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生要有怎樣的理財觀念
我不同意一樓的觀點,所謂觀念嗎,我覺得就和收入沒有多大關系了 。和收入有關的應該叫怎樣理財吧!
哈哈 我的理財觀念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望採納! O(∩_∩)O哈哈~
『貳』 大學生如何樹立投資理財意識
大學生理財意識不足已不是新鮮事,不少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根據香港學生資助辦事處的資料,過去兩個學年,共有約500名大學生申請破產、約2萬宗「拖卡數」個案,情況令人擔憂,繼而觸發大學生理財的相關討論。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朋輩關系十分重要,朋輩群體是青少年其中重要的一環,他們渴求得到朋輩認同和接納,所以有人有我有、人做我做的心態。大學生亦一樣,當身邊的朋輩群體都擁有信用卡時,他們便會從眾,表現出合群的精神。大學生希望透過信用卡突出自己而獲得朋輩認同,形成朋輩之間更強的友誼網路。
部分大學生心智未成熟,自我形象薄弱。信用卡正正成為他們提升自我形象的工具。一些大學生通過展示擁有尊貴的信用卡,在朋輩間炫耀,從而提升自我形象及自信心,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另外,亦有一些大學生通過購物時展示有關信用卡,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作炫耀性消費,令使用信用卡的次數不斷增加。
由於大學生的信用卡毋須經過入息審查,所以申請程序簡單快捷。部分信用卡在開立時更會隨即送贈電影戲票、超級市場現金禮券等,讓大學生心動。
此外,開立信用卡後的迎新禮物十分吸引,優惠亦會源源不絕奉上。一些自製能力較低的大學生,為了這些小便宜,便會通過不斷申請信用卡來換領有關優惠。不過,獲取優惠前,信用卡公司一般會要求持卡人簽帳數千元港幣,導致大學生不斷增加簽賬的次數,以達到有關簽賬要求,結果令自己的消費增加。
現今一些家長需要外出工作,未能花太多時間在子女身上,或因此導致部分青少年理財觀念薄弱。此外,出生率日下,很多家庭的子女數目不多,父母都希望能給予子女較多的金錢及資源,提供較佳的物質生活,部分家長更縱容子女的揮霍行為,使子女建立錯誤的金錢觀念。
一般的大學課程都會比較重學科知識或職業技能,院校並不太重視大學生的理財教育,亦沒有將理財知識納入正規的課程之中,或令大學生在學生期間未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和理財技巧,有理財觀念薄弱和理財不善的情況出現。
大學生受到明星效應和潮流風氣的影響,可能會盲目地購買一些與明星有關的物品,或追求潮流的服飾。有調查指31%大學生表示對手機、手袋等流行產品缺乏抵抗力,每每忍不住追逐新產品。亦有些大學生更希望自己全身上下都穿上一些名牌的服飾,以增加他們的個人魅力。大學生如習慣長期以物質來滿足自己,會令生活模式變得物質化,並引致過度消費的情況出現。由於大學生不懂得如何正確運用信用卡,容易墮入消費陷阱,稍一不慎便隨時入不敷支,變成「大花筒」。
在香港這個物質條件豐富的國際大都會,金錢成為了生活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賺錢已經成為一些大學生就學時期的重要目標。大學生為了賺取更多金錢,不惜透過學生資助或貸款炒賣股票,他們不會衡量自己所能承受風險的能力,盲目地進行高風險的炒賣活動。當金融市場出現波動時,大學生可能會將有關資助或貸款輸掉,最終導致財政困難。
『叄』 大學生理財的觀念,說明下原因,並有何感想和建議
大學生基本上沒有理財觀念。原因如下:
1、手上沒有太多的錢,很少自己出去打工掙錢。
2、花錢的地方太多,吃飯,娛樂、追女仔都要花錢
3、攀比的現象太普遍。
4、沒有自己的未來定位和目標。
建議:
先讓大學生有自己的目標。目標有了,就要做相應的計劃,理財計劃是屬於目標計劃的一小部份,那麼就好辦了。比如有的學生想創業、想買房子、想進大公司(前期要花費不少的錢做培訓)....這些都需要理財觀念和計劃。可一步步的諄諄誘導之、循序漸進之
『肆』 談談你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看法
客觀看待理財,大學生都已經成年了,如果家庭條件可以的話,提前參與理財,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更有利於對自己的規劃
『伍』 大學生如何看待投資與理財
理財要養成的六種習慣
習慣一:記錄財務情況。能夠衡量就必然能夠了解,能夠了解就必然能夠改變。如果沒有持續的、有條理的、准確的記錄,理財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在開始理財計劃之初,詳細記錄自己的收支狀況是十分必要的。一份好的記錄可以使您:
1、衡量所處的經濟地位———這是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財計劃的基礎。
2、有效改變現在的理財行為。
3、衡量接近目標所取得的進步。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財務記錄,還必須建立一個檔案,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收入情況、凈資產、花銷以及負債。
習慣二:明確價值觀和經濟目標。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可以確立經濟目標,使之清楚、明確、真實、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缺少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便無法做出正確的預算;沒有足夠的理由約束自己,也就不能達到你所期望的2年、20年甚至是40年後的目標。
習慣三:確定凈資產。
一旦經濟記錄做好了,那麼算出凈資產就很容易了———這也是大多數理財專家計算財富的方式。為什麼一定要算出凈資產呢?因為只有清楚每年的凈資產,才會掌握自己又朝目標前進了多少。
習慣四:了解收入及花銷。
很少有人清楚自己的錢是怎麼花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收入。沒有這些基本信息,就很難制定預算,並以此合理安排錢財的使用,搞不清楚什麼地方該花錢,也就不能在花費上做出合理的改變。
習慣五:制定預算,並參照實施。
財富並不是指掙了多少,而是指還有多少。聽起來,做預算不但枯燥,煩瑣,而且好像太做作了,但是通過預算可以在日常花費的點滴中發現到大筆款項的去向。並且,一份具體的預算,對我們實現理財目標很有好處。
習慣六:削減開銷。
很多人在剛開始時都抱怨拿不出更多的錢去投資,從而實現其經濟目標。其實目標並不是依靠大筆的投入才能實現。削減開支,節省每一塊錢,因為即使很小數目的投資,也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財富,例如:每個月都多存100元錢,結果如何呢?如果24歲時就開始投資,並且可以拿到10%的年利潤,34歲時,就有了20,000元錢。投資時間越長,復利的作用就越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儲蓄和投資帶來的利潤更是顯而易見。所以開始得越早,存得越多,利潤就越是成倍增長
『陸』 如何給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立堅強信念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余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
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舉個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萬元,但因理財錯誤,造成財產損失,很可能立即出現危及到你的生活保障的許多問題,而擁有百萬、千萬、上億元「身價」的有錢人,即使理財失誤,損失其一半財產亦不致影響其原有的生活。因此說,必須先樹立一個觀念,不論貧富,理財都是伴隨人生的大事,在這場「人生經營」過程中,愈窮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要嚴肅而謹慎地去看待。
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大眾生活信息來源的報章、電視、網路等媒體的理財方略是服務少數人理財的「特權區」。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當然了,在芸芸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佔少數,中產階層工薪族、中下階層百姓仍占極大多數。由此可見,投資理財是與生活休戚與共的事,沒有錢的窮人或初入社會又身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產等層次上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即使捉襟見肘、微不足道亦有可能「聚沙成塔」,運用得當更可能是「翻身」的契機呢!
其實,在我們身邊,一般人光叫窮,時而抱怨物價太高,工資收入趕不上物價的漲幅,時而又自怨自艾,恨不能生為富貴之家,或有些憤世嫉俗者更輕蔑投資理財的行為,認為是追逐銅臭的「俗事」,或把投資理財與那些所謂的「有錢人」劃上等號,再以價值觀貶抑之……,殊不知,這些人都陷入了矛盾的邏輯思維——一方面深切體會金錢對生活影響之巨大,另一方面卻又不屑於追求財富的聚集。
『柒』 大學生應該如何投資理財
只要是抗通貨膨脹的都叫理財,但如果一門心思想賺大錢,把自己賴以生存的費用堵在裡面,那就玩火啊!那是不正常的投資心態,萬一投資失敗了不就沒錢吃飯了嗎?所以投資的錢要是你有或沒有都可以接受的。3000元余額寶——作為可移動的資產,生活費消耗區域2000元定期——理財資金基數大可以買長期的,這樣你有什麼急需用錢還有錢用。但基數不大那還是短期,這樣可以避免急用時沒錢1000元低風險基金,500元高風險基金,還買了500元黃金,(基金黃金我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剩餘的我都放到了銀行的那種類似余額寶的理財產品上面(這點純碎是因為我媽是銀行的),然後身邊還有一些同學通過在淘寶上買東西花唄無息支付大件來賺取時間差,這些未付出去的錢暫時就成了理財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