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投資恆等式怎麼理解
儲蓄一投資恆等式是會計學意義上的概念,它和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儲蓄等於投資是兩回事。儲蓄一投資恆等式是事後實際發生的儲蓄和投資總是相等的,不管宏觀經濟是處於經濟蕭條還是通貨膨脹狀態,它描述的是賬面上數字收入與支出的一致性;宏觀經濟均衡中的儲蓄等於投資是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儲蓄和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投資相等,但現實生活中的總支出與總收入並非自然達到均衡,如果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儲蓄和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投資不相等,就會出現經濟蕭條或者通貨膨脹等情況,它解釋的是現實經濟運行的均衡狀況。
應答時間:2020-11-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B. 儲蓄等於投資
投資不等於消費,但消費可以是一種投資,如果你沒有其他的投資渠道,你除去消費的錢都用來儲蓄,那麼投資就等於儲蓄。
C. 為什麼宏觀經濟學里有個公式儲蓄減去投資就等於
投資等於儲蓄是推理出來的 首先Y=C+I+G+NX 投資等於儲蓄假設前提是NX=0 即沒有進出口。 然後私人儲蓄等於可支配收入減去支出。設私人儲蓄為S1。S1=(Y-T)-C 而儲蓄等於私人儲蓄加公共儲蓄。社公共儲蓄為S2 所以S=S1+S2 S2=T-G 所以S=(Y-T)-C+T-G此時代入Y=C+I+G+NX 得到S=(C+I+G-T)-C+T-G等到S=I
D.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投資恆等式」怎麼理解
指政府和外國,家庭,企業的四部門經濟的儲蓄投資恆等式
E. 請問用公式 均衡國民收入=總需求=總供給=消費+儲蓄=消費+投資
Y=AD=AS=C+S=C+I
一、幾點假設
在進行總需求分析時,有三點重要假設:
第一,潛在國民收入水平不變;
第二,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價格水平是既定的。
分析簡單國民收入模型有以下兩點假設:
第一,利息率水平既定;
第二,投資水平既定。
潛在國民收入:潛在國民收入是指經濟中實現了充分就業時所能達到的國民收入水平,又稱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
均衡國民收入:均衡國民收入是指總需求與總供給達到平衡時的國民收入
二、總需求的構成
總需求(AD)是整個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和。
AD=C+I+G+(X-M)消費(C)是家庭用於食物、衣服等物品和勞務上的開支。消費是GDP中最大的一個部分。
儲蓄(S)是收入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S=Y-C)。消費函數是消費與收入之間的依存關系。
消費隨收入變動而同方向變動。其函數表達式為:
C=f(Y)是儲蓄與收入之間的關系。
儲蓄隨收入變動而同方向變動。其函數表達式為:
S=f(Y)全部消費可分為兩部分:自發消費和引致消費。
自發消費是指由人的基本需求決定的最必需的消費。
引致消費是指由收入所引起的消費。它的大小取決於收入和邊際消費傾向。即引致消費為:MPC·Y(c·Y)
F. 關於GDP=消費+投資(支出法)與GDP=消費+儲蓄的有關問題
消費是同一概念的。
儲蓄到銀行的資金又被銀行貸出來,作了投資,如果,銀行存款准備金率較低,則儲蓄額接近於投資額。
我是這樣理解的。
G.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宏觀經濟學)
儲蓄等於投資是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它衍生出三大國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與AD-AS模型,成為傳統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基石。
1、作為國民收入的核算式,是會計恆等式。即從事後的核算看,該等式是由國民收入的定義決定的,無條件成立。
2、作為宏觀經濟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總產出(總供給),C是計劃消費,I是計劃投資,G是計劃的政府購買。而C+I+G就是總需求。由於企業有非意願的存貨投資,使得計劃投資往往不等於實際投資。
假設企業產出Y=100,打算賣出90,留下10作為計劃存貨。但是實際上C=50,G=10,那麼就有40未賣出,作為企業的存貨投資。扣除10的計劃存貨,還有30是企業的非意願存貨。
從會計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從考慮宏觀經濟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宏觀經濟不均衡。
因此,儲蓄等於投資指的是宏觀經濟均衡條件,而非實際的會計核算等式。也就是說,只要該條件成立,經濟將處於均衡穩態。
(7)求儲蓄投資支出公式擴展閱讀
凱恩斯的C = α + βY消費函數中的 α並非常量。因為它要麼是自己以前的儲蓄存量,要麼是祖上遺產,而祖上遺產也屬儲蓄存量。
由於儲蓄來自收入,即與收入正相關,不存在一個能適應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應該是關於收入的變數,於是,就可以寫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對庫茲涅茨經驗公式的理論證明。
對比中美兩國的收入水平與儲蓄率,中國收入低,但儲蓄率高;美國則相反,這是事實上對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論斷的否定。
C = α + βY消費函數存在的另一大問題是缺乏貸款方,即儲蓄是如何轉化為投資的。如果是存入銀行,那麼是間接投資;購買股票或債劵,則是直接投資,它們都需要貨幣回報,而非不斷增長的存貨。
因為貨幣性質變化了,從挖掘出的金銀等非債務貨幣轉為央行借貸出的債務貨幣,盡管央行印製貨幣成本低廉,但它需要還本付息,這是系統無法完成的,最後求諸於央行量寬購買與負利率。
H. 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並用公式表示
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
在這種情況下,從支出的角度看,由於把企業庫存的變動作為存貨投資,所以國內生產總值是等於消費加投資,即GDP=Y=C+I.
同時,從收入的角度看,由於把利潤看做最終產品的售價超過工資、利息和租金的余額,所以,國內生產總值就等於總收入.總收入的一部分用來消費,其餘部分都作為儲蓄.於是,從供給方面看,國民收入的構成就是:GDP=Y=工資+利息+租金+利潤=消費+儲蓄,即Y=C+S.
由於C+I=C+S,所以I=S.這就是儲蓄—投資恆等式.
儲蓄—投資恆等式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來的.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等於國民總收入.於是,就可以得出儲蓄—投資的恆等關系.
這種恆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中的總供給(C+S)和總需求(C+I)的恆等關系.只要遵循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就一定相等,而無論經濟是處於充分就業狀態、通貨膨脹狀態,還是處於均衡狀態.
I. 儲蓄在公式「GDP=C+I+G+X-IM」中屬於哪一塊儲蓄+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那麼儲蓄和GDP又有什麼關系呢
此公式屬於四部門經濟,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國外部門。
用收入法計算GDP時,儲蓄S被作為收入的一部分被計入,實際上就是支出法中投資I的那部分,這很好理解,居民的收入一般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來消費(C),一部分用來儲蓄(S),在以收入法計算GDP時,作為收入的一部分的儲蓄S,自然要被計算進去。
你所寫的是按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儲蓄S是按收入法計算GDP時使用的,按不同的方法計算,GDP總額是一樣的,所以兩個公式合並,就會推出投資I=儲蓄S,這也符合實際,在銀行的儲蓄被企業貸款用於投資。
J. 儲蓄等於投資謝謝
理想狀態!
銀行不會將居民儲蓄全部轉化為企業投資的,如果將錢全部貸出去,很容易發生擠兌風險的,所以央行要求各銀行交納一定數額的存款准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