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中國科學院基金投資寒武紀

中國科學院基金投資寒武紀

發布時間:2021-11-23 04:03:00

『壹』 中國科學院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是什麼級別

具本人了解,重點實驗室在人們的認識里,稍高於普通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它了有利於申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也是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敲門磚,而「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是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敲門磚。
在看申報潛力上,比較看好重點實驗室的未來發展。

『貳』 中科院的寒武紀1號晶元和ibm的真北晶元有什麼不同

TrueNorth短期來看還很難找到商業價值。究其原因,如其他評論所說,目標是一個類腦結構,這是整個項目的不可替代的宗旨。
也正因如此,源頭上就不止定位在商用,而在一個科學探索。
Cambrian的實際demo,benchmark結果我暫時還沒看到過。
如果有誰有所了解,請多分享。在此之前一切都不好說,simulation可以指引一個有趣的方向,但只有實測結果才有可能說服市場。

『叄』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基礎地質研究和地質調查的重要力量,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礎地質調查及基礎地質研究工作,同時承擔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等專業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通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地質研究所已經成為一個學科較齊全、人員結構較合理、設備較完善的綜合性地學基礎研究機構,20世紀90年代曾被國際地學刊物《地質時代》評為世界地學百強機構,是中國最有影響的兩個地學機構之一。

所長兼黨委書記侯增謙(右二)、副所長耿元生(左二)、副所長高錦曦(左一)、常委副書記兼紀檢書記沈琳(右一)

松多榴輝岩帶的新達朗榴輝岩露頭

2009年地質研究所承擔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1項、國家863課題1項、國家973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9項、地質大調查項目43項、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項目2項、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2項、國土資源部百人計劃項目2項、非財政項目13項、基本業務費項目和院實驗室項目若干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10篇,其中SCI收錄120篇(國際SCI論文40篇),國內核心期刊100篇,出版專著2部。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縫合帶西側「魯郎—拉月韌性走滑剪切帶」的野外照片

南迦巴瓦石榴輝石岩及其退變質岩的顯微照片

2009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青藏高原周緣造山帶的崛起及資源效應: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負責人為許志琴院士等。項目在拉薩地體中部發現了松多榴輝岩高壓—超高壓變質帶,把拉薩地體解體為北拉薩地體和南拉薩地體,為古特提斯洋盆演化和多地體存在提供了新證據。釐定了南迦巴瓦的構造格架、地質年代序列和重要的構造岩漿事件;提出南迦巴瓦岩群經歷了多期造山與再活化過程;獲得了拉薩地體前寒武紀構造熱事件的年代學證據;證明拉薩地體存在同俯沖/碰撞型埃達克岩;發現了高喜馬拉雅造山帶的EW向拆離構造,拆離構造始於27Ma,與南迦巴瓦變質地體向北擠出時限相當,提出新的隧道流和物質側向運動的模式;確定了北喜馬拉雅穹隆帶中的兩期富鈉過鋁質花崗岩漿事件,提出高級變質岩的部分熔融,可能是形成埃達克質岩漿及相關斑岩型銅金礦床的重要機制。通過阿爾金斷裂—康西瓦斷裂及喀喇昆侖斷裂的幾何學、運動學、年代學、走滑速率及地震位移的研究,闡明青藏高原西緣大型走滑斷裂的動力學與物質運動方式,探索了地震強震復發周期。釐定了龍門山—錦屏山西緣的前震旦紀基底和蓋層之間的一條大型拆離斷裂;提出龍門山—錦屏山在白堊紀開始強烈隆升的擠出機制,認為高原北緣和東緣的強烈隆升發生在印度和亞洲碰撞之前的白堊紀,可能與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的關閉有關。提出四川前陸盆地是晚三疊世—侏羅紀松潘—甘孜前陸盆地和白堊紀—第四紀龍門山—錦屏山再生前陸盆地疊合的中新生代前陸盆地。銻金多金屬礦床的成礦作用與特提斯喜馬拉雅前陸斷褶帶沿逆沖推覆構造事件誘發地殼部分熔融,導致岩漿侵位及成礦。開展了高原西北緣西昆侖和塔里木盆地盆山耦合研究,提出塔里木南緣的前陸盆地的北界為麻扎塔格逆沖斷裂;重新釐定天山構造系和青藏高原構造系的界限以及動力學機制。

阿伊拉日居山地區喀喇昆侖韌性剪切帶中的變形特徵

阿爾金斷裂帶西段地區Landsat衛星影像、活動構造及火山岩的分布特徵

青藏高原演化與資源環境效應: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負責人為肖序常院士。項目對羌塘中部高壓變質帶中已發現的榴輝岩、藍片岩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建立了相應的PTt軌跡;在絨瑪地區發現了典型的藍閃石;在岡瑪錯地區發現了新的榴輝岩出露點,對認識青藏高原早期形成演化、板塊閉合及碰撞造山過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發現並確定了羌塘中部早古生代蛇綠混雜岩,對探討特提斯洋的構造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推斷羌南—保山板塊基底與羌北—昌都板塊和松潘—甘孜板塊基底性質不同,而與印度板塊和喜馬拉雅造山帶之間有很好的親緣性。通過對晚古生界—三疊系剖面的實測,證實了北羌塘盆地南緣存在中下二疊統含特提斯暖水動物群的碳酸鹽岩相地層;在上三疊統望湖嶺組中發現淺海相生物化石;提出上二疊統吉普日阿組更可能為早中三疊世地層。對第四紀以來該區氣候環境變遷作了探討,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存物。提出青藏高原油氣成藏地質背景與西特提斯有一定對比性,指出了高原具有尋找油氣藏的前景,提出「幔源(流)合成催化生油論」。

藏北羌塘榴輝岩位置圖

羌塘中部角木日二疊紀蛇綠岩野外露頭

榴輝岩顯微照片

賀蘭山群野外露頭

中國西北地區若乾重要演化階段地層格架建立與對比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負責人耿元生、姚建新、朱祥坤研究員等。項目分為3個專題開展工作,分別取得重要進展。

賀蘭山群變質PT軌跡

中國西北部前寒武紀地層對比研究:查明和確定了趙池口群、賀蘭山群和千里山群的分布、組成特徵和形成環境、時代,改變了以往將賀蘭山群和千里山群劃歸太古宙的認識;查明了賀蘭山地區早前寒武紀岩漿事件的期次、特徵;揭示出華北克拉通的西北緣古元古代晚期的岩漿啟動和結束事件均早於北緣。在阿拉善岩群中識別出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變質變形的新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岩漿岩。賀蘭山群變質過程的PT演化軌跡的建立表明該區變質晚期是較慢的抬升減薄過程。通過對比研究,提出了阿拉善地塊在不同階段的大地構造屬性。

塔里木重要區段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格架的建立及對比研究:在一些重要的地層中採集到孢粉、疑源類和幾丁石等微體化石,為這些地層時代的確定與對比提供了新的證據。據發現的鈣質超微化石、溝鞭藻化石進一步釐定了該區中—新生代地層層序,證實了庫車坳陷及塔東北地區晚白堊世存在海相和陸相沉積,塔西南是近岸濱海—淺海沉積環境。確定麻扎地區火成岩具有島弧性質,且形成於早石炭世。建立了柯坪地區早古生代三級層序,歸並出二級層序,提出中—上奧陶統自東向西發生超覆。

柯坪同古四布隆寒武系灰岩野外露頭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重大轉折期的同位素記錄和生物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對陡山沱組蓋帽碳酸鹽岩Sr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之後強烈的化學風化作用和巨量的陸源物質輸入。過渡族元素(鐵、銅、鋅)同位素分析表明,相對於碳酸鹽岩,黑色頁岩Fe重同位素富集、Zn重同位素虧損、Cu同位素組成無明顯差異。Fe、Cu和Zn同位素在不同沉積相存在著差異,表明海水存在化學分層。陡山沱期早期,從台地相、斜坡相到深海盆地相,海水由表層氧化逐漸向深海的還原狀態轉化。

峽東地區九龍灣剖面蓋帽碳酸鹽岩的稀土元素和鍶同位素特徵

都蘭單元南帶榴輝岩中首次發現石榴子石的柯石英包體

柴北緣超高壓榴輝岩野外露頭

祁連—阿爾金造山帶構造演化及其對成礦作用的制約: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負責人張建新、李海兵研究員。項目劃分並確定了祁連—阿爾金造山帶的構造單元和構造屬性,明確了被阿爾金斷裂所切割的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古構造單元具可對比性;首次在柴北緣榴輝岩中發現柯石英,在都蘭識別出新的高壓麻粒岩單元;建立了南阿爾金—柴北緣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年代學格架;明確了北祁連—北阿爾金早古生代具有冷洋殼俯沖性質,而且早古生代洋殼俯沖存在穿時性;確定了北阿爾金紅柳溝蛇綠岩的完整組合,獲得北祁連SSZ蛇綠岩時限。南北兩條俯沖(碰撞)雜岩帶控制了這一地區基本的古構造格架和礦產資源的時空分布。

阿爾金斷裂帶被識別出新生代有多期強烈活動,至少存在3次快速隆升過程;最大走滑位移量由韌性和脆性走滑位移量組成;祁連山西段新生代火山岩和東段白堊紀火山岩特徵為阿爾金斷裂活動時限及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證;區域山脈的形成可能與阿爾金斷裂走滑作用伴隨的逆沖斷裂活動有關。祁連山在白堊紀開始抬升,形成了青藏高原雛形的北部邊界,新近紀的快速抬升造就了現今的高原北部面貌。白堊紀昌馬盆地具有較大的旋轉量,而柴達木地塊並沒有發生整體順時針旋轉。柴達木盆地和酒西盆地的主要油氣構造是伴隨阿爾金斷裂走滑過程的產物,對沖構造發育區是上述盆地中的有利儲油構造。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岩及鉻鐵礦成因: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負責人為楊經綏研究員。項目在羅布莎鉻鐵礦中發現呈斯石英假象的柯石英,推測是由更高壓相的斯石英減壓相變形成,提供了鉻鐵礦可能來自>300km的地幔深部的重要證據;在鉻鐵礦的鋨銥礦中發現原位金剛石,表明金剛石形成在高溫高壓(T>2000℃,P>5GPa)環境;在羅布莎、康金拉和香卡山礦區的鉻鐵礦及其圍岩中發現了金剛石,為探討鉻鐵礦、蛇綠岩的成因提供了新的重要證據。

在俄羅斯極地烏拉爾鉻鐵礦中首次發現金剛石等異常地幔礦物,並在金剛石中發現納米級柯石英包裹體,證明金剛石為原位產出,提供了鉻鐵礦成因的關鍵證據;羅布莎鉻鐵礦中發現的新礦物羅布莎礦、曲松礦、藏布礦和雅魯礦獲國際新礦物委員會的批准;高溫高壓實驗證明,鉻鐵礦中發現的硅金紅石形成於超高壓環境;發現碳硅石的原位δ13C虧損,經對比認為其可能來自下地幔;提出地幔橄欖岩經歷了洋底擴張,在板塊匯聚邊緣經歷了高Mg熔體的交代。橄欖岩中的鋯石年齡(130Ma)代表了岩體的侵位階段,提出康金拉鉻鐵礦成礦物質來自深部而不是容礦圍岩。認為地幔橄欖岩中發現的殼源鋯石、石英、紅柱石、藍晶石等可能存在早期俯沖地殼物質的再循環,支持了「地幔不均勻」理論,羅布莎地幔橄欖岩和鉻鐵礦體均可能形成於地幔柱背景。

呈斯石英假象的柯石英及其共生礦物

白水江群灰岩塊體中的牙形石

a—Ligonodina sp.;b—Icrios culicellus;c,d—Icrios sp.

南秦嶺主要構造岩帶及其形成環境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負責人王宗起研究員等。項目重新梳理了白水江群、碧口群、橫丹群、西鄉群、三花石群、耀嶺河群、鄖西群、洞河群的岩石組成特徵,結合構造變形樣式及古生物化石,認為南秦嶺白水江群等志留系、北大巴山地區洞河群和部分志留系分別具有增生雜岩和弧後混雜岩的典型特徵,碧口群、西鄉群與耀嶺河群/鄖西群則為晚古生代島弧雜岩,北大巴山地區則為古生代弧後雜岩及弧後陸緣組合序列。泥盆紀孢子、幾丁蟲、蟲顎等微體化石的發現證明碧口群和廣義的西鄉群主體時代為晚古生代,對前人有關北大巴山腹地沒有晚古生代地層的認識做出了重要更正。早石炭世微體化石的發現和玄武岩、凝灰岩鋯石年齡表明安康一帶耀嶺河群主要形成於晚古生代。原劃為奧陶紀大堡組的生物灰岩塊中發現了中泥盆世化石,白水江群碎屑鋯石年齡及花崗侵入岩年齡表明南秦嶺增生雜岩帶形成的最終時間為二疊紀末或三疊紀初。

全國區域地質綜合研究試點: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負責人李廷棟院士、丁孝忠研究員。完成了全國區域地質志編寫技術要求的研究,基本滿足了地質志編寫專業構架內容的要求。在區域地層綜合研究、大地構造綜合研究、岩漿岩綜合研究、地球物理和深部地質綜合研究、編圖、第四紀地質綜合研究及地質志資料庫建設方面提出了整體編圖的指導思想、編圖原則和地質志圖件、資料庫的基本構架。江西省的試點工作全面覆蓋了區域地質、礦產、環境三部分。通過資料總結研究和初步的野外調查對江西省的諸如雙橋山群研究等重大地質疑難問題的研究有了重要的新發現和新認識,為指導和規范全國地質志的編寫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範例。

雙橋山群和河上鎮群地層柱及鋯石U-Pb諧和圖

內蒙古中部晚新生代湖泊演化與古氣候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負責人為王永研究員。項目結合衛星遙感影像解譯及野外地質調查,綜合分析湖泊沉積地層、孢粉組合及環境磁學特徵,將內蒙古中部第四紀晚期以來湖泊演變及氣候環境演化劃分出3個階段:150ka、21ka、10ka,此期間曾大范圍發育湖泊,為一較溫暖的半濕潤氣候環境。將之與陽原全新世剖面對比分析,證實了中國北方第四紀晚期氣候變化的波動性與階段性,同時也存在區域性差異。渾善達克沙地在晚更新世就已經存在,經歷了3次明顯的氣候乾冷事件。

浩來呼熱古湖泊遙感影像圖

典型珍稀化石特徵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項目,負責人為姬書安研究員。項目基本查明收藏的恐龍蛋化石、哺乳動物化石以及其他類型化石的產出地點以及時代分布;完成了中國恐龍蛋化石分布、河南省恐龍蛋化石分布、和政地區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分布圖等圖件。對發現於河南潭頭盆地的恐龍蛋殼進行了詳細研究,確定了2個屬3個種恐龍蛋,極大地豐富了前人對該盆地恐龍蛋的認識。在甘肅蘭州盆地中鋪一帶發現了恐龍蛋殼,為甘肅省境內恐龍蛋化石的首次記錄。識別出了恐龍蛋化石、和政哺乳動物頭骨化石標本中幾類不同形式的作假現象,對以後相關工作的開展具有借鑒意義。

內蒙古中部地區全新世以來孢粉組合特徵

中國白堊紀恐龍蛋化石分布圖

河南潭頭盆地恐龍蛋化石

中國大陸科學深鑽主孔鑽井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綜合研究(東海):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負責人為許志琴院士、劉福來研究員等。項目通過鑽探,在原有金紅石礦體下又發現了厚達400m的金紅石礦體,為富含鈦磁鐵礦的輝長岩經超高壓轉變成富金紅石榴輝岩的結果。在岩心及附近地表露頭岩石的鋯石中普遍發現柯石英,表明蘇魯地體由榴輝岩及其圍岩的原岩所組成的巨量陸殼物質曾整體發生深俯沖。發現有經超高壓變質的侵入性超鎂鐵岩(CCSD主孔、PP3衛星孔)和殘餘地幔楔(PP1和PP6衛星孔);在主孔岩心橄欖岩和榴輝岩岩屑中鑒定出金剛石、方鐵礦、自然鐵、自然鉻、自然金、自然鋁、鎳紋石、鐵紋石等數十種礦物,初步判斷它們來自於深部地幔。礦物氧同位素組成研究證實超高壓地體的原岩形成於被動大陸邊緣的構造環境,陸殼岩石曾與寒冷的冰水發生過廣泛的交換作用。建立了蘇魯地體「俯沖—超高壓變質—折返—隆升—去頂」全過程的年齡譜系和各階段的俯沖與抬升速率,表明蘇魯超高壓變質帶經歷了快速俯沖—快速折返以及慢速隆升和極慢速去頂的演化過程。顯微構造分析發現橄欖岩和榴輝岩在深俯沖過程中經歷了強烈的高溫塑性變形。將蘇魯超高壓岩石的流體—岩石相互作用劃分為7個演化階段,提出大陸板塊的深俯沖可以將相當多的流體和其中的溶解物質從地表帶入到地幔深處;在鋯石中發現了與柯石英共存的原生流體包裹體和超臨界富硅酸鹽的含水熔體,表明蘇魯地體的榴輝岩及其圍岩在超高壓峰期變質階段有流體參與。提出了蘇魯地體分片俯沖—折返的穿時模型和深俯沖的物質沿板塊匯聚邊界的多層隧道呈多重/分片樣式「擠出」的折返模式。首次利用科學鑽探驗證了結晶岩區地球物理成果,並建立了主孔區6000m深度的結構剖面,為陸—陸碰撞帶的深根和蘇魯UHP變質地體三維結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5100m鑽探岩性剖面

汶川地震鑽探專項:為科技部項目,總負責人為許志琴院士,由8個子課題組成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及其餘震尚在繼續的特殊時期,快速實施汶川地震斷裂的科學鑽探是認識地震發生的機制、提高地震監視和預警的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是研究地震破裂、應力解除過程的最佳時段。WFSD—1完成了1200m的鑽進目標,在589~700m深度發現北川—映秀地震主斷裂。主斷裂帶由厚達200m的黑色斷層泥、碎裂岩和斷層角礫岩組成,發現了罕見的20m厚的斷層泥;在主斷裂上部的彭灌雜岩中發現近20條古地震斷裂帶。開鑽以來通過30000次餘震的監測以及隨鑽實時流體監測,發現流體異常與餘震及斷裂帶有相關關系。

脊椎動物化石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課題共同資助的階段性成果。在遼西熱河生物群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的哺乳動物化石——亞洲毛獸的發現為早期哺乳動物的中耳演化提供了重要線索。新屬新種孔子天宇龍恐龍化石的發現不僅將異齒龍類恐龍的分布擴展至亞洲,而且填補了羽毛早期演化中的一個空白。達爾文翼龍化石的發現填補了由原始翼龍向進步翼龍演化的過渡類型的空白。中國猛龍恐爪龍類足跡化石的發現(河北省赤城縣土城子組地層)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小的恐爪龍類足跡。

大型科學儀器遠程共享公共服務系統取得重大進展:由北京離子探針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重點項目「用於微束分析的大型科學儀器遠程共享公共服務系統」和「離子探針示範系統」項目實現了微束分析大型科學儀器遠程共享公共服務系統和離子探針遠程共享控制系統,接入了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吉林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地礦所、宜昌地礦所和澳大利亞Curtin大學及ASI公司等單位的微束儀器,提供了針對地球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醫學、納米技術等學科的遠程科學實驗,提高了該類儀器的使用效率和應用水平。

我國台灣地區第一個SHRIMP遠程工作站建成。SHRIMPII中國台灣地區遠程工作站(SROS工作站)於2009年3月16日下午順利通過調試,並在3月16日至19日期間與北京連線進行了約80個小時的實際樣品遠程定年。系統運轉穩定,測試工作圓滿成功。SROS得到國際地學界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SHRIMPII遠程測試工作已在全球范圍內成功地常規化開展。中國台灣地區遠程工作站的建立,將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在地學研究方面的互動與交流,為地質研究所與台灣地學界同仁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打開新局面。

汶川地震科學鑽探

台北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江博明教授和中心主任劉敦—研究員在2009年3月建立的台北SROS工作站觀摩SHRIMP遠程實驗

『肆』 中國科學家對寒武紀大爆發之謎提出什麼新視角

地球動物的「寒武紀大爆發」之謎是什麼?這一直是各國科學家關注的話題。對此,《自然通訊》7月3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為此提供了新的視角。

論文作者提出埃迪卡拉紀以來海洋氮儲庫的增加,為浮游真核藻類的繁盛提供物質條件,生物鏈與生態系統的變革最終導致海洋環境的進一步氧化,為後生動物的起源和快速演化奠定了基礎。同時,受氮等營養元素供給過剩的影響,該時期大陸架邊緣盆地發生多次大規模海水缺氧事件,導致該時期生物發生多次滅絕事件。

據悉,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地質科學院科研基金、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留學基金、中德和中英合作項目等的聯合資助,論文的第一作者為王丹博士,201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現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在站博士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伍』 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經濟基金委員會怎麼樣

簡介: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經濟基金委員會是中國科學院所屬事業單位。
成立時間:1989-09-01

『陸』 怎麼看懂中科院發布的寒武紀深度神經網路處理器

這兩個概念實際上是互相交叉的,例如,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簡稱CNNs)就是一種深度的監督學習下的機器學習模型,而深度置信網(DeepBeliefNets,簡稱DBNs)就是一種無監督學習下的機器學習模型。深度學習的概念源於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含多隱層的多層感知器就是一種深度學習結構。深度學習通過組合低層特徵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層表示屬性類別或特徵,以發現數據的分布式特徵表示。深度學習的概念由Hinton等人於2006年提出。基於深信度網(DBN)提出非監督貪心逐層訓練演算法,為解決深層結構相關的優化難題帶來希望,隨後提出多層自動編碼器深層結構。此外Lecun等人提出的卷積神經網路是第一個真正多層結構學習演算法,它利用空間相對關系減少參數數目以提高訓練性能。

『柒』 肉桂化糖方據說有中科院的專利,是真的嗎

在中科院的官網沒有搜索到關於盛紅光與肉桂化糖方相關的任何信息,專利號確實存在,但發明人不叫盛紅光,專利名也不叫肉桂化糖方。

1、在中科院官網搜索盛紅光與肉桂化糖方。

(7)中國科學院基金投資寒武紀擴展閱讀

1、在中國的傳統醫學中,肉桂長期被用於「消渴症」的治療,但是否能通過詢證醫學的手段來驗證它對中國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功效,一直鮮有報道。

2、營養所與徐匯中心醫院研究人員對此問題進行了一項隨機雙盲臨床實驗。

3、實驗發現,患者連續3月服用低劑量或高劑量的肉桂提取物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都顯著低於對照組。

4、另外,服用低劑量肉桂提取物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血清甘油三脂水平。

『捌』 華為投資數十億元進行AI開發,那麼合作方中科院投了多少錢

中科院肯定在錢上是投的小頭,主要投入是人力。華為不但在5年前就給中科院計算所投入巨額研發經費,還投入了自己的信譽,還投入了10NM製程的半導體設計,還給寒武紀內核提供了市場。中科院在技術轉化成產品上的名氣,遠不如發個論文。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5%。

閱讀全文

與中國科學院基金投資寒武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