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爆發過幾次各是什麼時間
影響全球的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有六次,分別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6、2007年至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拓展資料:
1、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2、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3、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全球「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❷ 世界三次金融危機的時間,爆發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金融危機伴隨著金融自由化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這一「病理」導致了上世紀80年代初拉美債務危機的爆發。進入90年代後,金融衍生品的興起,導致金融體系脆弱性增大,使得危機爆發次數增多。21 世紀以來,經濟泡沫膨脹、國家政策失誤、市場預期加劇市場恐慌等因素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誘發了金融危機爆發。
經濟發展層次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特質,引起這些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從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來看,它們金融危機爆發的邏輯鏈條大體為:利率下降→流動性寬松→信貸擴張(資產泡沫膨脹)→利率回調,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金融危機爆發。
從墨西哥、俄羅斯、阿根廷、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來看,這些國家危機爆發的邏輯鏈條大體為:激進的金融自由化→資本過度流入(負債結構不合理)→資產泡沫膨脹→外圍經濟環境、市場預期變化→資本大量流出→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金融危機爆發。
❸ 2007年12月18日到19日華夏行業股票(LOF)基金發生了什麼事請
2007年12.19華夏行業精選基金拆分,拆分比例 1:3.646287813,凈值歸一。
就是由凈值3.646287813變成1.00,份額增加3.64倍。實際沒含義,資產還是那麼多。
為什麼要拆分,07年是大牛市一幫什麼都不懂的投資人都來買基金了。拆分忽悠基金菜鳥的,原來是3.6元左右,太貴了,變成1.00就便宜了。
❹ 投資基金的歷史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卻盛行於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經濟的新霸主,一躍從資本輸入國變為主要的資本輸出國。隨著美國經濟運行的大幅增長,日益復雜化的經濟活動使得一些投資者越來越難於判斷經濟動向。為了有效促進國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美國開始引入投資信託基金制度。1926年,波士頓的馬薩諸塞金融服務公司設立了「馬薩諸塞州投資信託公司」,成為美國第一個具有現代面貌的共同基金。在此後的幾年中,基金在美國經歷了第一個輝煌時期。到20年代末期,所有的封閉式基金總資產已達28億美元,開放型基金的總資產只有1.4億美元,但後者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資產總值上的增長率都高於封閉型基金。20年代每年的資產總值都有20%以上的增長,1927年的成長率更超過100%。
1929年全球股市的大崩盤,使剛剛興起的美國基金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隨著全球經濟的蕭條,大部分投資公司倒閉,殘余的也難以為繼。但比較而言,封閉式基金的損失要大於開放式基金。此次金融危機使得美國投資基金的總資產下降了50%左右。此後的整個30年代中,證券業都處於低潮狀態。面對大蕭條帶來的資金短缺和工業生產率低下,人們投資信心喪失,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投資基金業一度裹足不前。危機過後,美國政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制定了1933年的《證券法》、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之後又專門針對投資基金制定了1940年《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投資公司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為投資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護,為日後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礎。投資基金已風行世界各國。美國四分之一的家庭投資於投資基金(在美國叫做共同基金)。基金業已成為僅次於商業銀行的第二大金融產業,並在股票市場上唱主角。進入90年代,美國新投入股票市場的資金有80%來自共同基金。1993年,美國個人投資僅占股票市值的20%,而共同基金已超過了50%。
❺ 基金凈值突然上漲很多一般是發生了什麼
一般講:那是該基金的投資領域發上了突變!如,引進外資的項目OK了;或該基金的投資范圍與國民經濟發展在這個階段"特別吻合,或步調一致"等;所投資的領域行業,齊飛猛進等,總之,利好消息很多; 僅供參考!
❻ 投資基金是什麼
❼ 如果2021年爆發嚴重經濟危機,如何保證自己的資產不縮水
如果2021年爆發嚴重經濟危機,那做好資產配置很重要,這樣能夠有效保證自己的資產不縮水。
如今,人民幣一直在貶值,每年的通貨膨脹是4%,這是什麼概念,就好比你手上有1萬元,到了明年就只剩下9600元,隨著年份的增加,最終一萬元所剩無幾,這就是所謂的人民幣縮水。所以要想保證人民幣不縮水,你得跑贏通貨膨脹。而想跑贏通貨膨脹,把存在銀行是萬萬行不通的,你得學會理財,學會對自己的資產進行配置。這里所說的資產配置,不是投資地產、保險等其他項目,而是基金投資。
根據以上資產的特性,再來聊自身的訴求。
當然,風險承受能力越低,你的期望收益也相應要放低,畢竟低風險高收益這種幻想難於實現。
資產的屬性搞清楚了,接下來講基金配置。
基金配置最終目的根據自己的投資訴求,希望能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股票型基金雖然收益高,但是波動太大,大部分投資無法承受持倉過程中的資產回撤。因此,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加入債券型基金從而降低資產的相關性、降低資產的波動率。
消費和醫葯被稱為“天生容易賺錢”的兩大行業,在A股歷史上表現非常亮眼,我一般是選擇醫葯和消費類基金,三分之一的醫療,3分之一的消費,3分之一的債券!這樣的配置方法保住本金的概率更大!投資更穩健!通過這樣的組合方式,能保證資產不縮水的同時還能增值,但是切記,任何投資都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❽ 關於基金演變的歷史
1、開始階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空前繁榮,國民收入急劇增長,國內外投資活動異常活躍,同時經濟活動也日益復雜化。在這種情況下,英國 投資信託制度便引入美國。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出現了一些與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投資信託類似的投資工具。1889年成立惡毒紐約股票信託、1893年成立的波士頓個人財產信託以及1904年成立的鐵路和電燈證券公司。而諸如此類各種投資信託所代表的美國人的投資比例是微小的,在美國家庭金融資產價值中所佔的比重遠不到1%。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二)
2、喧囂的20世紀20年代和大崩潰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債權人和債務人地位戰爭摧毀了歐洲大部分工業基礎,並為美國工業奇跡般地擴展進入這一新市場提供了契機。在20年代,美國人的收入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而且更有富餘的部分用於投資。對基金業同樣重要的是,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向國人出售自由債券,且其中一些面額小到50美元,這使得2000萬美國人學會了投資。20年代的牛市吸引很多的美國人直接投資於普通股票。但投資信託的優越性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資者。
信託投資的具體組織類型隨信託類型而變化。20年代投資信託大致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最流行的是類似於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投資信託,或我們目前所稱的封閉式基金。1921年4月,美國出現了第一個投資基金組織美國國際證券信託,該基金的運作與此前的英國基金基本雷同,亦為封閉式基金,即基金發行在外的受益憑證數量固定不變,投資人只能在市場上進行受益憑證的交易,其價格由供求關系調節。從1924年開始至1929年的5年中,建立了56個封閉式投資信託。在大危機發生時,89個公開發售封閉式投資信託向公眾披露其所持有的資產價值總額約為30億美元。
另一類20年代首次出現的主要的投資公司類型是開放式基金。有時也被稱為波士頓型投資信託。雖然在20年代之前已經形成了一些開放式投資信託,但是這些信託並未公開發行。例如,1907年設立的亞歷山大基金已開始作為小范圍朋友圈內投資的一種選擇--盡管這種基金最終公開發行。亞歷山大基金是一種開放式基金,因為其章程規定基金的購買者可以在任何時候要求基金發行人贖回其所購基金,並按照當日的單位凈值得到現金。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三)
1924年,美國出現了第一隻首次在設立時就向公眾出售的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Massachusetts Investment Trust, MIT)。第一年內,這個基金吸引了200名投資者,32000份單位信託共價值39。2萬美元。MIT在今天也應該被稱為大市值股票基金。它是從投資於19隻藍籌股、14隻鐵路股、10隻公共事業股和2隻保險公司股開始的,並把銷售費用有效地控制在5%的水平上。它最初的資產規模只有5萬美元,是由哈佛大學200名教授出資組成的宗旨是為投資人提供專業化投資管理,其管理機構是馬薩諸塞金融服務公司。這一基金發展到今天,資產已經超過10億美元,有85000多個投資人。開放式基金作為新生事物在歷史上第一次真正誕生了。它的誕生必將給基金業的發展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在此,我們要紀念開放式基金的塑造者:愛德華。萊夫勒。曾是一名證券銷售商時,他就對小投資者所遭受的待遇感到不滿,認為理想的投資工具應該具有專業化的管理,能夠降低風險的組合投資,在需求的時候變現的特徵。萊夫勒花了三年的時間宣傳他的開放式基金理念。1936年,在參加證券交易委員會聽證會時,繼續表明其對個人投資者利益的關注,這一關注對共同基金行業的形成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雖然繼MIT之後,其他開放式基金紛紛效仿,但是,在但是開放式基金遠不如封閉式基金盛行,到1929年,僅有19隻開放式基金,其總資產僅為1。4億美元。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四)
美國股市在19世紀20年代持續繁榮了8年後,由於有關法律不完備,因此,隨著20年代末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和1929年10月全球股市的崩潰,空頭市場連續了4年多,從1929年年末到1930年年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34%。封閉式基金資產凈值下跌了72%。結果封閉式基金成了投資者的毒葯--整個30年代沒有推出一個新的封閉式基金。
股市的崩潰也同樣降低了開放式基金的市值,但它也展現了其優勢。可以隨時贖回,不能過度借款,保持交好的投資組合流動性等,由於這些原因,開放式基金較封閉式基金的情況要好得多。例如,在1929年9月到1932年7月,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降了89%相比,MIT市值下降了83%,同期MIT贏得了新投資者和新資金的進入。
使眾多投資者造成創傷的1929年的大崩潰對羽翼尚未豐滿的共同基金業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大崩潰暴露出喧囂的20年代思維方式造就的封閉式結構的缺陷,而特別展現出開放式結構的基本價值。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五)
3、20世紀30年代,蕭條和調整的年代
1932年,美國全體選民選舉富蘭克林。羅斯福為總統,贊成其所承諾的通過更加基金的管理方法代替共和黨自由放任的政府基金政策。經過7年的調整,聯邦政府繁榮努力制定一些保護措施,遏止由於10年放任期間造成金融服務領域產生諸多問題的行為。伴隨著對此行業的立法活動,國會通過了四個影響共同基金行業的主要法律。
●1933年美國公布了《證券法》,涵蓋了較共同基金更為廣闊的領域。建立了任何公開發行證券的規則。
●1934年美國公布了《證券交易法》,提出了公開交易有價證券的交易規則。建立了銷售機構和過戶代理人必須遵守的規則。過戶代理人必須在相應的政府管理機構注冊登記。
●1940年美國公布了《投資公司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的組成及管理的要件,特別關注實踐中發生的對國家公共利益和投資人造成的不利影響等8個問題。為投資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護,從而奠定了投資基金健全發展的法律基礎。
●1940年美國公布了《投資顧問法》。要求:任何給共同基金提供投資咨詢服務的組織必須在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還對投資顧問和基金公司所簽合約做出了嚴格的限制。
當1934年《稅法》頒布時,共同基金行業獲得了重要的稅收減讓。《稅法》確立共同基金投資公司--這是官方提及基金行業十,第一次使用共同這一術語--在滿足規定的條件要求時,可以不向聯邦政府支付收入所得稅。因此,較封閉式基金而言,開放式基金具有了明顯的優勢,從而促進其日趨流行。1929年封閉式基金在大約30億美元基金總資產中所佔比重超過95%。到1940年,封閉式基金所佔份額下降到57%。1943年,開放式基金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封閉式基金,並且開放式基金相對分額從此之後一直增長。
在此時期,共同基金行業更加呈現出現代的基金形態。在此期間或在1932年之後設立的基金已經具有了我們現在稱之為開放式基金的屬性:可隨時贖回,不使用融資杠桿經營,僅發行不同份額等。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六)
4、緩慢但穩步增長的年代: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
在隨後的40年中,美國基金行業緩慢但穩步增長。基金持有的有價證券價值的增加和投資者購買的增加,使基金公司管理資產年增長率13%。新基金同樣穩步增加。從1940年的68隻增加到1951年的103隻,在增加到1967年的204隻;但到1980年,基金總數仍未達到500隻。1970年時,美國已有投資基金361個,總資產近500億美元,投資者逾千萬人。
進入50年代,投資基金逐步從儲蓄保值型走向增長型,人們開始重視對各類成長型股票進行投資。到1965年有50%的投資基金是以股票作為投資對象的基金,促進了美國股市的繁榮。1940年到1970年期間,相對於銀行儲蓄,共同基金幾乎沒有增長,1978年,共同基金總資產大約為550億美元,而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3億美元。
到1960年,共同基金的增長使得國會對基金行業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1962年、1963年和1966年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及委託調查的三份報告,關注基金份額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間存在的潛在利益沖突。這些報告敦促國會起草1970年修訂案,對1940年《投資公司法》進行修訂,以調整對共同基金的管理特別是增加對國家對基金分額持有人的保護,防止基金公司收取超額管理費。有關的70條修訂條款對鼓勵人們對托子顧問的超額收費提起訴訟起到了作用。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七)
進入70年代後,大部分投資基金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封閉型基金不斷萎縮。隨著貨幣市場的發展,出現了一種短期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MMF)。它使投資基金從長期投資為主的長期型轉向長短期並重的均衡型。投資基金正跨入銀行業務領域,從而打破了銀行與證券的分工壁壘。同時,開放式基金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它的產品和服務趨於多樣化,其局面和規模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早1970年以前,大多數開放式基金是股票基金,僅在組合中包括一部分的債券。到了1972年,已經出現了46隻債券和收入個人基金,1992年更進一步達到了1629隻。同時,退休投資工具的變革對開放式基金的發展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1974年,退休帳戶出現。1976年第一隻免稅政府債券基金出現,1978年,401(K)退休計劃和自雇者個人退休計劃出現,這些工具極大地促進了對開放式基金的需要。相應的,其服務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投資者開始享受到更多的不同的服務:24小時電話服務,計算機化的帳戶信息,經常性的股東信件等。這些也預示著開放式基金的又一個黃金的飛速發展階段的即將來臨。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八)
5、現代基金業的起飛階段: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爆發性增長
進入80年代後,美國國內利率逐漸降低並趨於穩定,經濟的增長和股市的興旺亦使投資基金得以快速發展。尤其在80年代中後期,股票市場長期平均收益高於銀行存款和債券利率的優勢逐漸顯出,投資基金的發展出現了一個很大的飛躍。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使得投資全球化的概念主導了美國投資基金的發展,同時柯林頓執政時期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使得股市空前高漲,股票基金也得以迅速膨脹。目前,美國的共同基金的資產總量已高達7萬億美元,有大約4000萬持有者,有50%的家庭投資於基金,基金資產占所有家庭資產的40%左右。
20世紀70年代,投資者開始湧入共同基金市場。1974年至1982年間,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所持有的資產奇跡般地增加了兩位數,從不到20億美元增加到2000多億美元。1982年,共同基金資產的3/4是貨幣市場基金。這一年,國會頒布法律廠取消了對銀行的限制,允許銀行向投資者提供一種所支付的利息與共同基金類似的儲蓄帳戶。此舉雖然減緩了大量資金從銀行流向共同基金,但幾乎沒有已經投向共同基金的資金倒流回銀行。投資者已經常識了共同投資基金,並喜歡上了它。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九)
短暫的貨幣市場的繁榮對將投資者帶到共同基金的世界有著重要的作用。20實際70年代持續的熊市造成了共同基金業資產的萎縮。持有人帳戶數目也從1971年的近1100萬下降到了1978年的850萬。從1979年開始,貨幣市場基金的迅速增長推動了持有人帳戶增加,在1983年總數已逾2100萬。隨後,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增長放慢時,80年代的牛市使得長期基金再次具有吸引力,出現了普遍的恢復性增長。自1980年以來,總資產、每種基金資產、基金數量和持有人帳戶數量等均呈現出兩位數的復合年增長率。新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投資者重新調整其投資組合,把一些投資於其他工具的資金轉入投資共同基金。
1981年《稅收改革法》允許每一個美國人用其收入所得建立一個個人退休帳戶,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允許將稅前收入作為年度繳款資金話如該帳戶。個人退休帳戶使得大量資金進入共同基金。這種強大的現金流持續數年一直延續到1986年。1999年末,退休儲蓄占共同基金資產的38%,個人退休帳戶和僱主發起的繳費確定型計劃各佔一半。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十)
在80年代和90年代,出現了一些新的銷售渠道,作為傳統分銷渠道的重要補充。包括:共同基金潮濕、打包一攬子銷售計劃、理財顧問、銀行銷售渠道和最近的網上銷售等。20世紀70年代後期之前,購買共同基金份額的投資者購買的是共同基金專業化的管理,以求得投資收入和資本的增值,僅此而已。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競爭驅使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將其為顧客所提供的單純服務轉向多方位的產品,以盡可能滿足不同類型投資目的的投資者的需求。共同基金類別從1970年的5類增加到2000年的33類。同時基金管理公司還大量使用廣告和品牌等市場營銷手段。共同基金產品發展的結果,鞏固了共同基金在美國金融服務領域的地位,1980年,20個美國人中僅有1人持有共同基金;而到2000年,不到3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持有共同基金。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十一)
6、共同基金目前發展狀況
目前,美國封閉式共同基金大約只有500餘個,多為債券基金和國家基金,而開放式基金的數目則高達5000餘個,種類多種多樣。
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場,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的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球共同基金的資產總額已經達到17。8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以8。9萬億的資產占據了全球共同基金市場50%的份額。
美國的共同基金份額一直占據著世界的主導地位,2001年以前,美國共同基金的市場份額接近60%,而2001年的911事件直接導致了美國股市的下跌,從而使美國共同基金市場份額也有所萎縮。雖然經歷三年的連續下降,美國共同基金市場份額仍然以50%的比例高居第一,目前這種下降的趨勢已基本得到扭轉。
在共同基金剛興起的年代,基金的發起人數量非常有限,並且他們一般都以公募基金作為主要業務,而到目前,共同基金行業的格局已經完全不同以往了:金融咨詢公司、銀行、保險公司、證券經紀商以及其他金融服務公司都開始涉足共同基金這一領域,共同基金也僅僅是他們為了滿足投資者需求而提供的眾多金融產品中的一種。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十二)
從2005年底的情況來看,將近六成的共同基金都由金融咨詢公司所管理,而他們旗下的共同基金資產也達到總量的50%,其餘的一半則分別由銀行、保險公司、證券經紀公司以及海外發起人所控制。美國的共同基金業的低進入門檻造就了不斷有新的發起人進入到行業中來,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使得整個行業一直處於相對激烈的競爭狀態下,並不因為行業已經成視邙降低競爭,1985年當時排名前25的共同基金當中,僅僅只有16家在2005年依然處於前25的位置,美國基金業競爭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這種持續的激烈競爭使得個別優質的基金公司很難實現行業的壟斷。根據Herfindahl-Hirschman指數的測度:美國基金業2005年的指數僅僅只有400,屬於非常分散行業,趨近於自由競爭,市場份額的變化也顯示了競爭的激烈,雖然排名前5基金的市場份額在這20年間幾乎沒有變化,但排名前10和25的基金市場份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十三)
投資者對持續高收益的追逐,使得基金業的資產都集中於那些能夠長期保持超額業績的基金公司,歷史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以2005年為例,46%的資產集中於10年收益率排名前25%的基金族中,37%的資產集中於排名25%-50%的基金族中,也就是說,長期排名靠前50%的基金獲得了3/4以上的資產。這一市場趨勢也促進了基金追求長期業績的良好競爭環境的逐步形成。
在美國的基金產業中,個人投資者占共同基金資產的大部分份額,機構占的共同基金資產的比重較小。在2005年末,個人持有共同基金資產77968億美元,占共同基金總資產的87.6%,機構持有11083億美元的共同基金資產,占共同基金總資產的12.4%。個人和機構的比例自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不變。就具體的各類基金而言,股票型、混合型以及債券基金個人和機構的比例一直很穩定,不過個人賬戶占貨幣市場基金資產的比重出現明顯的下降,由2000年的76.5%下降到2005年的69.33%,而機構賬戶占共同基金資產比重則明顯上升。
回顧美國基金業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基金業總是適應資本市場和基金發展的變化而不斷地進步:
●基金組織形式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
●基金品種和投資目標由單一走向多樣化;
●基金市場的投資主體由單一的居民轉向與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並重;
●基金銷售由直接轉向依靠中介機構代理;基金的運做成本不斷下降;等等。
正是這種不斷創新求變的精神,才能使美國的基金規模在全球獨占鰲頭,並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使美國資本市場成為全球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