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投資等於儲蓄
在封閉經濟中儲蓄是等於投資的,這是因為:
Y=C+I+G+NX,y是國民收入,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支出,封閉經濟中NX=0。
所以,I=Y-C-G。
國民收入中除去消費和政府收入,剩下的就是國民儲蓄。所以儲蓄等於投資。
㈡ 儲蓄為什麼會等於投資
投資,所謂的投資肯定是要有收益的,那麼這個收益看你怎麼理解了,存銀行或其也有利息可是相對於現在的物價漲幅來說那相當於虧本的買賣。
其實投資的真正含義是讓自己錢相對來說不斷的增長才是投資。就好比工資一個月1000元是他,10000元也是他。但是生活質量肯定不一樣。
㈢ 為什麼宏觀經濟學中有"投資等於儲蓄",I=S
其實我也是不明白Y=C+I+G與S=Y-C-G.的C好像不一樣吧。前一個等式意思是私人消費+投資(企業消費)+政府消費 後一個等式來源於S私+S公 S私=Y-C-T 這個C已經包含了企業消費了。兩個C不應該是一樣的。我覺得應該是C1+I=C2+S
㈣ 簡單的國民經濟均衡條件,為什麼是投資等於儲蓄,誰能解釋下
我們衡量一個經濟體的總產值有兩種方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收入法指的是,我統計一個經濟當中所有人的收入是多少,那麼這就是這個經濟體的總產值。支出法指的是,我統計一個經濟體中所有人賺了多少錢,這也是這個經濟體的總產值。這兩個值理論上應該相等,因為你付出的錢就是某個人收到的錢。
然後我們先考慮無政府狀態下(無稅收)一個封閉經濟中,你如何支配收入。你全部的收入被用於兩部分:消費和儲蓄,他們的加總應當是你的全部收入。然後我們考慮,在一個均衡經濟當中,所有的資本應當被充分地利用了,否則均衡就不存在。在本例中,你沒有花掉你全部的收入,而是儲蓄了一部分。那麼,在經濟體中就必須存在另一部分人使用這部分資本,而他們使用的形式就是投資。所以,在一個均衡經濟中,有多少儲蓄,就應該有多少投資,因為你的儲蓄會被他人用來投資,換句話說,他人投資的資金來源則是你的儲蓄,兩者相等,經濟才能達到均衡狀態。
一國的總產值可以同時從三個角度去看: 一:總產出(對應產品的生產),即 Y。 二:總收入(對應產品的分配),Y=C+S。 其現實意義是,某國某年內的新增價值從收入的角度反映為新增消費和新增儲蓄。 三:總支出(對應產品的使用),Y=C+I。 其現實意義是:某國某年內的新增價值從支出的角度上是由新增消費和新增投資提供的。 總產出=總分配=總使用 這就是核算收入的基本恆等式,每一項對應GDP的一種核算方法,並且理論上,每種核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必然相同,因為他們的實質是一樣的。 C + S = C + I => I ≡ S
㈤ 為什麼只有當投資等於儲蓄的時候,國民經濟才會達到均衡狀態
意義有不同。
投資指的是國民經濟中,新增的資本量,而不是我們平常所謂的資本量(如股市市值)。
儲蓄的在經濟學中的定義則是收入中沒有被消費的部分。比如你賺了1000元,花掉了800元,剩下的200元就是儲蓄,不論你把它放到自己的口袋裡,還是存進銀行里。這里的儲蓄並不等於我們平常所說的存款金額。
任何形式的收入都只能被消費或者投資(投資的回報可以是零),所以投資必然會等於儲蓄。
㈥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等於儲蓄,你是怎麼理解的
投資永遠是一種儲蓄。如果買股票算投資,為什麼不買國債呢?如果買國債算投資,為什麼不儲蓄投資呢?這時候宏觀經濟學家會告訴你,他們說的投資不是你說的投資,他們說的儲蓄也不是你說的儲蓄。在宏觀經濟學家看來,把錢存入銀行就是儲蓄,用錢購買國債和股票也是儲蓄。簡單地說,在金融資產中流通的貨幣被認為是儲蓄。那麼什麼是投資?就是用這筆錢購買不能直接消費的機器、設備、工廠等實物資產。根據宏觀經濟學家的這個定義,儲蓄=投資意味著金融資產=實物資產。
在宏觀層面,也是一種把產品藏在枕頭底下的投資,叫做存貨投資。所以如果你站在現在看過去的某個時間段,投資和儲蓄永遠是對等的。但請注意,還有一個更令人費解的點:這種投資稱為事後投資。無論調查的時間段內商品市場是否平衡,事後投資始終等於儲蓄。您可以將這兩個概念等同起來。與事後投資相對應的概念稱為計劃投資,它是一個經濟體在一定時期內由需求決定的投資。
㈦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呢
所謂投資,(investment)就是指提供別人資本(廠房,土地,智力或其代表物,如金錢,債券等),以獲得回報(return). 儲蓄當然是一種投資.你借錢給銀行,獲得利息.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銀行實際上是一個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ry), 它把錢從借方轉到貸方.實際上也是貸錢給那些公司或其他,以產生回報.
PSR(personal saving rate) 個人儲蓄率,指個人收入中,儲蓄占的比重.PSR越高,則投資越多,越能促進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PSR越高,則個人的消費越不足.所以,PSR不是越高越好,太高了,過度投資而消費不足,太低了,社會財富積累不夠,投資不足.
中國是一個PSR蠻高的國家.這一方面使中國的投資增長很快,但另一方面,則使中國的個人消費不足.
希望我的解釋能讓你明白一些,但如果你要完全明白這些,最好看一些經濟學方面的書.祝你愉快.
㈧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等於儲蓄怎麼理解
儲蓄一投資恆等式是會計學意義上的概念,它和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儲蓄等於投資是兩回事。
儲蓄一投資恆等式是事後實際發生的儲蓄和投資總是相等的,不管宏觀經濟是處於經濟蕭條還是通貨膨脹狀態,它描述的是賬面上數字收入與支出的一致性。
宏觀經濟均衡中的儲蓄等於投資是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儲蓄和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投資相等,但現實生活中的總支出與總收入並非自然達到均衡,如果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儲蓄和事前計劃的或意願的投資不相等,就會出現經濟蕭條或者通貨膨脹等情況,它解釋的是現實經濟運行的均衡狀況。
政府作用
宏觀經濟學指出,政府應該,而且也能夠通過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手段,對總需求進行調節,平抑周期性經濟波動,既克服經濟衰退,又避免通貨膨脹,以實現充分就業均衡或沒有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等不同時期或條件下,二者將採取擴張性或緊縮性的不同對策。
在蕭條時期,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減稅和擴大政府的開支。減稅可以使公司和個人的納稅後收入增加,從而刺激企業擴大投資和個人增加消費;而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擴張將導致總需求增長,以克服經濟蕭條。
擴大政府開支,主要是擴大政府的購買或訂貨,增加公共工程經費和擴大轉移支付,目的是通過擴大公私消費,以刺激投資。這種擴張性財政政策勢必導致財政赤字。
根據凱恩斯的有效需求學說,經濟的常態是一種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因而擴張性的赤字預算,也就成了戰後西方國家政府的常備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