的估值時,沒考慮業績增長對估值的影響。如果醫葯行業,一年業績增速達到20%,估值能下降20%。如果業績持續增長,估值下降也快。
短期看A股醫葯板塊估值相對較高,但中長期看並不悲觀,因為醫葯股整體業績穩定可持續。縱觀A股歷史,醫葯生物行業一直屬於「黃金賽道」,醫葯醫療主題基金長期仍具有投資價值,可以考慮在板塊回調之時分批入場,或者選擇定投的方式。
如果你覺得現在醫葯的估值貴了,可以在不改變基金經理的前提下,選擇行業配置更加平衡的基金,如果偏好消費和醫葯,可以關注吳某某的廣發輪動配置,如果偏好科技和醫葯,可以關注葛某的中歐明睿新起點或者趙某管理的工銀科技創新6個月。
當然,如果你能忍受凈值波動,相信醫葯板塊的業績可以逐漸消化估值,也可以長期持有優秀的基金,畢竟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基金,才是最好的基金。
2、長期投資
時間越長,主動管理型醫葯基金的收益就越高。
從最近五年的產品收益看,醫葯主題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亮眼,絕大部分產品都大幅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總體來說,醫葯基金風險方面是比較小的,基金持倉的大多公司都具有良好的業績支撐。
在買行業主題基金的時候,你的入場時間並不是特別重要,而是你選擇的基金行業是否處於好賽道,基金經理管理能力是否優異,另外,你的持基時間也需要夠長才行。
盈利強,壁壘高,而且覆蓋面廣闊,醫葯顯然屬於一個適合長期的好賽道。
總結來看,選擇醫葯主題基金投資,辨險識財認為需要注意三點:
第一、行業存在估值風險,醫葯股以及醫葯指數的估值水平仍處於高位。這時就要看基金經理是如何看待估值風險進行調倉等操作的,以及所選公司的經營業績與成長能力是否值得託付,可以重點關注一些明星基金經理。
第二、很多熱門的醫葯類股票屬於高尖端技術,作為普通投資者難以清晰了解目前的發展階段和未來的前景。這時就需要看基金經理是否有非常堅實的醫葯知識基礎,風格是否穩健,選股能力是否突出。
第三、政策對醫療行業的影響非常大,所以還需要看基金所選行業成長邏輯是否清晰,是否具有政策免疫性。
③ 醫葯基金還能買嗎
長期還是看好的,比較中國就是,白酒,消費,醫葯比較穩定。短期波動還是挺大的,去年是最好的買入機會,你可以去做定投基金。望採納。
④ 醫葯類基金,現在還能不能接著買
醫葯類基金,是不少消費類基民的最愛。畢竟,醫葯和釀酒板塊,是A股之中最容易出現「長牛股」的板塊。不過,現階段的醫葯類基金,已經到了需要仔細甄別的階段。「閉眼買」的策略,並不能適用在所有的醫葯類基金上。從長線角度看,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的醫葯基金,具備長期定投價值。不過,基民在購買這種醫葯類基金時,也需要使用「定投式買入」的策略。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醫葯類基金,已經過了可以「隨意購買」的階段。不過,投資者可以使用更加穩妥的方式,去投資這類基金中的一些明星品種。
⑤ 醫葯行業基金有什麼有醫葯行業指數基金嗎
醫療類型有:易方達醫療保健,匯添富醫葯保健, 華寶興業醫葯生物優選,華夏醫療保健等。
新興產業的有上投新興動力, 泰達紅利成長, 泰達宏利紅利先鋒, 中歐價值發現等。
想要選擇做定投,指數型是定投的最佳類型基金,其次是股票型基金,其他基金不建議定投。
基金投資前需要確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理財目標等,進而確定要投資的基金類型。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可通過資產配置去實現組合收益。基金按風險從高到低排列:指數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等(風險越大,可能獲得的收益也越高)。
(5)對醫葯基金投資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貨基金等。
⑥ 醫葯基金走勢還會上漲嗎
如果我們從長線的視角來看的話,醫葯板塊的基金肯定會繼續上漲,因為醫療板塊是近5年甚至近10年的黃金板塊。
如果我們從短線的視角來看的話,醫葯板塊目前已經出現了大幅上漲,這個上漲不會一直持續,未來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至於回調多久或者回調多少幅度,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知道。換而言之,投資者需要在短線考慮避險的問題。
一、醫葯基金的走勢確實非常猛。
我從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持有醫葯板塊的基金產品,會非常看好這個板塊的發展。因為如果我們從長期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未來一定是醫葯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我們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進一步加劇,醫葯行業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這會直接看好醫葯板塊的基金行情。
⑦ 醫療基金為什麼會跌這么厲害
最近醫葯個股都下跌,整個板塊估值比較高出現集體回調的跡象,再加上醫保局最近開始第二輪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所以跌也是正常的。
原因:
1、醫療基金在近兩年可以說是基金投資的黃金賽道,很多醫療基金老手都在醫葯板塊盈利了不少。但是近期,醫葯行業出現了整體的回調,大幅度的下跌,並且是持續性,這一波回調打的很多基民措手不及。不說以前,就在近兩個月醫療都已經跌了不止10個點了,跌一天要好幾天才可以漲回來。
2、醫葯板塊前期漲幅大很多投資者都十分看好,醫葯指數及其主要標都在歷史新高附近徘徊。近期,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審評中心發布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葯物臨床試驗研發指導原則》,明確市場解讀為負面新聞,消息公布之後影響了醫葯行業的投資行情,導致市場開始_現了短期的消化估值,估值大幅度下跌。同期,國家推出了相關醫葯外包服務行業的政策,市場解讀為負面,是的今年領漲的醫葯外包服務大幅度回調,導致醫葯今年整體行情不景氣。但是投資不能夠只看當下,醫葯一直屬於中長期中最優質的投資對象。醫葯板塊在下半年之後會進入市場估值切換,預計估計會上漲回調至相對合理的水平,因此下半年可能處於一個震盪的狀態。
3、醫葯醫療基金這次短期的進行一波回撤,主要是受到了出台的醫療相關政策影響。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在這時可以降低自己對基金的預期收益,同時也要相信醫葯行業屬於一個高景氣行業,醫葯行業是一個具備競爭力提升的公司,我們需要成長,從成長過程中獲得盈利。
總結:對於這次的醫療大幅度下跌,投資者可以選擇市場加倉降低風險,俗話說又跌就有漲,一直基金不可能一直持續下跌或者上漲。
以上僅供參考,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