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市場 > 開放經濟的儲蓄和投資

開放經濟的儲蓄和投資

發布時間:2021-11-19 17:22:47

『壹』 開放經濟下,國民儲蓄等於國內投資加上凈出口,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把世界作為一個大的經濟圈,把我們國家作為一個小的個體,我們國民儲蓄的總金額是包括自己口袋裡的錢以及從外面掙的錢

其是在經濟學中有很多這樣晦澀難懂專業術語,感覺讀起來特別的拗口,而且記憶起來特別的費勁,容易和別的概念混淆,是我們很難理解或者是很難背誦記憶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用日常的一些生活經驗,或者比較淺顯的生活實例作為記憶參考點,只有我們從根本上理解了它的含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將它內化成了自己可以理解的東西,才能夠長久的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之中,才能被我們所內化吸收,也才能夠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貳』 在經濟對外開放的情況下投資於儲蓄之間有關系嗎

儲蓄、投資與對外貿易是宏觀經濟中最常見的經濟行為。本文就目前國內儲蓄、投資以及對外貿易的現狀進行了一次整合,通過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來探討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三者之間的聯系,以說明在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時候正確處理三者關系的重要性。

『叄』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和儲蓄有何不同

宏觀經濟學上來說,儲蓄也屬於一種投資。
一定要區分的話,儲蓄更像是一種對封閉式的經濟環境的投資,比如存款在銀行,將未使用的收入用於購買股票和債券; 而投資更傾向於將資本用於購買新資本,比方說購買機器,設備,工具或建築。

『肆』 對於宏觀經濟學里,儲蓄和投資的一些概念問題

投資股票 在經濟學中不屬於投資。
股票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股票投資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資本利得」兩部分構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資者以股東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額,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紅利的收益。資本利得是指投資者在股票價格的變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將股票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得到的差價收益。
1、股票與儲蓄存款雖然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但其性質不同。股票是以資本信用為基礎,它體現著股份公司與股東之間圍繞著投資而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而儲蓄存款則是一種銀行信用,它所建立的是銀行與儲戶之間的借貸性債權債務關系。股票的購買者是股份公司的股東,而存款人實際上是貸款人,他將自己暫時閑置的資金借與銀行。
2、股票持有人和銀行儲戶的法律地位及權利內容有所不同。股票持有人和儲戶雖然都享有一定的權利,承擔相應的責任,但股票持有人處於股東的地位,有權參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而儲戶則僅僅是銀行的債權人,其債權的內容限於定期收回本金和獲取利息,但不能參與債務人的經營管理,對其經營狀況不負任何責任。
3、股票和儲蓄存款雖都可使貨幣增值,但其風險性不同。
股票是向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資,它可根據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直接獲取所追求的收益-股息和紅利。這一收益可 以很高,也可能很低或沒有,它隨股份公司的經營業績而定,每年都有所不同,處於一種經常性的變動之中。而儲蓄存款則僅僅是通過實現貨幣的儲蓄職能來取得收益-存款利息。這一增值部分是事先約定的、是固定的,它不會受銀行經營的影響。
4、股票和儲蓄存款的存續時間和轉讓條件不同。股票是無期限的,不管情況如何變化,股東都不能要求股份公司退股而收回股本,但可以進行買賣和轉讓。而儲蓄存款一般是有固定期限的,儲蓄存款人到期就可收回本金和利息。即使提前支取,任何形式的儲蓄都能收回本金,而股票只能到證券市場去轉讓,其價格要隨行就市,能否收回投資要視交易時的股市行情而定。

『伍』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和儲蓄的關系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等於投資,現在的儲蓄就是未來的投資。

儲蓄是消費的延時推後,他可以轉化為即時消費,也可以轉化為投資,儲蓄是社會再生產的資金來源;

投資則是資金不同於消費的一種運用,並主要用於資本貨物、基本建設等生產領域。

在資金應用角度來看,儲蓄等於投資。

(5)開放經濟的儲蓄和投資擴展閱讀

儲蓄的特徵:

1.儲蓄行為的自主性

儲蓄行為的自主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儲蓄對象是私有的,就是儲蓄者所要儲蓄的貨幣資金的所有權歸儲戶所有,儲戶自己有權支配,這是儲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證和必要前提。

2.儲蓄對象的暫時閑置性和積累性

儲蓄動機產生於個人取得收入以後扣除消費部分的結余。這部分結余構成了個人能進行儲蓄的物質前提。同時,儲蓄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消費,這也說明了儲蓄對象的閑置具有暫時性。

3.儲蓄價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儲蓄是一種信用行為,信用具有還本付息的特徵。儲蓄的還本付息特徵使它具有明顯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儲戶將貨幣資金存人銀行等儲蓄機構,首先考慮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積累財富的作用。

『陸』 為什麼說在小國開放經濟中,當儲蓄不等於投資時,市場仍然是出清的

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傳導機制
作為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方式,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究竟有什麼樣的影響, 有無效應、有多大效應,以及效應的產生過程和實現路徑,歷來是經濟學家們感興趣的問題,也是必須認真考慮和回答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3 種觀點[1 ] :一是財政赤字有益論,主張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財政赤字有益於一國的經濟發展;二是財政赤字有害論,認為赤字對經濟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三是財政赤字中性論,認為要分析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必須要看財政赤字發生的一些條件,由於具體條件的差異,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財政赤字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有利、有害或無關緊要,基本上取決於學者們對某種理論的選擇或偏好。
一、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一個理論分析框架
「最經久不衰的宏觀經濟爭論圍繞著聯邦政府財政展開。在宏觀經濟政策的5 個爭論問題中,其中之一就是政府是否應當平衡其預算赤字。」自由競爭時期的古典經濟學家對財政赤字基本上持否定態度[2 ] 。從整個財政赤字理論的發展歷史看,最具有革命性的是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理論[3 ] ,主張推行赤字財政政策。直到20 世紀70 年代,凱恩斯主義的這種觀點主宰了整個經濟學界。盡管在20 世紀60 年代以後,由於經濟滯脹的原因,使凱恩斯的赤字財政理論從1970 年代開始逐步退出了主流經濟學理論的位置,但1980 年代以後興起的新凱恩斯主義進一步完善了凱恩斯學派的理論,使該學派又重新回到主流經濟學之中,並在1990 年代以後,繼續對一些國家制訂經濟政策提供理論指導[4 ] 。20 世紀60 年代以後興起的各經濟學流派有關財政赤字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學派認為,財政赤字政策不僅無效,而且有害。公共選擇學派主張約束政府的支出規模,保持財政平衡,反對財政赤字及相應的國債政策;貨幣學派對赤字財政政策也是堅決持反對態度;理性預期學派認為,凱恩斯學派的財政政策無論在短期還是在長期都是無效的,其代表人物之一Barro運用生命周期假說和跨時模型,用數理方法表達了李嘉圖的財政赤字中性理論;供給學派認為不能僅僅根據財政赤字規模的大小來對財政赤字的宏觀經濟效應進行評價,關鍵是導致財政赤字的根源是什麼。為了實現經濟長期增長,供給學派主張削減政府公共支出,同時實施減稅的財政政策,最終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Gale 和Orszag 提出的分析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理論框架和Saleh[5 ]關於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文獻綜述都指出,財政赤字的宏觀經濟效應體現在財政赤字對私人投資、私人消費、儲蓄、經濟增長、利率、匯率、通貨膨脹、貿易收支(或經常項目) 等宏觀經濟變數的影響上。其他的一些文獻還研究了財政赤字對貨幣供給、就業或失業的影響,以及財政赤字的供給效應、財政赤字與經濟周期、財政赤字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等問題。
本文以Saleh 關於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文獻綜述和Gale 和Orszag 提出的分析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理論框架為基礎,綜合考慮各學派有關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理論,對Gale 和Orszag 提出的理論分析框架加以改進和拓展,提出了一個更為完善和系統的分析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理論框架。
Saleh 僅僅分別討論財政赤字對有關宏觀經濟變數的影響,缺乏邏輯體系和理論分析框架;Gale 和Orszag 雖然建立了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理論分析框架,但並不完善,缺乏對財政赤字的貿易收支效應、通貨膨脹效應、貨幣供給效應等的分析。本文提出的理論分析框架的改進之處主要在於:補充了圖1 中的傳導機制①和④,並在傳導機制②和③中加入財政赤字的貿易收支效應。
二、對理論分析框架的解釋說明
具備可持續性是財政赤字政策有效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的前提。同時,財政赤字的可持續性,其本身就是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體現。
Gale 和Orszag 認為,財政赤字與國民儲蓄的關系是分析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關鍵。根據國民收入恆等式,私人儲蓄= Y - T - C ,公共儲蓄= T - G,國民儲蓄S = 私人儲蓄+ 公共儲蓄= Y - C - G。其中, Y 為GDP , T 為稅收收入, C 為居民消費, G為政府支出。又有Y = C + I + G+ NX ,可得S = I + NX ,即國民儲蓄等於投資與凈出口之和。其中, I 為私人投資, NX 為凈出口。這個簡單的等式很好地描述了財政赤字的宏觀經濟效應。預算赤字增加導致國民儲蓄減少,則或投資減少,或凈出口減少,或兩者兼而有之。投資和凈出口減少之和正好與國民儲蓄的減少相等。凈出口的減少意味著貿易赤字的增加。國民儲蓄的減少對利率水平有影響,進而對匯率水平產生影響。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產生過程和實現路徑,可以圍繞這個簡單的等式進行。由於對該過程和路徑認識的不同,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觀點。
傳導機制①總結的是傳統的凱恩斯學派的理論思路。在凱恩斯主義看來,公眾中的很大一部分或者是缺乏遠見的或者是受流動性約束的。這些人傾向在當前的個人可支配收入水平范圍外進行消費。因此,暫時的政府支出增加或稅收削減會立即對總需求產生相當數量的影響。如果經濟中的資源初始時未充分利用,則國民收入增加,進而產生著名的「凱恩斯乘數效應(Keynesian multiplier) 」。由於財政赤字對消費和國民收入均產生刺激作用,儲蓄和資本積累並不隨財政赤字增加而減少。這樣,恰當控制的財政赤字給經濟帶來有利影響。通常,財政赤字增加導致GDP 增加和就業增加,使私人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樂觀而增加投資,稱之為「擠進效應」。凱恩斯主義的吸收理論指出,財政赤字的增加會通過乘數效應增加國民收入,誘導國內吸收和進口擴張而惡化貿易收支(或經常項目) 。若國內吸收超過國民收入,則貿易赤字,否則貿易順差。傳統凱恩斯學派財政赤字理論的傳導機制在於:財政赤字增加→財政支出增加或稅收減少→GDP 增加(乘數效應和擠進效應) →國內吸收增加→惡化貿易收支(或經常項目) 。因此,財政赤字增加對經濟增長具有有利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傳統的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主義存在兩個基本的區別:一是資源可能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二是存在大量受流動性約束的居民,總消費對可支配收入的變動非常敏感。許多傳統的凱恩斯主義者認為財政赤字並不一定擠出私人投資。如Eisner (1989) 認為,總需求的增加提高了私人投資的利潤率,導致在任何利率水平上增加投資。因此,財政赤字可能刺激儲蓄和投資,盡管財政赤字提高了利率。財政赤字並非具有擠出效應,反而具有擠進效應。一方面,作為替代,公共投資擠出私人投資;另一方面,由於提高了私人投資的回報率,公共資本擠進私人資本。這兩股力量決定了公共投資對私人投資到底是擠出效應還是擠進效應。當公共資本主要投資於基礎設施時,將提高私人投資的邊際生產率而與私人投資產生互補作用,即產生「擠進效應」(Aschauer ,1989) 。如果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競爭購買資源而產生過度需求,則公共投資將擠出私人投資和消費( Yellen ,1989) 。Premchhand (1984) 指出,如果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為財政赤字融資,為了提高政府債券的吸引力,政府債券的利率水平上升,將阻礙私人投資和私人消費。因此,財政赤字的這種融資方式會產生擠出效應。
傳導機制②總結的是李嘉圖等價定理的理論思路。根據李嘉圖等價定理(the Ricardian Equivalence) ,財政赤字增加導致的私人儲蓄增加的數量恰好等於政府儲蓄減少的數量(即財政赤字增加的數量) , 國民總儲蓄保持不變[6 ] 。其傳導機制在於:財政赤字增加→私人儲蓄增加量恰好等於財政赤字增加量→無需資本內流→GDP 不變→利率不變→匯率不變→貿易收支(或經常項目) 狀況不變。因此,財政赤字增加對經濟無影響。
傳導機制③總結的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學派的理論思路。由於S = I + NFI ,則ΔS =ΔI +ΔNFI 。其中,NFI為凈外國投資。若國民儲蓄下降,或者國內投資下降,或者凈外國投資下降,或者是兩者的不同組合。這些投資數量的變化會導致價格(利率、匯率) 的不同變化從而對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果私人儲蓄增加的數量少於公共儲蓄減少的數量,則國民儲蓄下降,需要進一步調整,使國民儲蓄同國內投資與凈國外投資之和再度保持平衡。如果私人儲蓄的增加不能完全抵消公共儲蓄的下降,若外國資本流入具有無限彈性,則數量調整完全依賴資本流入(ΔS =ΔNFI) 。此時,凈外國投資下降,國內資本存量保持不變(ΔI = 0) 。由於國內資本存量保持不變,國內產出(GDP) 保持不變。然而,由於增加的國外借貸(資本內流) 需要償還,因此,未來的國民生產總值(GNP) 會下降。在這種情形下,由於資本流入具有無限彈性,利率水平不發生改變。對本幣投資的需求增加,因而本幣升值。本幣升值,吸引外資內流,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貿易收支(或經常項目) 惡化。盡管利率水平不發生改變,更多的財政赤字仍然會減少將來的GNP。
這種情形被稱之為小型開放經濟、完全資本流動情況(thesmall open economy viewor the perfect capital mobility view) 。其傳導機制在於:財政赤字增加→私人儲蓄增加量少於財政赤字增加量→國民儲蓄減少、將來的GNP 減少→資本內流增加量等於國民儲蓄減少量(資本完全流動) →GDP 不變→利率上升或不變→本幣升值→惡化貿易收支(或經常項目) 。因此,財政赤字增加對經濟具有有害影響。另外一種可能情況是,國際資本的供給並非具有無限彈性。此時,相關的價格(利率、匯率) 及數量調整與小國開放經濟的情況有差異,但最終結果——將來的國民收入下降——仍然相同。在資本不能完全流動性的情況下,國民儲蓄下降意味著,在現有的利率和匯率水平下,投資資金出現短缺。由於廠商爭奪有限的投資資金,這種不平衡帶來利率上漲的壓力。利率提高導致國內投資減少(擠出效應,ΔI < 0) 。在封閉經濟中,對國民儲蓄減少的調整完全來自於國內投資(ΔI =ΔS) 。在資本不完全流動的開放經濟中,國民儲蓄的減少導致的利率上升,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國內投資減少,二是凈外國投資下降(即資本內流增加) 。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利率上升對資本內流影響的程度。這種變化必須足夠以保證國民投資(national in許雄奇,等:財政赤字宏觀經濟效應的理論傳導機制) 等於國民儲蓄。利率上升,吸引外資內流,本幣升值,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貿易收支(或經常項目) 惡化。根據Elmendrof 和Mankiw[7 ] 的表述,這種情況稱之為傳統觀點(the conventional view) 。其傳導機制在於:財政赤字增加→私人儲蓄增加量少於財政赤字增加量→國民儲蓄減少、將來的GNP 減少→資本內流增加量少於國民儲蓄減少量(資本不完全流動) →GDP 下降→利率上升→本幣升值或匯率不變→惡化貿易收支(或經常項目) 。此時,財政赤字增加對經濟的影響也是不利的。
傳導機制④總結的是不同的經濟學學派對財政赤字不同彌補方式所產生的宏觀經濟效應理論思路上的差異。一般而言,當出現財政赤字時,政府通過借債(包括外債和內債) 或發行貨幣以創造鑄幣稅收入來為其支出融資。經濟理論指出,財政赤字的貨幣供給效應、通貨膨脹效應依賴於財政赤字的融資方式和財政赤字對總需求、總供給等的影響。
在貨幣主義的框架中,財政赤字是否引發通貨膨脹取決於財政赤字貨幣化的程度。在財政占優的經濟體制中,央行被迫貨幣化財政赤字而引發通貨膨脹。Sargent 和Wallace[8 ]指出,若財政赤字是持續性的,政府最終將不得不增加基礎貨幣並引發通貨膨脹。如果實際利率超過經濟增長率,政府債務將以快於實際收入的速度增長。此時,貨幣當局被迫通過貨幣創造為政府赤字融資。在內生貨幣供給理論的框架下,即使央行足夠獨立,財政赤字支出也可通過影響經濟增長和利率、物價等而對貨幣供給產生影響。弗里德曼也認為財政赤字能夠促成物價上漲和助長過度的政府支出。
從微觀角度講,如果政府用公債融資取代稅收融資,持有公債的消費者認為自己的資產(財富) 增加了,消費支出將增加,就會產生擴張性效應[9 ] 而引發通貨膨脹。根據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如果資源沒有充分利用,預算赤字的增加就會對總需求產生正效應。總需求的擴張通過乘數效應增加國民收入,貨幣交易需求隨之增加,央行將不得不適應貨幣需求的變化而增加貨幣供給並提高價格水平。薩繆爾森在他的名著《經濟學》中指出,預算赤字的增大如靠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彌補,則意味著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貨幣政策,這雖然會增加GNP ,但同時也導致通貨膨脹的加劇和擠出投資。
巴羅[10 ]認為,公債不是凈財富;在財政支出既定的情況下,稅收融資和債務融資的相對數量變化,對總需求、利率和資本形成都沒有影響,因此,李嘉圖等價定理成立,財政赤字的彌補方式對貨幣供給和價格水平無影響。綜觀各經濟學學派,對現代財政赤字政策爭論激烈,觀點迥異,但財政赤字政策始終在坎坷中不斷發展,成為各國宏觀調控的主流政策。各個學派的財政赤字理論都不能完美地解釋現實,但都能夠在某一方面對現實做出比較成功的解釋。
三、中國財政赤字政策的理論基礎
從財政經濟理論的發展過程來看,在古典經濟學的財政理論體系裡,資源的充分就業是在市場機制的相互作用下自動完成的,其思想根源在於著名的薩伊定律,認為財政政策不起作用,政府應當追求不幹預政策或自由放任政策。
面對1929 —1933 年的經濟大蕭條,古典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束手無策,凱恩斯學派應運而生,經過希克斯、漢森、薩繆爾森等經濟學家的發展,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逐漸完善,認為增加總需求的赤字財政政策(再輔之以擴張的貨幣政策) 是解決伴隨大規模失業的通貨緊縮問題的唯一出路,主張實行「逆經濟風向而動」的反周期財政政策。
在20 世紀40 年代到60 年代,凱恩斯主義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盛行之際,新自由主義抬頭,出現了貨幣學派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學派。他們極力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強有力的干預,認為旨在調控總需求水平的財政政策,不僅不會穩定經濟,反而會使經濟更加不穩定。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以其現代貨幣數量論為依據,強調貨幣在影響宏觀經濟運行中的核心地位,在政策主張上反對凱恩斯學派的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實行單一的貨幣政策。貨幣學派主張恢復自由放任和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反對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進入20 世紀70 年代後,西方國家陷入「滯脹」困境,凱恩斯學派經濟學所倡導的由國家運用財政政策進行「需求管理」的一套政策措施出現了危機。這時,以盧卡斯、薩金特和華萊士等為主要代表人物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學派,根據「理性預期假說」和「持續的市場出清」假說,對凱恩斯學派的理論和政策主張提出挑戰,全盤否定穩定政策的有效性,認為政府應該放棄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主張用規則的財政政策抑制通貨膨脹。
面對各經濟學派的批評,一批被Parkin 命名為「新凱恩斯主義者」的經濟學家(包括曼昆、斯蒂格利茨等) ,堅持傳統凱恩斯學派的基本信條,從20 世紀80 年代起,逐漸建立和形成了具有微觀基礎的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派,反駁了需求管理政策無效的觀點,對「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和理性預期在使政策無效方面的作用這2 個方面提出質疑。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派不但認為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是有用的,而且是有效的[11 ] 。
一些轉軌國家根據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制定的改革方案,在實施中不斷遇到許多始料不及的巨大困難。這似乎能夠表明,新古典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的理解存在某種缺陷,對過渡經濟的認識則准備不足。倘若李嘉圖等價定理成立,那麼,以增發國債為赤字融資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就不會產生擴大總需求的效應。新凱恩斯主義不贊同「李嘉圖等價定理」,認為據此得出的結論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而且和經驗事實也是相悖的。很顯然,如果這一定理是成立的,那麼財政政策特別是凱恩斯主義的赤字財政政策就是根本無效的。無論是針對美國還是其他發達國家,關於李嘉圖等價定理的經驗研究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結論。Bernheim(1987) 、Masson 等(1995) 、Giavazzi (2000) 等的經驗研究都否定了李嘉圖等價定理[12 ] 。一般認為,李嘉圖等價定理成立所必需的條件在發展中國家比在發達國家更不可能得到滿足。Agenor 和Montiel (1996) 指出,在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欠發達,資本市場常常受到高度扭曲和壓抑,消費者對稅收歸宿也很不清楚。因此,在發展中國家,李嘉圖等價定理也很難成立。郭慶旺等對中國的經驗分析也證實李嘉圖等價定理在中國不成立。劉溶滄等[13 ] ,趙志耘等[14 ] ,付文林、沈坤榮[15 ] ,馬拴友[16 ] ,許雄奇[17 - 18 ] 等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均認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學派完全否定財政赤字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李嘉圖等價定理認為財政赤字政策對宏觀經濟無影響的理論觀點,都不太符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際狀況。
從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發展過程來看,在過去60 余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面對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或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各國政府所採取的宏觀調控措施,基本上都是以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及其需求管理政策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從歐、美、日等國的財政政策實踐來看,盡管有學者否定和政界人士反對,但赤字政策仍然作為最主要的反周期政策被使用,一直到現在從未被放棄過,只是使用的強度和方式隨著時代和國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罷了。
中國財政運行從平衡財政到赤字財政是以1978 年為界限和轉折點的。在1978 年以前,中國的財政預算是嚴格按照收支平衡並略有結余的原則進行的,財政支出堅持的是量入為出的原則。改革開放以後,為了加快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步伐,基本上安排了赤字預算
自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20 世紀90 年代之後,財政政策就逐步走到了中國宏觀調控的前台。從20 世紀80 年代末的擴張財政政策到90 年代初中期的緊縮財政政策,再到2000 年前後的積極財政政策,2005 年前後的穩健財政政策,以及2008 年底開始的積極財政政策,可以看出中國財政政策中的相機選擇性較強,財政政策規模和操作具有顯著的周期性特徵,符合現代宏觀經濟政策理論的逆調節要求。中國近年來實施的財政赤字政策也是把擴大社會總需求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治理(由需求不足導致的) 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的有效方式,應該成為中國實施赤字財政政策的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凱恩斯主義的財政赤字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為中國赤字財政政策的理論基礎。雖然中國的宏觀經濟正處在一個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階段,市場機制尚不完善,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且在中國的財政政策中,政府直接投資還是影響經濟最主要的手段,但是,近年來中國的宏觀管理實踐證實,中國的財政政策在反周期的實際操作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並且隨著改革的深化,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中國財政赤字政策的實踐基本上是符合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理論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矛盾不是一個簡單的有效需求不足問題,而是一種相對過剩問題,表現出來的是結構性矛盾,供給過剩與需求不足並存。因此,中國應實施總量調節與結構調整相結的財政政策,不能完全照搬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財政赤字理論。
參考文獻:
[1 ] Gale William ,Peter Orsza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Sustained Budget Deficits[J ] . National Tax Journal ,2003 (9) :473.
[2 ] 尚長風. 公共財政政策理論與實踐[M] .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54 - 260.
[3 ] 郭守傑. 中國的積極財政政策理論與實踐[M] .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1 - 10.
[4 ] 郭紅玉. 國債宏觀經濟效應研究[M] .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89 - 93.
[5 ] Saleh Ali Salman. The Budget Deficit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 A Survey.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Economics .2003.Working Paper Series.
[6 ] Barro R.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 ] .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1974 ,82 :1095 - 1117.
[7 ] Elmendorf D W,Jeffery B L. Social security reform and national saving in an era of budget surplus[J ] .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0 (2) :1 - 7.
[8 ] Sargent TJ ,Wallace N. 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J ] .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 1981 (3) :1 - 17.
[9 ] Patinkin D. Money , Interest and Prices : An Integration ofMonetary and Value Theory[M] . New York :Harper Row ,1965 :58 - 61.
[10 ] Barro R. Macroeconomics [M] . 3d ed. New York : JohnWiley Sons ,1990 :78 - 95.
[11 ] 斯蒂格利茨. 經濟學[M]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352.
[12 ] 郭慶旺. 積極財政政策及其與貨幣政策配合研究[M]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222 - 224.
[13 ] 劉溶滄. 赤字、國債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兼評積極財政政策是否有擠出效應[J ] . 經濟研究,2001 (2) :13 - 19 ,28.
[14 ] 趙志耘. 財政赤字的排擠效應實證分析[J ] . 財貿經濟,2005 (7) :8 - 14.
[15 ] 付文林. 中國公共支出的規模與結構及其增長效應[J ] . 經濟科學,2006 (1) :20 - 29.
[16 ] 馬拴友. 國債與宏觀經濟的動態分析[J ] . 經濟研究,2006 (4) :35 - 46.
[17 ] 許雄奇. 財政赤字、金融深化與通貨膨脹:理論分析與中國經驗的實證檢驗(1978 - 2002) [J ] . 管理世界,2004 (9) :24 - 32.
[18 ] 許雄奇. 財政赤字與貿易收支不平衡:來自中國經濟的經驗證據(1978 - 2003) [J ] . 世界經濟,2006 (2) :41- 50.

『柒』 國民儲蓄在封閉經濟和開放經濟中的區別

開放經濟的對立面就是封閉經濟, 封閉經濟,在經濟學意義上指一國在經濟活動中沒有與國外的經濟往來,如沒有國際貿易或國際金融、勞動力的交流,僅僅存在國內的經濟活動,本國經濟與外國經濟之間並未存在密切的往來,成為處於封閉經濟狀態。 開放經濟的好處是交流了經濟,使經濟活氣來不想封閉經濟一潭死水沒有生機。 開放經濟是與封閉經濟相對立的概念。在開放經濟中,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一般而言,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接近於開放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開放經濟已成為各國的主流選擇。開放經濟與外向型經濟的不同在於:外向型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開放經濟則以降低關稅壁壘和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為主。在開放經濟中,既出口,也進口,基本不存在孰重孰輕的問題,關鍵在於發揮比較優勢;既吸引外資,也對外投資,對資本流動限制較少。 希望能幫到你

『捌』 關於封閉經濟中,國民儲蓄必定等於投資的疑惑。求高手解答。 不要跟我用那個恆等式回答。

1,關於消費,等式裡面的C是社會總消費,也就是∑c,換句話講,例如按照0.8的消費傾向,A向B買了100塊的東西,B向C買了80塊,依此類推,社會消費是500塊而不是100塊。所以,已經考慮了乘數效應。
2,關於投資,可以這么講,如果不存在准備金制度,銀行作為經濟主體會選擇自己的利潤最大化,也就是把全部的儲蓄資金都貸給企業,在這個意義上,儲蓄和投資是相等的,銀行只是作為一個橋梁的作用而已。如果准備金是銀行自發的行動,那麼這一部分保留的錢是銀行自己對自己的投資,獲得的收益就是自己不倒閉和以後獲得的存款。如果准備金是國家規定的,那麼已經屬於三部門經濟,投資和儲蓄就不相等了。

『玖』 請教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儲蓄與投資的問題

1、 一般是家庭和個人執行儲蓄功能,企業和政府執行投資功能 銀行中的儲蓄都被企業貸款或政府發行國債用來投資了,而你之所以還能從銀行取到錢,是因為有準備金制度,而每年政府還有一定的財政赤字,企業還有一定的債務幅度,這些都足以抵消銀行中的儲蓄和准備金,所以從整個宏觀經濟來說儲蓄是等於投資的。
:儲蓄恆等於投資.這是國家經濟運行的會計恆等.因為就一般理解而言,來源就等於用途.這是無論經濟平不平衡,國家發不發達都能恆等的.
第二個是:儲蓄要等於投資.這是宏觀經濟均衡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達到.只有儲蓄等於投資了,金融融資才能完全並且正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任何一方盈餘都能造成經濟不平衡,但是並不影響經濟的會計恆等.

2 利率降低了,人們儲蓄的激勵就下降了。企業貸款去投資的成本就降低低了,可定會使得投資增長的。

3利率降低是指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降低?其實是二者都降低了,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理論上應該是一致的,但是銀行為了運營,總得收費,就相當於從貸款人那裡收了。
如果是存款利率就可以解釋投資資金是自有的話可以將利息看做投資的機會成本?是可以這樣解釋的。完全正確。但你也可以從另一個投資的角度解釋:貸款利率下降了,貸款去建廠房,建企業,成本就低了,這也是投資,不要只認為投資是買債券,買股票。存款利率下降,人們不願意儲蓄了,所以買股票,這是投資,其實就是買股票的人自己就是股東了,就是自己去投資了---擴建廠房,誇大生產之類的啦

4顯然投資用的資金本身是來自個人啊,個人存到銀行,銀行貸款給人去投資。

『拾』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第六章,投資和儲蓄,消費和儲蓄的關系是怎樣的可

凱恩斯認為利率的自由變動可以確保儲蓄等於投資稅收政策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其一,稅收對人們的收入產生直接影響,進而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和儲蓄決策,其二,政府對企業征稅會影響到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進而影響企業的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向貨幣政策,它是通過政府藉助中央銀行對一國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中央銀行通過改變貨幣供給量能夠影響到許多金融變數和經濟變數,如利率、股價、房地產價格、匯率等等。參考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分冊吧

閱讀全文

與開放經濟的儲蓄和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