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寧波提出保險創新金融改革措施

寧波提出保險創新金融改革措施

發布時間:2021-03-18 13:20:10

1. 中國銀行寧波金融社保卡的優勢是什麼

寧波市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在四大行、寧波銀行、郵儲、農信社之間的寧波大市范圍內各服務網點辦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金融業務時,免收七家銀行之間的同城跨行服務費用。免收初次申領社保卡工本費、免收有效期到期換卡工本費、卡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簡訊服務費。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2. 《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鼓勵創新,支持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積極鼓勵互聯網金融平台產品和服務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建設創新型互聯網平台開展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網路基金銷售和網路消費金融等業務;支持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設立互聯網支付機構、網路借貸平台、股權眾籌融資平台、網路金融產品銷售平台;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下自建和完善線上金融服務體系,有效拓展電商供應鏈業務;鼓勵從業機構積極開展產品、服務、技術和管理創新,提升從業機構核心競爭力。

二是鼓勵從業機構相互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支持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服務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創新商業模式,建立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和產業鏈。

三是拓寬從業機構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支持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互聯網金融產業投資基金;鼓勵符合條件的優質從業機構在主板、創業板等境內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金融政策,對處於初創期的從業機構予以支持。

四是相關政府部門要堅持簡政放權,提供優質服務,營造有利於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支持。

五是落實和完善有關財稅政策。對於業務規模較小、處於初創期的從業機構,符合我國現行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結合金融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統籌完善互聯網金融稅收政策;落實從業機構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六是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互聯網金融配套服務體系。鼓勵從業機構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勵符合條件的從業機構依法申請徵信業務許可,促進市場化徵信服務,增強信息透明度;鼓勵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等中介機構為互聯網企業提供相關專業服務。

3. 防城港金融綜合改革是指什麼

為貫徹落實《雲南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銀發〔2013〕276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4〕3號)等文件精神,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工作部署,市金融辦積極探索和創新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工作,繼續深入推進我市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主要成效如下:
一、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力爭把我市打造成金融改革的橋頭堡。
一是新起點,新目標,新作為。作為「十三五」的開端之年市委改革辦將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納入我市十二項全面深化改革事項的重點工作,市沿邊金融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認真研究部署,推進實施,協調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配合上級部門共同推進金融開放創新,為改革工作提供服務保障。二是制定2016年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三是細化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分工,將十二項金融綜合改革工作任務目標逐條、逐塊進行細化分解,明確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四是加強統籌協調。在市政府統籌下,市金融辦、人民銀行防城港中心支行、防城港銀監分局、防城港外匯管理中心支局及駐防城港各銀行機構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五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實施推進的動態跟蹤機制和分析報告制度,建立匯報對接機制。六是落落實工作保障措施。統籌發揮好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的協同作用,加大財政金融資源的配置力度,較好地滿足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多元化融資需求。
二、積極開展先行先試,重點抓好沿邊金改落實工作
(一)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碩果累累
2013年7月,獲准開展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 截至2016年10月底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為470億元;2014年5月23日,國家外管局正式批復同意東興試驗區開展擴大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到2016年10月底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兌換金額累計2.09億余元。
(二)區域銀行間交易平台建設成效顯著
2014年4月26日,農業銀行掛牌運行中國(東興試驗區)東盟貨幣業務中心。該中心是目前雲南廣西兩省區唯一一家專門落實沿邊金融改革,在邊境一線設立的銀行業務中心,肩負著「建立中越兩國本幣直接結算機制,在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內實現貨幣自由兌換、自由流通」的歷史使命和重要任務,截止2016年11月底,東盟貨幣業務中心跨境總結算量57.8億元。
2014年4月1日中國(東興試驗區)東盟貨幣服務平台正式運行,統一對客賣出越南盾報價,形成了可復制的人民幣對越南盾「抱團定價」(一周一次)、「輪值定價」(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東興模式」,提高了中方邊貿結算銀行的匯率定價權,形成了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發現制,促進了邊貿的發展,並在上海外匯交易中心掛牌建立越南盾交易子系統,正式把該平台形成的匯率作為上海外匯交易中心的官方匯率。截至2016年10月底平台共實現越南盾交易4162筆,金額630.41億元,進行越南盾賣出報價1252次、越南盾買入指導價報價1170次。預計11月底平台實現越南盾交易金額650億元。
(三)跨境保險市場實現新突破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成立全國首家跨境保險服務中心,中心主要有四個功能:產品銷售與推廣,可進行跨境車輛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出口貨物保險等主要產品的銷售以及推廣;「一站式」服務體驗,可實現所有跨境保險產品的承保、咨訴、理賠全流程「一站式」服務體驗;創新交流平台,可作為跨境保險服務交流的平台,開展跨境保險課題研究,研發創新保險產品;助推邊貿發展,將為跨境人、財、物保險需求提供保障,助力出口信用、邊境物流、境外旅遊等經貿發展。
(四)初步建成社會信用體系
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已成功搭建,已全面啟動信息採集工作,與公安、工商、質監、國稅、地稅五部門協商簽訂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協議》。信息採集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目前已完成市質監局、地稅局、國稅局基礎數據採集的入庫工作。

4. 金融體制改革 存款保險制度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金融改革盡管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現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難以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下更大的決心,用更大的氣力推進金融改革,從根本上破除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形成有利於金融穩健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一是繼續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改革。繼續完善已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邊界,提高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的履職能力,真正建成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切實推進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強化內部控制,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加大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探索商業銀行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改革。加大上市銀行信息披露力度。大力加強基層分支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和上市准備工作,著力推進「三農」事業部制建設。繼續深化國家開發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不斷推進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一批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化銀行。
二是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村金融不斷發展,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農村金融仍然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為此,要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全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提高農村金融運行質量和效率,顯著改善「三農」金融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推進小企業金融服務改革。通過改革增加小企業金融服務供給。進一步鼓勵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不同形式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或小企業服務中心。增加網點數量,擴大小企業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信貸機制創新,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採取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落實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貼息等扶持政策,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比重,確保全年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信貸投放的增量高於上年。對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
四是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妥推進融資融券業務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及時完善業務規則,逐步有序擴大試點范圍。抓緊做好股指期貨推出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適時推出股指期貨。推動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消除改制上市遺留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問題。穩步推進創業板建設、新股發行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的改革步伐,有序推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證券期貨新品種,不斷提高市場運行的活力和效率。大力推進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積極發展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規范發展信用評級機構,促使我國債券市場逐步向健康、成熟、完善和開放的方向邁進。
五是繼續深化保險業改革,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鞏固發展保險公司改制上市成果,推動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整體改制、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香港上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穩步推進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監管。積極穩妥地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試點,鼓勵保險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完善營銷模式,維護營銷隊伍穩定,提高營銷隊伍素質。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鼓勵各地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保險試點,探索創新「三農」保險經營組織形式,推動農村相互保險和村鎮保險試點。逐步擴大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試點區域。推動養老保險業務創新。引導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發展和業務轉型。在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責任保險的覆蓋范圍。建立並完善巨災保險制度。促進內控制度建設,以內控監管為抓手,堵塞保險公司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培育市場,完善行業自主發展的內生機制;通過公司改革,理順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完善制度,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改革,簡化貿易信貸登記管理。允許企業出口收匯存放境外,進一步便利企業靈活運用外匯資金。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繼續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為重點,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中資企業外債試點,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策。完善全面的外匯債權債務制度。
七是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加強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機構間的協調合作,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與管控能力。加強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探索逆周期監管,不斷完善具有前瞻性的監管機制。強化資本監管和流動性風險監管。推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積極推動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標準的討論制訂。加強對國際金融形勢的跟蹤和評估,預防跨境金融風險傳染。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努力防範各種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健和安全。

5. 金融改革 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觀念,在黨和國家制定的發展戰略中得到了突出和強化,並正在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共識。保險作為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對於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充分認識保險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有利於拓寬保險發展空間,使保險業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工作中,提升保險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
一、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與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突出體現在保險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促進經濟發展
保險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要受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但它的健康穩定發展又能促進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由其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的功能實現的:
其一是通過風險集散和經濟補償,為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保駕護航。表現在:一是幫助受災企業及時恢復生產,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二是為商業貿易活動轉移風險,推動商品的消費和流通;三是為先進生產力提供可靠的風險保障,推動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從而減少因風險因素造成的經濟波動,促進經濟發展。
其二是通過對收取保費積聚起來的龐大保險基金進行科學高效的運用,可以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為經濟建設提供長期資金的融通渠道,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可以為資本市場培育穩健的機構投資者,改善資本市場的結構,而保險資金所具有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的特點,也使其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繁榮的最穩健的力量,從而推動金融市場的高效、穩健運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此外,保險業本身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在就業、稅收等方面都對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它本身的健康穩定發展就是經濟金融健康穩定運行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從保險的基本保障職能看,保險通過幫助受災家庭恢復原有的生活條件;減輕傷、殘、病、老、死等事件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對民事賠償責任造成的第三者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保障受害人的經濟利益,減少經濟糾紛等方面,能夠滿足人民多樣化的保險保障需求,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高度關聯性和不確定性對保險保障提出了更高和更廣的要求,要求保險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更高層次、更廣層面分擔社會管理的職能,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就現階段而言,保險在社會發展領域中的作用,應當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分擔政府社會保障職能,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伴隨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步伐的加快,以及社會出現的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等趨勢,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成為保障人民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根據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在當前和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政府提供的基本社會保障只能定位在分階段推進的廣覆蓋、社會化和可持續的滿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較低水平上。因此,要提升我國社會保障水平,構築強有力的社會保障網,就必須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加以補充。商業保險作為我國多支柱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本社會保障尚未覆蓋的人口群體,如農村人口及大量沒有社會保險的城鎮人口中,甚至可以作為社會保險的替代工具發揮主導性的保障作用。大力發展商業性養老、健康保險有利於減輕政府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負擔,解除廣大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保險業由於自身所具有的產品開發、投資管理、客戶服務以及精算、銷售等方面的優勢,有責任也有能力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分擔社會風險管理的職責,提高社會防災防損和應對公共危機的有效性。其一,在日常的防災防損中,保險人作為專業風險管理者,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經驗,而且可以通過承保時的危險調查分析、承保期內的危險檢查督促、以保險費率這一價格杠桿調動企業防災防損積極性等措施,增強整個社會防災減損的能力,盡可能減少保險賠款的支出和社會財富的損失,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其二,則是構建突發性巨災危機的防範體系和保障機制。以非典、9.11恐怖襲擊、美加大停電等為代表的國家公共安全事件表明,緣於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變異,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災害事故將呈日益復雜與巨型多樣化趨勢,已經對人類社會應對突發性巨災的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政府應承擔並負責提供有關公眾安全的基本保障供給,但政府限於財力,同時又受制於諸多宏觀經濟目標的約束,投入總是有限。因而,強化現代保險業在這其中的功能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考慮到各種巨災等危機事件所造成的綜合影響,在涉及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公眾責任、第三者責任以及針對意外或突發事件導致的營業中斷和利潤損失等方面,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可以提供產品豐富的多種可能的保險保障,維護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正是由於保險兼具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保險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研究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還必須認識兩個問題:
一是要正確認識保險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保險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則是商業保險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保險業的發展不可能長期脫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一枝獨秀。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能為保險業的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如果二者發展不協調,在阻礙經濟進一步發展、影響社會穩定的同時,也會抑制有效的保險需求,影響保險業的正常運營和穩健發展。因此,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是與保險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相一致的。保險業的經營目標只有順應時代、社會發展需要,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才能在有效發揮保險功能作用中得到提高和加強,並與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良性互動。
二是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雖然主要靠保險業自身的努力,但也受到一些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制約,其中政府決策支持是一個關鍵因素,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政府能否理順政策、法制、制度框架,影響到保險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二是基本社會保障的深度、廣度是否與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以及社會、文化、制度沿革相適宜,關繫到商業保險發揮作用的空間。由於市場失靈(比如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帶有外部性),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無法完全憑借市場力量自動形成,政府必須在社會發展領域承擔更多的責任,通過完善政策、法制和制度環境、加大對公共領域的投入等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政府介入要有明確清晰的「度」的界定。這是因為政府進行的社會管理具有效率低下的固有缺陷,並且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基本社會保障,由於是和個人對社會貢獻無直接關聯的「均值化」服務,具有邊際效用遞減的特點,提供不足固然影響社會穩定,但過度提供則一是增加財政負擔,二是挫傷就業積極性,三是對商業保險等市場力量產生擠出效應。因此,政府職能定位是否明確,決策支持是否到位,影響到保險業發揮作用的外部環境和運作空間,最終也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加快保險業發展,充分發揮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從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保險業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責任等保險產品還不能滿足廣泛的社會需求,保險還沒有滲透到各行各業、社會各個領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發展不足是制約保險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作用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須從服務國民經濟全局的高度加快保險業發展,盡快做大做強,才能充分發揮保險業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提升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
(一)樹立正確發展觀。保險業必須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己任,改變多年來走的重規模、輕效益,重保費、輕管理的粗放型發展道路,以及片面追求保費增長速度的指導思想,樹立和貫徹「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統一的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切實擔負起「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
(二)深化改革,實施進取性戰略。在我國保險市場全方位開放的條件下,加快國內保險業的改革調整,解決我國保險業體制與結構矛盾;分多層次——國際保險(金融)集團、「專、精、特、新」的專業性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以及兼業代理機構等——豐富保險市場主體結構,鼓勵公平有序競爭,創造有效率的市場環境;開展兼並收購等形式的國際化資本運營,快速增強實力;將市場領域開放、市場體系建設、保險公司制度創新、保險企業國際化競爭能力增強統一起來,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加快創新,為保險作用的充分發揮注入活力。認真研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進行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如:探索保險投融資體制創新,充分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探索保險風險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的可行性,在更廣范的范圍內尋求建立安全基金聚集與危險損失分散化的融資與轉移機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金融技術,實現經營方式的差異化與管理方式的精細化,推動保險經營與管理升級;密切關注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開發具有廣泛社會需求的保險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多層次的保險需求;提高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豐富保險服務的內涵,把服務滲透到保險消費的各個環節,增強核心競爭力。
(四)防範風險,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標,穩定則是改革與發展的前提。作為轉軌過程中的新興幼稚產業,我國的保險業必須加快發展,才能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應對入世挑戰,才能夠解決保險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需要。而要加快發展,就必須改革現有保險市場的宏觀制度安排和微觀運行機制中的落後因素,為保險業發展掃清障礙。與此同時,保險業長期發展中埋藏了不少風險隱患,並且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新的不確定因素不斷涌現,因而在推進改革的同時,必須密切防範和化解風險、維護保險體系的安全和穩定,促進保險業長期健康發展。需要指出的是,維護保險體系的穩定不能以犧牲保險市場的效率和被保險人的利益為代價,也並不意味著不讓經營失敗的機構退出市場。
為兼顧保險市場的效率與穩定,當前亟需確立兩個制度安排:一是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實現科學監管,從最終意義上維護被保險人利益,增強投保人的信心。二是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市場退出機制著眼於暢通市場退出渠道、減輕機構退出帶來的社會震盪和處置成本、從整體上維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既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公司穩健經營,促使投保人審慎選擇;又有利於維護保險體系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生活的安定,防止因個別機構經營失敗引發區域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五)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契合點。利益與責任並不總是一致,有時甚至是矛盾的。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保險業無可推卸的責任,但由於現階段經營管理基礎和風險管控能力薄弱,外部體制、政策、法制、信用環境尚未理順,以及市場競爭不規范,在某些社會管理功能強、群眾迫切需要的險種,如責任險、健康險、汽車貸款履約保證保險、農業保險等業務經營中,必然面臨經營風險加大甚至無利可圖等難題,出現了保險公司不敢開展或業務量萎縮甚至退出市場等現象,不利於保險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拓展新業務空間。這種現象的存在固然有客觀因素,但保險公司必須充分認識到肩負的社會責任,不能消極等待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好轉才經營,而要積極作為,變被動為主動,一方面,要加強和有關部門、其他市場經營主體的溝通、協調、合作,共同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契合點,在符合相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開拓市場、發展業務;另一方面要苦練內功,通過科學設計產品、加強風險管控和提供優質服務出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六)爭取政策扶持,理順外部環境。目前,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作用的發揮,受到諸多政策和制度瓶頸的制約,如醫療、養老等體制改革尚不到位,商業保險機構與社保經辦機構的利益沖突沒有消除;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缺失;法制、信用環境不完善等。從國外經驗看,商業保險要在社會保障體系等關系國計民生的社會事業中發揮作用,離不開政策扶持。政府要通過加快養老、醫療、失業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明確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和主體資格;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推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實行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等措施,為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6. 銀行業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措施包括哪些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深刻認識「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個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問題,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高度出發,強化支農服務社會責任,主動適應農村實際、農業特點、農民需求,不斷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健全金融支農制度,提升金融支農能力,推動金融資源繼續向「三農」傾斜。

7. 穩步實施金融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一)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二)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三)全面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四)突出搞好重點企業節能減排。(五)推進節能減排科技進步。(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七)完善體制和政策體系。(八)加大節能減排的投入。(九)切實加強節能減排法制建設。(十)強化節能減排監督管理。

8. 農村保險業金融改革內容提要怎麼寫

1.1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保險公司可以依靠現有的機構覆蓋優勢,通過建立農村保險服務網路和支持地方金融組織創新,為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作出貢獻。一是健全農村保險服務網路。通過引導保險公司將機構延伸到鄉鎮地區、推廣駐村保險服務員制度,大力發展農村保險中介服務渠道。同時可以探索成立地方性農業保險公司、農村保險互助合作組織等措施,進一步完善農村保險服務體系,解決農村保險市場主體較少、競爭不充分等問題。二是通過加強與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聯合成立一站式金融服務場所,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三是支持地方金融機構改革與創新。通過參股等方式積極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揮保險在風險防範、人員培訓、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支持村鎮銀行運作試點。
1.2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化農村金融資源配置
保險公司可以進一步發揮自身的金融職能,著力解決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一是擴大業務范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升級。通過創新大宗農產品、特色農產品、高附加值農產品生產等特色農業保險,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創新企業等提供風險管理與轉移服務,為農產品出口提供信用保險的融資服務。二是完善農村金融產品體系與服務形式,滿足農民保障與理財需求。開發面向「三農」的人身險、財產險等產品,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可靠保障;穩步發展理財類保險,為農村閑置資金提供保值增值服務;發揮駐村保險營銷員的作用;為農民提供金融咨詢服務。保險業是體制機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都比較早的金融行業,在市場營銷、風險管理、投資理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在優化配置農村金融資源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是降低農村金融運行成本。推動農村金融資源的整合,探索建立保險與信貸等金融機構之間業務交叉代理模式,以達到節約運行成本、提高金融機構收益的目的。二是合理引導民間資金流向。發揮正規金融機構的政策導向作用,引導民間資金向符合政策方向的領域流動;指導農民將閑散資金按照合理的比例,投向保險、儲蓄、證券等金融渠道。
1.3加強農村金融風險控制,推動農村金融環境建設
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推動農村信用、法制、政策和社會等環境建設,為農村金融市場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一是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落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加大對涉農企業和農民的信用教育與宣傳,提高其誠信意識。在保險公司內部逐步建立農村信用檔案,及時記錄相關企業和個人的騙保騙賠、違法犯罪等信息,條件成熟時可與銀行信貸徵信體系對接。區別涉農企業和農戶的信用狀況,給予不同的服務待遇。二是爭取有利於金融發展的支持政策。加強與縣、鄉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協調,提高政府機構對金融工作的認識,促成出台相關扶持政策,協助解決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的突出問題。三是擴大金融機構在農村中的影響降低農村金融風險。加強保險機構與信貸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動解決信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和不良貸款問題,促進農村小額貸款的安全發放。四是通過推廣貸款人的人身保險業務、為貸款項目提供配套風險保障服務,以及與擔保機構、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合作,適當發展農村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為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創造條件。
2金融發展理論最新進展及對保險在金融改革
和發展中發揮作用的啟示當前保險在農村金融改革中發揮的作用仍存在以下不足:①目前農村金融改革與市場化仍有一定差距;②保險對於促進經濟主體貸款成功的作用仍較小,現有的農村金融市場中,貸款成功更多取決於資本、資歷甚至關系;③政府對於保險在金融改革中發揮的作用的認識仍有不足。依據Schumpeter的創新理論,創新應成為新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核心變數。在「三農」領域,支持「三農」應明確界定為: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三農領域內的創新,方能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形成持續有效的支撐,如生產方式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等,這些又直接或間接依賴於農村金融的支持和發展。保險公司依靠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尤其是企業家精神,在新農村建設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①保險是合理配置農村金融資源的重要渠道。在後稅費時代,農村基層組織與農民的直接聯系相對減少,農村融資渠道轉變為保險及銀行機構。相較而言,保險公司的機構覆蓋優勢更明顯,農村保險服務網路和支持地方金融組織創新,為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做出貢獻。同時保險公司具有較強的市場信息收集和把握能力,更加懂得運用現有的農村有限資源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②保險是保障調整產業結構的主導力量。保險公司擁有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處於外部市場與農業生產互動之節點上。他們頭腦靈活,觀念前衛,在之前農業保險產品設計中擁有大量農業數據,熟悉市場行情,對市場信息敏感,有一定的市場發展趨勢的預見性,知道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與方式;同時,保險公司利用信息資源優勢不斷與市場磨合,以市場為導向創新推出合理的保險產品,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結構調整的盲目性帶來的損失。以上分析說明,從現階段中國的狀況來看,如果農村金融發展著眼於向具有企業家精神並且在農業金融創新中具有比較優勢的保險公司提供支持,則將有利於提高中國農業的生產效率和促進中國農村金融結構的完善。
3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基於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和企業家精神的理論視角,重新審視和反思我國的農村金融改革實踐,並運用該理論框架實證檢驗了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對保險業發展的作用。本文研究發現,現有農村改革在不斷推進的同時仍需改進,由於忽略了對農村金融市場核心功能的討論,特別是放大了農村金融的功能而帶來扭曲。基於最新的金融發展理論,我們提出應該在農村金融改革的過程中,重視對保險業企業家精神的發展,最終在提高農村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具體到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對保險業作用檢驗顯示:近幾年來的農村金融改革對保險業企業家精神發展的影響仍有限,保險公司的創新行為仍需得到更多的財政及金融支持,據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3.1完善差異化補貼政策,發揮保險強農惠農富農作用
各級財政還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保險的支持力度,推動建立適度多元化的農業保險體系。對於大宗農產品保險,要重點加大支持力度,健全大宗農產品風險保障體系,結合實際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促進及時恢復再生產。對於特色農業保險,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其發展,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中央財政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財力狀況和地方開展情況等,選擇部分關系國計民生、符合國家戰略、具備可行條件的險種,如漁業保險等,研究相關的支持政策並開展試點。
3.2保險公司要不斷開拓創新,促進農業保險多元化服務
推進產品多樣化,不僅要繼續認真做好大宗農產品保險,還應加強產品創新,因地制宜地研發特色農業保險品種。探索保障多層次,結合農戶需求與農業發展需要,通過附加險等多種方式,提供多層次的風險保障。開發符合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需求的保險條款。同時,推進農業保險條款的通俗化,以便於農戶理解和工作開展。還應當加強金融協同性。拓展農業保險服務內涵和外延,積極推進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等農村金融手段的結合與創新,加強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
3.3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政策,推動農村保險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完善農業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制度。建議有關部門結合農業保險實踐和基層工作需要,落實中央強農惠農精神。同時,從財務管理角度,進一步規范基層服務體系的發展。二是研究推動農業保險法制化建設。考慮到基層服務體系制度、漁業互保協會法律定位等問題,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農業保險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建議結合農業保險業務、政策等特殊性,進一步推動制定農業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農業保險的經營規則、政策支持、各方權責利關系等作出規定。
4結語
為了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經濟活動中給予政策支持,為農民企業家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鼓勵德才兼備的農民企業家參與基層行政管理,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形成崇尚先進與進步的精英文化氛圍,培育大批的現代農民企業家,充分發揮其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閱讀全文

與寧波提出保險創新金融改革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