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情況
1、金融市場還不夠成熟,深度和廣度不夠。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場的標準是:好企業可以隨時通過豐富的融資產品與渠道進行融資;長期投資者能夠得到合適穩定的回報;市場價格基本合理;市場參與者遵守規則。但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遠遠沒有達到這些標准。決定人民幣國際化關鍵的人民幣「投資池」尚未形成;國內一級和二級市場、場內和場外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現象;同業拆借利率尚未成為引導整個利率體系的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等。總之,我國尚未形成一個高度開放、規模巨大、品種繁多、贏利性和安全性達到規范的適應貨幣國際化要求的金融市場。
2、利率和匯率缺少市場化。利率是資金的使用價格和時間價格,匯率則是貨幣的交換價格,兩者應分別由資金市場和外匯市場的供求來決定,否則就會被壓制或是被扭曲,從而導致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壓制和經濟行為的扭曲。如果利率不能反映真實的貨幣借貸市場的供求,並以真實的市場利率引導其他金融商品的價格;如果匯率不能真實反映本幣和外幣的供求,並以真實的市場利率參與國際經貿往來,該國貨幣就難成為國際貨幣,並承擔起國際貨幣的職能。由於我國正處於轉型經濟階段,利率、匯率市場化的進程受到諸如金融機構自我約束能力、央行宏觀調控能力、國際收支狀況以及資本項目開放的風險防範能力等因素的制約,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3、金融市場主體競爭力較弱。發達的現代金融體系是央行有效執行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基石。目前,我國金融系統的主體仍為四大國有銀行,雖然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體運行機制和風險管理能力上仍和發達國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別是,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舊觀念和行為模式仍舊阻礙著國有銀行的國際化進程。
4、金融風險防範的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主要包括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此外,中國人民銀行也有部門金融監管職能。但是,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通常只注重國內的金融監管與風險防範,而對國際金融風險的防範還需加強。特別是隨著貨幣國際化的加快,本幣的流出也將日益增多,而境外本幣的增加會使得市場投機因素增多,容易造成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時期削弱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的效用,甚是造成宏觀經濟政策的失效和失誤。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它們對我國造成的直接沖擊不大,但不能說明我們已經具備了防範國際金融風險的有效機制,我國金融風險監管體系的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
5、金融市場尚不完備。我國的金融市場目前是很不完備的,除了傳統的銀行信用間接融資外,僅僅局限於同業拆借業務和票據承兌業務,發展很慢。主要表現在: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沒有投資慾望和價值觀念;銀行沒有企業化,信貸資金尚有供給制,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尚不發達,信用工具缺乏.現有證券的不流通;價格體系的不合理,不能給投資者帶來准確及時的投資信息,資金得不到合理流動;金融立法、章程殘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❷ 很多人都說保險是騙人的,我們可以相信保險嗎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所以保險一定不是騙人的,相反保險會准守法律依照合同履行責任。
很多人說保險騙人是因為受益人沒有得到理賠。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投保人對保險條款,以及只看高保額,忽略保障內容。另一個就是所找的保險人沒有和投保人詳細說清楚。保險的發展過程是從裸險到半險再到全險;按照所保障的標准來說,又分為保障型和年金型;保障型中又分:終身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所以找對人以及買對險種很重要。
關於理財類保險,對客戶進行誤導(欺詐)是從下到下的完整的體系,絕不是某個人的因素。
首先,就保險業務員來講,他們製做的利益演示表,對客戶來講,沒有任何的參與價值。
第一,理財保險的利益演示表並不代表對未來收益的承諾;
第二,理財保險的利益演示表也不代表對過去收益的回顧;
過去的實際收益,比保險業務員所做的利益演示要低得多!
其次,保險業務員描述的每年返多少錢,可以領多少錢,也不是對未來收益的承諾,而是對客戶支取自己資金的一種限制。
❸ 為什麼有人說保險是騙人的
目前中國的保險代理人團隊已經相當龐大了,截止到2018年,數量已經超過871萬!什麼概念?平均每150人中就有一個人是線下代理人。
這也就很好解釋:為什麼我們生活中總會有個賣保險的親戚,朋友圈裡總有幾個不認識的保險代理人
然而,有過被坑經歷的人可能會說,「保險代理人不靠譜,買保險要遠離身邊的這群人。」這句話雖然說的絕對,但也反映出了目前堪憂的保險代理人現狀。
01
取消考試制度,「0門檻」上崗
自2015年代理人考試制度取消之後,基本上想做保險代理人的話就可以「0門檻」上崗,任何人,無論學歷、資歷、能力高低都可以干。
根據保監會官網發布的2017年保險行業運行報告數據顯示,保險代理人總數在2013年是290萬,2015年是471萬,在2017年暴增到806.94萬人,同樣是2年時間,人數增加近一倍。
而這么多的代理人中,質量參差不齊,某些保險公司招人的條件可能僅僅只是年齡符合。所以你有時會發現,那個經常在小區里瞎轉悠的張大媽或者王大姐,突然搖身一變就成了保險代理人,但她們對保險行業、保險產品的認知時間可能只有2天而已。
一般來說,保險代理人的入職培訓,基本是圍繞著保險代理人的推銷話術、與客戶溝通的技巧展開的,對保險產品認知的培訓反而很少涉及。
即便有也只是介紹一下如何包裝公司,告訴你公司主推的產品和賣點而已!而且培訓的時間只有2-3天,有的公司甚至培訓1天就讓代理人上崗賣保險了。
2018年各行各業都充斥著裁員風波,唯獨保險行業裁員的現象很少。即便現在保險代理人總數已經接近900萬人,但各大保險公司還一直都處在招人和缺人的狀態。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保險公司的利益趨向。只要你能夠賣出保險,提高保費收入,你就能夠進入保險公司做代理人,至於你的專業能力怎麼樣,公司不在意也不做過多的要求。
但試想一下,如果只追求利益而不考慮代理人的質量,消費者的利益又如何能夠保障呢?
導致的結果是什麼?
有數據顯示,中國代理人貢獻了中國市場50%以上的保費。但這其中有多少份保險是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呢?
保險是一款專業的金融產品,如果由沒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代理人給我們配置,掉坑肯定是分分鍾的事情。
一來他們了解的產品很少、專業度低、不懂保險配置,只會盲目推薦你購買萬能險、分紅險等險種,但這類產品往往沒有保障作用,保費還貴,誰買誰掉坑。
二來他們又不了解保險條款,往往在推銷的時候都誇大了產品責任、信息誤傳,導致用戶獲得的都是錯誤信息。以為買的是一款「萬能型」產品,什麼都保,但其實什麼都不保,致使後續理賠發生糾紛時,你只能吃啞巴虧。
❹ 請保險業人士說說對保險行業的看法嗎
保險是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社會互助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有促進經濟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輔助社會管理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官方定義。
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金融行業。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保險從業者大都受過良好教育,有著高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
樓上幾位說的都很好,我們國家的保險業起步晚,爹不疼娘不愛,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監管體制不夠成熟,所以保險在很多人眼裡變成了老鼠會。但我認為最基本的原因還是我們這種體制環境下的問題。而且這裡面的問題不是我這種菜鳥一兩句說得清楚的。中國的政治文化,博大精深!
為什麼業務員覺得賣保險難,難到要去纏、去騙?除開部分人素質問題以外,也有客觀的因素。比如養老保險,我們國家有社保局,這在地球上都是稀有物,很多人沒有基本的金融知識,覺得自己買了社保就不需要買商業保險,其實用專業的金融知識分析一下,算算收入消費,算算通脹,退休後光靠社保也僅僅是保證你餓不死,要維持你在工作時期的消費水平是不可能的。但群眾不愛聽,仍然覺得生是國家的人死是國家的鬼,過不下去了就去找國家鬧,他們相信國家不能把他們怎麼樣。而發達國家沒有社保局,同志們不買保險老了就沒飯吃,因此保險在發達國家擔當了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構成部分,在中國僅僅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產險方面,可以給大家說一下別人的例子,找一下我們自己的差距。「9.11」事件,承擔因恐怖襲擊所造成的損失,包括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和責任保險,保險公司佔了賠付總額的70%-90%,保險公司受重傷了,有再保險公司撐著,責任准備金提出來,加上美國政府援助一小部分,所以保險業的根基仍然沒有動搖。在我國呢?可以看看最近的汶川地震,現在估損金額已經超過「9.11」了,保險公司有多少賠付能力?體制限制了保險業的發展,導致了大災後無力賠付。如果像美國那樣賠法,那麼國內的保險公司就要全軍覆沒了,估計上吊的人不會比地震死難者少。國家也沒錢怎麼辦,那就大家捐款吧,一季度捐雪災,二季度捐地震,三季度捐洪災,四季度的節目還沒出來,大家拭目以待。
國家,人民,你們就愛一下我們保險吧,我們不是壞人。
❺ 從事金融業好嗎為什麼那麼多人說金融業都是騙人的說跟保險行業差不多
說這些話的人都是無知的人,金融業和保險業都是發展趨勢,跟對人,做對事
❻ 金融系列之保險:保險是為了讓投資人獲得一份保障
我國的保險公司具有一定的投資職能
在國外,買保險的人還是沖著保障性需求去的,我既然想投資,我為什麼不投資基金公司呢?我把錢投給基金公司,我讓它幫我打理多好?
我國的保險公司卻承擔了一部分投資的職能,尤其是保險公司下屬的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下屬的資產管理公司承擔了類似於基金公司的職能,它拿著保費,拿著投保人的錢去投資,而且體量巨大。因此保險公司在金融市場上也有翻天覆地、翻雲覆雨的能力。
如果你想做投資,不一定只有基金公司這么一個選擇,你也可以去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公司體量比基金要大,但競爭沒有基金公司那麼激烈。基金公司業績好才能賺錢,業績不好只能賠錢或者賺得少。但保險公司就不一樣了,保險公司的收入來源是保費。投保人不知道你拿他的錢去投資了,他是把錢交給了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拿這筆錢去投資、去賺錢的,所以如果你在保險公司投資失敗了或者收益不太好,你頂多挨上司的罵,領導問「你什麼情況?投資這么差,明天給我好好搞」也就算了。不至於說你投資差就得出局,因為保險公司的收入保費還是很大的一塊。
保險公司以精算的方式確保自己的收益,精算已經算好了,100個人投保有一個人出事,剩下99人的錢我白拿,它是用這種方式賺錢的,它不是靠投資收益賺錢的。所以在保險公司上班,你的壓力沒有那麼大,在基金公司工作,業績不好就可能沒飯吃了。保險公司就不一樣了,保險公司一般上面還有公司養著它,相對來說好很多。
保險公司的市場話語權比較大,我個人認為是一個不錯的可以套利的職業。在保險公司工作,你的職位還是投資經理,你做的業務本身和基金公司其實是一樣的,將來有一天你不想待在保險公司了,還是可以跳到基金公司去的。每年新財富給券商打分的時候,保險公司也是參與的,它和基金公司是一樣的,就是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也是要給賣方打分的。如果你在保險公司做得好,你也會有業績指標的,市場也會認可你的。
總之,保險公司在金融市場中承擔了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職能,保險公司和投融資也不一樣,保險公司收到的錢是為了給投資人未來保險賠付用的。但我國的保險公司確實具有一定的投資職能,在保險公司工作的壓力也比在基金公司小很多。
❼ 有人說買保險不好有人說買保險沒壞處還有人說學習金融的人很少買保險您能給說一說嗎謝謝啦
呃,你是搞保險的,也就是說你是保險的從業人員了。如果從從業的角度來看,有一句話可以說明,保險不是人乾的,是「人才」乾的。保險是一塊試金石,每年大批的人員進入保險業,每年也會從保險這一行業走掉很多人,大浪淘沙,剩下的,絕對是人才中的人才。他的壞處就是,在這一行,你沒辦法靠拍上司的馬屁混日子,一切業績說話,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就行。而且保險也是一塊煉心石,心地不好的人,不誠實的人,做不了保險,靠蒙,靠騙賣保險的年頭已經一去不返了,保險,是最大的誠信行業。如果你發現有一個人,做了很多年的保險,並且還在做下去,沒被炒掉,你可以放心的和他交朋友,這個人最超碼是個熱心腸的人。從銷售保險的角度來看,保險的不好之處有很多:1.在以前的年頭,無論誰都可以做保險,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不該賣保險的人把保險賣給了不該買保險的人,以前相關的規定不嚴,所以為了賣出保險,拿到傭金,騙人買保險的代理員很多,還有些自己的文化不高,自己都不明白,只憑人情,把保險賣出去了,也就造成了理賠的許多糾紛,所以很多人買了保險之後,大呼一聲,嗚呼,保險都是騙人的,這就造成了保險名聲不好,你如果要從事保險行業,就要面對很多人的誤解,你確認你能面對嗎?2.做保險,最開始的時候,是最苦的,早出晚歸,起早趟黑,到處去找客戶,而且先期的業績不好時,你會發現,車費飯費加一起會比工資多,你能堅持嗎?3.做保險,要面對各行各業的人,各式和樣的人,這需要有很寬的知識面,從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到金融實事,再到國家大事,你都要了解,所以做保險的人一定要是一個雜家。你有這么厚重的閱歷嗎?或者說你有信心去充實自己,完成這份厚重的閱歷的過程嗎?還有很多很多從業上的問題,你先問一下自己,有沒有準備好去堅持。至於在向客戶賣保險的時候,客戶有什麼問題,會說保險怎麼怎麼不好,那是一定的,前面那位說的保險七大壞處,我看就很有道理,嘿嘿,當客戶不認同時,再好的東西,也不好,當客戶認同時,保險就是一份神聖的聖杯。最關鍵的轉折是:當客戶發生理賠的時候,這就是最大的轉折,你會為你幫到了客戶,而高興,這種幸福與其他幸福不同,這是一種道德高點。而當客戶發生理賠後,當確確實實得到了理賠款,他再不認同保險,也會繼續購買,最大的可能是,嘴裡大聲的罵著,這是什麼狗屁保險,都是騙人的,來再給我買一份5萬的保險!以上這些,你認為呢?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❽ 保險和金融業務的區別
金融綜合經營是指在金融監管機構的許可下,金融機構同時經營銀行、證券、保險等兩項以上的金融業務。
目前國內拿到綜合金融全牌照的只有三家。中國平安是其中一家,也就是保險/銀行/投資這三個金融分支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做。
舉例來說:保險業務有:壽險,財產險(車險),養老險,健康險等;
銀行業務有:個人存款,定期理財產品,信用卡,貸款等;
投資:股票,基金,信託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